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武帝》,由周裏京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歷史記載】
《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正義谥法雲:“克定禍亂曰武。”注②索隐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人,則武帝第九也。注③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2)】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①天下乂安,②薦紳③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绾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窦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绾等奸利事,⑤召案绾、臧,绾、臧自殺,⑥諸所興為者皆廢。
【注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醜。”注②正義乂音魚廢反。注③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于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缙紳”,臣瓒雲“缙,赤白色”,非也。注④索隐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注⑤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注⑥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禦史大夫趙绾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後,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雲:“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後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後,太後怒,故令殺。”
【正文(3)】
Advertisement
後六年,窦太後崩。其明年,上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缟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于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産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于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①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隐。”于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②矣。
【注解】
注①索隐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藥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藥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于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下’。”注②索隐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②史寬舒③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注解】
注①正義漢書起居雲:“李少君将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将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注②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僞反。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複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枭破鏡;⑤冥羊⑥用羊;祠馬行⑦用一青牡馬;泰一、臯山山君、地長⑧用牛;武夷君⑨用幹魚;陰陽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壇旁。
【注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隐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注②索隐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注③索隐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雲“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鬥,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注④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注⑤集解孟康曰:“枭,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枭,五月五日為枭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注⑦正義神名也。注⑧正義丁丈反。三并神名。注⑨正義神名。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①以發瑞應,造白金焉。②【注解】
注①索隐案:食貨志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缋,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注②索隐案:食貨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雲:“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複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雲:“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②于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于天地。④【注解】
注①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隐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注②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注③正義力召反,焚也。注④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瓒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于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将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③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④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僞書。于是誅文成将軍⑤而隐之。
【注解】
注①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注②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闳之母也。”骃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注④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注⑤正義漢武故事雲:“文成誅月餘,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于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傳記《史記·孝武本紀》
《漢書·武帝紀》
【金屋藏嬌】
【解釋】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陳阿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并說要讓她住在金屋裏。指以華麗的房屋讓所愛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出處】漢·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典故】
陳阿嬌與漢武帝的政治色彩
在漢武帝時代,陳阿嬌(陳皇後)實際上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
其實陳皇後的悲劇遭遇還有政治的因素。當初武帝被立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長公主劉嫖。條件是劉徹娶長公主獨女陳阿嬌為妻。長公主自恃擁立皇帝有功,而武帝深患之。而陳皇後也極為驕悍,于是劉徹疏遠阿嬌。而劉徹的母親王太後立即警告他說: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後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謂“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權貴中反對劉徹的暗流。所謂“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當不成了。武帝此時還沒有力量和窦氏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趙绾提出窦氏不應再幹涉朝政時,惹惱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獄中。而劉徹是極其聰明之人,馬上轉而恩禮長公主、陳皇後。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游浪射獵,不再過問大政方針。由于長公主的保護與劉徹的韬光養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窦~田~韓
窦嬰:(?前131)西漢大臣。字王孫。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窦太後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認為大将軍,守荥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道表法裏的黃老學說,為窦太後貶斥。後因罪被殺。
窦嬰之死
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輔佐高、惠、文、景數代皇帝,開天辟地,建功立業,才成就了武帝的輝煌盛世。他們是大漢王朝的功臣。但是,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個好的歸宿和結局。其中窦嬰就是一個令人扼腕的悲劇人物。他是外戚,曾經權傾朝野,最後卻落得滿門抄斬的結局,窦嬰之死成為武帝時期的一大疑案。窦嬰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鬧酒,之後以僞造先帝遺诏定罪。而制造這個冤案的背後操縱者就是丞相田蚡。作為外戚集團勢力的新興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沒落外戚窦嬰看做是眼中釘。
窦嬰起去,欲麾灌夫同出。田蚡乃令騎衛押灌夫置警署(“傳舍”),召長史(掌事)曰:“今日召親室飲宴,乃奉王太後诏。灌夫罵座,是大不敬。”遂以大不敬論罪,當斬首棄市。灌夫被系于獄中,乃不得首告言田蚡“陰事”。
窦嬰乃以金使賓客請托于廷尉,惟諸吏皆為田蚡耳目,莫可得解。
窦嬰決志救灌夫。其夫人勸曰:“灌将軍得罪丞相,與太後家忤,豈可救邪?”窦嬰曰:“侯位自我掙得,即自我丢之,無足恨悔!我絕不令灌夫獨死,而我獨生”。遂轉移家人、變散家産,然後潛身出家上書皇帝。
武帝見書召人,窦嬰哭訴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失言,而丞相因他事誣罪之。上然之,賜窦嬰食。曰:“雙方都是親戚,其是非可至太後朝宮(東朝廷)申辯之。”
至王太後宮前,武帝主持,雙方陳詞。窦嬰先為灌夫辯護。田蚡則大毀灌夫平素橫行不法事,目無君後大逆無道。窦嬰辯不過,自度已不可挽回,因揭露田蚡與淮南王交往受金謀變之陰事。
田蚡跪拜武帝前,曰:“當今天下太平,作為肺腑之臣,所好非權力,只好音樂、狗馬、田宅、倡優巧匠之屬。而窦嬰、灌夫則招聚天下勇士、豪強,日夜講論政局,腹诽而心謗。不仰視天即俯畫于地,睥睨東西兩宮之間,希圖天下有變,而欲以廢立大功。臣乃不知窦嬰究欲何為!”
于是武帝問在座大臣,兩人孰是?禦史大夫韓安國曰:灌夫舊有軍功,若非有大罪,僅争杯酒不足誅也。但丞相言灌夫通奸猾,侵小民,家資億萬,橫行穎川,淩犯宗室,侵欺皇家骨肉,此乃枝大于本,不折必劈。唯明主裁斷之!
內史鄭當時欲暗護窦嬰,見勢不敢堅持。其餘大臣皆不敢發言。武帝乃怒斥鄭當時曰:“公平日數言窦、田長短,今日到朝廷公論其是非,局促竟如新駕轅之小馬駒!我要一并斬滅汝屬!”遂罷朝。
帝入東宮請食并彙報于太後。太後盛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已敢如此欺吾弟。我死後,皆魚肉之矣!難道皇帝是無态度之石人木偶乎?今日皇帝主持,辯論竟無結果!若在你身後,大臣還有可信者乎?”
武帝謝罪曰:“因雙方都是宗室外家,故廷辯之。不然,此一獄吏之事耳。”于是召郎中令石建,分別議雙方廷辯事。(郎中令,主禁軍也。)
田蚡退朝出,候韓安國于宮門,召其同車,怒責曰:“窦嬰已是老禿翁,何為懼之,首鼠兩端?”安國曰:“今人毀君,君亦毀人,如賈豎婦女争罵,何其無大體也?”田蚡謝曰:“争時慌急,不計所言。”安國任禦史大夫,乃田蚡之力也。
又安國曾為梁王相,為梁王事聯絡長公主,以有能力曾為窦太後及窦氏長公主所倚重。故其臨事,兩面讨好。
于是武帝命禦史,以窦嬰當廷所言不實,欺謾君上罪,下獄。窦嬰再求見皇帝,皇帝不見。在景帝臨終時,曾有遺诏賜窦嬰,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窦嬰乃使子侄通過陳皇後上書言之,皇帝再召見。
武帝乃命調閱尚書大行(秘書處檔案),不見此遺诏原件。惟有诏書藏于窦家,家丞封存,報上。大行乃彈劾窦嬰僞造先帝诏書,罪當殺頭棄市。遂以十二月晦日,棄市于渭城(鹹陽)。
十二時丁亥,地動。
……
田蚡(?公元前131年)長陵人(今陝西鹹陽)。漢景帝皇後王娡同母異父弟。魏其侯窦嬰掌權時,田蚡還是個郎官,往來于窦嬰家,陪窦嬰飲酒,時跪時起,對窦嬰的恭敬就好象是窦嬰家的晚輩一樣。
漢景帝晚年時,田蚡漸漸貴幸,為太中大夫。田蚡口才很好,學過盤盂之類的古書,皇後王娡認為他很有才能。
公元前140年漢景帝崩,漢武帝即位。田蚡因為是王太後的弟弟,皇帝的舅舅,就被封為武安侯。
田蚡相貌醜陋,生性卻異常尊貴。他認為當時的諸侯王都比較年長,漢武帝剛剛即位,年紀很小,自己以皇帝的至親身份為丞相,獨斷專行。當時,他所提的意見皇上一概接受,他所推舉的人,有的一起家就到兩千石的職位。權力幾乎超過了皇上。漢武帝有時就很生氣的說:“你任用的人任用完了沒?我也想委任幾個!”有一次,他向皇上請求撥劃考工室的官地供擴建私宅之用,漢武帝大怒,說道:“你何不也把我的武庫一齊取走呢?”從此以後,他才收斂了一點。
他所修建的住宅極華麗壯偉,超過了所有貴族的府邸。田地莊園都是非常肥沃的。他派到郡縣去收買名貴器物的人,在道路上絡繹不絕。後房的婦女多至百數。諸侯奉送的珍寶,狗馬,古玩數都數不清。
魏其侯窦嬰被皇帝疏遠後,田蚡對他态度傲慢,和以前完全是兩個樣子。後來,發生了田蚡向窦嬰和灌夫征地和窦嬰,灌夫在田蚡的婚禮上鬧事的事件,使得田蚡非常怨恨這兩個人,最後終于找到借口将2人誣陷致死。
公元前132年,黃河改道南流,16郡遭遇嚴重水災,他因自己的封地在舊河道以北,不受水災,力阻治理。以至治河工作停止達20年之久。
多行不義必自斃,公元前131年的春天,田蚡經常看見窦嬰和灌夫的鬼魂圍繞在自己的身邊,說要殺死他。他恐慌至極,不停的大聲呼叫,承認自己有罪,謝罪不止。最終在驚懼和恐慌中暴斃于床榻之上。
田蚡,孝景王皇後同母弟也,生長陵(1)。窦嬰為大将軍,方盛,蚡為諸曹郎(2),未貴,往來侍酒嬰所,跪起如子姓(3)。及孝景晚節(4),蚡益貴幸,為中大夫。辯有口(5),學《盤盂》諸書(6),王皇後賢之。
(1)長陵:縣名。在今陝西泾陽縣東南。(2)諸曹郎:齊召南疑“曹”字訛。諸郎:郎中令屬下的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類郎官。(3)子姓:子孫。(4)晚節:晚年。(5)辯有口:能說會道。(6)《盤盂》諸書:盤盂等器物上的銘文。
孝景崩,武帝初即位,蚡以舅封為武安侯(1),弟勝為周陽侯。
(1)舅:這裏是指武帝之舅。
蚡新用事,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諸将相(1)。上所填(鎮)撫,多蚡賓客計策。會丞相绾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藉福說蚡曰(2):“魏其侯貴久矣,素天下士歸之。今将軍初興,未如,即上以将軍為相,必讓魏其。魏其為相,将軍必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3),有讓賢名。”蚡乃微言太後風(諷)上(4),于是乃以嬰為丞相,蚡為太尉。藉福賀嬰,因吊曰(5):“君侯資性喜善疾惡,方今善人譽君侯,故至丞相;然惡人衆,亦且毀君侯。君侯能兼容,則幸久(6);不能,今以毀去矣。”嬰不聽。
(1)傾:謂超過。(2)藉福:《史記》作“籍福”。漢有藉、籍二姓,不知孰是。(3)尊等:言地位相同。(4)微言:宛轉的言詞。諷上:向皇上暗示。(5)因吊:謂有意警告。(6)幸久:言庶幾可久。
嬰、蚡俱好儒術,推毂趙绾為禦史大夫(1),王臧為郎中令。迎魯申公(2),欲設明堂,令列侯就國,除關(3),以禮為服制(4),以興太平。舉谪諸窦宗室無行者(5),除其屬藉(籍)(6)。諸外家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窦太後(7)。太後好黃老言,而嬰、蚡、趙縮等務隆推儒術,貶道家言(8),是以窦太後滋不說(悅)(9)。二年(10),禦史大夫趙绾請毋奏事東宮(11)。窦太後大怒,曰:“此欲複為新垣平邪(12)!”乃罷逐趙绾、王臧,而免丞相嬰、太尉蚡,以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嬰、蚡以侯家居。
(1)推毂:推車。這裏指推薦。(2)魯申公:申公,名培,魯人,西漢大儒。(3)除關:廢除檢查諸侯出入的關禁制度。(4)以禮為服制:以禮定被服之制,以限制時俗奢靡之風。(5)谪:檢舉揭發。(6)除其屬籍:謂從宗族簿上除去其名,即取消其貴族身份。(7)毀日至窦太後:謂日至窦太後前毀之。(8)道家言:即黃老言。(9)滋:益也。(10)二年:建元二年(前139)。(11)請毋奏事東宮:請求武帝不要讓窦太後裁斷政事。東宮:指窦太後。(12)新垣平:其事見本書《文帝紀》與《郊祀志》。
蚡雖不任職,以王太後故親幸,數言事,多效(1),士吏趨勢利者皆去嬰而歸蚡。蚡日益橫(2)。六年(3),窦太後崩,丞相昌、禦史大夫青翟坐喪事不辦,免。上以蚡為丞相,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天下士郡諸侯愈益附蚡(4)。
(1)效:謂生效,即被采用。(2)日益橫:一天比一天驕橫。(3)六年:建元六年(前135)。(4)士郡諸侯:仕于郡國的士大夫。
蚡為人貌侵(寝)(1),生貴甚(2)。又以為諸侯王多長(3),上初即位,富于春秋(4),蚡以肺附為相(5),非痛折(6)節以禮屈之,天下不肅。當是時,丞相入奏事,語移日(7),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8)。上乃曰:“君除吏盡未(9)?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10),上怒曰:“遂取武庫(11)!”是後乃退(12)。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北鄉(向)(13),自坐東鄉(向)(14),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15)。由此滋驕,治宅甲諸第(16),田園極膏腴,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前堂羅鐘鼓,立曲旃(17);後房婦女以百數。諸奏珍物狗馬玩好(18),不可勝數。
(1)貌侵:容貌短小醜陋。侵,同“寝”。(2)生貴甚:言出生很高貴。(3)長:言長年,即年齡大。(4)富于春秋:猶言年歲方長,即年紀尚輕。(5)肺附:《史記》作“肺腑”,猶言心腹。比喻近親。(6)痛:猶甚。(7)移日:日影移動,言時間長久。(8)權移主上:謂侵奪了君主的權力。(9)除吏:任命官吏。盡未:完了沒有。(10)考工地:考工官署之地。益宅:擴大私宅。(11)“遂取武庫”:陳直雲:考工署所造兵器,既成傳入武庫,故武帝有此語。(12)退:收斂之意。(13)蓋侯:王信,田蚡的同母異父兄。北向:此坐向為次。(14)東向:當時一般宴會之坐,以東向為尊。(15)私桡(náo):謂私下降低身份。(16)甲諸第:謂勝過一切府第。(17)曲旃:帛制的曲柄長幡。(18)奏:進也。
而嬰失窦太後,益疏不用,無勢,諸公稍自引而怠骜(傲),唯灌夫獨否。故嬰墨墨(默默)不得意(1),而厚遇夫也。
(1)默默:不得意貌。
灌夫字仲孺,颍陰人也(1)。父張孟,嘗為颍陰侯灌嬰舍人(2),得幸,因進之(3),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4)。吳楚反時,颍陰侯灌嬰為将軍(5),屬太尉,請孟為校尉(6)。夫以千人與父俱(7)。孟年老,颍陰侯強請之,郁郁不得意,故戰常陷堅(8),遂死吳軍中。漢法,父子俱,有死事(9),得與喪歸。夫不肯随喪歸,奮曰:“願取吳王若将軍頭以報父仇(10)。”于是夫被(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數十人(11)。及出壁門,莫敢前。獨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麾)下,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複還走漢壁,亡其奴,獨與一騎歸。夫身中大創十餘(12),适有萬金良藥(13),故得無死。創少瘳(14),又複請将軍曰:“吾益知吳壁曲折(15),請複往。”将軍壯而義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吳軍破,夫以此名聞天下。
(1)颍陰:縣名。在今河南許昌。(2)舍人:門客。(3)進:薦也。進之:言灌嬰推薦張孟。(4)蒙:冒也。(5)灌嬰:當作“灌何”。灌何,灌嬰之子,襲父爵為穎陰侯。(6)校尉:武職。位次幹将軍。(7)千人:将軍、校尉以下部曲之千人。(8)陷堅:沖擊敵方堅陣。(9)俱:謂俱從軍。(10)若:或者。(11)所善:言素與己友善。(12)大創:大的傷口。(13)萬金良藥:價值萬金的良藥。(14)創少瘳(抽):創傷稍稍好些。(15)曲折:猶言委曲。
颍陰侯言夫,夫為郎中将(1)。數歲,坐法去。家居長安中,諸公莫不稱,由是複為代相(2)。
(1)郎中将:官名。秩比千石。(2)代相:代王國之相。
武帝即位,以為淮陽天下郊(交)(1),勁兵處,故徙夫為淮陽太守。入為太仆(2)。二年,夫與長樂衛尉窦甫飲,輕重不得(3),夫醉,搏甫(4)。甫,窦太後昆弟。上恐太後誅夫,徒夫為燕相(5)。數歲,坐法免,家居長安。
(1)淮陽:郡名。治陳縣(今河南淮陽縣)。交:謂四交輻湊,交通要地之意。(2)太仆:官名。掌管皇帝的車馬。(3)輕重不得:言禮數上輕重不得其平。(4)搏:以手擊之。(5)燕相:燕王國之相。
夫為人剛直,使酒(1),不好面谀。貴戚諸勢在己之右(2),欲必陵之(3);士在己左,愈貧賤,尤益禮敬,與鈞(均)(4)。稠人廣衆,薦寵下輩(5)。士亦以此多之(6)。
(1)使酒:俗謂耍酒瘋。(2)右:尊也。當時以右為尊,以左為卑。(3)陵:欺侮。(4)與均:平等相待。(5)下輩:小輩,晚輩。(6)多:猶重。
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1)。諸所與交通,無非豪桀(傑)大猾。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波(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2),橫颍川(3)。颍川兒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寧;颍水濁,灌氏族。”
(1)已然諾:履行諾言。(2)為權利:争權奪利。(3)橫:謂橫行。颍川:郡名。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夫家居,卿相侍中賓客益衰。及窦嬰失勢,亦欲倚夫引繩排根生平慕之後棄者(1)。夫亦得嬰通列侯宗室為名高(2)。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知之晚。
(1)引繩排根:猶言打擊。生平慕之後棄者:平素趨附自己後又叛離而去的人。(2)為名高:為了擡高身價。
夫嘗有服(1),過丞相蚡。蚡從容曰:“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2),會仲孺有服(3)。”夫曰:“将軍乃肯幸臨況(贶)魏其侯(4),夫安敢以服為解(5)!請語魏其具(6),将軍旦日早臨(7)。”蚡許諾。夫以語嬰。嬰與夫人益市牛酒(8),夜灑掃張具至旦(9)。平明(10),令門下侯司(伺)。至日中,蚡不來。嬰謂夫曰:“丞相豈忘之哉?”夫不擇(11),曰:“夫以服請,不宜(12)。”乃駕,自往迎蚡。蚡特前戲許夫,殊無意往。夫至門,蚡尚卧也。于是夫見,曰:“将軍昨日幸許過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至今未敢嘗食。”蚡悟,謝曰:“吾醉,忘與仲孺言。”乃駕往。往又徐行,夫愈益怒。及飲酒酣,夫起舞屬蚡(13),蚡不起。夫徒坐(14),語侵之(15)。嬰乃扶夫去,謝蚡。蚡卒飲至夜,極歡而去。
(1)服:謂喪服。(2)過:謂過門拜訪。(3)仲孺:灌夫字。(4)臨販:猶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