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七桶金

宋菽本來還愁, 要怎麽才能把現代帶來的粟米種子推廣出去,沒想到村民們如此積極, 這下正合他意。

“不如我們弄個拍賣可好?”宋菽問。

“沒問題, 底價多少?現在就拍。”一個鄰村的老婦說。

她催着宋菽快點拍, 當然有她的道理。現在這邊才十來個人,就叫到一貫錢了, 這要再來的三五十人,還不得頂天去?

這粟種越好, 來年的收成便越好。

收成,這可是農戶得以生存的根基,在這件事上,這些農戶是個頂個地願意花錢。而且這改良粟種是造福子子孫孫的好事, 還真沒願意藏着的。

上次黃金果一顆就得那麽多錢, 他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這粟種若是論石賣,他們還是能争上一争。當然, 拍賣時間越早越好,趁着那些富戶還不知情,他們先買了,否則連渣都不剩。

宋菽不置可否, 賣與富戶,那這粟種多半要被壟斷, 賣與農戶,誰都沒壟斷的實力, 倒正好合了他大規模改良種子的意。

“那就今日吧,半個時辰後在村中央的空地上。”但宋菽并不打算在這小範圍裏賣,要大範圍改良,當然是來買的人越多越好。

“行!”那老婦說,帶頭先走了,她得立刻回去數數,有多少現錢是能用的。也不知道宋四郎接不接受用剛收的粟米換,他們那些留種雖然不行,吃卻還是可以的。

宋菽把番茄雞蛋面給宋阿南,回屋摸出一本空白的賬本。

這回,他不打算搞上次那樣大的陣仗,太累。反正粟種都一樣,也不需要分開拍,就一起弄吧。

最開始的那些人雖然極不願意拍賣的消息外洩,但擋不住六娘與她的小夥伴們靈活,這消息還是如風一樣,快速傳了出去。

“快點快點,到相河村去!”

“宋四郎在拍賣粟種!”

“五倍哩!快快快!”

Advertisement

本村的,鄰村的,所有人都緊趕慢趕,終于在約定的時間到了相河村中的空地。

宋菽一出現,就被圍住了。

“號碼牌呢?”

“底價多少?”

“哪裏登記?”

村民們都經歷了上次的紅薯拍賣,這會兒問出的問題也倍兒專業,甚至已經有人研究過,如何舉牌才能又快又準,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好好争上一争。

誰知,宋菽卻道:“大家想好自己願意出的每石的單價,以及要購買的數量,然後去李賬房那兒登記。我這兒一共出兩百石用于拍賣,按登記的價格來,價高者得。”

宋菽的這辦法,相當于現代拍賣車牌的法子。比方說,這個月要出兩萬塊車牌,每個人報價,最後從最高價往下數的前兩萬人拍得。如果要保證能買到,當然要出高價,如果怕不劃算,則要好好衡量一番,盡可能使出價接近最低價,但又不能出太低,否則便擠不進拍得的名單了。

這出價,是一門學問。

村民中不少腦子快的已經領悟了,另一些在宋菽的後續解說中,也慢慢領悟了關鍵。

可這價,該如何出呢?

大家夥兒都沒什麽注意。往年那粟種的價錢自然無法與之相比,沒有絲毫參考價值。到最後,大家也不想了,就按自己的心意走吧,太貴了咱也負擔不起。

村民們陸續到李賬房那兒做了登記,快正午時,最後一人也登記完了。

接下來,便是排序。沒有電腦的時代,這一切都得靠人腦,這排序一事就生生耗到了近傍晚時分。

大夥兒回去吃了個飯,或者随便弄個什麽墊吧墊吧,也有買了澆頭湯餅或者油條和蔥油餅的,只是大家也沒啥心情吃,都等着出結果呢。

宋菽與李賬房、五娘三人奮戰一下午,這名單終于是出來了。

登記的人中,有買幾鬥的,也有買兩三石的,最終有一百三十多人中了,最低價攔在八百五十四文每石。宋菽報出這個數字時,人群中爆出好幾聲驚呼。

有驚喜的,也有悔恨的。

“早知道就再加十文了!”一個從鄰村趕來的中年漢子以拳擊掌,他出了八百四十五文,只比最低價差了九文錢而已。

“啊啊啊啊,我們中了!中了!”另一邊,兩個小娘子大喊大叫着抱在一起,她們是另一個村的,平時往相河村跑得很勤快,還常常拿了蠶繭制蠶兜。這一次,她們思量再三,出價八百五十四文每石,剛剛好擠進中标名單的最後,做了筆最最劃算的買賣。

幾家歡喜幾家憂。

沒中标的自然可惜,而那些中了的,也有因出價太高而沮喪的。

比如出價最高的那戶人家,足足花了四貫錢,如今結果出來,只嘆自己太過沖動。但好歹是買到了粟種,只盼來年風調雨順,他們也好享受豐收的喜悅。

在交付時,宋菽以一百二十文一石粟米的價格,也接受以物易物的交換。這價格比市場價略低,但能用物抵,大家還是很樂意的。所以交易完後,宋家也并不缺用來食用的粟米。

三娘看着堆在自家後院裏那一石又一石的糧食,心裏的滿足感油然而生。果然啊,就算賺再多現錢,也沒有這滿滿的糧食讓人踏實。

當天晚上,宋家吃了一頓前所未有的豐盛晚飯。

豐收之後,便是每年調整土地歸屬的時間了。

本朝律法規定,男子成丁可分八十畝口分田。宋河走時還未成丁,如今早已年滿十九歲,在入冬前,他領到了自己的八十畝田地。

拿到土地那天,他也好,三娘也好,都感慨萬千。

他們從小跟着宋寡婦長大,寡妻妾能得的土地只有三十畝口分田,以及宋寡婦過逝的丈夫留下的二十畝永業田。宋寡婦憑一己之力,用這五十畝土地将他們七個孩子拉扯大,每天盼啊盼,就盼着宋大郎成丁好多分八十畝田地,只可惜,她沒有看到這一天。

宋寡婦的墓前,點了兩根蠟燭,放了五盤炒菜和一碗粟米粥。宋家的孩子由長至幼一一祭拜。

程二娘還未過門,排在最後。

都祭拜完後,宋河牽過程二娘的手:“我離家多日,耽誤了二娘許久,今日在阿娘墓前,我……”他哽咽起來,竟說不出完整的話。

平複良久,才對程二娘道:“嫁給我,我會對你好。”

程二娘早就泣不成聲,她為了這一天,不惜與父母決裂,自敗名聲,就是要等他回來。他們說好的,要一輩子在一起。

“十一月十四便是黃道吉日,還有一個多月,雖說匆忙了點,但大哥的事宜早不宜遲。”晚飯時,三娘跟宋菽還有宋河讨論起日子來。

宋河看程二娘。程二娘輕聲說:“聽你的。”

宋河便點了頭。

“如今農閑,使點錢找人修個院子快得很。”宋菽說。他們家的房子本就不大,若還要布置新房,那便擠不下了,所以宋菽跟宋河合計了一下,先不忙着分家,但房子還是要擴建一下。

宋河自然沒有異議,宋菽雖沒有明着幫什麽,但他的婚事能成,絕對是多虧了宋菽。如果這時候他直接帶着田地分家,那就真不是人了。

這之後便是迎親等事,宋河與程二娘說好,還是得回程家一趟。不論程家耶娘如今是個什麽态度,他們做小輩的總得知會一聲,做足禮數。只是這事具體要怎麽辦,宋菽卻提醒他不要着急,得好好想想。

程二娘這麽跑出來,他耶娘還好說,鄉鄰之間的話肯定不會好聽。

這一次回去,争取耶娘諒解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要讓那些說閑話的人統統閉嘴,那他們往後的日子才好過。

宋河一聽,果然是這個理。

宋菽暫時沒想好具體要怎麽弄,反正還有一個多月,他現在有錢有人,不愁搞不定。

第二天,三娘說冬天快到了,想再腌兩壇子菜,便沒有和宋菽他們出去。宋菽、宋河、宋阿南和六娘一起,去逛了逛宋河新分到的田地。

這片田地離得比較遠,因他們村的地基本分完了,有一部分是鄰村那兒勻過來的。

“阿兄,今天好冷。”六娘抓住宋菽,把她冰冷的爪子塞宋菽手裏取暖。

“霜降後,這天是要冷得更快些。”

“三娘腌了好幾壇子黃瓜還有蕨菜,備着過冬。這最後一個能吃到蔬果的月份,可得好好珍惜啊。”宋河道。

“沒菜吃。”難得的,宋阿南在這閑聊中也能插話,雖然還是一樣的言簡意駭。

他這麽一說,倒提醒了宋菽。

宋菽過慣了現代那種滿是反季節蔬果的日子,一直忽略了,這小農經濟的時代,可沒有大棚蔬菜給他吃。冬天,那可不只有冷,還要面臨沒有新鮮蔬菜的三個月。

這地方好像也不興吃白菜,大家也沒有儲冬菜的習慣,也可能是儲不來或沒得儲。

宋菽他們走到一處坡地,坡度很陡,将田地分成上下兩層。宋河感嘆,這陡坡雖算面積,卻不好種東西。宋菽卻覺得,這地形看着可真像霍比特人那房子,在坡上開個門挖進去,好像藏在地下一般。

等等,開個門?藏地下?

“有了!”宋菽突然喊道,幾個人同時看過來。

“阿兄有什麽了?”六娘問。

“冬天沒有蔬菜,咱們可以挖地窖種啊!”宋菽說。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提到的這種拍賣的方法是參考零幾年那會兒上海拍車牌的方法,但現在貌似不是這樣了。

謝謝支持,麽麽噠~

【無軌電車小劇場】

宋菽:有了!

六娘:阿兄有什麽了?

宋菽:有崽了……

宋阿南:(笑)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芯芯、愛喝奶茶的蟲蟲、查無此琥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嗷嗷嗷 56瓶;鏡子陶 20瓶;小城故事多、桃花執酒、小葉子、文曉文、Creusa、瑟伯裏C 10瓶;歐陽若涵、一女子、Linda、絨絨一樹茋、美人虞、靈靈 5瓶;俍瑄、summer、karen 3瓶;冰、邊城浪心、籬悠然 2瓶;迷失、lmrabbit、荒九、吳14206269、怕是每月要吃土的修仙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