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來到動物園的第二天,孔碧将動物園完整的逛了一遍,總算對這裏有了大致的理解,總的來說,這裏與游戲裏的動物園幾乎沒有什麽差別,最開始幾乎都是籠舍式的展區。

所謂籠舍式,如名字描述的一般,動物如同被關在籠子裏一樣,活動範圍很小,地上為了圖省事方便通常都是水泥地,再加上鐵質的圍欄,就形成了一個标準的動物展區。這是國內比較常見但落後的展示方式,動物福利約等于沒有,極容易看到動物出現刻板行為,所以被叫作籠舍式。

一般只有動物園的‘頭牌’家裏才會特意改造成适宜它們居住的地方。

而設施老舊落後的孔雀山動物園毫無疑問,最好的展區便是孔雀園,屬于生态式展示,孔雀栖息地的一些生态元素都被引入到了展區。

孔雀園占地面積不小,清澈奔流的山澗蜿蜒而下,在低處彙聚成一個池塘,因為久未打理漂浮着一些浮萍之類的東西,地上的野草郁郁蔥蔥,稀疏的樹木和灌木生長在其中,如果不是水池中間的亭子估計都會有人以為這就是野外。

這個亭子明顯就是外行人設計園區的傑作,孔碧在玩游戲設計展館屢次低分飄過,以至于導致妖怪離家出走後特意去學習過,動物是不需要此類建築的,這種建築完全就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對提高動物福利沒有任何用處。

但偏偏這種建築在國內的動物園中是很常見的,經常被禍害的就是鶴類展館中的湖心亭、小橋和受西游記影響猴子的猴山水簾洞之類的。

孔碧總體而言,對孔雀園的設計還算滿意,但如果拿來放綠孔雀的話就顯得不合格了,因為圍欄太低,這很容易導致游客直接翻進去。

任何動物園最讓人頭疼的便是游客不文明的行為,投喂、弄出大聲響驚吓動物的還算好的,還有那種逮着孔雀尾巴拔羽毛的,如果是藍孔雀還好,畢竟藍孔雀的養殖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不怕出意外,可綠孔雀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內野外也就只有五百多只左右的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所以必要的保護措施是或不可缺的。

但游戲不是現實,游戲中孔碧點一點場館就建好了,現實中這卻是不可能的,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不過考慮這些的前提是得先有動物,游戲裏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誰知道是一天兩天就能過來還是一年半載?

因此孔碧也不急,她變身成綠孔雀繞着動物園飛了一圈,直到精神和身體都産生疲憊的感覺這才落地。

根據傳承記憶,妖王的修煉方式和西方的龍差不多,只要血脈一被激活,每天只需要吃喝睡覺修為就能夠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所以明明第一天孔碧才變身幾分鐘就不行了,現在卻能堅持十幾分鐘。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得上是啃老了,因為一切提升的能源都來自血脈的遺澤,甚至都不需要去吃什麽天材地寶補充能量,連術法之類的也是如此,昨天孔碧睡了一覺,今天記憶中自然而然就多了幾個會的術法。

簡單概括就是召喚族群、鳥界通用語、妖王威懾和馭使鳥類。

休息了一會兒,孔碧重新變身,發出空谷幽蘭般的鳴叫聲。

“喵昂——”

Advertisement

綠孔雀的叫聲聽起來有些像貓叫,這在古時候就有記載,說綠孔雀生得美麗,卻聲調粗砺,猶如貓叫-春。

這樣的描述并非刻意抹黑,孔雀出聲習慣是聲拖腔長,高亢嘹亮的同時卻與好聽不太搭得上邊,有人覺得像小孩哭,也有人覺得像女鬼,發-情期聽起來則好一些,是更空靈一些的貓叫聲,不過有人不喜歡,也同樣有人覺得它們叫起來如空谷幽鳴。

而孔碧現在發出的聲音就是召喚族群時的叫聲,與發-情期的聲音有些類似,但尾音拖得更長,也更嘹亮,孔碧不知道正在趕來路上的綠孔雀能不能聽到她的呼喚,但開嗓之後孔碧卻有一種奇異的暢快-感。

她在空中滑翔,随着叫聲響起,身後不知何時墜了一堆鳥雀,也跟着發出清徹的鳥叫聲。

孔碧有點疑惑,她将法力灌輸到聲音裏召喚的是自己的族群吧,怎麽來了一堆別的鳥?難道是帶口音別的鳥聽錯了?

等孔碧落地重新變回人後,幾乎讓周圍天空都變成陰天的鳥雀也沒有離去,而是在孔碧頭頂盤旋了一陣,像是在疑惑剛剛那麽大一只孔雀怎麽沒了,過了一會兒才離去,只留下了兩只麻雀還一直盤旋着遲遲不肯離去。

綠孔雀是雉科中的巨人,也是現存的最大的可飛行鳥類之一,雄孔雀體長通常能有一米五到兩米多,最大甚至能長到三米,不過其中水分也很大,雄性孔雀光尾巴就能占和個一米五一米六,而孔碧在變身後沒有覆羽的情況下,體長卻直接達到了三米,翅膀張開滑翔時都不由讓人生出種遮天蔽日的錯覺。

在孔碧的傳承記憶中,這個體型并非極限,而是幼生期的體型,妖怪的成長被詳細劃分為了雛妖-幼生-成長-成年-壯年-老年。

剛成精時的妖怪被稱為雛妖,體型與正常族群中的同類沒有差別,除了智慧高一點與普通動物沒什麽兩樣,如果沒有長輩照看在這個階段很容易就因為各種自然因素和生存威脅而死亡;

之後則是幼生期,體型會比同類大上一到兩倍以內,可以直接離開長輩單獨生存,畢竟哪怕是剛剛長成的妖怪,殺傷力也不是普通動物能比的;

成長期體型則會逐漸翻倍,源自血脈中的天賦和術法-會被逐漸運用和掌握,譬如老虎馭使的伥鬼,黃皮子的讨封,都是對自己天賦的一種運用;

緊接着就是成年期,血脈中國的所有傳承記憶都接收完畢,壽命普遍能有個兩百到一千年,哪怕是朝生暮死的蜉蝣活個四五十年也是綽綽有餘;

再之後就是壯年期,這個階段之所以會被特意劃分出來,便是因為妖怪們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突破生命的極限仍然是吃血脈饋贈中的老本的話,那就此生都沒有再突破的希望,只能步入老年期迎來死亡了。

妖并不是那麽好當的,與小說中的那些妖怪不同,多數動物在成精之後一輩子都只會呆在雛妖期和幼生期徘徊不得寸進,沒有機緣很難再成長,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

每一次的晉升都是生命層次的提高,然而絕大多數動物成精依靠的都并非是自己的努力而是機緣巧合吞服了天材地寶才成精的,本身潛力天資擺在那裏,自然很難在這個基礎上突破。

普通動物經過數萬年的進化形成的模樣,妖怪卻能在短時間內打破平衡得到晉升,其難度自然是地獄級,所以唯有自力更生的妖怪才有可能在成妖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但大多數妖怪野性難馴,只依靠本能修行,突破就更難了,所以傳承記憶中,古時候很多妖怪會選擇跟随在修士身邊,依靠偷師或拜師得來的知識去創造獨屬于妖類的功法。

當然,孔碧就沒有這個煩惱了,祖上出過大妖的妖怪們得益于先輩的努力,通常都能舒舒服服躺着啃老,根據血脈的濃度基本都能随着時間推移順暢到達血脈的極限,簡單來說就是啃老吃老本,吃完之後才會開始頭疼突破的問題,如果胸無大志的話,就這樣活到壽終正寝也無所謂。

成精之後的妖怪們極少厮殺,哪怕在成精前是死敵的物種也是如此,因為妖怪太少了,數萬億分之一的幾率讓它們很難去關注那些淺薄的仇恨,絕大多數都一心修煉進化,哪怕自知進化無望的,比起将把自己族群當成食物的種族滅族(如果那個族群也有妖怪保護),它們更希望自己的族群裏能再出現一個妖怪。

妖怪的誕生并不能單純依靠血脈,哪怕是妖怪自己生的,絕大多數生出來的也只是凡獸,只是比起普通動物更有靈性,少之又少才會血脈覺醒。

在孔碧的血脈傳承中,妖怪雖然不會在成精之後就不認可自己原本的種族了,但它們心裏也有個明确的概念,能跟祂們平等對話的只有妖怪,如果一個族群中沒有妖怪,那它們連在這片天地立足都是奢望。

孔碧所學的歷史中,動物滅絕多是因為環境影響、疾病影響和人為影響,而傳承記憶卻告訴她,那些會滅絕的動物僅僅是因為族群裏沒有妖。

這麽說倒也沒什麽毛病,在族滅危機下,潛藏在妖怪後代中的血脈會被自發激活,促使着它們變得更聰明強壯,如果不是什麽毀天滅地的大危機,這種掙紮是有可能讓它們逃脫危機的。

孔碧早中晚各去園子裏看了三回,見綠孔雀還沒有來只好失望而歸,忍不住猜測難道綠孔雀不是自己飛過來的,而是被送過來的?

比如像小說裏寫得那樣,國外贈送,救助捐贈?

但如果是這種方式的話,應該會打電話通知她的才是。

沒有在這件事上多糾結,自從知道傳承記憶是通過睡覺消化後,孔碧就決定每天晚上一定要十點準時睡覺,連最愛的游戲都舍棄了。

畢竟,記憶中那種飛向宇宙、呼風喚雨、上天入地的本領實在是太讓人心生渴望了。

哪個國人沒有幻想過修仙之類的事?

在孔碧看來,妖怪的某些術法,跟修仙也沒有什麽差別,反正都能呼風喚雨,引人朝拜。

一夜好眠,孔碧一睜眼,立馬就生出了一種感覺。

來了!

體內靜靜流淌着的血脈仿佛在無聲的告訴她,有同類到來了。

那種期盼、渴望仿佛從心底湧了上來,孔碧迅速下床穿好衣服,激動的往孔雀園跑去。

一分鐘,

五分鐘,

一小時……

“孔雀呢???”

孔碧忍不住仰天咆哮,不是說來了嗎?她以前上大學有拖延症的室友都沒這麽不準時過!

她盤腿坐在地上,生無可戀的拿起手機看了眼,游戲裏并沒有顯示到達,但血脈告訴她快了快了。

正在孔碧等得心浮氣躁時,一聲清越的鳴叫響起。

湛藍的天空下,它們的羽毛在泛着翠金色的偏光,宛如從天上落下的神鳥一般,朝着孔碧飛翔而來,頃刻之間,發出了一聲興奮的叫聲。

“嘟護(大王!)——”

它們圍繞着孔碧飛翔起來,由一只雌性綠孔雀帶領着,繞着孔碧轉圈,一只白化綠孔雀的尾羽從孔碧手臂間擦過,柔軟的羽毛帶來了輕微的癢意。

它們很快便齊刷刷落在了地上,沖着孔碧鳴叫。

“嘟護(跳舞!)——”

孔碧臉上的笑容突然僵住。

跳舞???

她怎麽忘了,鳥類求偶期會跳舞唱歌,這個載歌載舞的習慣在它們成妖之後也沒有被舍棄,手下受到誇獎會跳舞,妖王接納新的族群也會跳舞,遇到威脅是會跳舞,面對死亡的同伴時還是會跳舞。

總之,絕大多數鳥類傳承中都有這麽一個儀式,不是唱歌便是跳舞,很少會有例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