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宮務府已将此次采選的名冊名冊送了來,請娘娘過目。”

昭陽宮正殿內,才被分來當差沒多久的五品女官張尚宮規規矩矩的在蘇明珠面前行了一禮,說罷,一旁便有一個身着七品女官服飾,面上還帶着稚氣的包子臉女孩捧着一碟子名冊低頭上前,呈到了蘇明珠的手上。

蘇明珠伸手接過了,面上帶着十分的客氣:“張尚宮請坐,張掌籍也坐吧。”

這一對兒女官,便是宮務府給蘇明珠這兒,在剛考進來的女官裏選出的佼佼者,一長一小,都姓張,原是一家出來的一對兒姑侄。

說起來,這大些的張尚宮原本還是外頭正經的六品诰命夫人,夫君早逝之後,在夫家孝敬婆媳,教導小輩,安安分分的寡居了十幾年,也是極受夫家尊敬。

原本以為她這輩子就會這般安安穩穩的過去,不曾想她開春時聽聞了宮中要招女官之事後,卻是不知為何,不顧阻攔,只一意孤行的要來考這女官,她自己考不夠,還帶了娘家裏生母早葬的小侄女一并來。

為了這事,很是與家中起了一些争執,好在她們姑侄二人的确是胸懷才學,詩書禮儀算術都是無一不通,在參考的衆人裏幾乎是一枝獨秀,又因着其出身大家,便破格被封了正五品的總領尚宮,連她一起帶來的小侄女,雖才年方十二,卻也因着通讀詩書領了七品的掌籍之職,只是因着年紀太小,恐擔不得什麽事,便還叫跟着張尚宮慢慢帶着,這次也一并送到了蘇明珠宮裏來。

蘇明珠知道了這兩位女官的來歷之後,心下便對着這位張尚宮一直存着幾分敬佩,素日言行裏也是格外的客氣。

張尚宮是一位年過四十,面目溫和且恭謹的婦人,聞言恭敬的謝了,在繡墩上低着頭坐了,小小年紀的張掌籍卻沒敢坐,謙讓了之後便只是在姑姑身後規矩立着。

如今各地采選的秀女都已到了京中,按着規矩,先由宮務府裏的內監女官們挑出幾十個來,才能再往主子們的眼前送,這一回趙禹宸下旨讓比尋常都精簡些,定了十二之數,那便需挑的越發精細。

但宮務府這邊怎麽挑,其實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瞧着上頭主子們的意思的,若是單單為着陛下,那自然是單憑着姿容相貌,越是出挑絕色便越是能被挑出來,但若掌管着這事的乃是後宮裏的主子,宮務府的人精子們便會提前給讨個章程。

畢竟是給後宮裏添人,有的主子心小,不許要那等太漂亮好看的,亦或者有的主子是某一地的,會些特有的才藝傍身,為着前途,便不想要下頭選跟自己路子手段一樣的,又或者怕着不好拿捏,只叫選那等性子聽話馴服,這其中都是講究。

這一次,陛下擺明了要給昭陽宮臉面,下旨采選事宜由着貴妃娘娘一手操辦,連壽康宮太後都幾乎插不進手去,下頭的人豈有不知道的?打一開頭,便忙不疊的送了名冊過來,将此次格外出挑的十二個都詳盡的寫在了前頭,詢問蘇明珠的意思,若是不妨便打算就這麽定了,若是她不許,那麽打從宮務府這兒,便自會尋了各色由頭篩出去,再填旁的上來。

蘇明珠明白了這其中的九九之後,也是不禁暗自贊嘆了一會兒,蘇明珠接過名冊之後,大略的瞧了瞧,宮務府裏暫定的十二個人的姓名籍貫出身皆都清晰明了的寫在前頭,只是采選的良家子罷了,這兒都沒什麽好瞧,最要緊的,是這每人後頭的小字,都細細的寫出了各自的出挑之處,如貴妃一向走明豔大方路子的人沒敢挑,剩下有嬌媚的,有柔弱的,有聲若黃鹂的,有纖腰盈盈的,甚至連渾身膚如凝脂,格外滑膩的都赫然在列。

不愧是皇帝啊……

這一個個的介紹,只看的蘇明珠忍不住的啧啧稱奇,差點都忍不住的這會兒就都叫過來見見世面,好容易按捺住了,便合了名冊,擡頭與張尚宮開口道:“本宮這兒都是些年輕人,也沒個有眼力的,還是得勞煩尚宮替本宮走一趟,看看這幾位秀女。”

Advertisement

張尚宮起身,低頭應了一句:“原便是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蘇明珠坐起身,便叮囑道:“旁的且罷了,只是勞尚宮留神瞧瞧,只撿那性子純淨的為上,若是心思深沉,表裏不一的,旁的便是再萬裏挑一,也叫宮務府裏退回去罷了。”

張尚宮恭敬應是,瞧着蘇明珠只這一個要求,想了想,便又帶着幾分婉轉問道:“若是遇上那容色着實出挑,性子也好的?”

蘇明珠聞言一笑:“那便選進來。”說着頓了頓,她垂了眼眸将這名冊放到了一邊,便又淡淡的接了一句:

“陛下乃是帝王,這些原就都是他該得的。”

可不是麽,對于這大焘的帝王來說,後宮美人,某種程度上與這金碧輝煌的宮殿,鐘鳴鼎食的排場,天下間最珍惜尊重的吃食用物一般,屬于其該得的享樂,本質上都并無什麽不同。

張尚宮聞言便贊了一句:“娘娘着實賢德,也難怪陛下信重。”

蘇明珠聽着這“賢德”二字,心下不期然想到了她剛進宮時,曾經信誓旦旦與趙禹宸說過類似“陛下休想叫我作個賢妃”的話,不禁便又是一樂。

還好她抽身抽的夠快,若不然,但凡存了一分真心,要做這“賢妃,”心底裏得咽下多少苦水去?

這麽一想,蘇明珠便只釋然的搖了搖頭,将該說的話都與張尚宮說罷之後,便站起身,叫了白蘭幾個一道,吩咐要往壽康宮裏去一趟。

她這是要将采選的這事再與太後娘娘禀報一回,雖然趙禹宸吩咐了這次采選由她一手操辦,太後也十分給她面子的當真一點都沒有插手。

但太後不插手,是太後的放心大度,她自個的态度卻是要擺端正的,尤其是,自打她進宮以來,太後便對她一直偏心照拂,哪怕只是投桃報李,她也需更對壽康宮裏擺出十二分的尊敬來。

張尚宮福身退了出去,等得出了昭陽宮,這才嘆息一聲,扭頭與侄女兒低聲道:“原本只聽聞貴妃跋扈無禮,我還存了幾分擔心,如今看來,分明最是個有禮通透的,果真傳言誤人。”

小張掌籍才剛十二,雖然天性聰慧,擅書法算術,詩書也讀得極通,人情世故上卻難免還有幾分懵懂,聞言奇怪道:“姑姑之前不是還說分在娘娘宮裏不是個好差事,不如在宮務府裏來的清貴麽?”

張尚宮搖搖頭:“按着原本聽來的說法,昭陽宮裏是不是個好差事,只是如今觀來,只怕再沒有比這昭陽宮裏更好的了。”

小張掌籍疑惑的擡了擡頭,張尚宮卻不再與她更多解釋,只是又轉了話頭道:“只是我瞧着貴妃娘娘,對你我雖客氣,卻是并無親近重用之心……”頓了頓,又慢慢道:“不過,也或許,是才分來,想來瞧瞧咱們性情的緣故。”

這麽想着,張尚宮又仔細的與侄兒女叮囑了一句:“不論如何,你我日後都在娘娘越發恭敬為上,分下的差事也着意小心些,你可萬萬莫因着我之前說來昭陽宮不是好差事的話,便疏忽大意!”

小張掌籍乖乖巧巧的應了一聲是。

————

宮中另一頭,蘇明珠進了壽康宮,與正在殿中的方太後福身行了一禮。

今日正殿中卻并非只太後一個,除了一旁的寶樂公主外,梁王硬塞進來的趙巧雲也低着頭坐在末位,殿中立着一個穿着少監服飾的宮人,等在最後,格外伶俐的給蘇明珠跪地請了安:“小人見過貴妃娘娘!”

這個內監,蘇明珠倒是眼熟的,正是之前梁王派着,給她宮裏送紅夫人遺物的那一個,後來轉了一回手,叫陛下賞給了家裏母親了。

看見這人,蘇明珠便有些明白,主位上的太後也适時解釋道:“梁王派了人進京來,瞧瞧巧雲,也順道送些東西。”

唯一的女兒住在宮裏,派親信過來送些東西倒也不是說不過去,蘇明珠點了點頭,因着有人,便暫且未提采選之事,請過安後,只在一旁坐了。

梁王派來的那內監不光面上瞧着伶俐,一副嘴皮子也是格外的會說,先口下不停的代着梁王謝過了太後慈愛之德,又誇着有太後鎮着,連壽康宮的風水都不一般,格外的養人,巧雲小郡主只這麽些日子,便已瞧着大不相同雲雲……

方太後雖并不怎麽将趙巧雲放在心上,但這伶伶俐俐的好聽話,誰又不愛聽?也面上帶着笑客套了幾句。

這內監将太後捧得差不多了之後,又轉身朝着蘇明珠躬下了身來,說了些娘娘風采依舊,勞煩您孝敬太後,照料晚輩的話來。

蘇明珠愛答不理的随口應了,最後便又聽得那內監俯下了身:“王爺還特為娘娘備了一份禮,等得與太後請了安,一會兒小人便給昭陽宮裏送去。”

“給本宮備禮?”蘇明珠微微皺了眉頭,還未來得及開口,一旁的寶樂便忽的開口道:“梁王爺的好東西可多呢,還給我也送一個會自己轉圈跳舞的美人娃娃!”

太後朝着寶樂笑了笑,也扭頭與她解釋道:“梁王知禮,後宮衆人皆備了禮,不光哀家與寶樂,你與淑妃也都有一份。”

因着女兒在宮裏,就這般上心麽?從前倒從來沒聽說過。

蘇明珠看了看當剛才到現在,都一直低着頭坐在一邊,內向到一聲都不吭的趙巧雲,聽着衆人都有,便也随意點了點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