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唐家村很小,總共也就三十多戶人家,不規則石塊鋪就的村間小道在各戶人家之間穿來岔去,唐嘉木唐雲兩家處于村子另一頭。

雖然站在村外看起來小山村有些僻靜,可當他們進入村子,走在小道上時,立即就感受到了村裏的勃勃生機。

三三兩兩的狗叫聲,牛羊反刍傳來有節奏的鈴铛聲,牆內人家吃飯洗碗、聊天烤火、幹家務等等動靜都交織在一起。這些都很稀松平常,加上最近正好放暑假,在外上學的孩子們都悉數回家,更給小山村增添了幾分熱鬧。

記憶中的感覺與現實的感受在此刻重合在了一起,讓唐嘉木感到無比奇妙。

“木頭,明天早上早點起,我去你家喊你。”走到兩家岔路口的時候唐雲突然開口。

唐嘉木一愣,忙從思緒中回神:“……好。”

雖然唐嘉木一時不知道明早他們要去哪裏,但聽唐雲的話音應該是之前已經約好的事情,也不好突兀地再問唐雲,他只能先答應。

“阿雲!”唐嘉木叫住已經走了幾步的唐雲,“明天早上要起多早?稍微睡下懶覺也可以吧?”

唐雲回頭:“不行,我們七點多就得出發,去晚了還采什麽蘑菇?你忘了隔壁鄭家村那群豺狼虎豹了麽?”

“哦好,那就七點前起床,趕緊回去吧。”唐嘉木邊揮手邊右拐往自家走。

原來是約好要上山采蘑菇……

雖然在村口的柏樹下已經做了心理建設,快到家門口的唐嘉木還是心突突突跳得厲害。

他深呼吸一口,努力讓自己盡量平複一下心情,然後才不緊不慢地邁向自家大門,輕輕推門而入。

“爹!媽!我回來了!”

還沒等父母應答,就見一坨毛茸茸的東西從院子裏飛奔過來,一縱身就撲向了唐嘉木。

是大熊!

Advertisement

唐嘉木急忙半蹲下放低重心站穩腳跟,才沒被這一撲給撲個四腳朝天。

大熊是唐嘉木從小養的狗,一身帥氣的長毛,虎頭虎腦,不僅看家是把好手,對主人還特別忠誠。

唐嘉木抱住它,熱淚盈眶,心道:“大熊,這回你的命運就要改變了,我一定不會讓你死那麽慘的”。

他“大熊,大熊”的喊,大熊嘤嘤嘤的應着,尾巴搖個不停,腦袋一直往唐嘉木身上蹭,親熱個沒完。

父母和妹妹聞聲從屋裏出來,站在客廳邊的臺階上,昏暗中隐約看得出一家人都面露喜色。

母親“咯咯”直笑,一方面為兒子放暑假回家而高興,另一方面則是看到唐嘉木和大熊的溫馨場面也叫人心裏溫暖,暫時忘卻了一整天的辛勞,她笑着催道:“好啦阿木,快進屋收拾收拾洗手吃飯了!大熊!好了好了!”

唐嘉木嘴上答應着,卻舍不得把大熊撒手,他抱着大熊,想要再平息一下剛才激動的情緒,好在昏暗中父母也看不清他淚眼婆娑,直往大熊身上擦眼淚。

唐嘉木收收情緒,上到客廳,走向自己的卧室。

卧室門上貼了一張《森林防火責任通知單》,還附帶日歷表,借着火光一看,上面是1997年。

他走進屋,屋裏母親已經提前把煤油燈點着了。簡陋的屋子裏擺了兩張木床,一個木制寫字桌是父親特意給自己做的,土坯牆上貼滿了廢棄報紙和廢棄的作業本紙張,這是自己的傑作,算是給土木結構的屋子裝了修。

唐嘉木放下書包,特意翻看了一下書包裏的東西,以免“露餡”。

裏面除了初一下學期的課本、作業本、練習冊和文具盒外,還有一張暑假放假收假通知單,取出來一看,今天是7月12日,跟他們駕車回來的日期一摸一樣,只是時隔整整12年。

書桌上擺了一面塑料殼的小鏡子,唐嘉木拿起來一照,裏面的男孩子眉清目秀,瓜子臉大眼睛長睫毛,頭發又黑又亮,是個帥氣的小正太,與身上縫了補丁的衣服略有點反差萌。

收拾妥當便進廚房吃晚飯。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飯桌靠牆一邊點着昏暗的煤油燈,通電前的山裏人對這種光亮度倒是很習慣,對于早已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唐嘉木來說卻要稍微适應一下,不過當初畢竟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适應起來并不費事。

飯桌前一家人其樂融融,話題主要集中在唐嘉木和妹妹唐穎的學習情況上。

父親唐慶國首先發問:“阿木,這回期末考試還順利吧?”

“考完後跟同學對了答案,感覺還可以,前五名應該沒問題。”唐嘉木“回憶”道。

他從小學到中學都是第一名,他知道這次也不會例外。

“嗯…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也不一定非要一直第一名,能保持前五就好了,關鍵要活學活用。”只有高小學歷還是跳級的唐慶國說起來好像自己也是個學霸一樣。

旁邊母親李秀英邊給倆孩子夾菜邊附和道:“是啊,讀書不要太累了,要注意休息。”

別人家的父母都是天天念叨孩子讀書不努力,從小就愛學習的唐嘉木兄妹倆卻時常讓父母叮囑讀書別太累。

“知道了,上學哪有你們在家幹活累啊,阿爹阿媽你們也別太辛苦了。”唐嘉木答應着。

看着懂事的兒子,唐慶國反開起了玩笑:“那确實是,讀書可能還沒有種田的十分之一辛苦。不好好讀書以後回來種田種地你怕是連牛都不會使喚。”

轉而又道:“好好學,将來考上大學,我和你媽砸鍋賣鐵賣房子都要供你。我當年要是有條件,現在也是大學生了,哈哈…”

李秀英朝他翻了個白眼:“是是是,要是有條件你現在都當大官了!”

唐嘉木和唐穎被逗得哈哈直樂,唐慶國卻不服氣:“先不說當不當大官,至少也是知識分子,端金飯碗,吃公糧。當年我初小一年級因為成績好直接跳到三年級,後來交不起學費退學,第二年老師覺得可惜來家裏動員,你爺爺又把我送去直接讀四年級,四年級後又跳班到高小六年級…再後來家裏實在湊不出學費才沒上初中…”

唐嘉木看着父親,心裏挺不是滋味。雖然父親學歷低,但是喜歡看書,無論什麽書見到就撿來看,平時沒什麽時間看,便養成了睡前看一會兒書的習慣。

加上他寫得一手好字,打算盤算賬也很溜,包産到戶之前還在大隊裏當過文書。正因為從小家裏有這麽一個小小的“讀書氛圍”,并且父母都希望唐嘉木兄妹倆好好讀書以後走出大山,沒少給他們在思想上灌輸讀書的好處,所以兄妹倆喜歡上學,也格外努力。

……

飯菜很樸素,一家人卻吃得格外的香。

吃完飯收拾妥當,父母還要做一些活計:父親拉石磨磨玉米,篩出玉米碎蒸飯吃,剩餘的玉米面粉用來摻合着豬草喂年豬——只有每年過年前要宰殺的年豬才有這樣的待遇,從年初開始改善夥食催肥。母親則要在昏暗的火光下挑揀茶葉,分出質量等級來。

唐穎從屋裏拿出一筐水果遞給唐嘉木:“哥你吃這個,我們比你們先放假,我都吃好幾天了。”

唐嘉木接過水果筐,裏面紅紅花花的,主要是幾種桃子和梨。

唐穎去跟母親一起揀茶葉,唐嘉木邊吃梨邊在屋裏踱步,俨然一個小大人。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這個年紀的山裏孩子,無論是在上初中的還是早早辍學回家的,在家裏都算是半個大人了,在家裏幹活和重要決策上都要肩負一定的責任,尤其唐嘉木還是長子。

他看着一貧如洗的家,心中暗暗下了決心:既然老天給了他重活一次的機會,那麽他一定要抓住機會,改變人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