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站位

元康十四年的秋天注定是個不安分的秋天,短命的文康帝死在了自己的二十七歲這一年,而即位的新帝卻不滿周歲,朝中大臣對于新晉的秦太後垂簾聽政又很有意見,而南邊的國土又屢屢遭受疆人的威脅。

瑤光一身缟素跪在棺木前,眼淚已經流幹,縱然這火盆裏升騰出的煙霧十分嗆人,也逼迫不出她半點兒淚水。

“皇後娘娘,您都跪了一天了。”小石榴走來跪在她的身側,“您不心疼自己的身子,可陛下的在天之靈怕是心疼壞了。”

“外面的人都走了嗎?”她一開口,喉嚨像砂石摩擦,幹澀又虛弱。

“都走了,天都黑了。”

“好,走了好。”她将手裏的一摞錢紙扔在火盆裏,看火舌将它們迅速地吞沒,心中卻有一種奇異的放松。

“娘娘,去吃點兒東西吧。”小石榴勸道,見她一動不動,又換了一番說辭,“太子殿下都找您一天了,您去抱抱他吧。”

“他才多大,懂什麽。”瑤光輕笑,笑聲又涼又薄。

“娘娘您別這樣,您這樣奴婢心裏難受啊——”小石榴一個沒忍住,哭出了聲。

她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就這樣跪在先帝陵前,一跪就是一天兩夜,鐵打的身子也遭受不住啊。

瑤光擡手,握住了小石榴的手,道:“我這樣也是想讓自己好受些,他在的時候我和他置氣鬥氣,他不在了,我總得在他靈前忏悔幾句不是?”

“可您也不能這樣不吃不喝啊,先帝知道了,一準兒會責怪奴婢們沒有将娘娘伺候好。”

瑤光一笑,如那夜裏的海棠花,輕飄飄地落地:“你去熬碗瘦肉粥,我想喝那個。”

“真的?”小石榴抹了一把眼淚,起身,“好,奴婢這就去!”

說完,不等瑤光的話立馬就沖了出去,唯恐她下一刻就沒了胃口。

聒噪的小鹦鹉走了,她又可以平靜地和先帝聊天了。

Advertisement

“對不住,讓你最後都沒過幾天好日子。”

“你說奇不奇怪,人為什麽總要等到徹底失去後才後悔莫及呢?以前我總怨你軟弱,不會拿主意,可現在你不言不語地躺這兒了,沒了主意的卻成了我。”說到這兒,她笑出了聲,像是有人真的站在她面前似的。

“呼呼——”夜風刮過,掀起了她衣裙的一角。

殿門口,一道白色的身影站在那兒,不知看了她多久。

火盆裏的紙錢被風卷了起來,燃着的一角落入了白色的帷幔裏,眼看着又是一場大火。她迅速起身,想阻止火勢的蔓延,卻不想太高估了自己這跪了一天的身子,一個前撲,徹底摔倒。

火沒有燒起來,它才奮力地點燃了紗幔一角,下一刻便被人無情地一腳踏滅。

她仰頭看這憑空出現的男人,心底卻如一潭死水,沒有半點兒波瀾。

“可有傷到?”他扶她起身,上下打量。

“宣王怎麽此時還在宮裏?”她答非所問。

“這很重要嗎?”他眼底迷霧重重,有些看不清眼前的人了。

“是啊,宮門下鑰後外人無诏不得停留在此,這麽多年了,王爺還懂不了這規矩嗎?”她認真地問道,仿佛想聽到他一刻便低頭認罪,然後安靜退出。

他無意隐瞞自己的來意:“聽說皇後要殉情,本王特地來看看。”

“謠言。”

“可本王看你這幅樣子,倒是覺得有幾分可信。”

平日裏唇槍舌劍的兩人忽然彬彬有禮了起來,倒是怪事一樁。也許是死亡震懾了她心底的怨恨,知道固執地去恨一個人是多麽的浪費世間,所以她才能在這裏心平氣和地和他聊起來。

劉鈞走了,仿佛也卷走了她關于愛恨的一切感知。她看着眼前的男人,愛也愛不起來,恨也恨不起來,真真切切地心如止水了。

“有什麽需要本王做的嗎?”

她退出他的懷中,坐在不遠處地椅子上,伸手揉自己的膝蓋:“我可以相信你嗎?”

也許她是随口一問,但他卻用了十成十的真心作答:“可以。”

“先帝崩逝,立兒登基不會那麽順當,我如今在朝中毫無根基,連話都說不上。”她抿了抿唇,斟酌語句。

他重重地握了一下拳頭,然後一點一點地松開。他對皇位的追求由來已久,如今先帝崩逝,新帝未立,皇後根基不穩,正是奪權起義的大好時機。

可……他遲疑了。

“我想請你和豫王,助立兒一臂之力,可好?”若是被旁人知曉了,鐵定要笑她與虎謀皮,可她心底真正的算盤,又有誰看得清楚呢?

朱照業上前,膝蓋落地,半跪在她面前,一字一句地發問:“立兒,是我的兒子嗎?”

若是,他從此撒手皇位,不再執着。

她側過頭,半張臉對他,嘴唇咬得死緊:“陛下靈前,我不想和你談論這個問題。”

朱照業一下子握住了她的手:“你只需點頭搖頭。”

點頭,她們母子登極,從此史書留名。搖頭,她們母子前途莫測,群狼環伺。

被他抓住的手微微顫抖了起來,她回過頭看他,眼底是掙紮和痛苦。終于,眼淚落下來了,砸在了他的手背上,燙皺了他的心。

“我懂了。”他傾身一步,将她攬下腰來和自己糾纏在了一起。

她悄然回首,面對靈柩,啓唇一笑。

……

接下來的一切如她所料,朝中對于立儲君一事分作兩派,一派主張遵照先帝遺命立不滿周歲的太子為皇帝,一派主張另立成年王爺為皇帝。文臣比的自然是嘴皮子,而真正掌握了反抗先帝遺命的兵力的武将,則埋頭做鹌鹑,任由文臣們比劃來回,他們不過就是和稀泥罷了。

其實,那餘下的一部分人未必沒有想法,只是他們的想法得建立在聽從他們主子的意願上。

“你打定主意了?”孫仲懷問他。

“嗯。”

“這滔天的權勢,說不要就不要了?”

“嗯。”

“恕我多嘴,王爺,您病得不輕!”孫仲懷吹胡子瞪眼,怒發沖冠,甩袖離去。

朱照業擡頭,看向一旁還老神在在端坐的先生,道:“您不走?”

“不走。”大師兄搖頭。

“先生就不問我為什麽嗎?”朱照業問道。

“搶來的東西哪有別人拱手送來的好,是孫師弟急切了,某認為王爺思慮周全,願追随之。”大師兄起身,俯身一拜。

幼帝勢弱,皇後根基淺薄,朝中需由一重臣來總攬全局。做幼帝和皇後的心腹,朝中的權臣,不是一條極好的進身之階?動則打打殺殺,實非智深着者所為啊。

朱照業扯了扯嘴角:“先生垂愛,實乃本王之幸。”

他平生最恨別人将他的野心挑露,前一個是秦瑤光,現在又來一個,頭疼。

而後的一切順理成章,文臣只能在嘴皮子上“動粗”,真正掌握兵權的人一站出來,鴉雀無聲。

宣王、豫王皆遵奉先帝遺旨,扶皇太子即位。當日,京都戒嚴,九城派重兵把守,直至新帝平穩登基。

一身端肅威嚴的太後鳳袍的她,站在臺階上對他遙遙一拜,以示感激。

可他卻心虛地轉身,不敢說這一切全是為了她。

……

文康帝的靈柩入皇陵那天,秋風乍起,卷起了一地離人的愁緒。皇太後抱着還在襁褓中的幼帝站在城牆上,目送那鮮活的肉體将一點點在泥土中衰老腐敗。

可她知道,此時還遠不是她可以放聲大哭的時候。朝內有人虎視眈眈,朝外有異族蠢蠢欲動,她還要守着她丈夫的江山、守着她兒子的江山,她再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永遠回不去了。

“太後娘娘,秦相國求見。”未央宮的主殿,她坐在龍椅上批閱奏折,下邊的人禀報道。

“宣。”少婦的眉眼已經褪去了往日的青澀和意氣,連嘴角的弧度透露着一股沉穩自持,她坐在那裏,像坐在高高的雪山上,睥睨衆生,又無比寒冷。

秦祯進殿,先是彎腰行了一禮,然後才開口道:“臣有要事想與太後商議,不知可否請太後屏退左右。”

瑤光揮手,一幹人等盡數退下。

“相國大人有何要事?”

秦祯這才擡頭與她對視,短短的三年,她成長得如此迅速,如今已經是掌握實權的太後了,真是讓他這個做阿翁的悲喜交加。

“太後娘娘,臣有本奏。”

“說來。”

“臣請太後下旨,禪位于劉氏宗室其他成年王爺。”

瑤光這才仔細打量起這位名聲赫赫的秦相國來,她嘴角一勾,道:“為何?皇帝乃先帝所立儲君,先帝崩逝後繼承皇位名正言順。”

“皇帝乃先帝所立,那太後坐在這龍椅上又算哪家的規矩呢?臣不願秦家背負往日呂後一族惡名,特來請太後還政于劉氏。”秦祯雖老,但所言铿锵有力,所站立場乃大大的忠良之臣。

“相國錯了,自哀家嫁入東宮之日起便不再是秦家人了,若作出有損哪家顏面的事自然也是劉家,與秦家着實沒有太大的幹系。”日夜為朝政焦灼,親祖父還要火上澆油,讓瑤光身心俱疲,“若相國大人擔心外人诟病秦家人把持朝政,不如請相國大人退一步,致仕如何?”

秦祯胸口滞氣,果真是他教出來的好孫女。

“太後娘娘,我朝是絕對不允許一個女人把持朝政十數年的。趁現在先帝餘威猶在,急流勇退,說不定還能保全你們母子。”秦祯句句發自肺腑,這已然是他思量數日的結果了,他不想看瑤光母子被這肮髒的政治污濁了,所以冒着被她厭棄的風險來勸上一勸,也不枉他們祖孫一場。

瑤光扶額,嘴角揚起一抹疲憊的笑意,她道:“阿翁,您瞧這桌上的奏折。北邊災荒,南邊兵荒,西邊鬧旱,東邊又澇了,這一樁樁一件件哪個不必争奪皇位重要?孫女夙興夜寐,唯恐有負于先帝重托,可您倒好,不說幫幫孫女,竟然還拆起臺來了。”

硬的不行來軟的,祖孫倆都是一個路子。

秦祯道:“正因為你資質有限,所以才請你禪位與其他人,一舉兩得。你自然可以再做悠閑的太後,這天下的擔子也會有人接過去,豈不是兩全其美?”

“那好,您說誰可以委以重任?”

“豫王。”秦祯面不改色的道。

瑤光點點頭,揚聲:“來人,宣豫王進宮。”

“太後這是何意?“秦祯皺眉,頗為不解。

“您想把這一攤子甩給豫王,那哀家就幫您問問,看豫王肯不肯接招了。”瑤光笑道。

秦祯:“……”

虧她想得出來,若豫王此時一口應下才是命不久矣吧。

“看來太後娘娘是不想理會臣的谏言了。”秦祯嘆氣。

“若是治國良方,哀家洗耳恭聽,若是扯這些旁的,哀家還有這麽一摞奏折要批,就不送阿翁出門了。”瑤光低頭,重新撿起了朱筆,不再理會下面的秦祯。

果然是讨了個沒趣。

“太後聰慧,假以時日必能明白帽子和腦袋不匹配的後果,臣言盡于此,告辭。”秦祯說完便離去了。

瑤光盯着奏折,筆尖的墨汁兒都滴毀了紙頁也不自知。

“娘娘,還宣豫王嗎?”小高公公抱着佛塵進來。

瑤光回神:“不,宣宣王爺進宮。”

“諾。”

朱照業奉旨入宮,中途與秦相國的車駕相遇,他坐在高頭大馬上與馬車簾子後的人對上了目光。

“王爺進宮?”

“奉太後旨意。”

馬車簾子被放下,馬蹄聲“噠噠”遠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