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圖靈法則(2)

兩點十分出門,偵探開車到最近的高架橋,把車停在路邊,和星琪上了一輛開着後門的商務車。駕駛座和後排有隔斷,後面看不到駕駛座,想來司機也看不到後排乘客。

待二人面對面先後落座,車內響起柔和女聲:“本次行程預計3小時24分,請後排乘客系好安全帶。”

車門關閉,窗玻璃随即覆蓋上不透明介質,外面什麽也看不清了。

車頂開了小燈,星琪目不轉睛觀察對面偵探的做法,依葫蘆畫瓢找到隐蔽式的安全帶內匣。

扣安全帶的咔嗒聲響像觸發了什麽開關,燈光逐漸變暗。

星琪不自覺睜大眼睛,企圖看清昏暗中的偵探,看她抛下一句“機器人叛變了”,又在二十分鐘內帶她上了一輛名符其實的黑車,到底打算做什麽。

她什麽也沒做,燈光将将勾勒出她柔光發散的輪廓,偵探微微後仰,雙手擱放在交疊的雙腿上,姿态放松而随意,具體表情和細微的肌肉動作随燈光趨向熄滅,愈發模糊不清。

星琪悄悄咂了下嘴巴,總覺得偵探既神奇又神秘。

車身輕輕晃動,像是上了坡道,她小聲問:“我們要去哪兒啊?”

聲音輕得近乎耳語,她沒指望偵探解答,甚至以為對方沒聽到,但偵探聽到了,也以低語回道:“拯救世界。”

星琪想了想,結合方才閣樓開燈瞬間捕捉到的偵探的奇異微笑,憑此斷定偵探就是故意拿她尋開心,于是“哦”了一聲,後腦在椅背頭枕晃了幾下,找到個合适的姿勢,閉眼補眠。

不到一分鐘,對面響起細細的鼾聲。

她拿單棍戳了記助手的膝蓋,膝跳反應立竿見影,鼾聲頓一秒,而後無知無覺連下去。

夏禮白心裏嗤道:心可真大。

她取出智能眼鏡,架在鼻梁上,然後戴上耳機,翻看此次委托方給出的先導報告。

這次的委托方名義上是上世紀末官放權民主導的試驗性研究項目,實際上負責人和三江流域某不可說部門關聯緊密,因此既擁有傾向性流入的資金人力支持,也有比一般科研單位高的自主權。

Advertisement

項目的前期目标是實現智能化城市管理,亦即,由人工智能系統主導整座城市的運作。

城市的服務職能、人員流動、氣候環境等皆由系統完成設計、建造,乃至長期的維護和管理。

它移民外太空的終極願景宏大,是為百年之計,為了闡述這終極目标,報告裏附帶了長十分鐘的視頻介紹,夏禮白快進了幾次,定性純屬紙上談兵,跳過不看。

通過近二十年、前後上萬人次的研發,今年年中,随着應用項目的小型社區落成,項目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項目負責人将此次試運行命名為“無為計劃”——聽起來似乎挺消極,實際是取“無為而治”之意,強調統治者并不過多幹預,順應人的天性,以不為成全其所為。

無為計劃涉及到教育、經濟、文化、情感等十六個大系統,下面另各有分支,每個分支都有數十仿真機器人服務。

試運行階段發生異常的是情感系統的月老分支。

報告裏介紹情感因素是構成無為計劃大系統(簡稱‘無為系統’)的基礎數值。

作為觸發人行動的內因,情感的形成及釋放與道德、教育、環境等密不可分,正面作用可推己及人,乃至先人後己,形成良好的循環;消極的表現是膨脹的自我中心主義,單方面輸入輸出。

情感系統通過考察和分析個體單位的情感因素,進行數值歸納,納入城市運作的考量。具體考量标準和應用方式報告裏宣稱與案情無關,只給發生異常的月老分支略作介紹。

月老分支顧名思義,就是效仿神話人物月老,為适合的男男女女牽線搭橋。

看到這裏時,夏禮白輕輕啧了聲,只覺得這無為計劃莫名邪性。

衆所周知,愛情是人類社會極不穩定的作亂因素,有據可查的六成案件都是出于愛情糾葛。

親情、友情尚有人性的約束紐帶,愛情……完全沒邏輯可言。

但在無為計劃裏,愛情可以計算衡量繼而分配。

月老基于數據庫樣本,檢測單身男女的匹配程度,給雙方牽紅線——順帶一提,月老分支調配的機器人前綴統一為“紅線”。

為了避免試驗洩露,被有心人士加以利用和破壞,社區三千餘名志願居民都是該項目的參與者及家屬,其中不乏已在民政局登記的夫妻。因為前期已有月老分支的試驗計劃,在建立模型時,工程師并沒有往系統裏輸入家庭關系,借此機會檢測月老的可行性。

無為計劃開展,月老的匹配權限開啓,通過“紅線”機器人采集影像、交流樣本,判斷人的性格,繼而進行配對。

或者在其中一方向機器人輸入意向對象後,由月老判斷匹配成功率是否達标,如達标,由紅線從旁協助,通過觀察期和行動期,最後判斷雙方是否适合展開長久、穩定的關系。

迄今為止,社區128對民政局登記過的夫妻有51對已被月老認定“匹配”,另有17對也重溫了戀愛的甜蜜,總體來說,成功率超過50%,相當可喜可賀。

試驗的第四個月,也就是上個月,少數紅線機器人出現了異常行為,控制中樞月老卻未檢測出異常,而其他調配行動也運行良好。

項目調查組針對異常進行數周的排查,排除了感染病毒和系統錯誤運行的可能,只剩下兩個解釋——

(1):有工程師調整了月老核心代碼的基準;

(2):情感是人類獨有,管理這方面的情感系統自發進化出了真正的人性化智能——超越人類設計程序,擁有自主的情感判斷标準,換句話說,無為計劃真的制造出了造物主、上帝、神仙。

無為計劃的負責人對無為系統抱有虔誠的信任,堪稱信仰,堅決認為程序不可能出問題,有問題的一定是人——似乎對自家員工少了點基本信任,然而經過投票表決,認為是人出問題的票數超過90%,5%棄權,剩下5%(其實只有一人),提出有沒有可能,系統發展出了超過設計的智能。

十幾年的研究,數十名工程師齊心合力把名為“無為系統”的孩子拉扯大,就算孩子調皮把隔壁玻璃窗砸了,出于私心,作為家長的工程師寧願在監護人身上找問題,也不會去想一手養大的孩子存在先天缺陷。

大部分工程師傾向前者,因為如果是後者,無為計劃的性質徹底改變。

人類可控制的系統是助力,具有自主意識的智能——當今科學界一致認為是恐|怖|分|子。

就好比幼兒園小朋友第一次做手工作業,老師布置的題目是折紙飛機,然而小朋友一夜之間造出了真飛機,一步登天,那一點兒都不勵志,相反很驚悚。

看到最後,夏禮白發現這報告洋洋灑灑數萬言,詳細部分無限趨近于科幻小說設定,壓根沒提是什麽異常表現導致工程師做出人工智能的判斷,只在末尾标明需到社區現場簽署保密協議才有進一步介紹。

差兩分鐘四點,右眼鏡片提示電量不足,請及時充電,夏禮白找了下,發現無線充電座在對面。

她解開安全帶換到星琪身側,将眼鏡放進車座中間的無線充電座。

車內設備感應到人體移動,自動打開頂燈。

生物鐘這時發生作用,星琪手一抖,驟然蘇醒,感受到旁邊人的溫度,她轉過僵硬的脖頸,“偵探?”

“挺能睡的。”夏禮白合上電源擋板,似笑非笑道,“你倒是繼續睡。”

星琪兀自琢磨了半晌,認為偵探這話是命令,頭一偏,聽話地繼續睡去了。

夏禮白斜睨十秒入睡的助手,有點啼笑皆非,想到報告通篇廢話,與案件有關的一筆帶過,到目的地還需要自行調查,遂往後一靠,閉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