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勸告
吃過午飯,楊佩瑤陪太太上樓,提起此事。
太太鄙夷道:“眼皮子淺的只能看得見芝麻了,還整天覺得自己無比精明,以為別人都看不出骨子裏的窮酸氣……你大嫂不是為這個置氣,你大哥打算調到三旅當參謀……三旅駐地在龍泉。”
那就是要兩地分居?
楊佩瑤壓低聲音問道:“大嫂不舍得跟大哥分開?”
太太瞪她一眼,“年輕姑娘家,打聽這麽多閑事幹什麽?”
楊佩瑤抿嘴笑笑,“娘,要是大哥去龍泉,就讓大嫂跟着一起呗。說不定過兩年我能多個小侄子。”
“再說吧,你大嫂嬌生慣養長大的,誰知願不願意去那裏受苦?” 太太又嘆聲,徑自往三樓走。
楊佩瑤回到自己房間,尋刀子削好鉛筆。
離八月三十考試還有十八天時間,她要列個計劃表,把要複習的書目通讀一遍。
英文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只需把每課詞彙過一遍就可以,她相信自己的實力。
數學應該也還可以,雖然大學裏的高數都是老師高擡貴手才通過,但她畢竟經歷過高考,底子還在,而且初中數學不會特別難。
重點複習的只是國語。
課文要讀熟,那些繁體字即便不會寫,至少得認識。
翌日,楊佩瑤起了個大早,快手快腳地洗把臉,把頭發紮成個馬尾,就到房間附帶的小陽臺上讀課文。
一樓小花園裏栽了十幾竿翠竹,剛巧伸到二樓陽臺旁。
晨陽斜照在竹葉上,碧綠欲滴。
Advertisement
時辰尚早,風略略有些清涼,撲面吹來,令人神清氣爽。
按照楊佩瑤的經驗,初中升高中,考的內容大多以初三學過的知識點為主,因此她先從國三的國語書開始讀。
朗讀有助于培養語感,尤其做客觀題的時候,即便讀不懂題幹的意思,憑借語感也能選中正确答案。
楊佩瑤一邊讀一邊把不認識的字詞用鉛筆圈出來,打算請教太太。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一個小時。
春喜敲門喊她吃早飯,楊佩瑤答應聲,感覺嗓子有點啞,連忙喝口水潤了潤,換過身上睡袍,這才下樓。
人差不多都到了,楊致重和楊承灏以及楊承鴻都在,難得的齊全。
飯菜也豐盛,單是粥就準備了兩樣,還溫了牛奶。
一大家人鴉雀無聲地吃過飯,周媽跟春喜将碗筷杯碟撤下去,楊致重清清嗓子宣布道:“承灏要調任龍泉,下周就走。”
太太面色淡然,四姨太也不意外,想必事先已經聽說過。
二姨太跟三姨太都是一臉驚訝。
三姨太問道:“杭城待得好好的,怎麽想起去那個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是山路不好走,去一趟得一天一宿的路程吧?”
二姨太則問:“大少奶呢,也跟着去?”
楊致重冷聲道:“承灏去剿匪平寇,還能把婆娘拴在褲腰帶上?”
那就是不讓陸秀玫跟着了。
楊佩瑤偷眼看去,陸秀玫雙手捧着茶盅,目光直盯盯地看着茶水,像是要看出個花兒似的。
表面看着沒什麽,心情應該會難受吧?
她是大家庭長大的老派女子,一向講究溫良恭順,楊致重發話不許去,她勢必不敢違抗。
可夫妻倆分居兩地算什麽?
楊致重跟太太都才四十多歲,用不着兒媳婦伺候,又沒有孩子拖累。
況且,陸秀玫不過去,楊承灏沒準兒會在當地納個姨太太,這不是硬生生把一對夫妻變成怨偶嗎?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異地總是不靠譜。
正思量着,聽到楊致重吩咐楊承灏這幾天把軍需處的公事交接完畢,吩咐太太給楊承灏準備簡單的行裝。
訓話完畢,楊致重與楊承灏去公署,其餘人等各自散去。
楊佩瑤看着陸秀玫上樓,悄聲問太太,“爹幹嘛不讓大嫂跟着?”
太太道:“你爹想讓你大哥繼承家業,他大學畢業之後就進了軍需處,從來沒真刀真槍地打過仗,鎮不住手下人。龍泉那邊山匪多,過去拿他們練練手……這不怕你大嫂扯後腿?”
楊佩瑤撇撇嘴,“早知道就先別給大哥成親,等他能撐起事來再說……軍隊裏可是有不少随軍家屬,人家怎麽就不怕扯後腿?”
“胡說八道,”太太斥一句,“別人能跟你大哥比?你大哥被拿住,你爹不就受制于人了?”
楊佩瑤無言以對,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某知名電視劇。
有位将領要攻城,敵人把他老婆拉到城牆上,喊道:“XXX,你要敢放炮,就先把你老婆殺了。”
将領左右為難,一邊是大義,一邊是發妻。
最終他老婆自殺,幫他做出了決定。
楊致重顧忌得肯定也是這點。
可是,中國歷代大多是男人執政,男人發動戰争,為什麽總愛讓女人背鍋,讓女人擔“禍水”的名頭?
楊承灏如果連自己老婆護不住,那也算不上真正強大、有能力的男人。
楊佩瑤暗中嘀咕着,上樓去找陸秀玫。
倘或換成她自己,她勢必要跟着去,但她不能替陸秀玫做決定,只能安慰她幾句。
沒想到四姨太胡豔美也在。
她口沫橫飛,“你去不去趁早拿個主意,別磨磨蹭蹭地不成事。”
陸秀玫手裏攥一條手絹擰來擰去,細聲細語地說:“我想去,可要真的拖累大少爺怎麽辦?”
四姨太恨鐵不成鋼地說:“那還是別去了。”
楊佩瑤不由微笑。
四姨太跟陸秀玫年紀差不多,性情卻截然相反。
不能說孰優孰劣,只能說楊佩瑤更認同四姨太這般爽利的性格。
只不知她為什麽給楊致重做了小,按理說,這不像四姨太的做派。
陸秀玫猶豫片刻,終于做出決定,“我去……可是被都督知道怎麽辦?”
“你是明媒正娶的大少奶,去找自己的男人,又不是私奔,怕什麽?”四姨太忽地“啊”一聲,看眼楊佩瑤,“瑤瑤,我口無遮攔慣了,你別介意。”
楊佩瑤錯錯牙,“我沒在意。”
原身做出來的事情,還能擋得住別人說嗎?
再者,這并非她親自做的,也沒有特別介懷。
四姨太看着她臉色還好,轉回頭繼續教訓陸秀玫,“就算都督知道,他還能興師動衆地把你帶回來?過上一年半載,你生個孩子回來,都督更不會把你怎麽着了。這可是咱們楊家的長子長孫。”
陸秀玫堅定地點點頭,“好!”
楊佩瑤見她主意已定,不再多言,只提醒道:“嫂子既然決定了就得拿出氣魄,到時候可別後悔,待不了兩天又哭哭啼啼地想回來。”
四姨太附和道:“對,做出的事情就不能反悔,你想回來我們也不去接你。”
陸秀玫深吸口氣,“不會的,我才不像你們說的這麽軟弱。”
楊佩瑤便問:“嫂子不能跟大哥一起走,你知道怎麽去龍泉嗎?”
“知道,”陸秀玫點點頭,“我聽大少爺說過,要先坐火車到處州,再坐長途客車到龍泉縣……三旅就駐紮在縣上。”
楊佩瑤再問,“具體時刻打聽清楚沒有?”
陸秀玫搖搖頭,她剛下定決心,還沒有來得及打聽具體情況。
楊佩瑤道:“嫂子先把這些問清楚,做個攻略……做個計劃出來,火車幾點開,幾點到處州,到龍泉的客車有幾點的,是不是每天發車?如果錯過點兒,可能還得在處州住一夜。”
陸秀玫認真聽完,一一記在心裏,贊嘆道:“你們上過學堂的懂得真多……我只在家裏念過三年私塾,都沒進過學堂的大門。”
楊佩瑤笑着說:“嫂子生出小侄子就讓他進學校,然後留洋讀書。洋人有壞的,也有好的,而且洋人的技術比咱們強得多,咱們學會了就不用看洋人臉色。”
陸秀玫抿着嘴兒笑得娴靜甜美。
傍晚時分,楊承灏踏着暮色回家,如約給楊佩瑤帶了鋼筆、墨水、鉛筆和橡皮。
鋼筆烏沉沉的,上面刻着“Pelikan”的花體英文。
楊承灏一碗水端平,給楊佩珍和楊承鴻買了完全相同的一套。因楊佩環才上國小,只買了鉛筆和橡皮,卻另外添了只漂亮的筆盒。
幾人都歡喜不已,笑着向楊承灏道謝,唯獨楊佩珍看着英文字母,小聲嘀咕, “不知道是什麽牌子,會不會見不得人?”
楊佩瑤最讨厭這種得了便宜賣乖的,先前是她争着要鋼筆,這會兒買回來了,又擔心拿不出手。
遂大聲道:“二姐不喜歡,送給我算了。買鋼筆是圖方便,不是在外面顯擺的。”
“誰說我不喜歡了?”楊佩珍急忙辯解,“我只是看看上面的英文字兒。”
楊佩瑤道:“百利金,是德國牌子,品質絕對沒得說。”
楊佩珍瞪她眼,沒好氣地說:“知道你英文好,偷偷摸摸地補習過,行了吧?”
“佩珍!”三姨太厲聲喝止她,“趕緊謝謝你大哥,把東西放回屋,馬上就要開飯了。瑤瑤大人大量,別跟你二姐一般見識。”
楊佩瑤開口道:“我比二姐小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