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

林芷彤原來以為漳州朱家的門挺大的,到了福州耿王莊才知道真正的朱門有多奢豪!走進大院,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這些自不消說。單就後院各圈出兩個大場子,分別飼養着一大群的大象與白鶴,就不僅顯得主人富貴,而且品味詭異了。

林芷彤練了十多年白鶴拳,但真正見白鶴,也就野外邂逅過一回,還倏爾遠逝,何曾見過這般百鳥争鳴?不禁心存喜悅,看着白鶴慢慢地揮舞着翅膀,自然也做出膀手的動作,看見白鶴尖嘴進食,又自然想到“鶴取其銳”的拳諺,情不自禁地打出一招“标月指”來。

林芷彤正望得癡呆,前庭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哈哈,這就是弟妹了吧。三弟多年未起納側福晉之念,哪怕多年無子繼嗣也不曾點頭。連和碩公主相勸也不理會。這次回閩,居然喜結良緣,莫非真有那‘美人漳州’!哈哈,本王倒要看看是個什麽沉魚落雁的仙子?”

耿聚忠拱手道:“大哥又來取笑。芷彤,見過大哥。”

林芷彤擡眼望了望,也笑着叫了聲“大哥”,心道:這就是傳說中比閩督還大的靖南王耿精忠了,居然這麽年輕,也就三十不到吧。只是這眼神,真是咄咄逼人,有些像鷹鹫。兄弟倆長得就如街角大叔做出的兩個煎餅一般相像,但定睛一望就覺出不同了,耿聚忠更一個像玩世不恭的憂愁公子,這王爺卻像個氣吞萬裏的霸氣枭雄。

林芷彤也是一拱手,爽朗地叫了聲:“給大哥請安。”

耿精忠一愣,這女子怎能這般行禮?連個萬福都不會?這不太像個大家閨秀,倒像個江湖賣藝的。論長相也談不上國色天香,不知怎麽個狐媚法把三弟給勾了魂。當下豪氣笑道:“林姑娘啊,在大哥家裏你一定随意。等你去了京城,進了太師府,這側福晉的規矩就多了,大哥送你幾個幹練些的丫鬟,一邊陪你解悶,一邊也可以幫你熟悉下王公太太的習俗,如何?”

林芷彤認真道:“不用了,大哥,你要送就送幾個練過功夫的姐妹給我,陪我打拳就最好了。”

耿精忠一呆,打趣道:“呵呵,弟妹還是女将軍?失敬,失敬,這是要做花木蘭還是穆桂英啊?”

林芷彤道:“我娘說打仗不好。我就做只白鶴,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被人欺負,幫幫被欺負的人就行了。”

耿精忠微微笑了笑,心道:這打仗不好,怕是三弟故意安排你說的吧。當下不露聲色對耿聚忠道:“老三,這次回福建省親。就住長一些,跟弟妹在此過個一年半載的,別急着回京城了。”

耿聚忠笑道:“謝大哥美意。只是身在廟堂,自然身不由己,我又深得萬歲爺的信賴,委以大任。這公務纏身的,能來閩數月,已經是難得的恩寵了,豈敢恃寵而驕?三日後我便同芷彤啓程赴京了。”

耿精忠嘆氣道:“難為你了,漢姓藩王必須有子在京為質——誰讓我們是漢王呢?本來這事應該大哥去的,結果連累二弟同三弟你們背井離鄉,留在了京城擔驚受怕。每思至此,心裏痛惜啊。”

耿聚忠微笑道:“大哥此言差矣。如今君王對我恩寵有加,對耿家也是皇恩浩蕩。本來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又哪兒談得上為質不為質的?”

耿精忠低頭彈了彈衣袖,道:“嗯——三弟,弟妹,去給父王上柱香吧。”

三人來到耿家大堂,上面擺着耿家列祖列宗的牌位,最前面一排擺着耿仲明和耿繼茂的牌位,上寫的是先祖與先考,但爵位都是靖南王。

耿精忠道:“自祖父遼東起兵,從龍入關,轉戰天下,戰功赫赫。可惜英年早逝,一世戎馬,盡遭橫死,真是可恨。”說完流出幾滴淚來。

耿聚忠默默地上了一炷香,心想大哥這是在提醒自己祖父耿仲明為滿清打下江山,又因窩藏逃犯,被清朝所忌,懼罪自缢之事。本來這開國勳臣,無論滿漢,也無論哪朝,能得善終的就極少,作為三大漢姓藩王的耿家,與清朝的是非恩怨就更加複雜。但如今承平已久,耿家也早就是漢軍正黃旗,世襲王爵。大哥突然提起這幾十年前的前塵往事又欲何為?莫非家恨未消?當下只好默不作聲。

耿精忠嘆息,道:“上桌用膳吧。我兄弟倆說起來都算位極人臣。但那又如何?臣就只是臣,位子越高,脖子上的繩子就更緊一些。一道荒誕的命令,就可以讓我們手足分離,幾十年天南地北難得相聚。”

耿聚忠和林芷彤坐好,早有下人跪着捧來金盆淨手。林芷彤很不慣,站起陪着笑臉想扯起奴婢,奴婢看到側福晉沖自己笑,以為犯了什麽錯,吓得臉色青白,頭埋得更低了。芷彤只好坐下來,學着耿聚忠那般,目中無人地将手淨了,奴婢才安定起來。

上來的菜都十分華貴。單是一盆芝麻燒雞,初看也不算什麽,林芷彤過年過節也曾吃過幾次。但這菜的盤子邊都用紅蘿蔔手工雕刻出的貔貅與鳳凰,這就已經不屬于吃的範疇了,這簡直是寵壞自己舌頭的同時,寵壞自己的眼睛。林芷彤猶豫了好幾秒,不知道該不該把那紅蘿蔔也幹掉。這時,又上了一盆不認識的菜,沒有盤子,就是一整塊火腿放在荷葉上,火腿被雕成湖水的模樣,上面挖二十四個洞,每個洞上放一顆小小的鹌鹑蛋,真是紅豔似花,白點如雪,一問才知,此菜原來叫做“二十四橋明月夜”。這不是阮先生教的唐詩嗎?耿聚忠告訴她,那火腿全部來自雲南宣威,那蛋必須完全一樣大,也算是千裏挑一。林芷彤一聽不忍心下箸了。耿精忠道:“吳三桂家裏險山惡水,就這火腿做得好吃。”

倒是那道“紅薯、蘿蔔、玉米”湊在一起的“養生三寶”,最合林芷彤的口味。家裏也經常做,只是怎麽也不可能把這三個家常菜放到一個碗裏,白的、黃的、紅的,一塊塊,一條條,切得如此相似,不像做菜倒像是作畫一般。鮑參翅肚擠在一個青花瓷裏,該是前些日子在漳州已吃過的佛跳牆了,這香味能否勾引得了佛祖不知道,勾出幾個和尚尼姑的該沒問題。再剩下的都是聞所未聞的菜了,一連上了好幾十道,林芷彤也不好意思多問,只管自顧自的大快朵頤。忽然轉頭發現,耿家兩兄弟好像都心事重重,有一筷子,沒一筷子的細吞慢咽着。林芷彤覺得這富人吃飯不叫吃飯,倒像完成一個什麽難受的活計。林芷彤拿起一碗冰鎮酸梅湯一幹而淨,覺得酸甜可人。又覺得這些家夥真沒口福,山珍海味吃多了,倒不如爹爹、肥豬康們幹完活後,蘸着辣醬吃饅頭那叫一個香。于是撕了塊雞腿放在耿聚忠的碗裏,耿聚忠笑了笑,終于咬了一大口。

耿精忠輕輕道:“聽說三弟與皇上一起長大的,那情分想必很好吧——這些年,不僅授了驸馬,弱冠之年就拜了太師,也算是百年間難得的殊遇了。”

耿聚忠道:“這都是天子的隆恩,耿家的福分。皇上年少,初即位時受權臣壓迫。确實格外器重我們這群少年時陪着胡鬧慣了的伴兒。我和他一是君臣,二也算兄弟。”

耿精忠深深嘆了口氣:“倒是我們真的兄弟生疏了。近來大哥發明了一道菜,由豬腳和豬手紅燒制成,中間鑲着些蓮藕,喚作‘手足相連’。此菜需要些時間,估摸着現在也熟了。你幫看看,可也大小分量合适?”說罷拍拍手,一個精妙的麗人端來一盆肉菜來。林芷彤覺得這豬手、豬腳倒沒啥,就那盛菜的器皿非常奇怪,像是焚香用的鐵爐。

耿聚忠看了一眼,手一抖,把酒灑在了桌子上,畢竟久在宦海,臉色倒是沒有變化,心中卻翻江倒海。這三足兩耳的,分明是一個鼎。大哥剛才問我分量是否合适,也就是在問自己這鼎的大小是否合适吧?那就是說大哥是真想繼吳三桂之後問鼎中原了?耿聚忠開始流汗,于是當場吃了塊辣椒,抹了抹臉,笑道:“大哥,有些菜可以亂吃,但有些玩笑卻開不得。說起來我們耿家貴為藩王,世代為将,從遼東到廣東再到這福建,也算沾夠了血腥。時也,運也,命也。前輩的是是非非且不去講了。我們後輩就多多行些善,多享些清福,少一些殺孽吧。”

耿精忠斜着眼睛望着他,道:“三弟,我什麽都沒說啊。”

耿聚忠心裏不安,但願大哥只是試探,見弟弟們不同意,也就懸崖勒馬了。當即敬了大哥一杯酒。

耿精忠愠道:“滿桌子菜,卻找到可以下箸的地方。不如叫些舞姬伴酒吧。”手指揚了揚,那端牛肉的麗人就退了出去,瞬間屏風後跑出幾十號美人來,撫胸弄跨,極為妖豔。林芷彤覺得每個都那麽漂亮,這大哥也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收集她們,怕是漳州所有的美人加在一起都沒這兒多。耿聚忠聽着那樂曲,覺得調子十分久遠古雅。一陣子後,舞女托起薄紗排起隊來。耿聚忠趁機悄悄地數了數,發現一共來了六十四個美人。心頭一緊,莫非是傳說中的名舞八佾?耿聚忠心驚膽戰地又默數了一次,每組八個舞女,整整八組,确實是六十四人。這就是傳說中只有天子可以觀看的“八佾”了。《論語》道:“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耿聚忠站了起來,拱手道:“大哥,我要先走了,明日就和芷彤北赴京城。但願他日與兄長沙場相逢,能先會飲三百杯。”

耿精忠嚼着一塊鹿筋,緩緩地道:“三弟何出此言?大哥豈能不顧及你和二弟在京城的安危?雖然天下從來都是有力者得之,但大哥能吃幾碗飯,自己還是知道的。”

語罷,耿聚忠帶着芷彤離去。

※※※

第二日清晨,耿聚忠果然告辭,耿精忠也不多留。吃過午飯,耿聚忠在後院象園橋上路,耿精忠已和手下大将曾養性、白顯忠、馬九玉前來送行,都督範承谟也帶着人趕來。只是說話間,珠寶玉器、人參血燕就堆滿了賴三公的馬車。

耿精忠端酒相送,耿聚忠卻舉起一杯茶,悄悄對耿精忠道:“大哥,此去經年,不知會在何處相逢,但願不會天人永隔。這富貴貧賤,地域人間,天下風雲往往在我輩一念之間。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為弟的就敬你一壺茶吧。茶比酒好,該淡時就淡些吧。”

耿精忠微微笑道頭,道:“一切順天應命。大哥知道三弟深谙老莊玄術,這名士氣派,大哥記住了。”随手折給弟弟一支柳條,耿聚忠低首接過。

正準備離去,突然隔壁象苑裏逃出一頭大象,對着人群就沖了過來。衆官猝不及防,當場就有一衙役被踩傷。賴三公護住馬車,範承谟抽出了馬刀,但也只是發愣。林芷彤人小膽大,居然一翻身跳到大象頭上,一招标月指直取大象腦門,滿以為可以一招擊斃。但大象皮厚,只覺得生疼而已,這一招指法反倒激怒了象,背着林芷彤就橫沖起來,芷彤大駭,雙手緊緊抓住大象的耳朵。

耿聚忠吼道:“保護側福晉!”說完就想沖上前去,賴三公擋住他,扔去三枚飛镖,結果還未擦破象皮,就被彈在地上。耿精忠道:“快找馴獸師。”林芷彤沒料到這畜生竟然這麽大力氣,就慌忙間想自己跳下來,無奈大象飛速亂竄中,兩只腳沒有着力的地方。空出一只手,使出十分功力,用拳頭向大象身子上捶去。林芷彤這拳頭還是有些功力的,但打在象身上,就如砸在牆上,沒有絲毫反應。大象突然揚起前面兩只腳,大叫一聲,身子一扭,就把林芷彤抖飛在地上,轉過頭一鼻子甩向她。林芷彤慌忙間躲過,見剛才自己躺着的地上被大象鼻子打出一尺餘深的印子。頓時湧起一種刻骨的恐懼,當場沒有了反抗的勇氣,吓得閉上了眼睛等死。大象悠閑地走到她身前,擡高了前腿。

“嗚——噓——嗚!”路上傳來一聲怪異的哨聲。大象聞聲連退了三步,一個下級軍官打扮的漢子沖過來,把大象喝到一邊,又迅速跪在了耿精忠前,心驚膽戰:“王爺饒命。是在下看管不周,驚了各位大人的駕。只是這頭大象從天竺運來只十餘日,确實未能訓練得當。望大人責罰。”

耿精忠拍了怕他肩膀,半晌後道:“此象險些要了我弟妹性命,給我殺了。至于你,能十餘日就把一頭天竺大象訓練成這個樣子,也算有些本事。此事只是個意外,好在沒有大的傷亡,你不必自責,提拔為副參領吧。”

林芷彤剛才還面如土色,覺得自己小命八成休了,湧起一股莫名的荒誕感,感覺自己剎那間不存在了。現在七竅歸位,又迅速活泛起來,一躍而起道:“對,打死這頭笨象!”

那軍官本以為闖禍,結果升了官,大為高興,跪在側福晉前道了一聲:“喳!”笑嘻嘻地走進大象邊,輕輕撫摸着大象,跟大象講着情話,大象揚着頭蹭着軍官,就在大象擡頭的一剎那,軍官把一根很細的銅針插入大象脖子裏,大象帶着不可思議的眼神癱倒在地上,就像一座山塌了。林芷彤又是惶恐,又是高興,又是迷茫。她對這軍官道:“你功夫這麽高?大象這麽容易就死了?我又覺得這大象也不該死的,是我先打它的。”

那軍官跪下道:“卑職功夫低微,只是熟悉大象弱點。萬事萬物都有弱點,即使看起來再強大的野獸,猝不及防下傷了要害,也是必死無疑。我日夜和象群一起,知道大象擡頭吸氣時會有一刻骨肉間存在縫隙,而血脈流動也聚集在那個點上。只要知道這一刻,大象又對你沒有戒心,一根針就夠了。至于該不該死,驚了側福晉已是必死了。連在下不死,都全賴靖南王和側福晉的大度。”

耿聚忠沖上前去,摟過了林芷彤,眼裏泛起了淚水,道:“差點想跟你去了。”

衆人看得面面相觑,早聽說這耿太師是個不拘禮法的情種,沒想到竟能光天化日做出這等行為來。當下也有幾個官員忍不住搖頭哂笑。

林芷彤看了看耿聚忠的擔憂的面龐,半時開懷半是感動,這公子倒是心裏真有我的。

範承谟走上前去:“林福晉貌美似花,又膽識過人。真是我福建鄉梓之光,這美人漳州名不虛傳啊。林福晉遠去京城,家裏只管放心,我們閩地官員自會好生照料。”于是又一陣寒暄,柳枝都插滿了車身,馬車才緩緩開動。剛離開衆人視線,賴三公就把這群柳枝扔在地上。

耿聚忠端起葡萄酒,百感交集,大哥馴這麽多天竺象意欲何為?又想起剛才那個遭提拔的軍官,突然腦海電光一閃,明白了,這是一支象兵。頓時全身如堕入冰窖,不由地抱緊了林芷彤。

林芷彤端起葡萄酒,百感交集,剛才大象踩過來時,自己練武多年居然連抵抗都放棄了?又回想起剛才瀕死時強烈的恐懼和大象倒下的一瞬,突然腦海一閃,明白了,練不練武小命都這般脆弱。頓時全身如堕入冰窖,不由地抱緊了耿聚忠,道了一聲:“好冷。”

耿聚忠脫下袍子裹緊了芷彤。

林芷彤往車窗外望去,恰見一棵山茶樹開得荼蘼。低着頭有些莫名慚愧,迅速地把窗簾子放下。耿聚忠好奇,也往窗外望了一眼,又回頭看了眼低着頭的芷彤,悠悠地道:“我是過來人,緣來緣去本如天上白雲,較不得真。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那叫神話;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那才叫青春。”

林芷彤道:“若我犯錯,你會怪罪我嗎?”

耿聚忠道:“前塵往事,一律不究。一個男人,這點肚量還是有的。”

林芷彤趴在耿聚忠懷裏,到了快走出福建地界的山口上,突然傳來了埙聲,居然是“玉門疊柳”。林芷彤一震,她知道是闾丘丹逸的曲子,但還是沒有起來,終究随着車遠去了。

快馬加鞭走了大半個月,才趕到杭州。然後從杭州上船,沿着大運河,連着開了十七日船,就回了北京城。兩人沿途幾乎沒有通知官員迎接,但地方知府不知怎麽的都明白了太師行蹤,每到一府地界,知府同下屬各縣縣令,皆裝作正在大運河檢查漁業或查辦水運,總之一定會“邂逅”到太師。自然也順便送些土産。耿聚忠見禮物太大就推辭掉,禮小的就收了,一路清評不斷。饒是如此,船才到兖州,就已經塞滿了禮品。

林芷彤随意挑着首飾道:“沒想到你也是個貪官。”

耿聚忠道:“這還叫貪官?這叫清廉。若連這點人情都不收的話,以後在朝廷就混不下去了。”

林芷彤道:“你們當官的銀子真多,吃頓飯百姓可以吃一年,回趟家,禮物可以堆座山。你從來沒有缺過錢花吧。”

耿聚忠嘆道:“嗯,對我們來說,銀子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命花它。”

林芷彤道:“這麽多錢,足夠幾輩子衣食無憂了。你為何還老是悶悶不樂?還有那些知府,見你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用得着這麽害怕嗎?反正都這麽有錢了,大不了不幹了呗。”

耿聚忠苦笑道:“你不在官場,這地方豈是你想不幹就可以不幹的?你知道歷來京城什麽畫賣得最貴嗎?一定是山水田園。什麽工筆啊,意境啊,都是其次,關鍵是內容。京城這地界太多達官貴人想過畫裏的生活了。我,我們,甚至九五之尊,都是一個錦衣玉食的囚徒,你見過囚徒會多高興的嗎?那些氣勢、豪邁、鎮定,八成都是裝的——我們叫修的。”

林芷彤終于看見京城的大門,卻沒有想象中那麽興奮開心了,她想着耿聚忠的話,又想起大象倒下的剎那,感覺自己一瞬間見多識廣了。

福建漳州,雨過天晴。

肥豬康跪在林山石前面道:“師父,我真不是個人。您對我恩重如山,被抓時,我幾次想去劫獄。但爹娘總是攔着,故意在我的腿上倒開水——自己也确實懦弱,沒想到師父會被冤,也沒想到官府會放人——總之,我對不起師父。”

袁氏冷笑一聲,溫柔地端了一碗面放在木頭癡的桌子上。

林山石望着肥豬康擡來的八仙桌道:“這事不怪你,誰也怪不得。人不順時,要記得,沒人幫是本分,有人幫是人情。為師已經欠了一大堆人情了,少欠一兩個也是好事。你也沒有錯,一般的人家提到官府就怕了?只是這八仙桌你擡回去吧。我們師徒緣分盡了。”

木頭癡想給大師兄求個情,被師娘使了個眼色制止。

肥豬康哭泣着,舉起八仙桌往外邊走去。

袁氏道:“當家的,這古一糧倉的活計還行吧?”

木頭癡興奮道:“師娘,可好哩。我跟師父一到糧倉,省布政司帶着糧倉的計吏就迎了上來。我師父剛要行禮,就被布政司大人擋住了,說不敢受少林宗師、太師丈人的大禮。只肯兄弟相稱,還道整個糧倉就交給師父看管了。四十多個糧倉護衛齊齊跪在地上,叫林總教頭好,木副教頭好。”

袁氏笑道:“哦?我們家木頭癡都當了副教頭了?”

木頭癡很不好意思,紅着臉低着頭吃面。

林山石尴尬道:“也不知是誰在外邊瘋傳,說我是少林宗師,這說出去不被武林中人笑話嗎?阮先生也真是的,既然人已經出來了,就不要再每天三場戲的胡吹了。什麽林山石三打倭寇。我出生時倭寇已經被滅了幾十年了,我連東瀛人都沒見過,怎麽打?”

袁氏敲了一下林山石的頭,道:“老爺子,你該高興才是。你終于在江湖上成名了!什麽三打倭寇,那已經是上個月的戲碼了。現在流行的少林宗師惡鬥獄卒。說你在監獄裏大罵獄官,吐獄卒口水,被嚴刑逼供,筷子夾手指也不叫一聲痛的硬漢故事。”

林山石呆呆地望了望天空,眉頭就皺了起來。他努力回憶,也記不起什麽時候自己這麽厲害過。

外邊又傳來了敲門聲,木頭癡道:“師父,又是一批來拜師的,收不收?”

林山石道:“先靜一靜吧。為師還有些事沒想明白。”

袁氏道:“爺,黎知府第三次下請帖了,說這次是受範總督之命請你鳳凰樓品茶。靖南王長史官又托人送來一些綢緞,說知道林大師不願收親家府上的錢,就扯點綢緞做幾身衣裳。我原本也不想接的,但這長史官不比別人。當時你還在裏面時,就是他幫我們娘兒倆銷了通緝。”

林山石抓着短發,道:“明兒去一趟吧。在別人的地界上,好歹女兒現在也是官夫人,免得她難做。另外,也讓阮先生別編了,搞得朝廷沒了面子,又不知會惹出什麽事來。哎,老婆子,我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名利真看得淡了,現在只想守着白鶴拳過點安逸的日子。”

袁氏道:“你就是太謙讓了。你那個少林十大高手的牌子又不是假的,早點說出來,朝廷可能早就放了你。這年頭,只要是人都欺軟怕硬,都只想撈錢不想攤麻煩。”

第二天,林山石走上鳳凰樓時,黎知府和周通判已經迎候在那裏,周通判沖過來摟着他,就如失散多年的兄弟。茶自然是最好的雲霧綠,甜點也非常精致,但林山石很不适應這種場合,總覺得很拘束。好在知府也似沒有什麽正事,是專程來找他聊天的,天南地北扯好幾個笑話,又說了些為官的不容易,還望林兄體諒雲雲。見林山石呆呆地笑着,覺得該談的都談到了,彼此對一下眼神,就以公務纏身為由告辭。臨行時硬塞了幾包茶葉給他,這東西價格不貴也不菲,重要的是還真不好推脫。至于抓他放他之事,一個時辰裏只字未提,宛若從沒有發生一般。

周通判摟着林山石道:“林公,你那個徒弟徐精不錯,我要升他為捕頭。感謝少林宗師為朝廷培養了個人才啊。”林山石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想起徐精這猴子,就覺得心裏很不舒服,又覺得師徒一場沒必要壞人前途,只讪讪地笑着。周通判拍者胸口道:“你放心,一定提拔。”

見林山石遠走,周通判走回鳳凰樓,道:“黎大人,範總督也太重視這個人了吧,我怎麽看也覺得這武夫沒啥本事。雖然他的女兒做了側福晉,但是畢竟在十三衙門挂了號。而且就在這十幾天裏,廣東、福建、臺灣十餘起暴動,都與天地會有關。我覺得按照大清律,跟此人走得近還是有風險。”

黎知府冷笑道:“大清律,誰管得着這個東西?你記住,當官的沒有犯律的時候,只有押錯寶或抱錯大腿的時候;老百姓也沒有犯律的時候,只有錢不夠多或關系不夠硬的時候。我不管太師府還是天地會,也不管十三衙門還是靖南王府,我只管四處燒香,讓他們都不恨我,自然也都不會動我。否則古往今來幾個官員能經得住被人盯着找麻煩?只要這兩年藩王之亂不到福建來,我就回揚州園林,找齊女奴,做個黎家大院。關起門來我就是神仙。這凡塵中事,豈是我們小官員操心得來的。”

周通判豎着大拇指道:“大人英明。”

黎知府斜着眼睛道:“交代你做的事怎麽樣了?”

周通判道:“回大人,那個劫獄的天地會徒,已經給他治好傷,走之前我故意給留了逃跑的鑰匙,想他該是知道的;靖南王想修繕于山九仙觀,已經從戶部特批了專款;範總督那兒今年端午的節敬,比往年多給了一千兩銀子;十三衙門錢公公那,已經送去了幾個懂事的奴婢,供公公對食;貴妃赫舍裏氏喜歡福建的龍眼,已快馬送進京去了;這古一糧倉的‘火耗’,也交代了送林山石一份;同知大人在縣城,已經出了車禍……”

黎知府打斷道:“本官不是問這些事。”

周通判道:“哦,已經在女監裏找出二十多年輕貌美的姑娘,柳如煙正抓緊調教。大人放心,保管在你那揚州黎家大院內,有足夠聽話的女奴享用。”

黎知府咽了口口水,道:“嗯——我們當官的不能只顧自己,還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下面縣的水庫也修一修,要是黎民吃不飽肚子,我們孔子門生心存不忍啊。”周通判點頭稱是,心道:滾你娘的球。

林山石和阮如梅坐在酒桌上,一壺米酒,一盤花生米,四個油餅,覺得這才叫生活。林山石道:“先生救了我,又害苦了我,這盛名壓得我好累。”

阮如梅道:“盛名什麽,本來就是我們吹出來的,你覺得累是因為你還沒看透,沒放下。你也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就當撿了個錢包,就拿着。好歹你算是個有真功夫的。我見的世面多了,那些當世大俠,其實大半還不如你。不少都花着銀子找我們編故事哩。”

林山石道:“還有此事?我的故事還是停了吧。林某無能,但不願做個騙子,再編下去都實在沒譜了。”

阮如梅道:“沒譜才正好顯出老夫的本事——說書的事你不懂,不假還有誰看?明兒最後一場,劇本都寫好了,不講太浪費。”

林山石喝了一口酒笑道:“不會又是打東瀛人吧。還一人打敗九大忍者——真不知道你們這群人的腦子是怎樣長的。”

阮如梅道:“這次不打倭寇,講的是林山石勇鬥荷蘭鬼畜,跟着鄭王爺手下大将萬雲龍,在海船上勇鬥西洋武士、收複海島失土的故事。”

林山石:“前明國王爺?還是算了吧——我聽着都膽戰心驚。”

阮如梅哈哈大笑道:“如今你是當朝一品的丈人,在這小小的漳州城裏,不用這麽膽戰心驚。說實話你女婿不倒,靖南王不倒,就算犯點忌諱這小地方誰又能拿你怎麽樣?若是你女婿倒了,耿家倒了,你當你小心謹慎就沒人找你麻煩了?實話同你講吧,這出新戲是你朋友花了大價錢請我做的,我已經收了訂金了,不講是不成的。”

林山石道:“我的朋友?聽說阮先生包個場要三十兩銀子了,我沒有這麽有錢的朋友啊?”

阮如梅哈哈一笑,拍拍手道:“出來吧。”

只見兩個漢子從屏風裏走了出來,其中一位儒雅地一揮扇子道:“林兄,小廟一別甚是挂念,今日終于又見到。真是天佑炎黃,生生不息。”

林山石見是此兩人,腦袋劇烈疼痛起來。只好站起回了一禮,有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白栾、馬季齊聲大笑。白栾道:“這滿清鞑子倒是送給林兄揚名立萬的機會;如今大江以南,說起少林宗師林山石,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阮如梅也哈哈大笑:“世事如棋局局新,多少事機緣巧合看起來如同神話,可就偏偏發生了。”

馬季摟着他道:“林兄可知道,你能出來,一是阮先生大造輿情,二是我們天地會兄弟不分晝夜到處傳誦,否則茶樓哪能爆滿,又哪能惹得民怨四起,讓鞑子狗官不好下手?後來我們還曾組織劫獄,萬幸沒有太大傷亡,但也重傷了五個兄弟。後來你女兒又嫁了這麽硬的夫婿,你就出來得更順理成章了。我們萬雲龍大哥可器重你了,派我倆來接兄弟去總壇高溪庵共商大事,只怕這香主之位是少不了林兄的了。”

林山石道:“你們真的反清複明?”

白栾與馬季對望一眼,白栾道:“木楊城內真威風,萬丈旗杆透身紅,清朝人複歸明主,扯起大旗皆當徒。”

林山石耷拉着腦袋,小時候聽村中老人道:這世上最難吃的面,就是情面。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白栾興奮道:“林兄,你還記得我曾說過岸芷山突然起火的事吧?那是老天給出的兆頭,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來從沒有哪個異族能一統中原超過百年。當年蒙古據說占地萬裏,在中華也就幾十年國祚。這天下有血性的漢人,誰又真的心甘情願做奴隸?若沒此兆頭就罷了,既有此兆,我們天地會就是要幹出番事業來!”

林山石聞言,也覺得心中有個角落在沸騰,他也對這麽多漢人對着那麽點滿人點頭哈腰很不滿意,雖然從沒想過可以反抗。

白栾又道:“也是蒼天有眼,送給我們這樣一個民望甚高的少林兄弟,林兄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鞑子的心髒裏。這就等于孫悟空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中,滿清還活得長嗎?”

林山石聽到他們居然把自己女兒也算計進去了,也不管自己女兒同意與否,安全與否,突生反感,便說道:“當年入會,卻不知會鬧出這麽多是是非非。我只是個不成器的武夫,只想過些安分日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