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雨欲來

景安四年,注定了要在大寧歷史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孟夏剛至,寧帝就接連頒布了《青苗法》《均田法》兩道法案,舉朝震驚。

《青苗法》在前朝新平法案的基礎上,不僅将利息從半年二分調整為年一分,更将可借貸的範圍從單純的中下等農民擴大到手工業者,另外,還在精簡借貸手續的同時,加重了經辦官員貪墨的懲處力度。

《均田法》讓中下農手裏有田可種,《青苗法》的官府小額借款又可以保證中下農有錢種田,再配合整肅官吏,清整充實官府手裏實際可支配的授田數,着實是一記漂亮的組合拳。

嚴靜思看着剛拿到手的邸報,想象着朝堂上的寧帝要怎麽面對為士族門閥、豪強大族這一階層利益代言的朝臣們的勸谏阻攔。

誠如嚴靜思所料,自從大朝會上寧帝當廷公布頒行這兩套法案後,接連三天,求見的大臣幾乎要将禦書房的門檻踩破了。苦口婆心者有之,數典直谏者有之,口口聲聲要撞柱子血谏的亦有之。寧帝一反往昔溫文和善的風格,态度極為強勢:兩套法案必須執行,配合的什麽都好說,不配合而橫加阻攔的,一律丢到诏獄去!

于是,短短幾日,诏獄中的徐尚書、嚴侍郎就多了十數個被丢進來作伴的同僚。

“閣老,您倒是表個态啊?!”值房內,吏部尚書陳壽面露焦躁之色,說道。

寧帝繼位後,大幅度調整了薪俸體制。大寧的官員,除了每月的俸祿,另有職分田,一品給田五頃,每品以五十畝為差,至九品為一頃。此外,各司衙門又有公廉田,收入的子粒銀皆歸本司衙門公用。

不得不說,進入寧帝掌權時期,大寧官員的薪俸待遇是相當不錯的。然人心不足,放眼朝堂,莫說本族、本家,單是個人的職分田、所屬衙門的公廉田,有幾個是沒有侵占中下農田地的?!《青苗法》《均田法》一實行,對大多數的官員來說,輕則割肉流血,重則傷筋動骨,甚至危及性命。

皇上三番兩次越過內閣頒發诏令,擺明了對內閣心有不滿。嚴閣老回想之前皇上在禦書房的雷霆之怒,不由得心生懼意,同時也伴生疲态。

戶部尚書林遠卻是寧帝新政的支持派。大寧的土地兼并情況日益嚴峻,大量衍生流民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朝廷在農田稅這一塊的收入。

朝廷每年稅收約四千萬兩白銀,正常情況下,農田稅幾乎占半數比重,可最近幾年,收繳上來的農田稅卻連年遞減,為了保持財政收入與往年持平,不得不加重了商業稅的征收比重。

此舉無異于飲鸩止渴,林遠等人數度上奏提出異議,奈何都被壓了下來。皇上這兩道法案一旦執行下去,無疑将大大有利于幫助中小農擺脫豪強大族的盤剝與控制,并在穩定增加農田稅的同時,有效改善土地兼并的情況,盤活財政收入的良性增長。

這一切,都是林遠這個掌管國家錢袋子的戶部尚書樂于見到的。奈何新法案觸及太多人的利益,他也不好高調揚言支持,只能在別人提出異議時保持沉默。

內閣目前成員五人,首輔嚴閣老、工部尚書徐劼、吏部尚書陳壽、戶部尚書林遠,以及兵部尚書符崇岳。

Advertisement

徐劼還在蹲在诏獄裏畫圈圈,林遠和符崇岳沉默不語。嚴閣老看着只有陳壽一人跳腳蹦跶,無聲嘆了口氣。看來還是低估了皇上的手段和心計,就是不知為今天的局面綢缪了多久。

“新法案的推行,看皇上的态度,是勢在必行。陳尚書稍安勿躁,咱們還是商量商量,該如何輔佐皇上吧。”嚴閣老表态道。

新一批入宮秀女的名冊還捏在皇上的手裏,不日就要公布,嚴七娘的名字就在首列。嚴閣老一想到上次與皇後娘娘見面後的不歡而散,心裏就一陣陣憂悶。與皇後的關系有些罅隙,就更不能再失了帝心,否則嚴家的處境就會更加堪憂。

內閣态度支持大于反對,陳壽無法,只得悶悶離開,想要探望一下徐尚書,共同商讨對策,奈何人還沒到诏獄門口,就被當時守衛的兩個重甲彪形大漢給煞退了腳步。

嚴閣老拖着日感沉重的腳步回了府邸,剛進內院,遠遠就聽到了長房媳婦劉氏的哭聲。

嚴閣老聞聲就忍不住頭疼,擡腿就要往外走,卻被眼尖嘴快的桂嬷嬷看到,揚聲通報了出來。

桂嬷嬷的聲音還未落,嚴母就帶着一衆人迎了出來,捏着帕子雙眼赤紅的劉氏赫然在側。

“爹,求您快救救大爺吧!”甫一進內堂,劉氏就撲通一聲跪在嚴閣老面前,哀聲啜泣道:“杳無音信地在诏獄關了半個多月了,再這樣下去,大爺怎麽吃得消?!爹,看在大爺為家裏殚精竭慮的份上,您跟皇上求求情,放了大爺吧......”

旁邊的嚴母也跟着抹眼淚,恨恨道:“四丫頭也是個心狠的,就這麽眼睜睜看着她親大伯在诏獄裏受苦,自己反而跑到皇莊去躲悠閑,真真的白眼狼!”

“你給我閉嘴!”嚴閣老目露兇光掃了眼堂上的幾個嚴家媳婦和姑娘,最後定格在老妻身上,生平第一次不顧她的顏面當着小輩們警斥道:“什麽四丫頭?那是皇後娘娘!皇後的是非也是你一個後院婦人能随意評論的?你是嫌這個家的麻煩還不夠多嗎?!我今天當着你們的面最後說一次,都給我警醒着點,翹着的尾巴都收一收,現如今是非常時刻,不能給家裏助力,就安生着別再添麻煩,否則莫怪我心狠!”

嚴閣老起身,瞧了眼跪在身前的劉氏,冷冷道:“你若還想讓七丫頭順利進宮,就閉上嘴,老老實實待着,該回來的總會回來,別節外生枝。”

說罷,繞過劉氏,嚴閣老毫不逗留徑直走出內堂,回了前書房。

如今的嚴母是貴妾扶正,膝下的嚴大爺嚴通和嚴三爺嚴昊也因此躍身成了嫡子。二爺嚴澤則是嚴閣老與原配嚴老夫人華氏的獨子。嚴閣老在朝堂上長袖善舞,處理政事也是精明幹練,偏偏在內宅後院迷了心竅,雖不至寵妾滅妻,對發妻和二房卻是實有虧欠。累至今日,長房心比天高、好高骛遠,三房驕縱好逸、不思上進,小輩裏也多是資質平平卻眼高于頂自視甚高。每每思及于此,嚴閣老愈發追念已逝的二房父子。若是他們尚在,嚴家何以後繼堪憂?!

“老爺,定遠侯府那邊來人了,說是有重要的東西要親自轉交給您。”大管家嚴梁出聲禀道。

嚴閣老收回心神,“快讓他進來。”

少刻,嚴大管家返回書房,後面跟着嚴二管家,現在應該被稱為侯府的大管家的嚴慶。

嚴慶行過禮後,将帶來的書信恭敬奉上,道:“這是皇後娘娘在家書中專程寫給您的,叮囑定要當面交到您手上。”

嚴梁接過書信呈到嚴閣老手裏,嚴閣老當着嚴慶的面拆開,整張紙上空蕩蕩的就只有兩個字:舍得。

嚴閣老心念一動,就領悟到了嚴靜思的意思,悔意來得不由愈發兇猛。

“你回去就說,娘娘的意思我領會到了,定然不會讓她失望。”

嚴慶躬身施禮,退了下去。

嚴閣老看着桌上只有兩個字的家書,出了會神兒,轉而讓嚴大管家拿了香爐過來,将薄薄的一張紙燒成了灰燼。

“老爺,小侯爺被齊大儒相中,不日就要行拜師禮了,奴才私下聽說,大少爺和四少爺暗中撺掇着要找小侯爺的麻煩,您看......”

嚴閣老眼神一暗,叱道:“不成器的東西!”

嚴梁的臉色也跟着陰沉了幾分,補充道:“因為過繼不成一事,大少爺沒少在府裏公然閑話,心裏對小侯爺的怨念怕是不淺。另外大夫人幾次參加聚會時都提及了七小姐即将入宮的消息,長房的幾位少爺在外面也或有提及,現在怕是多半個京城的內院都知曉此事了。”

啪!

嚴閣老反手就将手裏的茶盞掼到了地上,怒道:“一家子糊塗東西!”

嚴閣老怒氣攻心,只覺得一陣頭暈目眩,險些從椅子上摔落下來,嚴梁見狀忙上前扶住,揚聲讓門外候着的長随喚大夫來。

一陣兵荒馬亂,嚴閣老被針灸一番又灌了一碗濃稠的藥汁後,終于是平穩了下來,聲音疲弱地吩咐嚴梁道:“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得來煩我。另外,準備馬車,即刻動身去臨江府把十一少爺接回來。”

嚴梁應下,觀嚴閣老眼下情況的确無大礙,才放心出了暖閣。

藥效漸漸發作,嚴閣老昏昏沉沉中仿佛又見到了已然逝去的人,發妻凄厲的責問,兒子和孫兒失望怨責的眼神,嚴靜思毫無眷戀的決絕背影,還有郭氏額頭不停流淌而下的鮮血,聲影繁複交疊中,嚴閣老心神慌措,猛的驚醒過來,一頭冷汗。

嚴閣老病來如山倒,翌日的大朝會都告了假。

內閣五臣,兩人缺席,林遠和符崇岳一反往日的沉默,公然當廷力贊兩道新法案,态度鮮明得不能再鮮明地支持皇上推行新政。

朝中敢出聲反對的人本就大半被扔進了诏獄,如今又有內閣重臣表态,朝中的聲音很快就得到統一。

嚴靜思拿到新一期的邸報時,新法案的推行已然塵埃落定。

嚴靜思撚了顆青果蜜餞扔進嘴裏,酸酸甜甜間皺了皺鼻子,心中不禁給寧帝點了個贊。常言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寧帝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下诏獄,還真是讓群臣們印象深刻。

然而,讓嚴靜思和一衆朝臣們都沒有想到的是,寧帝的手段,才剛剛開始而已。

禦書房內,寧帝無聲翻看着桌上剛剛被送上來的密保,嘴角輕輕上牽,眼底卻彌漫上一重重濃郁的殺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