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國交戰
包大人離開熙王府後,就安排白侍衛守在了百草堂。百草堂的少東非常配合,石綠是還魂散的最重要的一味藥,再過幾日就可制藥了。更不用說今年的還魂散是留給一位貴客的,不能有一點閃失。守了兩天一夜沒有什麽動靜。但是白侍衛知道,他們可以等,那個黑衣首領等不了。就在第二天的晚上有了動靜。
“走水了,走水了…”百草堂的南苑火光沖天,人們紛紛往南苑跑去了。
百草閣外的人被叫去救火,只留了兩人守着。火光還在燃燒,人聲鼎沸,百草閣外,一個黑影閃入,守在閣外的兩人剛剛發現一點不對,就被割了喉,悄無聲息。侵入者順利的靠近了百草閣,正打算用手中的長刃砍斷百草閣上落的鎖時,一把長劍打在了長刃上,電光火石的相撞,來人一驚,迅速後退。
攔住侵入者的人正是白侍衛,他就是在等這一刻。他并沒有說什麽,他直接與入侵者戰在了一起。入侵者毫無疑問是行刺熙王的隐落,這個在江湖上隐秘的殺手組織,只要你出的起價錢,他們就能接你的單。
刀光劍影,黑衣人的功夫不弱,總是找尋對方致命之處攻擊。只見他左手一個虛晃,緊接着長刃至此對方的心窩。白侍衛避開了對方的攻擊,幾招下來看清了對方的招數。對方總是用虛招掩護實招進行攻擊,白侍衛閃過兩次致命的攻擊,手中長劍在空隙裏擦過對方的臉龐,這讓對方加快了攻勢。白侍衛也加快了進攻的速度,一個鹞子翻身,側身再越,來到了黑衣人的身後,一掌擊向對方的後心窩,對方察覺想要閃躲卻還是閃過,挨了一掌。一個踉跄,但迅速将長刃背手向後刺去,得到空檔躍了出去,白侍衛根本不讓對方有喘息的機會,幾招下來,黑衣人明顯落在了下風,黑衣人有幾次機會可以逃離,但是似乎不甘心繼續奮戰,向百草閣奔去,都被白侍衛攔了下來。就在黑衣人長刃砍斷百草閣門鎖的時候,白侍衛一劍刺向了黑衣人的肩膀,黑衣人想要閃躲已經來不及了,血飛濺了出來。白侍衛一腳踢落了黑衣人手中的長刃,一劍抵住了黑衣人的脖頸,白侍衛沒有想到的是對方卻一脖子抹在了白侍衛的長劍上,血濺當場。
來盜石綠的人死了白侍衛的劍下,如同瑾璃說的那般,雖然抓到了人,但是得到的是一具屍體。包大人并沒有責怪白侍衛,下令繼續搜索,只是一直沒有什麽結果,不過很快有了新的線索。包大人在禦書房中禀告着最新的發現,樞密院發現了吳國使節的陰謀。吳國派來蜀國求和進貢的使節,這個使節還是有些手段,各個關節都打點的很好。露出的馬腳是,這個使節經常光顧花頌樓,與一名叫秀影的舞姬過從甚密。之前樞密院就對這個舞姬有過關注,這個舞姬進場出入官場上的宴會,被發現她會無故出現在高官府中書房附近。白侍衛同時查出這個秀影與江湖頗有聯系,有人就是通過她聯系上的隐落。
“此事屬實?”蜀皇沉下臉來。
“屬實,屬下已經控制住了這個舞姬,并從她口中得知,吳國特使通過她聯系上的隐落,出重金刺殺熙王。”包大人據實以報,繼續說道,“看來吳皇對熙王重傷魯将軍,割地求和之事還懷恨在心。”包大人只說到此,但是蜀皇知道,宋旭堯鎮守邊關時,熙王在邊關與吳國交戰時重傷對方魯将軍,而對方的将領正是吳國的驸馬。那時本可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吳國,可是吳國迅速求和,重金在蜀國疏通關系,吳國更是割地賠禮進貢。太子秦王也不願意老四立得軍功,也複議吳國求和之請。終于蜀皇松了口。可是吳國的驸馬傷勢過重死了,吳王損失大将,最寵愛的公主失了丈夫。此次宋旭堯遇襲,必是吳王咽不下這口氣。
“包卿是否也覺得朕對吳國手軟了?”蜀皇緩緩問出。
“陛下的決斷并有緣由,微臣不敢揣測聖意。”包大人低首。
“包卿,朕知道你與瑾将軍交好,瑾璃受傷,瑾将軍必然心疼,你替朕安撫一下。”
“微臣遵旨。”包大人一驚,他與瑾将軍交好一事,他一直以為陛下不知道。
“包卿,抓拿吳國使臣,但要控制消息,切斷使臣團與吳國的一切聯系。”
包大人領命而去,2天之內包大人拿到了使臣的口供,他知道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和往常一樣的早朝,只是氣氛有些沉重,有人得到風聲,說是熙王遇刺一事有了眉目。有人聽說吳國的所住的驿館被控制了起來,各種猜測很快得到了答案。吳國使臣授吳皇旨意買兇行刺熙王。
“證據确鑿,吳國言而無信,居然對朕的皇子下殺手,朕這次絕不姑息。”蜀皇冷着眼,看着座下的衆位大臣。
Advertisement
之前力主接受求和的大臣們都不做聲了,行刺皇子已然是敵對之勢,已經無法姑息,更何況蜀皇的手腕是強硬的,衆人知道與吳國之戰不可避免。
左相站了出來,“陛下,吳國恩将仇報,對皇子不利,我們不能再姑息,臣提議攻打吳國。”
“臣複議…”
“臣複議…”
幾位朝中衆人紛紛站了出來,同意左相的提議,左相是麗妃的父親,太子的外公,二朝為官,甚有威望。
“周卿,你看呢?”蜀皇發話,問的正是樞密院正使周廉,作為樞密院正使,深得陛下信任。
“微臣也複議,只是之前熙王鎮守邊關時與吳國正面交鋒直到對方求和,之後對方有了喘息的機會,這次出征人選需要好好斟酌。”周廉的話讓蜀皇點了點頭。
“兒臣願領兵前往。”秦王走了出來,請命出征,說到領兵,太子與秦王雖然也去過邊關,但都是犒賞三軍,并沒有真正的領兵打過站,真正有軍功的是熙王。
秦王請命出征也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需要新的功績在身。
“兒臣也願意領兵前往。”太子也走了出來,湊熱鬧?并不是,只因為之前種種,兩位皇子需要在父皇面前有所表示。
衆人又将視線落在了熙王的身上,不過熙王并沒有什麽表示,依舊站在自己的位置,目不斜視。
“微臣以為不妥,小小吳國不需要皇子親自出征,這也太看得起他們吳國了。”軍機處的徐大人走了出來。
“臣以為徐大人說的是,朝中能将衆多,定有合适人選。”左相開可口,不管哪位皇子出征,得勝或者戰敗都很難說,不如誰都不要去。
“末将願領兵前往。”這個時候賀蘭将軍走了出來,他的視線掃過身邊的瑾将軍,在将領當中,能與他抗衡的唯有瑾将軍,瑾家二十萬大軍,從人數兩家不相上下,不過說到戰鬥力,還是略遜瑾家。衆人的視線又落在了瑾将軍的身上,瑾将軍挺直着腰背,一副武将英武之氣流露,目光炯炯有神,但絲毫沒有一點想要請纓的表示。翁婿二人一樣的姿态,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樣子。正在衆人揣測的時候,蜀皇開口了,“拟旨,封賀蘭将軍為撫遠大将軍,林遠副将為先鋒,讨伐吳國。”
“臣遵旨。”賀蘭将軍面露喜色,領旨謝恩。
退朝之後,白相國與太子率先離開了,賀蘭将軍與秦王在一些官員的簇擁下也向外走去。落在最後的是瑾将軍與熙王。
“瑾将軍…”宋旭堯想說些什麽,卻被瑾将軍打斷,“聽瑾瑜說,殿下照顧瑾璃很盡心,讓殿下費心了。”
宋旭堯微微一愣,回到,“應當的。”
瑾将軍停下腳步,略有深意的看向宋旭堯說道,,“賀蘭将軍出征必定凱旋。”
“是,不過賀蘭軍也會在站中有所損。”宋旭堯說。
瑾将軍不語,邁步走了出去,宋旭堯跟了上去。
出征吳國将領,蜀皇定下了賀蘭将軍,賀蘭将軍更是立下軍令狀,2個月拿下吳國。皇後一家迅速在朝中威風起來了,皇後在麗妃面前也趾高氣昂起來。
另一邊,蜀皇批複了太子對科考的複核,雖然變動的不大,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那變動的職位都是實權要位。陛下很快批複,除了樞密院巡查一職陛下重新點了一人外,都按太子的奏折準了。秦王同時得到了南方霜凍赈災的差事,這曾經是太子的差事。一時之間,大臣們忽然看不懂了,太子秦王之間究竟該站在哪裏。衆人視線落在熙王的身上,從熙王回到京都發生的一些事,自然而然,熙王的偏向是太子,更不用說太子妃對熙王妃的示好,秦王妃與熙王妃的過節。
一月內,出征的賀蘭将軍連連捷報傳來,太子開始在軍機處辦差,秦王忙着赈災,熙王被蜀皇安排禦前行走,一切似乎都是那樣的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