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叛亂

見省官入奏,我和那木罕正要退下,卻被忽必烈攔住:“你們留下。”我倆遂默默坐在忽必烈身後的小坐床上。

一時間,平章政事趙璧急匆匆入內奏事,他見了忽必烈,納身便拜,忽必烈只擺擺手:“直接說罷,有什麽事這麽慌亂?”

“禀告大汗,益州都督李璮勾結宋國,起兵反叛,現已北上侵占濟南。如今正于山東搖旗鼓噪,以期煽動各地世侯,濟南路總管張宏被叛賊兵威所迫,不得已北上告急!”

那木罕聞言,霍然站起,卻被我死死按住:“老實坐着,別插言。”他使勁扭了扭身體,這才在坐床上坐好。我按着他肩膀的手卻在不住顫抖,心下波瀾起伏:阿裏不哥剛消停不久,卻又有兵禍了!

這個李璮應是個漢地世侯,我對他毫無了解,只覺名字有些熟悉,是誰呢?

擡眼再望望忽必烈,他垂着頭坐在前方坐床上,愣了足足有一刻鐘,就這麽僵着身體一動不動,也不說話。平章政事趙璧努力平複慌亂的神色,不确定地叫了一聲:“大汗?”

忽必烈這才緩緩擡頭,還未開口,便一拳猛地砸在坐床上,那木制坐具被砸的嗡嗡顫響。

“反了,好啊!終于反了!”他呵呵冷笑幾聲,喃喃念叨着,終于一聲暴喝出來:“好個李璮,狼子野心!先是叛金,而後投宋,最終降蒙,此番終于要自立了!朕授予他大都督一職,委以權柄,為支持他防禦宋國,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如此厚遇,不圖回報,還妄圖自立!竟是負朕至此!好個李璮!”

說完,他猛地起身,一把揮掉案幾上的銀壺,銀壺“哐當”墜地,在地上打了好幾個轉,才滾落到殿門口,侍立在外的小火者見狀剛要進來收拾,卻被忽必烈呵退:“出去!”

“嘶!”我剛被他的怒火驚得心魂不定時,卻見忽必烈一下子跌坐在床上,彎腰抱着腳痛苦呻/吟着。

我和那木罕慌忙過去探視:“父汗?”趙璧也聞聲上前。

“腳病又犯了,不要緊,先聽趙秀才把話說完。”忽必烈強壓下怒火,咬牙說着,眉頭卻擰成一團,嘴裏抽着冷氣,表情頗為痛苦。

趙璧又上前一步,斂容道:“大汗勿憂,李璮豎子,難成氣候!”

“他那厮在濟南鼓噪生事,各地世侯都是作何反應吶?”忽必烈自個兒揉着腳,雖然怒火中燒,但也漸漸恢複冷靜。

“唯有濟南張榮之子,邳州張邦直兄弟及姜郁、李在等二十七人響應李璮,其餘世侯均不在其列,一接到李璮欲求聯合的訊息,便立即斬殺來使……李璮賊人,孤守濟南,又不得人心,朝廷一旦發兵圍之,必成困獸!”

聞言,忽必烈顏色稍緩,用手一下一下地拍着氈毯,緩緩開口:“這些世侯是真的不想,還是不敢吶?”他搖頭冷笑道,眼裏透着陰冷的寒意,唬的趙璧都神色一緊。

Advertisement

沉默半晌,忽必烈擡頭肅聲道,“诏中書省即刻傳命各地萬戶世侯赴朝廷來見,若是還願意為朝廷用事,就前去剿賊,也好叫朕看看他們所謂的‘忠心’!”

……

趙璧退下後,宮人已傳來太醫院的醫官,醫官診斷過後,便預備藥湯為忽必烈泡腳療治,而後,敷上藥粉并以棉紗包紮。

忽必烈卧在坐床上,把腳晾在一邊,凝眉默然不語,表情沉肅。我見他這般,又很不放心,小聲開口問道:“父汗,腳可好些了?”

他伸手揉了揉我的頭,沉沉的嘆了口氣,卻沒說什麽。我料想他必是還在擔心李璮一事,也不好多言,遂不做聲。

那木罕卻蹭的起身,在地上使勁地跺着腳:“這般漢人,拿着我家的糧錢,卻做出如此叛逆之事?我就道漢人不可輕信!”

忽必烈聞言,眸光遽然一閃,神色變幻不定。我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麽,又怕他對那木罕的話上了心,真對漢人有什麽偏見,遂輕身上前,攀住那木罕的肩膀,小聲道:“阿爸心煩,你就別添亂了啊,少說幾句。”

那木罕聞言,別扭地哼哼兩聲,又轉身趴在坐床前,探問道:“父汗,腳還疼嗎?”

看他突然乖覺起來,忽必烈有些受寵若驚,以前這兒子可不會關心人的,如此,心情也略好了些,扯着嘴角微微笑道:“不妨事。”眼裏卻依舊愁雲密布。

我看着他,一時憂心忡忡,還不知這李璮要掀起多大的禍亂呢。

---------------------------------

李璮據益州,奪濟南,雖聲勢浩大,卻鮮有世侯響應,他麾下兵卒五六萬人,論實力,無法與朝廷抗衡。忽必烈對他的反叛雖痛恨寒心,卻并不憂急,召諸位漢地世侯北上後,見他們齊齊表态,并無二心,更放下心來。随後也不含糊,立刻部署平叛事宜:首先,命萬戶世侯解誠、嚴忠濟、張榮實、邸浃等分別于東平、濱棣一帶聚集,堵截李璮瀕海北上;其後,在大名、真定、河南等17路修繕城塹,聚兵防範;之後,是重量級的,命合必赤、史天澤、趙璧三人為帥,統領17路大軍圍攻河南。

忽必烈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威。十七路大軍出動,解決李璮只是個時間問題。可一個地方叛亂,卻引發了中樞朝廷的一次官場地震:有人告發,平章政事王文統與李璮相互勾連。

我這才想起自己為何會對李璮這個名字有印象:王文統入相之前,本就是世侯李璮的幕僚,而且李璮還娶了王文統的女兒。

內廷宰相與地方世侯相勾連,影響相當惡劣,忽必烈不僅震怒無比,而且每每心有餘悸,若是在他北征阿裏不哥之際二人舉事,那簡直……

對外平叛的同時,對內也不客氣,二月末,忽必烈就把王文統踹下宰相之位,召集省堂官員集議審問王文統。

宮城洪禧殿內,忽必烈高坐在圈椅上,省堂左右丞相,平章、參知等人,還有窦默、姚樞、王锷、子聰和尚等文臣,再就是真金我們幾個嫡出子女紛紛侍立兩側。怯薛長安童叫人傳見王文統。

不多時,這位年逾六十的宰相就被侍衛帶至殿中,他雖未身着囚服,但已卸了宰相冠冕,一身灰色長袍,看着有些潦倒。姚樞、窦默等人見了王文統,都扭過頭去,嗤之以鼻。

老宰相跪在地上,叩頭之後,支起身體,雖容色憔悴,卻未見慌亂,望着忽必烈的臉,神情整肅而恭謹,眼裏透着精幹之氣,瞅着并不像大奸大惡之人啊。

我望着他,心情很是複雜,想到前不久還曾向他請教過問題,甚至還幫他說過好話。這位宰相之前也是在中樞秉持大權,還把窦默等對手排斥在中樞之外,哪裏想到風光到最後卻是這般下場?莫非窦默還真是一開始就看準了:文統學術不端,久居相位,必禍亂天下?

是以,老對手再相見,情形就十分微妙,窦默看向他的目光,十分複雜,鄙棄中還透着三分‘我早知你會如此’的意味。

王文統還算神色從容,忽必烈盯住他好一會兒,也未見他驚慌失色,以致忽必烈最後忍不住冷笑出聲:

“你倒是個能撐的,事已至此,還穩如泰山,還不俯首認罪嗎?”

王文統俯首一叩,而後平靜回道:“臣盡心竭力以事大汗,凡事無不再三籌劃,殚精竭慮,臣無愧于大汗。”

此言一出,諸臣先後發出低低的噓聲,小聲唾罵了一句,奈何忽必烈沒叫他們開口,他們也不敢開口。

“呵呵!”忽必烈負着手走到堂下,冷冷俯視着他,“朕初立中書省時,就将你從布衣擢為宰相,全心信賴,委以重任,總管內外百司之政。朝廷諸事,無不令你與聞決議。窦默、姚樞彈劾你諸事,朕還幫你壓下……你為何負朕至此?朕……朕好心寒啊!”

王文統的目光閃了閃,似有晶瑩滾動,叩頭又是一拜:“大汗厚遇之恩,臣時刻感念在心,而臣并未做出虧負大汗之事。”

“好啊!”忽必烈的胡子顫了顫,眼裏的笑意卻像一把寒刀,直戳人心,“去年張宏就曾密告李璮欲反,你是他岳父,常有勾連,何事不知?為何不禀明朕!?你入朝為相,李璮在外要錢要糧,是不是早已布好的局?你還為他籌劃了什麽?還有什麽瞞着朕的!?”忽必烈終是吼了出來。

王文統為君威所懾,開始惶遽不安,顫聲道:“大汗欲知,臣下欲言,盡在此書,請大汗過目。”

言罷,從懷中掏出早已寫好的文書,雙手呈上,忽必烈接過來用眼一掃,并未叫人翻譯,直接讀了下去,我料想這信應是蒙語寫的。

忽必烈屏息一氣讀完,不怒反笑:“好一個‘蝼蟻之名,茍能存全,保為陛下去江南’!哈哈!是不是朕再用你兩年,你就和李璮将江北之地雙手送給江南朝廷了?”

“大汗,臣絕無此心!請大汗明鑒!”王文統急聲辯駁。

“你自己看看罷!”忽必烈叫過怯裏馬赤,把三封信擲在王文統面前,“你和李璮暗中交通的信件,早有人呈給朕了!既然是圖謀大事,先生還如此疏忽,可真不是你的做派啊!”

我聞言也心下一驚,忽必烈都已掌握謀反證據了,竟還與王文統糾纏半天?真金目視着王文統,神色也頗為複雜,似是惋惜,又帶着點憐憫。

王文統把信一封封讀了,臉色越發蒼白,額前冷汗不止,渾身顫抖着,連呼吸都急促起來。讀罷,只是垂下頭,驚懼得說不出話來。

“朕只望你主動認罪,也許還能有個轉圜的餘地。可你非得逼朕拿出證據。朕只問你甲子之期為何?是李璮起事之日?還是他意欲自立之時?”

王文統臉色煞白,眼神發直,膝行向前,用頭抵住忽必烈的腳,痛哭流涕:“大汗誤會!李璮确實久蓄異志,因臣在朝,不敢妄動。臣也曾想告知大汗李璮不軌諸事,奈何大汗全心北征,李璮又無謀反實狀,臣恐擾了軍心,不敢妄言。所雲甲子之期,是為了安撫李賊,以圖推遲逆賊反期罷了……請大汗明察!”

“朕息兵兩月有餘,你卻遲遲不言李璮謀逆之事,卻還是張宏告發在先……你不必多言!”轉而喚來殿外侍衛:“将文統逆賊拖下去!”

“大汗!……大汗!……再聽臣一言!大汗!!”王文統被兩名侍衛架住肩膀,仍百般掙紮,用手徒勞地向裏抓着,痛聲疾呼。

奈何忽必烈只是負手而立,望着殿外蒼灰的天幕,神色寂寥,久久不發一言,一眼都懶得多看他。

殿外還能聽見王文統的呼聲,卻早已不見人影,殿內諸臣個個屏息垂首,一聲不響。

許久,才聽忽必烈緩緩開口,聲音竟一下子蒼老許多,連眼皮都已無力擡起:“文統罪狀,卿等皆已知曉。諸位以為文統該當何罪?”

殿中有一瞬的沉默,而後,姚樞、窦默、廉希憲、劉秉忠等文臣相應開口:

“該殺!”

“該殺!”

“該殺!”

……

“該剮!”

不知誰大喝一聲,諸臣都聞言失色,我也急忙看向那人,卻是漢地世侯張柔。忽必烈盯了他好一會兒,沒有言語。我也緩緩垂下頭,心髒卻跳得厲害。

“真金,你說。”忽必烈望了長子一眼,平靜道。

“……人臣無将,将而……必誅!”真金遲疑片刻,還是沉沉開口。

我倒吸了一口寒氣,一時不敢去看這哥哥臉上的表情,心髒跳得愈加猛烈,正低頭慌亂着,不料卻被忽必烈點名:

“察蘇,你呢?”

我慌忙擡頭,忽必烈的眼睛直直盯着我,仿佛有千百根銀針将我齊齊釘住,叫我無處可逃。只得又低下頭,口中卻說不出一句話來。

“說話!”

我只得再擡眼,不敢去看忽必烈的臉,卻隐隐瞥見他身側的安童,他正默默地凝視着我,面帶憂戚。

“……兒臣年幼,不知事,不敢妄斷刑罰大事。父汗早有決斷,何必再問兒臣?”我終究是擠出這麽一句話來。

忽必烈默然良久,瞅着我的眼神,五味雜陳,而後,終究是把我們全都揮退了。

跨出洪禧殿時,我胸悶的發慌,瞅着蒼灰的天幕半晌,終于吐出一口濁氣,再欲拔腳前行時,卻覺整個身體都麻木了,剛邁開步子,卻被人喚住:“察蘇!”

回首一看,卻是安童,便問:“何事?”

“大汗叫你回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