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星耀銀河
以下選自《愛梅小劄》第三卷:《星耀銀河》
“幾十年來,已經有很多人就斐迪亞斯和海因兩個人之間的各個方面做了系統的比較,的确,作為在那個時代一同支配着整個銀河系的人物來說,他們兩個人有着相似的歷史地位和使命,而且在軍事才華上也不分軒轾——最後聯盟的衰弱完全是由于本身戰鬥力的不敵和內部複雜的矛盾,單憑海因總督個人傑出的才能是不足以彌補這一致命缺陷的。可以說,他只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聯盟存在的時間延長了而已。
“宇宙歷42年9月16日,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誘餌,設下陷阱。在安卡拉會戰中、牽制和摧毀了當時軍事帝國将近四成的兵力——這一次的摧毀是如此徹底,以至于在他戰死後,帝國短期內仍然沒有一舉殲滅聯盟的戰鬥力!”
“據說,總督之所以這麽做,除了戰局所迫之外,也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因為長期注射西瑪冰體的緣故,生命已經是走到了盡頭——所以他選擇了轟轟烈烈的死。”
“就像是幾十年前那輝煌湮滅的太陽!”
“守護戰士、太陽之子、日魂……那個黑眸的總督一生是完全奉獻給了他的祖國和人民的,他生活樸素、性格沉默,甚至連個人的喜好都沒有。許多人認為,相對于米格爾·海因總督一生光明磊落、信念明确的生涯,帝國第三任元帥就顯得令人難以琢磨得多——”
“在宇宙歷37年,有誰能想得到,才只是少将的他居然會膽大妄為地政變呢?當時,他所掌握的軍隊,連整個帝國兵力的十分之二都沒有到,然而,他卻叛變了!——叛變了一手撫養他、栽培他的叔父。
“如果是擋了他前進道路,即使是星辰運轉的軌道,他都會去改變它!”
“然而,又有誰能想的到、在宇宙歷44年,已經成為帝國統治者的他,在離創造統一銀河偉業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居然毫無留戀地轉身離去!”
“如果是感到了寂寞,即使是整個銀河、他也就這樣地放手了。”
“這樣率性而為的行為,使任何人都不能猜測到這個權力制高點上的統治者內心真正的想法。複雜莫辨——這也許是所有人對于帝國第三任元帥:比夏·馮·斐迪亞斯的評語了。”
“然而,我個人認為,在那些以往對斐迪亞斯元帥和海因總督的評論,卻是奇異地錯位了的——事實上,他們的性格和後世的定論正好相反。正好相反!”
“斐迪亞斯元帥為人看似複雜,內心真正的想法則相當簡潔明了——無論是他少年時堅持讀完高級中學的決定、青年時毅然發動政變的想法、還是在離創造空前偉業只有一步之遙時淡然的轉身離去……這些看似令人不解的舉動背後,其實全是這個天才人物那叛逆、自由的天性使然而已——就如同那一句刻入他墓碑上的話一樣:
像風一樣自由。
真正令人費解的,反而是太陽-銀河聯盟的米格爾·海因總督。這個信念堅定、目标明确、被本國人民譽為‘守護戰士’、‘太陽之子’的黑眸軍人,在看似簡單的性格背後,卻有着太多令人驚訝的疑點——他的出身本來就是一個謎,直到宇宙歷43年戰死,他都沒有透露出一絲真相。然而,那些流傳在舊聯盟境內的關于總督身世的傳言卻依舊在被私下交換着。
“如果那些消息是真的話、那麽總督的親生父母居然就是被尊稱為‘國母’的柯琳·蕭夫人和太陽聯邦的第一任總督:安東尼·費爾南多!”
Advertisement
“在亡夫刺殺了開創帝國的狄士雷利元帥後,作為英雄的未亡人、柯琳·蕭夫人一夜之間就從一個普通女子被簇擁到了萬衆矚目的‘國母’的地位上,并且終其一生都不得不坐在了那個位置上——然而,這一切,是不是她內心真正期望的呢?
“作為國母的她,不但負擔了沉重的政務,更成為了一個道德楷模。她無法向外界公開和當時聯盟總督之間的戀情——如果海因真的是他們兩個人的私生子,那麽在他誕生到這個銀河的那一天,就已經是注定了不被父母承認、不被社會認可的命運!”
“然而,那個父母雙全的‘孤兒’卻并沒有被埋葬在陰暗裏。海因總督從社會的最基層開始奮鬥、最終能憑着自身的卓越能力站到歷史舞臺正中——難道這一切,只是為了讓那一對高高在上的父母、能把目光投注到那個被遺棄在荒涼星球的孤兒身上?”
“海因總督一生都不曾承認過自己的身份,甚至在身居高位後、對朝夕相處的女執政官和總督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和對待陌生人沒有區別。他是那樣冷靜缜密的人,足智多謀,自制高潔——如果不是手段有時過于淩厲狠毒,從各方面來說,他簡直幾近于聖人。”
“在戰争中,他那不擇一切手段奪取勝利的做法,曾經遭到了後世的诟病。聯盟中最負盛名的代號‘南十字星’的暗殺組織,也是由海因一手建立的——在這個恐怖組織的策劃下,軍事帝國先後失去了三位舉足輕重的領導層人物,包括當時帝國第二號人物、國務卿馬格林上将。”
“然而,盡管總督的性格中存在着陰影,就算他守護太陽系人民的初衷值得懷疑,但他的一生,确确實實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而燃燒殆盡的。
“據當年斐迪亞斯身邊的侍衛官阿爾培回憶,在引爆自己的旗艦、打開核爆反應鏈的時候,海因最後一次和帝國元帥進行了對話。一反平日嚴肅冷漠的為人,在把手伸向起爆按鈕的時候,聯盟總督一生中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
“‘我的人生就要謝幕了,怎麽,不來點掌聲嗎,斐迪亞斯?’最後一刻,32歲的總督在屏幕那邊對帝國元帥說,一向波瀾不驚的臉上居然有淡淡的笑容。”
“在一光年外的旗艦指揮室內,斐迪亞斯元帥揚眉看着一生中最強的敵手、站起身,緩緩鼓掌——在掌聲響起的時候,海因摁下了核爆按鈕,刺眼的白光随即湮沒了總督微笑的臉,驚人的爆炸在連鎖式的反應作用下向周圍迅速擴散,包圍聯盟艦隊的帝國部隊根本來不及撤退,整個第四、第九、第十一軍團在瞬間被駭人的爆炸摧毀!”
“‘海因,算你厲害……’這是侍衛官聽到的元帥的唯一一句評語——此後,斐迪亞斯再也沒有對這個最強敵手發出過任何的議論。
“然而,幾十年後回顧歷史時,大家才清楚地發現、從那以後,帝國元帥人生就開始荒蕪了——那正是2年後斐迪亞斯忽然挂冠而去的序曲。”
——《愛梅小劄·星耀銀河篇》
以上那一段脍炙人口的評論,就摘自于兩年以後蒙特西夫人推出的第二部作品:《愛梅小劄》——由于文章只是對于歷史的個人評論,所以帶着很強的個人感情色彩。
也許因為作者同那個紅發少女的私人感情,必然将影響到她對于歷史事件的客觀态度,為了史書的公正性起見,她才把這些話寫在了以非正式的私人筆記中。
“黛絲死的時候是24歲,正是鮮花般盛開的年華。那一年,比夏·馮·斐迪亞斯元帥30歲,米格爾·海因則為29歲——也都是正值巅峰的時期。
“然而,在黛死後的五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想:在那兩個大人物當時的心裏、我那個紅發的好友究竟是什麽樣的地位呢?”
“帝國元帥的心思反而比較容易懂,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身邊的任何人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與以往的不同。所以,也很容易地解開了斐迪亞斯為什麽會在失蹤後死亡在海特拉華的謎——以叛逆‘戰神’著稱的元帥,其實是一直對這個‘楷模’有着不可名狀的複雜感受。他一生都想着要超越狄士雷利,卻不知不覺地反而站到了戰神的陰影裏。
“在黛絲慘死後,元帥本身也猝然發現了這一點吧?所以才會獨自駕駛着極光太空梭千裏迢迢地去拜訪戰神的故鄉。
“然而,在海特拉華的遇刺,反而成了這個一生輝煌的軍人生命中灰色諷刺的結尾!
“歷史總是在令人哭笑不得地重複:與卡爾·狄士雷利一樣,斐迪亞斯永遠失去了唯一的戀人;與卡爾·狄士雷利一樣,他在權力的巅峰出人意料地抽身急退;甚至與狄士雷利一樣,在海特拉華星球被太陽系的遺民刺殺!!
“如果斐迪亞斯事後還能說話,一定會苦笑着說:‘怎麽又是和那個該死的卡爾一樣的死法?’——然而,歷史的車輪就這樣無情地從他身上碾過去了。
“據當時現場的目擊者聲稱:在發覺身邊的女子攜帶了人體炸彈後,帝國元帥應該有機會在瞬間把刺客推開的——這樣存活的幾率一定是會大得多。然而,所有的目擊者均一致做證,在刺客宣稱是為海因總督報仇而來、并引爆體內炸彈時,當時的斐迪亞斯卻遲疑了一下——正是那一剎間的猶豫,要了軍事天才的命!
“50年後,在解凍的絕密檔案中,我查找到了當時刺殺帝國元帥的女刺客的資料——然而讓我震驚的是:那個整過容以接近斐迪亞斯的刺客,居然有着和黛絲酷似的平凡的臉。
“一剎間,一個念頭從心底升起——
“第三任帝國元帥不是被刺殺的!是他自己選擇了死亡而已吧?……同樣是自由自在、出于本心的選擇!他恐怕實在已無法在這個空無一人的銀河裏多待了。”
“一年前,我去了那個叫‘綠島之夢’的公園,為了尋找那棵能作為見證的紅楗樹——
“見證的不是帝國元帥和将軍女兒的歷史、而是只是那個叫做‘比夏’的少年和紅發少女的過去……由于保留這個公園是帝國元帥在離去時最後的命令,所以幾十年來那兒一直受到了很好的保護,真的是連一草一木都沒有被驚動。
“然而等我來到那裏時,居然發現那棵被黛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比夏的紅楗樹早已經死亡、成為化石狀了!——一條細細的合金絲深深地勒進了不斷長大的樹身裏,最終令那棵樹死亡了。
“我站在那顆枯死的樹下沉默良久,仿佛聽到了多年前的私語。
“而那個叫比夏的少年,在十七歲時心裏結成的那根弦并沒有随着歲月而松動,而是同樣漸漸形成了一個死結吧?——那樣柔弱的羁絆,居然就這樣扼殺了一個最強者的靈魂!
“相對于帝國元帥,在那個黑眸的聯盟總督心中,我那個紅發好友又是什麽樣的地位呢?這一點,我想了很久——直至我現在垂垂老矣,每當望着庭院中青青的草,我都不由在心底這樣對自己提問。他愛過她麽?
“在黛絲的生前,從未向我提起過什麽與總督有關的特別話題,在她死後我看遍了她的遺物,也沒有發覺任何證明他們之間有着特殊感情的東西——唯一的,就是黛絲曾滿懷感激地提起過,在她剛流亡到太陽聯邦時海因總督對于她的種種照顧。
“然而,那種舉手之勞的事,對于總督來說,只不過是衆多類似事件裏的一件吧?
“何況黛絲和我一直都不曾發覺,我們曾經是怎樣地被那位總督有意無意地用來當作了牽制斐迪亞斯的武器!可能一直到明白自己被海因制成了人體炸彈前,我那善良的紅發好友都是對那個人由衷感激的吧?甚至是比信任斐迪亞斯還要信任他!
“可是,他們兩個人卻一起殺死了黛——他們做了一輩子的對手,惟獨在這件事上,他們卻是真正的同謀者!正是這兩只推動歷史進程的手,把黛推向了死亡,讓她的生命如同流星般劃落在夜空!”
“我一直在想:在親手把黛絲制成人體炸彈的總督心裏,他到底是對紅發少女懷着什麽樣的感情呢?在扯下軍服上的第二顆扣子放入垂死少女手心時,他內心又是如何?是愧疚?是補償?是期許?還是最後無望的表白?無論做出這一無聲承諾的意圖如何,但是一向言出必行的總督是如一貫作風地堅守了的——直至32歲壯烈戰死,他的生命之中都不曾出現過第二個女人。
“也許,那個被稱為‘太陽之子’的人,雖然一生都輾轉于戰火之中,心裏卻一直向往着另外一種寧靜和平的普通人生活——那個人的一生只為了戰争和民族而存在,并不是作為一個男人而存在。黛絲是他唯一接觸到的溫暖,卻偏偏遙不可及。也許,僅僅是作為對于犧牲少女生命的補償,總督才把此生所有的情感放入她手心,讓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并帶走了。”
“我無法猜測他內心的真正想法,因為留下來可供考證的資料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當然,很多人會說:黛是那樣的弱者,原本是根本配不上兩個歷史主宰者中的任何一個的——卷入了他們造成的急流中,被扯得粉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吧?
“但是——難道黛真的是那麽柔弱和無能嗎?
“她有自己的夢想——很簡單,但是卻很狂妄的夢想:讀園林系的她,想銀河的每一個星球上、都有青色的草與樹!她曾那樣锲而不舍地在戰火中追逐着那個綠色的夢,甚至在史安提星球上定居的短短一年時間裏,就動手開始研究新的植物品種——
“然而試驗剛有小成,那個星球卻被戰火吞沒了……一起吞沒的,當然還有她那渺小的夢想。其實,在那樣的戰亂歲月裏,在自己的生命都如風中之燭時,她的夢想是永遠都無法實現的……
“但是,如果她和斐迪亞斯生在現在一樣的和平年代裏,她應該能成為一位傑出的植物學家和園藝師——她對于人類做出的貢獻,也許會比作為職業軍人的斐迪亞斯更強!
“她何其幸運地能遇見他,卻何其不幸地生于亂世!
“在黛絲·德·摩爾短暫的一生中,斐迪亞斯和海因,一直只是和她擦肩而過的兩個遙遠的夢而已……他們如同浮萍一般在黑暗的大海上相逢,卻又随着洪流各奔東西。”
——《愛梅小劄·星耀銀河篇》
******
然而,這部作品在面世前,卻遭受了空前的阻力,官方對作者聲稱:這樣過分強調和分析第三任元帥的私人生活,與政府一直大力塑造宣傳的元帥形象不和——然而,私下有人告訴蒙特西夫人,真正的原因、卻是帝國高層的某一位領導人極為反感這樣的文章。
是凱南元帥嗎?
在再次攜帶着手稿拜訪了前任元帥的府邸後,蒙特西夫人被老元帥苦笑着告知:那個人,并不是他,而是——
“啊?過去了那麽多年,那位夫人依舊這樣介意這件事嗎?”蒙特西夫人滿是皺紋的臉上同樣漾滿了苦笑——原來,阻力主要來自斐迪亞斯元帥的遺孀、三十多年來一直執掌帝國政權的女國務卿:艾麗西娅·馮·斐迪亞斯夫人。
五十年的風雨已經無聲掠過,當年幹練美麗的女大臣也已經滿頭白發。
在斐迪亞斯死後的第五年,三十五歲的艾麗西娅下嫁給了獨立星球聯合會的達·庫裏克會長,從而保證了原本薄弱的帝國經濟在戰争平定後得以快速發展——然而,漫長的歲月并沒有磨滅女政治家心裏對于前夫的愛,盡管上一次的婚姻也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而在她心裏,依舊視斐迪亞斯為自己的丈夫和戰友,從未改變。
于是,艾麗西娅·庫裏克夫人把她這一生完全奉獻給了帝國,把自己嫁給了工作與政治。在斐迪亞斯死後,她和尤利西斯·凱南元帥分別執掌帝國的政權與軍權,共同支配銀河系長達30年之久——以至于後世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把她作為那個動蕩年代中、唯一與衆多将星分庭抗禮的偉大女性。
“可敬的女性……卻也可悲。”愛梅·蒙特西夫人輕輕嘆了口氣。
凱南元帥嘆息:“你也知道艾麗西娅如今已經是垂危了——所以,我們也不想在這種時候再違背她的意願來刺激她。蒙特西夫人,你的作品,還請推遲一下發表吧。”
在看完了手稿後,凱南元帥似乎被女歷史學家執着的精神和歷史中激蕩的風雲而打動,忽然對蒙特西夫人說了一聲:“請稍候,我有些東西想給你——”然後很快地走進了內室。
“我想,這些放在你那裏可能更好吧?”随着話語,老元帥攤開了手心——
“啊?——這是?!”蒙特西夫人低聲驚呼。
兩顆扣子。一金一銀,在元帥掌心閃着微微的金屬的冷光——似乎還折射着當年兩個風雲人物的風采、浸透了那個紅發少女的鮮血!
“希望它們值得夫人珍藏。”凱南元帥低語。
******
作為回報,蒙特西夫人整整推遲了一年才發表了《愛梅小劄》——那個時候,艾麗西娅·庫裏克夫人的葬禮剛剛舉行完畢。
這本筆記發行以後,在軍事帝國上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各位,我寫的不是英雄的傳記,也不是壯烈的史詩。文章裏沒有需要人們仰視的高大形象,我所描繪的我所知的他們,只是和每一個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我以我的視角,記錄了他們的成長,痛苦,抉擇,以及……愛情。”
在扉頁上,女歷史學家如是寫到。
這種以全新視角诠釋歷史、以普通人的角度看待領袖的作品,在以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的銀河,特別是沒有經歷過那一場戰争的年輕人中造成了巨大的反響。而新一屆的政府領導人,為了迎合歷史的潮流,也改變了一貫的立場,正式承認了那個紅發少女的身份和地位,并把她作為追求和平安定的象征推到了前臺。
然而,在聲名鵲起之時,這個一直收集着史料、默默守着歷史真相的女歷史學家,卻在一個雨夜盍然長逝……死時已經是82歲的高齡,比她那薄命的紅發好友多活了58年。
“黛……我、我終于讓你的名字,和那兩個人一起被流傳下來了呢……”在彌留之際,老人臉上浮起淡淡的苦笑,“你、你一定會怪我多事吧?”
老人死後的第二年,即宇宙歷88年,那個叫“綠島之夢”的公園被政府改建成了一個紀念館,保留着那棵枯死的樹木和樹上的合金小牌,向所有人開放——不管當事人願不願意,這一切,似乎已經被記入了史冊。
當然,在這一段歷史中,那個平凡的、如飛燕草一般的紅發少女的名字,也和那些耀眼将星一樣被永遠保留了下來——這一切,也許是當事人始料未及的吧?
“恩,我的愛好?——僅止于這些花木而已呢。”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銀河的每一顆星球上都有綠色的草與樹!”
“我很讨厭戰争……這仗到底什麽時候打完啊?”
她曾經說。說着一些很平凡的話,低頭,蹙眉,腼腆地微笑。然而,如此平凡的她,作為那段戰争歲月裏微弱的和平呼聲,卻永遠留在了歷史中——
直至百年後。
(全文完)
後記
在沒有成為“滄月”之前,我曾經用過另一個筆名:美狄娅·德·拉莫爾。
那是在剛升入大學不久,十八歲的我還是一個剛摸索着學會上網的菜鳥,除了在浙大的BBS“缥缈水雲間”聊天灌水之外,網絡對我的唯一用處、就是可以給遠在國外的叔叔發電子郵件。
進入校園後,我結識了一個熱愛動漫的死黨:查歐。
在她的帶動下,我開始迷戀動漫,用了兩年時間閱讀完了她積攢的大量漫畫和動畫庫存,并且開始混跡于動漫網站。然後某一日,一時技癢的我以“美狄娅·德·拉莫爾”為筆名,在一個著名的動漫論壇裏,寫下了自己最早一個的網絡長篇:《星空》(star sky)。
寫下第一句的時候,是19歲。最燦爛盛開的歲月。
我看了很多很多動漫。而查歐最喜愛的動漫,就是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她塞給我一套《銀英》,勒令我看完并和她讨論心得——我硬着頭皮,在課堂上、寝室裏、熄燈後,看看停停,耗費了将近一個學期的時間,才看完整整十卷書。
可以說,《銀河英雄傳說》并不是一本很“好看”的書,也不是很适合于女性讀者。開始時大量的背景鋪敘、軍政描述讓閱讀有些艱難,所以開卷時候進入得非常緩慢。然而随着卷軸徐徐的展開,經線和緯線交錯的鋪疊,一幅宏大的畫面就這樣展現在了面前——很難形容當時看完全文的感覺。那仿如一個孩童驟然擡頭,看到黑色蒼穹裏漫天的璀璨星辰。
在以後很多的日子裏,每次無意擡頭看到夜空,就會想起那裏面的無數光芒四射的片斷:
“我的征途是星之大海”——金發的年輕霸主說。
“在歷史長流裏,一個人渺小如滄海一粟,在通往未來的無數條路上只能只能其一”——黑發的紅茶司令官說。
“疾風之狼,你有辱這個誇大的名號哪”——金銀妖瞳的提督嘆息。
那些人、那些話,宛如洪流一樣的沖擊到心裏,激起了無數的回響。在19-21那段狂熱閱讀動漫的歲月裏,這本書應該是給予我最深遠影響的一本。以至于在我開始動筆創造自己世界的時候,都不可避免的從模仿和學習《銀河英雄傳說》邁出了第一步。
是的,《星空》。
就如那個光芒萬丈的霸主說的,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銀英就仿佛是啓發我擡頭看到星空的引導者,讓我看到了時空另一端的宏大故事,讓我看到了如大海般浩瀚的幻想世界的存在。
那時候,是2000年。
兩年之後,“滄月”誕生于榕樹下網站。從那一天起,美狄娅·德·拉莫爾小姐便從此漸漸隐沒,只留下了九萬字的未完的《星空》殘稿和一些動漫同人如《夏日的白花》、《宛如夢幻》,證明了她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那之後很久很久,我在“滄月”的路途上跋涉向前,并未曾回頭過一次。
直到八年之後,當百萬字的《鏡》結束後,我終于決定有始有終地平了這個萬年的坑。然而翻出舊稿,細細重讀之下,卻不由自主的感到了吃驚——那是我麽?是我在八年前的作品麽?原來,除了“滄月”之外,我的身體裏居然還居住着另外一個叫做“美狄娅·德·拉莫爾”的靈魂。
過了那麽多年,回過頭來看時,竟然還會被當初的自己所震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星空》是一個我再也無法寫出的稿子,它是如此青澀稚嫩,卻如此一往情深。敘事結構随意而建,用了特殊的“後世歷史學家”的視角來追溯,倒敘、插敘比比皆是,看起來卻不淩亂。那種情懷,那種筆調,那種敘事結構,是如今的我再也複現——就如偶然到過一次的桃源、日後刻意尋訪就再難尋道而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謹以此文,紀念那一段逝去的歲月和那一個被人遺忘的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