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戰争在繼續。

十七歲的斯卡利特還很年輕,年輕得只知道哀嘆自己不再是舞會的焦點,年輕得連如何去做一個妻子、一個母親都不知道,而十七歲的瑪格已經足夠成熟。

從義賣會的第三天開始,瑪格就去了醫院。

就跟瑪格在餐桌上說的那樣,南方的優勢早已經不再。哪怕報紙上吹得天花亂墜,可是從很多細節上都可以看出南方日漸明顯的頹勢來。

最顯著也最突出的,便是醫院。

南方盛産貴族,盛産大莊園主,技師什麽的全都依賴北方,就連醫生都少得可憐。以亞特蘭大為例,這個人口不過一萬的小城,擁有的醫生不超過十個,斯卡利特知道的,也就一個米德大夫。而每天将傷員運到亞特蘭大的火車卻從來沒有少過。

像埃倫這種,經常提莊園裏面的女黑人和窮白人家的女兒接生的太太,因為會一點醫術,所以就被米德大夫當成了不可或缺的助手。老實說,如果不是瑪格要求,如果不是埃倫的情況的确不大好,米德大夫還真不願意放人。

米德大夫本來還想着讓埃倫回醫院的,但是見到了瑪格的醫術之後,他就不再開口了。

瑪格早就預料到這個場景,所以,在塔拉的時候,他就沒少在雞鴨和豬的身上練習,即便是出嫁之後,也沒有中斷。後來,巴頓莊園發展起來了,有黑人穿越火線來到巴頓莊園,都是瑪格為他們動的手術。

米德大夫原來還想把瑪格當成副手,可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傷員,米德大夫不得不在草草地看過瑪格的技術之後,就讓瑪格獨立進行手術。

在米德大夫看來,這位克拉克太太的醫術很新奇,但是,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都是杠杠的。

用特制的針刺入肌膚下的神經末梢,以代替|麻|藥進行麻|醉,在缺醫少藥的現在,無疑是挽回更多的傷員的好辦法;用特制的手術線進行縫合,甚至不需要第二次拆線,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救更多的人;用細小的活蛆清理傷口的腐肉,以預防感染和發炎,減少不必要的減員。

無論是哪一條,米德大夫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搖頭的。可是沒有辦法。傷員太多了。醫生少,藥物更少,酒精都要省着用、繃帶更是要重複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米德大夫也不得不點頭,同意瑪格使用這些“來自遠東的醫術”。

至于蘇埃倫,她當然是瑪格的左右手。

斯卡利特在醫院裏的時候,最多也就是給傷員們換換繃帶、洗洗臉、拍拍枕頭、打打扇子,斯卡利特很樂意做這樣的事情,這能夠讓她俘虜一個又一個的勇士,讓她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站前的塔拉,她斯卡利特還是那個克萊頓縣首屈一指的美人兒。

可是蘇埃倫也好,梅蘭妮也好,她們需要做的事情要多得多。

Advertisement

用針灸進行麻醉,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每隔兩小時,就必須把針拔出來,否則神經末梢會壞死。所以,瑪格讓人在傷病的胳膊上綁了一塊帶着編號的布條,而梅蘭妮和蘇埃倫他們要做的,便是随時注意時間,一旦兩個小時到了,她們就必須迅速地把針拔|下來,丢到沸水裏面煮。這些針,至少要煮半個小時才能夠再次使用。

這個是絕對不能錯的。

用蛆清理傷口上的腐肉也是如此。有的傷員們不能接受這樣的治療,總以為蛆會順着血管爬進他們的身體。所以,在将細蛆放到傷口上的時候,要一面放一面數,并且要在傷員身上的布條上登記好放了幾條蛆。等時間到了,要将變大了的廢蛆取下來,同樣要數給傷員們聽。

這些活計,無論是蘇埃倫還是梅蘭妮,都做得非常認真。哪怕她們剛開始的時候躲在休息室裏面吐得夠嗆,她們也沒有逃離這個人間地獄一般的、車站附近的醫院。

值得慶幸的是,瑪格訓練了不少黑人女仆出來,這些人很盡職地為蘇埃倫和梅蘭妮打下手,同時也在教導蘇埃倫帶來的女仆們——巴頓莊園的女仆跟薔薇莊園的女仆們都很熟,而且被瑪格和蘇埃倫帶 ——而蘇埃倫和梅蘭妮又跟別的太太們輪換着休息,使得醫院瑪格負責的那一片一直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這讓亞特蘭大人對奧哈拉家立刻改觀不少。

要知道,在過去的一年裏面,即便埃倫已經盡力了,可是斯卡利特畢竟是奧哈拉家的長女,他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奧哈拉家的女孩子們的風評。哪怕是瑪格和蘇埃倫已經嫁了,一樣會被牽連,更不要說卡琳這個還在家裏的了。

可是瑪格和蘇埃倫紮在醫院不挪窩兒的行為,不但讓那些在背後議論紛紛的人都找不到數落的機會不說,被瑪格和蘇埃倫救下的傷兵們,卻是個個記得這三位太太的好——還有一位是梅蘭妮。

看在那些傷兵的份兒上,看在梅蘭妮的面子上,就是亞特蘭大最為挑剔的太太也說:“聽說漢密爾頓太太是被父親寵大的,倒是他三個妹妹,是母親養大的。如果不是克拉克太太跟漢密爾頓太太長的一模一樣,我還真以為他們是兩家人。”

就這樣,斯卡利特被理所當然地,跟他的三個妹妹區分開來。

哪怕他長得跟瑪格極為相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