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說好的種田呢?5.15

京城,皇宮, 禦書房。

龍涎香萦繞滿室, 禦案後, 明帝正翻閱着永定侯夏侯楓發來的一份軍報。

四年前,老永定侯病逝,夏侯楓襲了爵位,待他三年守孝一過,便被明帝派去了潼天府任總兵。半月前,他帶領潼天軍深入草原, 與丹國騎兵打了場遭遇戰, 潼天軍大勝而歸,夏侯楓令人快馬加鞭地送上了捷報。

明帝心情甚好,忽然,總管太監上前通報:“皇上, 吏部尚書劉北平求見。”

“他來做什麽?”明帝放下折子,心道劉北平向來踏實, 非要事不進宮,莫非有什麽突發的軍機大事?明帝心情沉了沉, 低聲道:“宣吧。”

片刻後,劉北平走進禦書房,恭敬地行了禮, 道:“皇上,今日有人獻上了一份價值連城的絕世珍寶,微臣不敢藏私, 特來敬獻給陛下。”

“哦?”明帝原有些緊繃的神情一松,轉而笑道:“不會又是哪裏的祥瑞吧?”

前年,蕲州某官員上書說找到了祥瑞,入宮獻禮時,卻指着一頭番邦的長脖鹿,非說是麒麟,氣得他哭笑不得。不過,劉北平既然能得他看中,總不至于如此愚蠢。

“并非祥瑞,而是延壽仙藥。”劉北平道:“若能善用此藥,必可為大明延續百年盛世之局。”

明帝聽得來了些興趣,以手勢示意劉北平将寶物獻上,劉大人招來個小太監,附耳說了幾句,不久,小太監抱着個書簍回到禦書房,他身後還跟着兩個太監,擡着一卷裹得厚厚的羊皮。

明帝先看了眼書簍,裏面滿滿都是書,沒發現什麽特別,他又指着羊皮卷道:“此乃何物?”

劉北平再次施禮,“回皇上,這是大明國。”

明帝氣勢一沉,這個劉北平說話真有些放肆了,但他對能臣素來寬和,又知道劉北平脾氣剛直,沒什麽彎彎繞繞,也就懶得說他,只道:“鋪開吧。”

兩位太監面向明帝,将那羊皮卷直立放好,高度近有一丈。

随着太監小心翼翼地展開羊皮卷,裏面的內容緩緩呈現。

明帝先還抱着獵奇的心思,可畫面展開越多,他面色越凝重。

Advertisement

羊皮卷上出現一條條河流,一座座高山,還有數不盡的城池村鎮、官道鄉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就連邊塞、山區都囊括了,看着這一幕,明帝整個人都被震住。

他的頭皮一陣陣發麻,滿身血液都在翻滾沸騰。

那一瞬間的感覺,幾乎是他從未有過,哪怕登基那日,他坐在龍座上接受百官朝賀,也只有一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天地盡在我掌的志得意滿。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深刻地感受到大明國究竟有多廣闊,他的權勢有多大,他的責任有多重。

這是他的國家,這是他的治下,輿圖上的一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黎民百姓,都屬于他。

他主宰生,也主宰死,主宰着繁榮錦繡,也主宰着腐朽枯敗。

明帝猛地站起來,疾步走向輿圖,擡起手,輕輕描繪着上面粗細不一的線條,那每一條線,仿佛都是大明的血脈,交纏網覆,勾勒出江山的曲線。

他的手指忍不住微微發顫,禦書房中安靜得沒有半點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明帝一字一句道:“愛卿,你說得對,這就是大明國,是朕的大明國。”

當夜,禦書房中燈火通明,次日,明帝竟罷朝一日,這是他登基以來首次罷朝,不少大臣們都在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有那些消息靈通的,知道劉北平昨日面見過皇上,紛紛找他試探。而劉北平卻只是高深莫測道:“皇上在閱讀他的江山,他的子民。”

一日一夜,當明帝終于從那幾十本手劄中擡頭,他又看了眼輿圖,忽然笑了笑,笑聲有些瘆人,“原來,朕的大明國,繁榮之下,已是如此千瘡百孔……”

室內無一人敢搭腔,所有宮人都低垂着頭。

半晌,又聽明帝道:“昨日劉北平言,輿圖名為《大明疆域圖》,那幾十冊書,為何沒有名字?”

總管太監回道:“劉大人說,書的作者還未想好名字。”

又是一陣沉默。許久,明帝道:“既然如此,便由朕來提。”

明帝取過毛筆,蘸了墨汁,在封皮上鄭重落下蒼勁有力的一筆。

一橫、一撇、一捺。

筆走龍蛇,力透紙背。

最終,封皮上留下五個大字。

——大明山河志。

翌日,明帝在奉天殿中召見了韓鴻雪,當着滿朝文武,韓鴻雪竟一點不怵,他博識多通、言之有物,一言一語分條析理又深中肯綮,其風姿引來衆臣折服。明帝當場封他為博士,并入太書院主掌文教,其夫人方氏也獲封诰命。

在大明國,博士素有通曉史事、學富五車之名,盡管權利不大,但十足清貴,受到天下讀書人所敬仰。

韓鴻雪感恩受領,之後,皇上又念其情況特殊,允了他一年時間回鄉探親。

就在韓博士帶着他夫人回鄉的路上,《大明山河志》也被皇室書坊印制成冊,在全國各大書行售賣。

這套由明帝提名、吏部尚書劉北平作序,又受到許多朝中大員推崇的書籍,一經刊發便被搶購一空,一時間洛陽紙貴。

京城,國中大儒王先令府中。

一位年過半百的儒袍老者狂飲一口酒,對天高呼:“好!此乃好書、真書、奇書!讀此書,足不出戶便可閱盡大明,它必将傳于天下!傳于萬世!”

外間,他的數名學生們面面相觑,眼中都是羨慕。

潼天,總兵府。

夏侯楓挑燈夜讀,直到時過三更,侯夫人進來為他披上件鬥篷,柔聲道:“侯爺,天已經很晚了,您明日再看吧。”

夏侯楓對她溫和一笑,不舍地合上書,望着窗外月色低喃:“原來,這就是你的道。”

桃源縣,張府。

一名小厮急吼吼地沖入院子:“老爺,小的搶到了!”

“真的?!”張舉人從書房裏快步出來:“好你小子,回頭老爺賞你。”

周菀之被丫鬟攙扶着過來,恰好撞見這幕,她笑道:“什麽事讓夫君這般高興?”她轉眼見到小厮抱着一摞書,心下明白了,“恭喜夫君,可算是買着了。”

《大明山河志》賣得太快,又必須由皇家書坊印制,縣裏供不應求,這幾本還是公公跟書行打過招呼,對方答應售書時會提前通知一聲,才讓他們搶到的。

張舉人從小厮手中小心翼翼地取來一本,撫摸着封皮五個字,心裏發顫地想,這可是皇上的禦筆啊!

他敬畏地翻開書,只粗粗掃了幾頁就覺此書文采斐然,言簡意深,不禁嘆道:“好!難怪連大儒們都贊不絕口!聽聞明年春闱的主考官或許會輪到吏部尚書劉大人,《大明山河志》正是請他作序,僅僅這一點,就足夠天下讀書人為之瘋狂了。可惜此書現今不過印了五冊,聽說一共有四十餘冊,不知剩下的京城何時會刊印?”

周菀之笑了笑,她夫君八年前考中舉人,又連續兩次落第,一直在家苦讀。她知道,盡管夫君已年近不惑,但依舊對明年春闱抱有很大期望。

《大明山河志》名頭實在太響,周菀之不免有些好奇,她取來一本,細細翻看,忽然,她在扉頁上見到了個熟悉的名字。

韓鴻雪?

方秋晚的丈夫不就叫這個名字嗎?

她腦子裏驟然浮現了個女子的身影,這些年,盡管她很少想起方秋晚,但卻一直沒有忘記過對方。一是兩家人本來的糾葛,二是方秋晚臨走前,她丈夫曾編了個故事,被說書人念得滿城皆知,讓周家受了不少指責。

她當時還有些怨氣,幸而娘家寬解、夫家體貼,讓她漸漸想開了,十幾年過去,那些情緒早已淡了。

此時,周菀之看着這個名字,心道韓鴻雪會是她想的那一位嗎?于是問道:“夫君,這位韓先生是哪裏人?”

“對!你不說我差點兒沒想起來,韓博士正是桃源村人,不日就将返鄉探親。”張舉人搖搖頭道:“也不知他是何等風姿卓然,能讓皇上這般賞識,不行,我得趕快準備準備,說不得還有機會請韓博士指點一番。”

周菀之一怔,莫名又想到說書人口中那則半真半假的故事,想到方秋晚的嫉恨,還有對方那些在當年看來毫無可能的妄想,不禁微微苦笑。

或許要不了多久,周家與方家的故事也會傳遍天下了……

四月初三,韓鴻雪與秋晚來到桃源村村口,如今的韓鴻雪可謂炙手可熱,風光無限,他為了少被人打擾,一路上輕裝簡行,低調趕路,而今終于回到了家鄉。

村口早有方家人等在那裏,他們一切都好,方老大夫婦已年逾花甲,但依舊精神矍铄。

方秋晚的二哥虎目含淚道:“小妹,妹夫,你們終于回來了。”

“是啊,我們回來了。”秋晚微微一笑。

春風起,葉影煙碧。

又是一年九春盛景,滿山花放,流光萬裏。

作者有話要說: 從桃源村來,回桃源村去。

從群衆中來,回群衆中去。

從娘胎裏來,回墳墓裏去。

_(:з」∠)_,看人民名義中毒了,推薦。

以及最近有點事情,之後都每天20:00更新,什麽時候改回來,作者有話說告知~

還不知道下個寫什麽,我要好好想想,争取下個故事可以存點稿子。

感謝:雲再再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4-04 21:09:34

讀者“大花貓”,灌溉營養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