第10章

只道是春去秋來回幾度,卻不知神州處處換新顏。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亦即陽歷1849年五月,這一年杏貞14歲。

經過七年的籌謀以及悉心經營,杏貞關于衣食住行和化工制造方面的計劃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比如食,當年杏貞的四海食肆限于各方面的原因,吃食種類并不多,但經過七年的發展,當初設想的幾樣特色小吃均已變現,不僅如此,杏貞還曾突發奇想的将KKC、披薩、炒年糕等國外美食搬上了四海食肆的菜單,這些西夷特色乍一出現,便又一次将四海食肆的營業額推向高潮。

當然,四海食肆的發展并不僅限于此。四海食肆依托于獨特、美味、價格親民的優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光京城就有超過二十家的四海食肆分店,這些分店星羅棋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不僅招徕了大批消費人群,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四海食肆的聲望,為杏貞其他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流。

住的方面,杏貞當年想要建古代商品房的心願還沒有達成,不過卻向她的目标近了一步:吳老道率其科研團隊已經成功優化了鐵礦冶煉技術,并且基本發明了0.0版機械加工車床。

杏貞還記得她第一次看到這套車床時的驚訝,以及驚訝過後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敬佩。雖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就和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取得的成就都很值得敬佩,但讓杏貞選擇的話,她一定會覺得後者更加偉大!

住之後再說行,杏貞當年的願望是制造出自行車和三輪車,在以現代社會自行車的模型做參考時,這個問題其實并不是太難,畢竟自行車無非就是由兩個輪子、一個傳動裝置、一個把手、一個座椅等幾個簡單的部分組成的。但其實事情并沒有杏貞想的這麽簡單,因為這是個缺東少西、物質資源極度匮乏的時代!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會成為致命問題!所以結果就是杏貞大意的栽在了輪子的橡膠充氣袋也就是車胎上了。

這裏需要做一下場外介紹,橡膠樹原産于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直到1736年,法國才在世界上首次報道有關橡膠的産地、采集膠乳的方法和橡膠在南美洲當地的利用情況,而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後,經中國農墾科技工作者的科學實踐,才打破了國外近百年來所謂15°以北是巴西橡膠樹種植"禁區"的定論,成功地在北緯18°以北至北緯24°的廣大地區種植巴西橡膠樹。

以上這一大段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清朝是沒有橡膠樹的,更別提經提煉可用的橡膠了。

所以,在車胎這個問題上,杏貞不得不承認她栽了。不過勞動人民的智慧從來都是強大的,反正已經知道橡膠的作用,無非就是緩和運動時的震動沖擊以及減少滾動阻力,既然找不到橡膠,那就嘗試着緩和運動沖擊和減少滾動阻力吧。就在杏貞以及吳老道科研團隊這種锲而不舍的精神下,代替方法還真被他們研究出來了:緩和運動沖擊就多加些彈簧,減少滾動阻力就盡量給自行車減肥,外加選用椴木做車輪,盡量兼顧韌性和和重量。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杏貞還是打算盡快從外國商船買到橡膠樹的種子或幼苗,以期長遠發展。

攻克了各種或大或小的難關,杏貞的飛鴿牌自行車終于在道光二十九年年初上市了。不過自行車市場卻沒有杏貞想象的那麽美好,到春花爛漫的四月份時,飛鴿牌自行車已經上市三個月有餘,除了剛開始貴族階層獵奇稍稍帶動了一下銷售額外,飛鴿牌自行車銷量一直平平。

其實杏貞仔細思索一下也大概知道症結所在,無非就是貴族不需要,平民買不起。清朝的貴族老爺太太小姐們出門一般都是坐轎子的,或兩人擡或四人擡,尊貴有身份,又不用抛頭露面,非常符合這些貴族階層矜持優越的自尊心,所以即便自行車是更為方便、更為快捷的交通工具,其高端市場購買力仍不高。

至于低端市場平民階層,由于清朝時期貧富差距太大,又被各個統治階層搜刮了再搜刮,平民手裏的錢只能用銅板來計算,想買杏貞這純手工制作的自行車根本不夠,所以杏貞的飛鴿牌自行車暫時只能處于這種不尴不尬的局面。不過杏貞有信心,因為自行車是時代發展的産物,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現在之所以不溫不火,是因為自行車發明的還太早,超越了社會結構。

不過自行車銷量的低迷還是刺激到了杏貞,杏貞決定加速石油的開采計劃以及發動機的研發計劃,争取早日讓摩托車和汽車登上歷史的舞臺。

Advertisement

抛開這些,再說杏貞關于化工制造方面取得的進展。

杏貞的火折子牌火柴早在兩年前便已研發成功了,只不過配方可能跟現代版的有些出入,所以火折子牌火柴的生火效率并沒有現在的那麽高,平均每劃兩次才能點燃火柴頭。雖然如此,但杏貞已經非常滿意了,畢竟這東西可要比火折子好用多了,而且相較于自行車的超社會水平,火柴更能适應清朝社會,相應的,火柴在這兩年也給杏貞帶來了不少利潤,為杏貞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少資金支持。

除了火柴,杏貞之前也在西洋鐘表、鏡子、肥皂、護膚/化妝品等方面做過計劃,不過不是每樣都成功了,比如說鐘表,鐘表的原理杏貞也大致知道,只是限于工業水平,暫時沒法制造出精密的零部件,所以杏貞不得不暫時放棄;至于鏡子,當吳老道率領團隊成功燒結出光滑的玻璃平面,杏貞遣人在一側均勻塗上銀粉後,鏡子便與大清全體愛美女性見面了。

自古就說人有愛美之心,小鏡子的面世立馬搶了銅鏡的市場,差不多成為家家戶戶的必備品,其銷量可見一斑。

而肥皂,由于制作主材料要用到油脂,在這個物資短缺的年代,莊戶人家一年都見不到幾滴油星,所以秉持不浪費資源的原則,杏貞的肥皂也只能無奈的走高端路線了,不過因她肥皂質量好,還自帶香味,所以很受貴族階層歡迎,即便一兩銀子一塊的價格也賣得不錯。

至于護膚/化妝品方面,杏貞表示精力有限,議題暫時擱淺。

當然,杏貞所做這一切有促進社會發展的用意,但她最終的的目的,還是靠這些項目籌錢,然後進行軍工研究。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杏貞的終極目标終于在兩年前起步,涉及方面包括:槍械研制、輕型及重型炮研制、□□研制及相關輔助器械研制。

剛剛起步兩年,杏貞的終極目标還沒有太多的進展,只在清朝加強版或者說56初級版的□□上還略有些成就,杏貞直接将這款□□命名為“小米”。小米□□的有效射程能夠達到800米,精度也還可以,在這個要啥啥沒有的年代,杏貞覺得“小米”□□的誕生簡直太振奮人心了,因為只要小米□□能夠量産并裝配到軍隊,杏貞有信心清朝落後挨打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

但杏貞已經感覺到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