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自打那日親過嘴兒了, 趙三思覺得自己有種揚眉吐氣的神氣感,每次看到蔡隽, 都想去炫耀一番, 告訴他, 她如今也是親過人嘴兒的人了。
可讓她惆悵的事, 蔡隽遲遲都不提這事了, 太傅又說做人不能太驕傲, 所以她不敢主動去炫耀, 于是她早就準備好的措詞也只能憋在心底。
蔡隽幾次見着小皇帝對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雖也有些好奇,但他們君臣間最近為着選秀的事鬧得有些不快,小皇帝一到他說選秀之事就開始給他甩冷臉,他便也有心晾晾人,于是兩人就這樣僵持着。
随着百官提議選秀的呼聲越來越高, 即使蔡隽也站到了百官陣營, 趙三思雖是孤掌難鳴, 但她始終不松口,因此早朝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了。
小皇帝與百官的關系越緊張, 對于別有用心之人來說, 這就是個好消息。
“選秀之事,皇上還沒松口?”今日送朝堂消息的小太監一過來,明韶公主瞧着他的神色, 心中就有了幾分猜想,不過還是勾唇問了問。
“公主猜的不假。”小太監神色間也難掩得意, “今日丞相在朝堂上都說了皇上,大人說,丞相今日在朝堂上是動真格,可見在這件事上,丞相怕也是真的拿皇上沒辦法。”
“哦?”明韶公主張開手指,看了看自己新塗的蔻色指甲,這才看向小太監,意味深長地問道:“那你家大人勸皇上選秀之事是真情還是附和?”
“自然是……”小太監說到一半,又突然意識到什麽似的,趕緊湊過去,讨好道:“自然是附和。如今百官都在說這個事兒,我家大人若是不跟着勸,怕是惹人非議,到時指不定就牽連到了公主。當日,大人還讓您勸皇上選秀,早日為皇室開枝散葉,也是為了不讓人多想咧。公主,我家大人對您可實在是真心。”
明韶公主垂眸,下巴點了點,須臾又笑道:“姨父對本宮的照顧,本宮自然是心中有數的。瞧你,本宮不過就是随口一問,就緊張兮兮的。”
“公主說得什麽話,奴才只是怕公主誤會了我家大人對您的心。”小太監也趕緊笑道,頓了頓,又繼續方才的話題,“大人說,選秀之事,皇上定是躲不過去的,這是早晚的事,讓公主多勸勸,就算皇上嫌您話多,但朝臣定會記得您的這份心意的。”
明韶公主:“本宮就這麽一個弟弟了,對這事自然會上心的。”
小太監臉上的笑意斂了斂,“大人說了,如今京城這些貴女,到了适婚年紀的雖然有十來個,但論身份和相貌,咱們家的三小姐才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皇上廣納後宮,必是先大婚,這皇後人選,公主若是能從一旁提些意見,就算皇上不聽,朝臣也會給您面子的。所以,還請……”
見明韶公主不接話,小太監又暗自看了她一眼,見她神色難辨,又小心解釋道:“若是我家三小姐入了中宮,後宮又有毓太妃從旁協助,這後宮便是其他人都管不着了,倒時公主有什麽事兒,定是也要容易幾分的。”
這些話兒可當真是說得比唱的還好聽。
明韶公主在心底冷笑,面上卻是不動聲色,“三小姐宛晴也是本宮的表妹,本宮自然不會胳膊往外拐,這事就算姨父不提,本宮也會如此打算。”
Advertisement
小太監臉上又浮了一層笑,“倒是奴才多嘴了。”
明韶公主睨了他一眼,“等到皇上松口了,到時本宮便會上奏皇上,在宮中舉辦一場女子賽詩會,邀請這京城貴女前來。原是想七月初七就進行的,可惜譽兒身子不大好,本宮也是分身乏術。”
小太監适時道:“奴才差點忘了,大人對小王爺甚是挂心,小王爺近來可好?”
“自打那回被那遭瘟的蛇咬了,受了驚,身子就反反複複的,不過倒也不是什麽大事兒,太醫說,多喝幾貼安神藥就好了。回頭替本宮給姑父說聲謝,勞他挂心了。”說罷,明韶公主端起了茶杯。
小太監注意到她的動作,便道:“無事便好,奴才定會把公主的話轉達給大人的。那公主若是無事,奴才便告退了。”
像這種事兒說得差不多了,主人家突然端茶便是趕客的意思了。
明韶公主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就放下了,朝人擺了擺手,“那本宮也不久留了。”
送走了人,一直垂首靜候在門口的侍女便走了進來,眼下正是正午,宮人大部分在打盹,他往外瞧了一眼,便朝明韶公主開了口,“公主莫不是真要幫林家三小姐?”
“那你說說有什麽好主意?”這個侍女并不是她出嫁時從宮中帶過去的,而是到了淮安,當時的老淮安王安排在她身側的,直到她夫君臨死前,她才知道自己身邊的貼身侍女其實是個男人。
“林家對太妃再忠心,也是趙氏的臣。等到那位三小姐入了宮,若是運氣好,一舉生下了皇嗣,太妃覺得林家還能扶小王爺上位,而不是他的親外孫?”
“我如何想不明白這個道理?”明韶公主捏了捏眉骨,複又擡頭看向他,“可眼下我們能怎麽辦?我如今甚至不能在宮中站穩腳跟,何談往後的大業?再者,蔡隽不是傻的,我姨父想把宛晴推到後位,怕是有些難,我做的到頭來也多半是無用功,既然如此,我應承下來,不過是讓他們欠我份人情。”
侍女沉默了片刻,略一想也想得明白。
明韶公主見狀,又緩了緩語氣,“如今這選秀之事,我到是有些疑惑,這小雜種竟然百般不願意,你說這究竟是為何?”
侍女聞言,眉頭微微一蹙,顯然也是疑惑的,“如今上下都在勸着小皇帝納妃的事,定是有些疏漏的,要不我再去從我哥哥那裏探探消息?”
明韶公主猶豫了一番,還是搖了搖頭,“不可。我進宮時,你爹爹就同我說了,咱們在宮中切不可輕舉妄動,除非他主動和咱們聯系。”
侍女神色有些不耐,“也不知道我爹爹和哥哥在做什麽,咱們如今都進宮兩個月了,竟是半點有用的情報都沒收到。”
明韶公主睨了他一眼,最後又有些無奈道:“你這性子,确實該改改了,太操之過急了。”
侍女不服,但面上卻只是垂眸應道:“太妃教訓的是。”
明韶公主擺了擺手,又站起身來,侍女趕緊上前,攙扶住她。
“去瞧瞧譽兒,可是睡醒了。”
接下來幾日,關于要趙三思選秀的奏折依舊沒有停歇過,趙三思同樣是不松口,對蔡隽等人的苦口婆心一直當耳旁風,眼看着那要耿直些的老頭都要被趙三思氣得撞柱子來死谏了,就在她與朝臣的關系緊張到一個至高點時,關于選秀之事的熱潮又停了下來,起因是七月底江浙巡撫的一份奏折。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今年江南沒有遇到洪水,風調雨順讓江南的早季糧食大豐收說起。
江南今年沒有遭遇過剩的雨水,上一季的糧食都獲得了大豐收,畝産達到了十來年的歷史新高。不僅江南如此,舉國上下的糧食都是一派長勢良好的局面,百姓自然是歡欣鼓舞。
這回不用蔡隽替趙三思造勢,百姓都對這位新任皇帝十分滿意,今年的風調雨順帶來的大豐收都是因為廟堂上的是一位聖賢之君,一個個在民間為人唱起了贊歌,更是在七月初七那日,江南所有百姓去放河燈為小皇帝祈福的盛景。
七月初七,乃民間的七巧節,在話本子裏寫着,這一日乃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到了民間,便引申為納福的日子,只是這個納福,更多的是年輕男女借此機會放河燈,為自己的婚姻大事納福。
而今歲的七巧節,卻是百姓都自發為小皇帝納福,可見小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江浙巡撫的這份奏折一送上來,趙三思自然高興,朝臣自然對這個小皇帝也會有所改觀,這事便在朝堂上說了兩天,趙三思好不容易得了一個轉移話題的機會,這次也不嫌國家大事都是麻煩事了,主動提起修建江南防洪工程的事來了。
江南自古以來都是魚米之鄉,給國庫創收的一個重要來源,關于社稷根本之事,朝臣自然是關心的。
商議了幾日,趙三思最終還是決定,趁着如今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要一鼓作氣修建一座長長久久能防洪的工程,一是修建水壩蓄水,二是開通運河。
不管是修水壩和是開通運河,都算得上一件大工程,自然得從長計議,尤其是如今已經是七月底,再過一個月左右,又到了秋收的時間,定然是不妥的。
于是,這事提起來,做了一個初步的決斷後,很快又放到了一邊。
等到了八月中旬,蔡隽又提起了選秀之事。
趙三思自然還是不依,但蔡隽已經耐心告磬,恰在此時,他寫信給揚州知府徐映敏要美人的事,也有了回信,徐映敏直接給他送了五個美人過來,五個美人環肥燕瘦,都各有各的風韻,十分讓人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