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對戲

和林靜升讓舞蹈老師排了好幾次劍舞,總算是可以入眼了,但還是覺得不及顧綏,有那種盛唐時俠客千裏不留行的潇灑落拓之意,總是脂粉氣太重。

但他也不能讓顧綏給徐亦瑤作舞替,這兩人的身形差的也太多了。

舞替老師被林靜升挑了好長時間的刺兒,覺得有些失落,她總是做不出來剛才青年舞劍時那樣英氣又不失風情的動作。

顧綏來了之後,舞替的愁眉苦臉就變了,像是撥開雲霧,重見天日,“顧老師,你有時間嗎?”

顧綏心情已經平靜下來,點頭。

“我想問一下。您是師從何人的劍舞呢?”

舞替也是從小學古典舞的,一直被譽為是古典舞界的女神,尤擅長袖舞和類似劍舞一類的武舞,自視甚高。不想卻看到一個‘外行’都比她舞的好,當即不恥下問,想要拜個名師。

顧綏怔了怔,他也不知道,只好說,“家師已故去了。”

舞替連忙道歉,說自己無心冒犯。

顧綏寬解她,看到顏尋已經換上了他來時穿的一套西裝,手裏拎着戲服,沉默地往片場外走。

他的助理跟在他身後,對導演解釋,“林導,顏董工作忙,離不開,我們下午再來。”

林靜升本來就想着上午沒他的戲,不需要他過來的,但顏尋卻堅持來了,不知道他怎麽中途又回去了。

他看到青年臂上搭着的玄色長袍的古裝戲服,喊,“哎,顏董,戲服落下了!”

但顏尋跟逃似的,長腿邁開,只留一個修長的背影。

“……”林靜升嘀咕着,“說走就走,怎麽把戲服還帶走了呢?”

反正這劇都是顏尋出資的,林靜升也沒說什麽。這部劇的戲服道具不少都是顏尋親自置辦的,像顧綏身上那一套衣裳和玉佩,還是顏尋找了老手藝的匠人親手做的,袍角的紋繡都用的蘇繡,精致繁麗。

Advertisement

顧綏當然知道其中緣由,但裝不知道,心裏像有個小貓在輕輕地撓刮,有些癢。

一上午,他應林靜升的要求,在旁邊指導着舞替老師的動作,終于是把第一場戲給過了。

徐亦瑤在一邊都看愣了,到最後只補拍了幾個鏡頭,跟着顧綏的琴聲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

林靜升看着上午一場戲的成片很滿意,上午cut了不知道多少次,全是舞蹈老師和徐亦瑤的cut,顧綏卻沒出現一絲差錯。他的琴音恰到好處,随着劍舞時而激昂時而舒緩,全都是配合着舞步,不争不搶。

中午時,穆瀾抽空來了一趟,很忙的樣子,只來說了幾句話就走了,叮囑他現在不要在微博上回應,繼續神秘。

她又和導演簡單地交流了幾句,臨走時,跟顧綏說,“你看吧,兩天之內,我必須把孟清給弄下來。要不然,以後就難了。”

顧綏不關心這些,只是讓她注意着休息。

他在想顏尋回去路上的窘态,以及,那髒了的戲服……

顏尋下午回來的時候,另換了一套西裝,助理拎着戲服,那戲服已經被洗好烘幹了。

林靜升沒多問他上午的事情,等他做好造型,便指導他們倆先到一邊去對戲,醞釀一下情緒。

這一場戲是外景戲,彼時張岱已和江臨寒結為好友,兩人縱談國事家事天下事,志氣相投,但仍有不少分歧,互不退讓。這也為好友之後的分道揚镳做下鋪墊。

張岱其人不似江臨寒性格孤傲寡言,兩人有了分歧,總是他不在意,随口提起別的話題。

兩人都知道彼此之間秉承的道義不同,但不妨礙成為好友。

兩人在夏日的西湖泛舟,倦時便抵足共眠在舟中,任由天近薄暮,看漫天星河,悄然私語,悠閑自在。

這場戲要拍的就是那份閑情雅致。

像是張岱文中寫的,酣睡于十裏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洽。

林靜升跟他倆說,随便他們躺在小舟上聊什麽,越尋常越好,輕松一點。

顏尋有些不自在,那木舟不算大,承載兩個成年男子有點擁擠,兩人難免要挨着。他讓林靜升給他加和顧綏的對手戲,沒想到編劇加的戲,那麽……

那麽基。

顏尋想到這個時代的流行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