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世民打開信,一眼的雞抓文。

半響都沒反應過來,還是李承乾咳嗽了一聲才回過神。

李世民也面無表情起來,他特麽的提什麽不好,非提高明的好友。

眼睛看向李承乾,兩父子大眼瞪小眼,嘴角不停的上抽。

他們要怎麽向朝臣解釋?這“好友”十分了得。

李世民咳嗽了一聲,說道,“不錯不錯!”

“可是字寫得很不錯?”說話的是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他是李承乾的老師,對太子交的什麽朋友還是很上心的,太子能禮賢下士,在他看來十分滿意。

李世民差點沒一口水把自己咽死,字不錯?

孔穎達就這麽看着李世民,一副快給老臣看看的樣子。

李世民:“……”

他是給還是不給?他怕這位老臣直接暈倒在大殿之上。

李承乾見他父皇為難,趕緊道,“老師,現在國子監那道無人能解的算術題正是從我那好友那得來。”

他那“好友”從某方面來說的确才學兼備,無須質疑,沒看到一道題難倒了整個國子監。

“竟是如此天才?”孔穎達驚呼,他掌管國子監,當然知道此事。

天才?

李承乾和李二陛下默契的對視一眼,然後嘴角一直抽一直抽。

大殿之上的氣氛火熱。

唯有當今聖上和太子面色比較古怪。

他們到底要不要将真相宣布出來?

李世民還不知道寫這信的人只有四歲,但他知道,就這雞抓過的文字,朝廷是不會錄用的。

書法,是科舉考核中最基礎的一項。

看着幾個年老的臣子,一副有興趣的樣子,李世民覺得,他要是現在公布這信,非得暈倒一堆,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估計今天要成為大唐的“災難日”。

但……這些大臣頗有興趣,他沒有拒絕的理由啊,傷腦筋。

正頭痛的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報,突厥使臣出使我朝,請求觐見。”

大殿之上為之一靜,剛才因為有了解決饑荒之策的愉快氣氛瞬間變得嚴肅。

再無人關心什麽太子的好友。

所有人臉色變得嚴肅。

李世民問道,“可查清楚他們的目的?”

“已經查清,他們為借糧而來。”

這個冬季可不只大唐風雪封天。

嘩!

大殿上一片嘩然。

他們大唐都鬧饑荒了,哪來的糧食借給別人。

房玄齡直接出列道,“陛下,糧不可借,也無糧可借。”

要不是有了生豆芽之策,他們自己的百姓都要餓死了。

長孫無忌也道,“突厥最近越來越猖獗,明知道誰都糧食緊缺,卻跑來借糧,也不知道安的什麽心。”

“既然來了,也不好不見,不如讓他們上殿,看看他們到底什麽心思?”

李世民想了想,的确如此,說道,“宣。”

不多時,一行突厥人來到大殿。

“突厥使臣阿使那見過大唐陛下!”

殿上朝臣看得一愣一愣的,什麽時候突厥人一改野蠻彪悍的形象,變得禮貌起來了?

阿使那一笑,“我從小在大唐邊城長大,十分喜歡大唐的禮儀和習俗。”

衆朝臣對視一眼,這是個十分熟悉大唐的突厥人,恐怕不像以前的那麽好忽悠。

果然,李世民和這個突厥使臣聊了半天,對方也沒說明來意。

李世民眉頭一皺,下手的長孫無忌問道,“不知使臣出使我大唐所謂何事?”

阿使那一笑,“我聽聞大唐是禮儀之邦,繼周禮,上承三皇五帝,想必朝中大臣必是博學多才之輩,我突厥民風彪悍,長年游牧而生,但也在生活中總結了不少學問,如今我帶來了兩道難題,還望大唐的飽學之士代為解答!”

居然沒有直接提借糧的事情?而是帶來了兩道難題?

殿上小聲議論了起來。

突厥使臣的企圖其實已經十分明顯了,因為這是大唐的處事方式啊,也就是說,他帶來的兩道題,要是大唐的飽學之士能夠解答,借糧的事情他提都不提。

但要是回答不出來,那麽大唐也不好拒絕。

這人還真是個大唐通,以大唐的禮儀來制衡大唐。

只是,他們一游牧民族,連文化都保留不下來的突厥人,能有什麽學問能難倒大唐的飽學之士?

李世民看向殿下幾人。

房玄齡,長孫無忌,孔穎達等人點點頭,論做學問,他們還沒怕過誰,他們這一殿的人都是高手,都是科舉之中金榜題名之輩。

“說說你的兩道難題。”李世民說道。

阿使那露出笑容,“請允許我的随從将題帶進來。”

不多時,幾個強壯的突厥人擡進來一口燒滾了的油鍋。

阿使那說道,“這就是第一個問題。”

衆人一愣,不是做學問嗎?怎麽擡進來一口滾燙的油鍋?

才想着,突然,一個突厥壯漢猛地将手伸進了滾燙的油鍋之中。

嘩!

一片驚呼,他在幹什麽,他瘋了嗎?

有些膽的小官員頓時臉都白了,那後果不用想他們都知道。

但……

在衆人的震驚中,那壯漢将手提了起來,并沒有想象中的白骨森森,而是一雙完好無損的手。

這……怎麽可能?那可是滾油啊,三歲小孩都知道有多危險。

連李世民都站了起來,太不可思議了,人的手放入滾油中居然一點事都沒有,這突厥壯漢真有這麽厲害?

一片詭異的安靜。

這時,阿使那的聲音響起,“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大唐之中,可有像我突厥一樣的勇士?手入油鍋而完好無損。”

這……

能做到這樣,根本就不是人吧?

還有不少人沒有從震撼中回過神。

李世民坐了下去,眉頭緊皺,這根本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倒是有不少大唐的武将躍躍欲試,特別是一個大胡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但都被李世民攔了下來,這些陪他打江山的武将有多少本事,他能不清楚?

絕對沒有人能将手伸進滾燙的油鍋中而不受傷,又何必白白毀了雙手。

阿使那的第二個問題就文明多了。

那是一節蘆葦做成的杆子,大概一米左右,中間中空,彎彎曲曲的擺在地上。

“敢問各位,在不改變它的形狀的情況下,怎麽将線穿過地上中空的蘆葦杆子。”

大殿一片安靜。

突厥人的确沒有什麽文化傳承,但這兩個問題都是他們在生活中無意發現的小技巧。

大殿之上,一群人面面相觑。

突厥人鑽了一個空子,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所謂的難題,就是做學問,詩詞歌賦,禮樂數術之類。

誰也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問題。

但……既然允許他們提出問題,也就是說答應了這次的比試,也不好說對方不按常理出牌,畢竟當時沒有規定所謂難題的範圍。

原本一群自信滿滿的朝臣,現在面面相觑。

李世民看向下方,兩個難題出來了,可有人有答案?

但看了一眼或沉思或者目光躲避的一群大臣,李世民大概知道情況了。

要是讓這些人玩文的,個個都是高手,但這種偏門,大家都懵。

“大唐陛下,可有答案了?”阿使那問道。

李世民臉上笑道,“不急,你們代表突厥而來,我大唐如果不盡情招待一番,怎顯得我大唐是禮儀之邦?來人,帶使者們去鴻胪寺。”

突厥使臣中一陣騷動。

阿使那看了過去,搖了搖頭,然後笑道,“那麽我們靜候大唐陛下的佳音。”

一群人離開後,大殿之上立馬嘩然。

剛才他們還能保持安靜,是因為怎麽也不能在突厥人面前出醜。

現在突厥人走了,是他們發揮的時間了。

“這是什麽狗屁問題?他們肯定設計好的,居然玩陰的。”

“這有什麽辦法,誰能想到竟然是這樣的難題。”

“現在還是想辦法解決這兩難題吧。”

“反正借糧沒有。”

“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也不能失了風度……”

争論不休,但最終也沒有個結果,直到天色都晚了還沒有下朝。

李世民也憋屈,借糧吧,他是肯定不借的,但要是不解決這兩難題,不借的話他就丢人了。

直到快宵禁的時間才下朝。

整個朝廷都是烏雲蓋頂,所有朝臣都面露愁容。

李承乾回到東宮,也是冷着臉想了半天,直到宮人來提醒夜已經深了,也沒有頭緒。

作為一個稱職的太子,問題不解決怎麽也睡不着。

其實不只他,估計今晚上的長安,不知道多少人一夜無眠。

要是在突厥蠻子面前丢了臉面,他們估計跟吃了死蒼蠅一樣難受,大唐有大唐人的尊嚴。

李承乾想了想,還是毫無頭緒。

眼睛看向窗外,院子裏正好有一株寒梅。

不由得想到了才得的兩首詠梅詩,不由得想到了同樣給他出了一道還沒解開的算術難題的小短腿。

嘴角不由得一抽,最近怎麽總是遇到難題!

想到小短腿,又不由得想到那小短腿給他寫了兩封信了。

他一封不回似乎有些不和禮儀。

給一個四歲孩童回信?還真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啊。

李承乾拿起筆,權當解悶吧。

但寫給一個四歲小短腿的信該怎麽寫?

李承乾想了想,那小短腿聰明勁兒還是有的,就是……寫的字實在無法入眼,今天在朝堂上,連父皇都震住了,都不敢給那些年紀大的老臣看信。

李承乾開始落筆,就寫一封勤勉他寫好字的信吧。

一本正經地寫了一段勸學文,說明字跡漂亮的重要性,心中又不由得好笑,他寫這些對方能看得懂嗎?還不如送一些字帖。

李承乾停了下來,準備将信蠟封,但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嘴角向上揚了一下。

重新拿起筆,添上了一段話。

大概意思就是,你出了一道難題考我,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出兩道難題考你。

李承乾将突厥人的兩道難題寫到了信後面,也讓小短腿嘗嘗被難題弄得焦頭爛額的滋味。

想到自己被那算數題弄得一個頭兩個大好久,不知為何,堂堂太子心中居然有了一陣痛快感。

将信封好,交給外面的宮人。

李承乾眉頭又鎖了起來,要是沒辦法解開突厥人的兩道難題,他們哪來的糧食借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