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聚

江文恒對李大爺的邀請感到意外, 張茉莉問:“文恒, 你不會不去吧, 我都答應人家了。”

張茉莉皺皺眉, 又搖搖江文恒的胳膊:“你不許不給我這個面子, 那我太丢人了。”

“去去, 我去還不行嗎?”江文恒無奈的說道。

江文恒中午有午休時間, 去吃個飯再上班不會影響工作。

傍晚十分,廠區西邊有農民挑着扁擔過來賣菜,價格公道不貴, 都是家裏自留地裏長的,夏秋是賣菜的高峰期,廠區的人們經常會買一點回去, 尤其是家裏自己開夥做飯的。

第二天要去李大爺那, 張茉莉就買了三樣菜,今天她觀察過了, 李大爺家裏的廚房非常幹淨, 不像是經常用的, 不過小方告訴她, 調料一應俱全, 可以直接用。

江文恒提着菜和一瓶酒, 張茉莉兩手空空的去了軍區大院,門口的門衛認識了張茉莉,但是循例還是要登記問話的, 張茉莉簽了名, 就和江文恒去了李大爺的院子。

小方沒在,聽李大爺說是去辦什麽事情了,最少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回來,李大爺有個小菜園,到了夏天的時候就種點菜,他長期吃食堂,種菜就是一個樂趣,打發時間的方式,大部分菜,都被他送了出去。

張茉莉以前不知道後院還有小菜園,今天才看見,李大爺剛薅了草,滿手都是泥:“我去洗洗手,你倆随便坐。”

江文恒把東西放下,張茉莉拉着他:“文恒你看,咱們要是住小院,也能自己種菜吃了,樓房裏什麽都種不了,陽臺太小了,哪裏能跟大隊咱們的大院子比。”

江文恒說道:“菜也不是随随便便怎麽種都行的,咱們在家那會兒,自留地也有要求,後院的菜園子,也有種類的限制,你忘了?”

這倒也是,張茉莉嘆口氣:“啥都被管,要是以後可以随心所欲就好了。”

這兩年,已經比之前寬松很多的,七八年前,種菜?想都不要想,不符合規定,連雞都不讓養,違規的全被沒收了,什麽理由都沒有用。

可憐兮兮的那麽一點自留地,糧食不夠吃還想種點糧食呢,誰舍得去種菜呀。

李大爺這裏沒人管,種菜全是随着自己的心意,他洗完手出來,給他倆泡了一壺茶:“茶葉是去年的陳茶了,湊合喝喝吧。”

張茉莉拎着東西問:“李大爺,我去廚房啦!”

Advertisement

江文恒要幫忙,張茉莉連忙按下他:“你陪着李大爺聊聊天。”

不就是做幾道菜嗎?她一個人就能搞定,菜園子裏的菜,李大爺說了,随便用,都是一些家常的蔬菜,張茉莉自己拿着小竹籃去摘了一點,西紅柿還帶着早晨的雨滴,紅紅的很誘人。

大院裏有平房有樓房,像李大爺這裏,是二層的小樓,目前只有他和小方兩個住,以前家裏人多,每天都很熱鬧,現在只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了。

孩子們逢年過節才會回來,平時忙,也抽不出時間,李大爺退休以後,開始還不适應清閑的生活,随着時間的推移,也就慢慢習慣了。

張茉莉炒好一個菜端出去,她發現李大爺和江文恒很投緣,兩個人聊天聊的十分熱烈。好像在說什麽政策之類的話,張茉莉也沒聽清。

等張茉莉再出去的時候,看見李大爺拍着江文恒的肩膀稱贊:“年輕人,很有想法啊!”

誇江文恒就和誇張茉莉一樣,甚至比誇她還開心呢,張茉莉美滋滋的拽拽套袖,小跑着去了廚房。

張茉莉做了五菜一湯,辣炒熏肉、香菇油菜、拔絲地瓜、韭菜炒雞蛋、蒸茄子,湯是豆腐粉絲湯。

拔絲地瓜是張茉莉第一次做,以前她都沒聽說過還有這樣的菜,是跟着蔡師傅學的,也真是學會了做法和步驟,今天是第一次實踐。

別看李大爺不做飯,但廚房的調味料可齊全了,拔絲地瓜需要不少白糖和油,張茉莉在廚房一看,油壺裏的豆油還有多半壺,白糖整整兩袋,其中一袋拆封了只用了一點。

張茉莉咂舌,不做菜的廚房,這調味料也太全了,什麽都有。

小方說,李大爺胃口不好,上個月他曾經在家裏做了幾次菜,這些調料都是那時候采購的,只是……自從在家裏開夥之後,李大爺比以前的胃口還差了,小方就再也不敢直接開夥了。

正好張茉莉來做菜,這些全都能用上,指望他們倆,都得放過期了。

張茉莉忍不住搖搖頭,守着一個菜園子,還有一廚房的炊具和調味料,條件這麽好,不自己做飯做菜,太浪費了。

食堂是好吃,但吃的多了,也不是家常菜的味道呀,張茉莉自己都琢磨着,等到了秋冬,她和江文恒不在食堂吃了,每天在家裏吃,一來能節省一點,二來還能練練她的廚藝。

地瓜誰家都有,屬于最不值錢的粗糧,也最容易填飽肚子,一種地瓜多種吃法,拔絲地瓜算是最“奢侈”的了,地瓜便宜,但糖和油貴呀,都屬于難買的調味料。

拔絲地瓜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熬糖,白糖和半碗水混合,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慢熬,關鍵就是火候,時間久了糖就糊了。

鍋裏的糖在開鍋後冒氣泡,當氣泡變小變成焦糖色時,張茉莉拿筷子嘗了嘗,蔡師傅說,熬好的糖立馬放進涼白開裏,看看是不是變脆了,變脆就代表成功了。

熬糖的香氣飄滿了整個廚房,連李大爺都忍不住探頭問:“你這是做什麽菜呢?”

張茉莉剛嘗了糖,成功!她喜滋滋的說:“拔絲地瓜!”

已經下油鍋炸好的地瓜放進去,把糖往地瓜上淋,成絲的糖漿裹着地瓜,一圈一圈繞城絲,準确的來說,這道應該歸到甜品裏面去。

當所有的菜做好的時候,小方也從外面回來了,隔着大老遠推車的小方就聞到了香味:“是要開飯了嗎?”

李大爺拿了碗筷:“你這孩子,回來的太是時候了,文恒拿酒來了,咱們仨喝一杯。”

李大爺年紀大了,輕易不沾煙酒,他今天高興,破例喝上一次,小方就沒阻止。

李大爺和江文恒繼續聊剛才的話題:上大學。

自從大運動開始,高考已經停止七年了,青年們到農村來建設,多餘的勞動力也存在無法安置的問題。

不過現在也不是大學完全不招生。從前年開始,大學用“自願報名,群衆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審”的辦法招工農兵學員,但是這樣招上去的學生良莠不齊,更看重的是政治背景,而不是學識。

像江文恒這樣的人,如果政審的話,基本通過不了。

李大爺談起這個來痛心疾首:“好多屆的學習苗子,就這麽斷了。”

江文恒也沉默了,他和李大爺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考大學,但不是現在,不是工農兵大學生,而是像多年前,那樣堂堂正正的高校大學生,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學習的動力。

只是目前的大環境下,他的這些想法,無異于癡人說夢。

李大爺意味深長的說道:“萬事無絕對,只要你準備好了,就會有機會來的那一天,剛才咱倆聊,感覺你知識很紮實,要是應對個高考,應該不成問題,你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着呢。”

江文恒微微點頭,和李大爺聊了聊,感覺整個人開闊了很多,不愧是從解放前的死人堆裏摸爬滾打出來的人,看人看事都很有一套,江文恒自诩自己還算聰明,但在閱歷豐富的老人家眼裏,自己的那點聰明勁不值一提。

張茉莉沒聽到頭尾,不過江文恒非常努力學習的,這一點她可以作證,有時候為了看書,連張茉莉都忽略了。

李大爺每個菜都嘗了嘗,不住的點頭:“茉莉炒菜很好吃,比小方的菜 好吃多了。”

小方不好意思的扒拉一口飯:“我的菜啊,也就是填飽肚子,味道一般,可是張同志炒的菜,比食堂的還好吃!”

“食堂都是大鍋菜,發揮不出師傅的水平來,沒法和家常菜比,我經常去食堂的後廚幫忙,知道一點。”

李大爺和小方才知道,張茉莉去和蔡師傅學手藝的事,張茉莉講了一下自己學廚的經過,李大爺說道:“學點手藝好,以後能當飯吃。”

張茉莉也是這麽打算的,蔡師傅讓她不要好高骛遠,一點點慢慢學,廚藝也算是手藝活,不能着急。

張茉莉想,等以後有合适的機會,憑着廚藝,能賺點錢貼補家用,她就很知足了。

吃着飯,她又想起來了長江飯店,能進長江飯店後廚的,都是什麽樣的人才呀!一定都特別厲害。

張茉莉這樣水平的,恐怕連擇菜都進不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