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雞蛋
以後自己開火做飯,可比三家人一起吃的時候費多了,油鹽醬醋,什麽不是錢?不過好在燒火的柴火不用發愁,去山上拾柴火就行,家家都是這麽辦的。
東西都要開始置辦起來,柴鳳芹賭氣說跟着她們過,但張茉莉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兩口也不可能不管兩個兒子。
關于老兩口跟着老三家這件事,吳敏和苗紅紅從心裏沒有什麽意見,現在不比以前,江有福當隊長那會兒,在村裏地位高,現在官被撤了,和普通生産隊隊員的待遇相差不大,柴鳳芹又不掙工分,她倆心裏明鏡似的,不過老大老二不願意,老人還得管,不然會被別人戳脊梁骨。
就這樣,三家人約定好,江有福夫婦的夥食,由每個兒子家負責一個月,在哪吃飯,當月的糧食就歸哪個兒子。
江文恒沒離開多久,家裏就變了天,張茉莉真不知道回來怎麽跟他交代,走一步看一步吧。
苗紅紅是急性子,說辦就辦,下午三家人就分好了糧,張茉莉把自己的糧食歸置好。
家裏一共養了八只雞,每人兩只,每戶養雞都是有規定的,超過一定的數量,大隊裏是得來人沒收,幸虧他們家人多,才能多養兩只,既然分了雞,張茉莉打算自己在院旁邊的空地上搭一個小雞窩,不為別的,省心!所有雞都住在一個雞窩裏,喂食都麻煩。
苗紅紅和吳敏見張茉莉搭了雞窩,也效仿她在屋子旁邊搭了窩。
幸好江家的院子大,搭幾個雞窩空地還有不少,手裏握着兩只雞,張茉莉心裏踏實了,分開過日子也有好處,當家做主了,什麽都聽她說了算。
按照柴鳳芹的說法,一只母雞每天能撿一個雞蛋,運氣好了頂天兩個蛋,她這兩只雞,一天最少能收兩個雞蛋,攢上半個月,就能拿出去賣了,換點票回來。
吳敏的雞蛋可就不像張茉莉這樣全能存下了,一兒一女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裏唯一有營養的食物也只有雞蛋了,一天倆雞蛋,她舍不得都吃光,每天煮一個雞蛋,給孩子們分着吃,剩下的一個攢着賣錢。
分夥的日子過了幾天,張茉莉也沒覺得不自在,雖然累點,但也能接受,每天早上起來,從外面抱柴火燒炕,順便煮點棒碴粥,蒸點紅薯,她一個人的夥食省心,一做就是一整天的量,現在天氣微微轉涼,倒也放不壞。
張茉莉的糧食雖然不多,但是這些天江文恒不在家,就省了一張嘴,做飯的時候她的手再緊一點,也能熬過今年。
張茉莉把分到手的兩斤面粉拿出去換成了紅薯,大隊裏發的可是上好的富強粉,面粉又白又細,城裏人都不一定吃得到這麽好的面粉。
外面偷偷拿去賣,一斤面粉能換來不少紅薯。
大隊的口糧每年都有定數,除去上繳的,還要留出招待糧和飼料糧出來,等到分糧的時候,按照七成的基本口糧和三成的工分糧來分,張茉莉工分多,總能比別人多出幾十斤。
Advertisement
細糧每年也分,但是量不多,也就是解解饞,肯定不能每頓都吃,家裏不夠吃的,就把細糧全都換成紅薯,以前江家的日子還湊合,細糧都留着自己吃。
可現在不同了,分夥之後,按照張茉莉的食量,細糧對她來說就是“奢侈品”,最多是夢裏咂摸咂摸味道,可舍不得留着吃。
張茉莉把換來的紅薯背回來,苗紅紅隔着屋門問:“弟妹,就那麽一點白面,留着吃多好?”
“先填飽肚子再說吧,細糧可舍不得留。”
苗紅紅又嘟囔一句:“還不如跟我換呢。”
自從分糧之後,老大老二家的夥食不再像以前那麽緊巴了,尤其是老大家,有兩個孩子呢,孩子每年也分糧食,苗紅紅看着也羨慕,有娃就有糧,她就是肚子不争氣,一直沒懷孕。
不掌家不知柴米貴,張茉莉自己做了幾天飯,就深知柴鳳芹的不容易,家裏那麽多張嘴,每天都瞪着眼睛守着鍋裏這點吃食,不節約不行。
張茉莉的竈臺上擺着的油鹽醬醋,都是三家分好的,也就兩個手指節那麽高,要吃好多天呢。
張茉莉一早起來就打掃雞窩,雞窩得保持幹燥和通風,母雞有了好環境,才能下更多的蛋,為了母雞多下蛋,她想了不少辦法,村裏瞎眼的孫奶奶聽說是養雞的一把好手,一只普通的母雞,不是那種專下蛋的蛋雞,在她手裏每只一天都能下兩個雞蛋。
張茉莉跑過去問了好幾次,孫奶奶閉着嘴巴也不說有啥秘訣,張茉莉沒辦法,只能觀察人家的雞窩,唯一和她家雞窩的區別,就是張奶奶家的雞窩特別幹淨。
不管有沒有用,張茉莉回家就拎着掃把仔仔細細掃了一遍,至于雞飼料,現在人還吃不飽呢,就給雞喂點糠,有時間的時候,張茉莉從外面捉點蟲子回來喂雞。
每天撿雞蛋的時候張茉莉最開心,這麽精心的養着,可兩只雞一點良心也沒有,每天雷打不動的一顆蛋,張茉莉捧着蛋,忍不住嘆氣,一顆就一顆吧,總比沒有強。
二嫂那的兩只雞像是受到了驚吓,每天連一顆蛋都下不出來,垂頭喪氣的沒有精神,可吧苗紅紅愁個夠嗆。
農村院裏一點風吹草動也瞞不了人,江家人分夥吃飯的事情很快傳了出去,不過因為分夥沒分家,看熱鬧的風涼話也說不出幾句來,可即便是這樣,江有福也陰沉着臉,沉默了好幾天。
等張茉莉再去孫奶奶家時,孫奶奶問她:“丫頭,你們分夥做飯了?是你兩個嫂子提議的吧。”
張茉莉沒吱聲,過了一會兒才說:“文恒沒糧食,我吃的又多,分夥也正常。”
孫奶奶冷哼一聲:“他們也狠得下心,現在知道分開了,當初文恒在城裏上班,每個月花花綠綠的票子發那麽多,他當時也沒成家,還不都是貼補到家裏了?老大家兩個孩子為啥養的白白胖胖的?奶粉麥乳精可沒少喝,聽說文恒闊氣的很,糕點果子一買就是一斤。”
孫奶奶擺擺手:“算了算了,這畢竟是你們的家事,我也不嚼舌根了,你這孩子,每天下工就往我這跑,幫忙幹活,我都說了不告訴你咋養雞,怎麽還來?”
張茉莉傻笑兩聲:“來習慣了,反正我也是閑着。”
孫奶奶嘆口氣:“養雞也沒啥大秘密,只要肯用心,就能養好……”
她剛想繼續說,有人在外面喊:“孫奶奶在家嗎?”
張茉莉回頭一看,是大隊的幾個知青,張茉莉站起來往外走,其中一個叫韓惠的喊住了她:“茉莉,你別走,我有事找你。”
張茉莉皺皺眉,她找自己能有什麽事?
韓惠是城裏來的知青,她們同一批一共來了十幾個人,被公社分到了不同的大隊,她們大隊接收了四名知青,這幾位都是高中畢業的學生,現在也就二十出頭的年紀,韓惠是知青裏最漂亮的,水汪汪的杏仁眼,梳着兩條黑油油的麻花辮,皮膚很白皙,一看就是城裏的姑娘。
韓惠來的那年張茉莉還沒和江文恒結婚,她見到過韓惠管江文恒借書,兩個人還去田裏大榕樹下面聊過天,當時村裏有人傳過,說他倆處對象,不過被兩位當事人否認了。
結婚後張茉莉也醋溜溜的問過江文恒,江文恒信誓旦旦的說不喜歡韓惠,可張茉莉不太相信他,那麽好的一個城裏姑娘,大隊上年輕的小夥子傾慕她的可不少,她才不信江文恒能例外呢。
像韓惠這樣的城裏知青,都是巴望着以後能返城的,再加上後來江文恒沒了工作,在張茉莉看來,不然兩個人說不定能走到一起。
只是這些話她也不能老說,顯得自己太小氣了,結婚後江文恒和韓惠往來不多,因為江文恒是大隊文化最高的青年,所以和知青溝通的工作,大隊交給了他,平時有事商量都是大夥一起的,張茉莉也放心。
大隊能買得起電視的只有一兩家,黑白的電視搬到院子,裏裏外外圍着好幾圈人,張茉莉也懶得湊熱鬧。那麽擠,還不如在家裏看星星。
知青們也這樣,不願意去看電視,可娛樂活動也沒什麽,閑暇時間也就是看看書了,公社沒有圖書館,想看書只能自己想辦法,整個大隊有雜書的只有江文恒了,所以知青們喜歡管他借書。
現在的環境下,雜書是不讓看的,但架不住大家偷偷看,《紅與黑》、《牛虻》、《第二次握手》最受年輕人的歡迎,韓惠他們幾個知青,管江文恒借過兩次書,這次她是要還書的。
這種事不能放到臺面上說,她四周看了看,拉着韓惠去了旁邊:“書在哪呢?我跟你去拿。”
“在知青宿舍下面的箱子裏藏着。”
韓惠帶着張茉莉去了知青宿舍,說是宿舍,其實就是大隊旁邊不住人的幾間瓦房,知青們來了以後住在這兒,下鄉的知青每年有口糧指标,每年三百六十毛糧,每個月三十六斤,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也不夠吃。
張茉莉在竈臺上看見了玉米面餅子,就是顏色不太對,韓惠解釋道:“糧食不夠吃,玉米棒子碾碎了混在玉米面裏貼的餅子。”
隊員的生活比知青要好一些,趕上收成好的時候,每年能分五百多斤糧食,可知青每年的糧食是定額的,自留地就巴掌大一塊,菜長的也不好,像韓惠剛來得時候,白白淨淨的,現在也是面黃肌肉。
張茉莉剛接過韓惠遞過來的書,就聽見外面鬧鬧哄哄的,聽着像是大隊的方向,她把書揣到懷裏,小跑着去了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