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新時代農民
根生叔叔到底沒能用一晚上的時間改良好钐鐮。
第二天一早, 還是舅舅帶着修整過的钐鐮去田頭钐的稻子。
林蕊他們吃過早飯, 頂着升到窗戶上的太陽才出發去田頭。今天的任務是打稻, 學術化點兒的說法叫做脫粒。
割下的稻谷水分足,要曬上一天半天才好脫粒。所以鄭家先打昨天上午割下來的兩畝稻子,剩下稻谷先曬一曬。
現在鄭家村用的打稻機看着有點兒像大型油桶, 橫倒着放置。桶裏頭裝有滾筒,滾筒的周身嵌着三角形的鐵齒, 中間的長軸連接伸到通外, 連着一個六匹的小型柴油發電機。
林母捧着成簇的稻子站在道桶前, 将稻頭伸進去。柴油機一發動,滾筒飛轉, 再拿出來的稻子就只剩下稻草。
她看小女兒在邊上好奇地張望,忍不住笑:“怎麽了?胳膊酸又想踩踏板啊?現在沒的踏板給你踩咯,都是用電動的。”
往前再推十年,打稻機都是踩腳踏板帶動滾軸連着滾筒開始運作。
林蕊突發奇想:“那我們的钐鐮也可以連着電動機啊, 就跟這個一樣,快的很。”
林母點頭:“行,回頭你跟你根生叔叔講去,讓他組裝。”
“不, 我要我爸來, 我爸是高級工程師呢!”
林母哭笑不得:“行,你是你爸的小棉襖。”
明明這打稻機還是她丈夫和根生一塊兒組裝的, 可女兒只記得自己的爹。
一臺打稻機前頭能并排站兩個人脫粒,林父在邊上自豪地笑:“我們蕊蕊跟爸爸最親了, 對不對?來,累的話就到邊上歇歇去,帶鵬鵬玩會兒。”
外公在邊上熟練地打草把,每一簇脫了粒的稻草都要用一小束稻草在頸子部位紮一圈,這樣稻草後面好拿好放,也好堆成柴垛。
他聞言笑着搖頭:“你們啊,就是生在好時候。別說你們爸媽,就是你姐,小時候也要幫着搶收的。”
Advertisement
林蕊立刻強調:“我們也幫忙幹活了,稻子都是我們抱過來的呢。”
“對對對。”林母深谙小女兒使了三分力也得強調十分功勞的個性,憋着笑點頭,“行了,動作快點兒吧,你看你們都趕不上我跟你爸的速度了。”
林蕊噘嘴:“那是因為人力肯定跑不過機器,光靠我們的兩條腿當然慢。”
她幹活沒多少精神,勁頭全用在該怎麽偷懶上面了。既然每畝田的稻子都得運輸到田頭,那為什麽不用車子呢?
林母素來包容天馬行空的女兒,即使手上忙不停,嘴上也沒直接轟小女兒走,而是趁着取出稻草的空隙答疑解惑:“你看看田埂,只能走一個人,中間還有凹口,板車也進不來啊。何況田裏頭土軟,車子也不太好推。”
林蕊鼓起腮幫子,盯着冥思苦想,那就沒有輕松點兒的方法嗎?她的目光無意識掠過田頭的高壓電線,突然眼前一亮。
對了,索道,滑索!她去玩的時候經常坐的滑索!他們可以利用尼龍繩跟籮筐來運送稻子。
“将尼龍繩像晾衣服的繩子一樣固定好,遠的那頭高,靠近打稻機的位置低,這樣利用重力勢能,就可以把稻子都運過來。”
林蕊越想越興奮,籮筐沒必要固定在繩子上。現在鄭家村還沒有通自來水,喝水都要去大河邊挑,挑桶上的鈎子正好可以連接尼龍繩跟籮筐。
“鵬鵬,咱們回家拿東西去。”
鄭鵬應聲跑過來,連問都不問一句,立刻屁颠颠地跟着二姐跑。
林母無奈,得,蕊蕊自己不抱稻子也就算了,居然還帶走了鵬鵬。
外公扯着嗓子喊:“釺子,別忘了釺子,不然杆子固定不進土裏頭。”
林母愈發想要搖頭:“爸,你也太慣她了。”
“哎喲,讓他們跑跑。反正今天肯定來得及打好,不差他們這點兒功夫。”
林蕊跟鄭鵬連奔帶跑,差點兒撞上挑着打好的稻子往田頭大路上送的人。
她對村民都不太分得清臉,鄭家村的人卻基本上都認識她。挑稻子的阿姨慌忙喊住他倆:“慢點走,別滾到河裏頭,水猴子抓你們。”
林蕊看看她挑着的兩個籮筐,再看看一眼看不到頭的大路,驚訝地瞪大眼睛:“你幹嘛不用車子推啊,這麽遠呢。”
“哎喲,蕊蕊哦,你當農村是城裏頭啊。田埂上哪有車子能走。擔子壓人,嬸嬸先走了啊。”
回家的路上,林蕊低頭苦想,到底什麽樣的車子才能到達田頭呢。
自行車肯定可以,但是自行車負重能力有限,每趟能運送的稻谷太少了。大人們肯定不會同意她這樣螞蟻搬家。
“鵬鵬,我問你,有什麽車子是獨輪的?”
鄭鵬滿臉懵:“就是獨輪車啊。”
鄭家的獨輪車一直擺在雜物間裏頭,車廂呈現出類似于倒三角的形狀,之前是鄭家蓋樓房的時候用的。
自從家裏習慣用載重量更大的板車之後,獨輪車基本上就放在屋裏沒怎麽動過了。好在林蕊檢查完輪胎之後,發現車胎還能用。
“為什麽大家不用獨輪車來運稻子呢?”林蕊一邊催着外婆幫她找尼龍繩,一邊奇怪。
“丫頭淨說傻話,我們這兒是什麽天啊。江南水多,土松軟,田埂上更是三天兩頭爛泥巴,車子哪裏好動啊。”外婆拿了尼龍繩跟蓋房子剩下來的長鋼筋,“這個好用不?”
“好!這個比竹竿還好。”林蕊滿臉興奮。
外婆還是不放心他們推着獨輪車到田裏去,怕兩個孩子控制不好車,反而把自己帶的掉下河。
“沒事兒,車子兩個人一前一後控制就好辦了。”林蕊胸有成竹。
“算了吧,蕊蕊,沒事的,你舅舅他們有力氣,能挑的動。”外婆搖頭,“還有坑窪窪哩,走路都怕一腳踩空,車子怎麽過的去啊。”
林蕊伸手指向柴房角落,笑眯眯的:“那個,門板歸我了,我要墊着車。”
換下來的舊門板是松柏木,硬實能吃得住勁兒。
老太在窗下聽了一耳朵的稀奇,搖着搖籮看小寶生,揚起頭招呼兒媳婦:“哎喲,你就跟他們兩個一塊兒下田去,要弄不起來再把車子拖回頭不就行啦。”
外婆嘆氣,算了,她就跟着跑一趟。
老鄭家慣小孩的根子就是從老太開始的!
林蕊在車廂沿兩邊綁上竹竿,方便獨輪車前頭也有把手可以抓着控制方向。鄭鵬在前頭帶路,碰上斷凹,他們就将木板墊上去,然後推車而過。
外婆也是好脾氣,平日裏縱容慣了家裏頭的孩子。倘若碰上脾氣暴躁的人,由着他倆這麽折騰,早就翻臉抄起竹竿先揍老實了再說。
林母脫完一捆稻子,看到自己母親跟兩個孩子,驚訝地瞪大眼睛,這又是鬧哪樣啊。
外婆無奈,沖滿臉稀奇的丈夫跟女兒女婿攤手:“你們家孩子心疼你們,不忍心讓你們挑稻子。”
林蕊笑得見牙不見眼,得意洋洋地炫耀:“媽,你看着吧,我這是高效率的幹活!”
盧定安剛好抱了捆稻子過來,見到林蕊手上的工具,心裏頭便有了數。他提前給得意忘形的小丫頭打預防針:“你這樣子,裝了稻穗的籮筐沒辦法滑過來。”
因為繩子是軟的,會變形。就好像晾衣繩上多晾幾件衣服,中間就會凹下去一樣,這樣近乎于U型的繩子即使有重力勢能作用,也很難運送籮筐。
林蕊像是被人兜頭澆了盆冷水,頓時傻眼了。那怎麽辦?鋼筋太短,總不能充當繩子用。
“沒事,它不過來,我們想辦法拉過來就行。”盧定安在田頭搜索,“我給你加個滑輪,這樣不要用手上的勁,繞在腰上動就行。”
他動作娴熟地在尼龍繩子上套了圈滾筒,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繩子産生的摩擦力。然後他又用随身帶的鑰匙圈跟袖子上的金屬扣子制造出滑輪組。
林蕊看的目瞪口呆,直接呈現出(言)的狀态。呵呵,做人要善良,做己要寬容。她能說什麽嗎?她乖乖跪地給大佬遞茶就行。
鵬鵬滿臉迷弟狀态,激動得眼裏頭都是小星星:“盧哥,你早就想到了要做這個對不對?”
“不是,是你們先想到的。”盧定安笑得滿臉誠懇,看着就是端莊上進的老實人。
呵呵,她信才怪。林蕊在心裏頭默默地吐槽,她幹爸是多腹黑的人啊,才不會當出頭鳥呢。
新女婿上門最重要的一條是什麽?不是賣弄聰明,而是時刻體現老實本分。
比起一個剛見面就對人家生活工作狀态指手畫腳的城市時髦青年,顯然是勤懇幹活不顯擺的本分人更得丈母娘家上下的青眼。
上蹦下跳各種折騰的是林蕊跟鵬鵬,那肯定沒問題。因為他倆年紀小,加上又是血親,再怎麽瞎胡鬧大人都縱容。
同樣的事情擱在盧定安身上就不行了。還沒學會割稻子呢,就嫌棄這個嫌棄那個,農村處處讓你看不上眼,鄭家什麽都叫你心裏頭嘲笑落後?
算了,這種高門大戶的女婿,他們家可要不起。什麽樣的好人家的淑女,你另尋去吧。我們家可不能讓女兒去大門戶裏頭受氣。
她多善良啊,平白無故地給他創造表現的機會。
林蕊沖盧定安眯起眼睛,惡狠狠地威脅:“你要是對我姐不好,有你後悔的時候。”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上輩子她幹爸的确對大姨念念不忘,癡心等候數十載無怨無悔。
可這輩子的事情說不定啊,她才不能冒這個險。現在她姐最好,她姐最美,她姐跟她最親!
她姐身上香噴噴的,抱着她姐睡覺最舒服。
林蕊亢奮地拖着籮筐奔去姐姐跟前顯擺:“姐,你別抱着稻子跑這麽遠了,咱們把稻子放在籮筐中,直接滑過去就行。”
盧定安無奈地笑,過來幫林鑫一塊兒抱稻子。他指揮林蕊:“你別跑來跑去了,你在這頭負責讓籮筐滑過去就行。”
兩只籮筐交替運轉,到達田頭的籮筐自然要拉回頭。雖然由低向高,但因為是空籮筐分量輕,所以拉起來并不費力。
盧定安運送幾趟過後,就過來再調整一下繩子的松緊程度,避免繩子蕩下去。
如此一來,運過去的稻子終于能夠喂飽打稻機。
旁邊田地的農人看到鄭家田裏頭的動靜,笑着朝外公豎起大拇指:“三大爹,你們家都是秀才種子,種田都比人家會動腦子。”
說話的時候,他的眼睛一個勁兒朝盧定安的方向瞥。
農村基本上沒秘密,誰家來了位客人不出半天就能傳遍全村。現在誰不知道鄭家來了位大學生孫女婿,就是趁着農忙幫着下田,好讓長輩相看。
外公看了眼正在調整釺子位置,好讓大外孫女兒少走兩步路的盧定安,沖旁邊田裏的人點點頭:“是啊,現在小孩都一個比一個厲害,腦瓜子也轉得快,幹活不吃勁還利索的很。”
像他年輕那會兒,連別說電動打稻機了,連以前公社用的那種雙人腳踏式打稻機都沒有,都是靠兩條胳膊用力朝打稻桶裏頭掼稻子。
外公咧開嘴笑:“往前倒推四十年,哪裏能想的到會有今天的好日子過啊。”
田頭的大喇叭裏頭傳來輕快熱鬧的歌曲聲:“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伴随着播音員甜美的聲音,“眼下正是農忙秋收時節,一首《明天會更好》送給廣大農民朋友,讓我們一起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外公看着廣播直搖頭:“以前放樣板戲,這個可是靡靡之音要批判的。現在真是搞不懂,變得太快哦,不曉得以後會變成什麽樣。”
林蕊跳過來扶住鋼筋,好配合盧定安調整繩子的松緊,聞言得意洋洋:“變得更好啊,再往後推四十年,全部都是機械化,一個人能管上百畝田呢。”
如果舅媽他們的生态養殖種植業能成熟發展,說不定以後整個港鎮甚至周邊都能變成生态農莊。到時候,這兒自成一個小桃源!
林蕊雙眼發亮。
她愛種田,種田使她快樂,種田能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