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品相關
【全本校對】《重案追蹤(出書版)》作者:九木
【內容簡介】
犯罪,這個行為具體應該追溯到何時,估計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只知道從有人類的時候開始,這個行為就一直伴随着人類前進的步伐走到了今天。
可以說,它的生命力比世界上任何的生物都頑強,蟑螂、老鼠或許随着人類科技的進步,早晚會有滅絕的一天,可是犯罪行為卻随着人類的不斷進步也同時在進步着,并且不斷地“推陳出新”,或許這也和人類永無止境的欲望是密不可分的。
本書收錄了近年來中國最為刺激、驚險、複雜的真實案件,以檔案小說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動機,完美演繹犯罪情節,并對罪犯的心理做了深入的解剖探讨,最完整地還原了撲朔迷離的複雜案情。
此書作為犯罪記錄的範本,将給研究犯罪這一課題提供最具權威性的參考借鑒價值。
【作者簡介】
九木,重度推理小說專家,蔡駿工作室簽約作者。
第一卷 麻雀村血案
楔子
恩格斯曾說過:“就個別人說,他的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大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和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
而從心理學上來看,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而動機是需要引起的,沒有需要就不可能産生動機。打個比方,你的面前擺着一個蘋果,你想去吃,所以你才伸手去拿它,這說明你需要它,由此才會産生了想去拿的動機,從而引起了接下來去拿蘋果和吃蘋果的行為。
但是,并不是任何的需要都能成為動機,只有當需要指向某一個特定的目标時,并且有需要達到目标的可能性時,才能形成動機,從而産生對行為的一種推動力。簡單來說,動機,除了要有需要的産生外,還要有誘因作為根本條件。
所以,形成動機的條件有兩點:一點是內在條件,也就是對目标的需要和欲望;另一點就是外在條件,也就是誘因和刺激。當滿足這兩點後,動機也就随之産生。
犯罪的動機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形成動機的兩點條件支配,相信也就不可能造成犯罪這一行為的産生。
之所以要用這麽多的文字去介紹犯罪動機的形成,就是因為接下來要記錄下的案件和形成動機的兩點條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Advertisement
一個人,當他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隐瞞一個被別人揭穿的秘密時,往往會造成可怕的結果,但是卻往往不會在造成這種可怕的結果之前想到後果是什麽樣的。這起案件正是如此,利益、私心、仇恨糾結在案件起始和結尾。
其實當案件偵破的那一刻,原來看似複雜的一切,其實真的非常地簡單,兇手從一開始也沒想過去精心布什麽局,只不過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出現,使得原本簡單的案件變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