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盛世

皇帝所說的兩個掌事宮人,便在顯德殿外等候, 二人年約三旬, 容貌端莊, 看起來很是沉穩。

喬毓打量兩眼, 心中頗覺親切, 笑着問了句:“你們叫什麽名字?”話音落地, 卻見那兩人眼眶泛紅,潸然淚下。

她微吃一驚, 旋即又明白過來, 溫聲道:“我是不是跟二姐姐很像?”

“是,”左側那人應了一聲,笑中帶淚, 又見禮道:“奴婢名叫立夏。”

另一人則行禮道:“奴婢名為白露。”

喬毓看這二人頗覺順眼,輕笑道:“從今以後, 便要二位多加提點了。”

那二人連道:“不敢當。”

時辰已經不早, 喬毓也該出宮,便不再多說, 帶着她們離去。

她原以為衛國公與皇太子都該走了,不想人到了宮門口, 卻見那兩人仍在等她。

若無意外,皇太子是不會外宿的,更不會随同衛國公往喬家去住宿,她見這情狀,便知道他是不放心自己, 故而在此等候。

喬毓心中一暖,笑吟吟近前去,道:“叫你們久等啦。”

衛國公看她笑意盈盈,便知心緒不壞,心下微動,試探道:“說開了?”

“嗯,”喬毓點頭,欣然道:“都說開了。”

皇太子見她此刻毫不掩飾的輕松與歡欣,心間不由升起幾分柔情與欣慰來,再想起自己與父親對峙時他的神情,卻是笑不出來。

他知道進入宮城對于母親而言是沉重枷鎖,也知道放她遠去對父親而言是重重一擊,可到最後,他還是這麽做了。

世間萬事,哪裏能夠兩全呢。

Advertisement

皇太子暗暗嘆口氣,面色卻恬淡如常,臨風而立,向他們告別:“既然到了此地,我便不遠送,舅父,小姨母,就此別過。”

喬毓與衛國公向他颔首,道別之後,一道離去。

暮色漸起,将人的影子拉得很長,莫名顯露出幾分孤單冷清。

皇太子面上笑意逐漸斂去,不知怎麽,又繞回了顯德殿前,想要進殿去說幾句什麽,卻也知此刻皇帝未必會想要見到他。

他躊躇幾瞬,遙遙致禮,轉身離去。

高庸守在殿外,見他要走,忙快步追上去,恭敬道:“太子殿下,聖上說明早叫您過來,有要事商議。”

皇太子心生詫異,微微蹙眉:“我不曾叫人前去通傳,父皇怎會叫你在外等我?”

高庸略微頓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語氣,半晌過去,方才有些無奈的道:“聖上說,您剛剛才在他心口上捅了一刀,身為人子,若是連到此看一眼都不肯,剛出生時就該掐死的。”

皇太子先是微怔,旋即失笑,又颔首道:“知道了,我會來的。”

……

回府的路上,衛國公什麽都沒問,喬毓也就沒有多說。

正是晚膳時分,喬老夫人與常山王妃等人早就備了膳食,待他們回來,便催着用飯。

“我聽說,南安侯也進宮去了?”

喬老夫人笑眯眯的問:“聖上是怎麽說的?”

喬毓有些遲疑,道:“南安侯主動請罪,想削爵歸鄉,從頭到尾都沒提起我來。”

“南安侯總算聰明了一回,別說是唐六郎先行挑釁,即便不是,他進宮去告狀,怕也讨不到好。”

喬老夫人嘆口氣,道:“你年輕,許多事情都不知道。當年唐家送女入宮,不過三月,便晉位賢妃,誕下皇子後,一躍成為僅次于皇後的貴妃。南安侯府很是得意,行事也猖狂起來,得罪了好些人,連同屬太上皇陣營的章家、吳家、裴家也頗有微詞。”

“再則,唐家既登上了太上皇的船,便是他手中的劍,自然也會用來掃清前敵,聖上也曾因南安侯折過心腹臂膀,來日清算,如何也不會輕輕放過的。”

喬毓不知朝政如何,只是靜聽,待她說完,方才繼續道:“我還見到了武安大長公主……”

“哦?”喬老夫人沒有做聲,開口的是昌武郡公,他的語氣有些疑惑:“大長公主竟會同南安侯一道進宮?”

“不奇怪,”男人不知後宅之事,也不奇怪,衛國公之妻陳氏道:“武安大長公主與南安侯之母有交,若是唐老夫人求到門前,總不好推拒。”

昌武郡公輕輕颔首,喬老夫人卻拉住小女兒的手,叮囑道:“你可不要因為武安大長公主幫南安侯這一回而生氣,她心腸軟,又是故交,遇上這種事,情面上總不好拒絕,說起來,唐老夫人也是很豁達的,只是她這兒子……唉!”

喬毓第一次見武安大長公主,心中便覺有些面善,記得秦王說她對帝後有恩,不免多問一句:“大長公主與二姐姐……”

“此事也有些年頭了,那時戰事正盛,聖上往荥陽去打蔣宏業,你二姐姐懷着阿昱,便留在晉陽,不想許翎發軍攻打,晉陽城破……”

喬老夫人回想起舊事,神情隐約顯露出幾分痛恨來:“李氏一族久居晉陽,男人領軍在外,家眷便留在老宅,守城之人見許翎來勢洶洶,心知不好,便送信叫城中人先行遷往他處,章太後瞞下消息,帶着女兒、兒媳悄然離去,卻将你二姐姐留在晉陽。”

說到此處,她不禁垂淚:“你二姐姐那時有孕,原就辛苦,阿琰又小的緊,離不開母親,也不知她是怎麽熬過來的……”

喬老夫人不忍再說下去,只言簡意赅道:“武安大長公主年輕時,也是能提刀上馬的猛将,與聖上慣來親厚,聽聞此事,率軍去尋,才接了你二姐姐回去。”

喬毓聽得心中酸澀,低聲道:“原來還有這等緣故。”

喬老夫人原就心疼女兒,看她在自己身邊懵懂無知的模樣,更是難過,摟着她直落淚。

“好好的,怎麽就哭了?”

常山王妃忙勸慰道:“阿娘,你再哭下去,才是叫四娘不自在呢。”

“我糊塗了,大好的日子,不該說這些的。”

喬老夫人回過神來,拭去眼淚,笑着撫了撫喬毓的背,溫柔道:“好孩子,一天到晚也沒吃多少東西,指定是餓壞了,快吃,娘不念叨了。”

喬毓見狀,當然也不好再提,說笑了幾句緩和氣氛,又低頭吃飯。

長輩說話的時候,小輩不好插嘴,等他們都說完了,喬安才不無欽佩的道:“小姑母那一刀,真是意氣風發,神武非凡,我在旁邊兒看着,都覺得熱血沸騰……”

常山王妃眉頭一跳,一巴掌拍在他後腦勺上,道:“涼下來了沒有?!”

“……”喬安放下筷子,兩手交疊在膝上,耷拉着腦袋,道:“涼了。”

“你小姑母這事做的沒錯,但太過沖動也是真的,”常山王妃哼了聲,道:“你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

“……”喬毓沒敢出言反對,又有些氣不過,試探着哼了聲。

常山王妃扭頭去看喬毓,道:“你這是什麽态度?”

喬毓有些不自在的抖了抖,聲如蚊讷:“沒什麽啊。”

常山王妃沒聽清楚:“你說什麽?”

“我認了嘛,”喬毓悶悶道:“矮子放屁,低聲下氣,都這樣了,還要我說什麽。”

喬安忽然有點想笑,喬南與喬靜、喬菀也是如此。

常山王妃瞪了喬毓一眼,卻也嚴肅不下去了,伸手戳了戳她額頭,“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衛國公也笑了,目光環視一周,道:“吃飯。再不吃就涼了。”

……

喬毓回府之後,一直都是住在喬老夫人院子裏,晚上也是跟母親和姐姐一起睡,這晚沐浴之後,卻沒急着回去,叫她們早些歇下,自己往書房去了。

常山王妃奇怪道:“大晚上不睡覺,跑到那兒去做什麽?”

頓了頓,又道:“跟姐姐生氣了?”

“怎麽會呢,”喬毓笑了笑,又正色道:“我有正事要做。”

常山王妃微微變色,盯着她看了一會兒,嘆氣道:“說,你是不是又闖禍了?”

“……沒有!”喬毓惱羞成怒:“姐姐,在你心裏,我就是個不停闖禍的人嗎?!”

常山王妃看她一眼,道:“你自己沒點數嗎?”

“……”喬毓受傷了,哼了一聲,悶悶的往外走:“我不理你了。”

常山王妃見狀失笑,追上去為她披了件衣裳,囑咐道:“晚上冷,別熬得太晚。”

“知道了。”喬毓又被哄好了:“你們都早點睡,別等我。”

……

書房裏筆墨紙硯俱在,無需再多準備,喬毓叫立夏尋了支炭筆來,便将她們遣出去了,自己則花了幾個時辰功夫,對着燈盞,将自己腦海中的那副地圖描繪出來。

待到停筆,已經過了子時,喬毓站起身,有些倦怠的打個哈欠,便聽外邊兒白露道:“女郎,時辰晚了,且去歇息。”

“阿娘覺淺,我若回去吵醒她,反倒不好,”喬毓左右看看,見此處有軟塌,便道:“我在這兒睡就行,你們也歇息去。”

白露應了一聲,又送了水來,見她沒有別的吩咐,方才退了出去。

喬毓将地圖卷起,用絲帶系起來,抱着到軟榻上躺下,合眼睡了。

……

第二日是個晴天,喬毓醒的很早,先去問候過母親與姐姐,這才去用早膳,說了自己要進宮的事情。

她以為那兩人會問一句的,即便不問,也會有些疑惑,不想竟跟落了片葉子似的,一點兒波動都沒有。

喬毓有種被冷落了的惆悵:“阿娘,姐姐,那我走了啊。”

“去去,”喬老夫人笑問道:“午間還回來吃飯嗎?”

喬毓給問住了:“我也不确定。”

喬老夫人思量道:“那就叫人給你留着好了。”

喬毓道:“阿娘,你不問我進宮去做什麽嗎?”

“你想做什麽,那便去做什麽,”喬老夫人慈愛道:“阿娘老了,不能與你并肩前行,但也不會托你的後腿。”

常山王妃也笑道:“去,走得遠些也沒什麽,記得回家吃飯就好。”

家人的關懷,永遠能夠直擊心中最柔軟的那個角落。

喬毓心中暖熱,向二人施禮,抱着自己繪制的地圖,騎馬進宮去了。

……

皇太子按照皇帝吩咐,第二日清早便到了顯德殿,父子二人沉默着用了早膳,卻迎來了衛國公。

皇太子有些詫異,衛國公解釋道:“聖上傳召,卻未曾說緣由……”

甥舅兩人略微說了幾句,喬毓便到了,見衛國公也在,同樣有些怔楞。

她又不傻,當然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夢境裏見過後世這種事情,她會對皇帝講,會對皇太子講,卻不會主動對喬家人講。

她知道這是多麽可怕的能力,也知道這是上天多麽深厚的眷顧,倘若這幸運叫喬家擁有,不但無福,反倒會招禍。

只是沒想到,皇帝竟叫衛國公來了,這等胸襟氣度,的确難得。

喬毓正在心底感慨,卻聽皇帝道:“将你昨日與朕講的那些話,再跟他們說一遍。”

喬毓也不怵,重新講了一遍,靜靜坐在一邊兒,等待他們或許會有的反應。

衛國公聽得雲裏霧裏,見小妹說的認真,似乎真有那麽回事似的,倒有些相信,但從實際上考慮,又覺得像是在扯淡。

他盯着喬毓看了會兒,道:“你有什麽東西,能證明這事兒嗎?”

“我記得有個叫辛棄疾的人,寫了首特別好的詩。”

喬毓沉思幾瞬,道:“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衛國公與皇帝父子對視一眼,颔首道:“她自己寫不出這種詩,此事的确有些靠譜。”

喬毓:“……”

皇帝微微笑了起來:“你手裏拿的是什麽?”

“地圖,”喬毓擡起下巴,有點小得意的道:“一副詳盡的世界地圖。”

皇帝目光微亮,身體前傾道:“打開看看。”

喬毓也不啰嗦,解開絲帶,将那地圖鋪在桌上,點了點東方,道:“此處便是大唐。”

略頓了頓,又道:“大唐往北,便是東突厥,東北方位有高句麗、新羅、百濟,西北方位便是回鹘、吐谷渾與西域諸國,西南則有吐蕃,南方又有六诏,其中以南诏地域最遠,這便是我們所知曉的地方,而在此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

這副地圖頗為詳盡,從地形地勢到山川河流,都标注的十分清楚。

皇帝見獵心喜,緊盯着看了許久,才叫目光離開那地圖,落到她面上:“你想說什麽?”

“聖上,這天下很大,超乎我們想象的大,”喬毓道:“我不信你猜不到我的想法。”

皇帝目光微動,旋即搖頭:“此事說來振奮,可真正做起來,卻難極了。”

“我也知道此事頗難,但一步步走過去,不就行了?”

喬毓瞥一眼那地圖,眉頭不禁皺了起來:“我們定個小目标,先把倭國打下來。”

皇帝搖頭道:“邊夷小國,荒涼閉塞,又遠在海外,打下來做什麽?”

“現在不打,再過幾年它便要跟我們打了,”喬毓鄙薄道:“再過千百年,它還要入侵中原呢!”

皇帝未曾聽她提過後世之事,聽她如此言說,大覺詫異:“就憑小小倭國?這如何可能。”

皇太子也有些難以置信。

“真的,”喬毓道:“我騙你們做什麽?”

“那也不成,”衛國公目光落在那地圖上,道:“若要打倭國,便要出海,若想出海,便要無後顧之憂,掃清高句麗,震懾新羅、百濟,打造水師。遠渡重洋去打這樣一個小國,勞民傷財,實在是不值當。”

“怎麽不值當了?”喬毓反駁道:“這地方是偏遠了點,可他們有礦啊!”

說及此處,她兩眼放光:“很多很多礦!有金礦銀礦,還有鐵礦銅礦,我知道在哪兒,到了地方就可以挖!”

皇太子輕笑道:“海上遠渡太過困難,前朝曾有倭國使節到訪,說及此事,便道海上風浪頗大,時常有船毀人亡之事。”

“那是因為季節、風力和海裏邊兒的水流方向不對,”喬毓道:“這是有規律的,完全可以避開風險。”

衛國公若有所思道:“是有點意思。”

“倭國,”皇帝輕輕念了這兩個字,目光鋒銳逼人,不知想到什麽,又搖頭道:“一口氣是吃不成胖子的,總要循序漸進……”

他神情陡然一肅,道:“好在,我們還有很多時間。”

喬毓振奮道:“造船!出海!去挖礦啊!”

皇帝看她一眼,忽然道:“你既然早就夢見這些,又這麽想去倭國挖礦,為何不早些說出來?”

“……”喬毓啞火兒了。

皇帝似笑非笑的看着她:“你是不是信不過朕,想等朕死了,再叫阿琰去做?”

“……”喬毓窘迫道:“別說的這麽準嘛。”

皇帝瞥了她一眼,倒沒再多糾結,目光落在那副難掩宏偉的地圖上,神情希冀,久久沒有做聲。

正值貞觀三年,屬于大唐的盛世剛剛拉開帷幕。

吐蕃王朝的第三十二任贊普囊日論贊掀起變革,新舊勢力的交替伴随着尖銳的矛盾,囊日論贊被臣屬毒殺,新建不久的吐蕃王朝面臨着嚴峻的危機。

而此時,他的兒子——吐蕃未來的一代雄主松贊幹布,也才十二歲而已。

深冬嚴寒,又逢暴雪天災,東突厥牲畜死傷無數,颉利可汗決議效仿漢制,加強集權,然而朝令夕改之下,卻令部族離心,禍像已生。

倭國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辭世,敏達天皇的孫兒田村皇子繼位,即舒明天皇。

在舒明天皇在繼位的當年八月,第一批遣唐使離開倭國,踏上了前往大唐的旅程。

新羅、百濟不過邊陲小國,不值一提。

再遠一些,中世紀的歐洲正處于黑暗時代,而美洲與澳洲,也接近于一片空白。

前朝因暴政而亡國,諸方混戰之後,亂世得以終結,卻也給這天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

武德年間的大唐,正處于陰翳的低谷,緩慢的舔舐傷口,休養生息,而随之而來的貞觀,卻如同東升旭日般光芒萬丈,不可直視。

對于喬毓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對于大唐而言,這也是最好的時代。

恢弘燦爛,盛世雍容,四海安瀾,萬國來朝,大唐王朝開啓了有史以來最為絢爛的盛世華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