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山村裏特有的雞鴨鳥叫和各戶人家陸陸續續劈柴生火的聲音将唐嘉木喚醒。

他起身揉了揉眼睛,寫字桌上滴滴答答的小鐘已經指向六點半,天剛剛放亮,一絲光線從門縫中頑皮地鑽了進來。

這一夜似夢似醒睡得不大踏實,唐嘉木索性穿上衣服走出房間。

院子裏父親已經宰了一只雞收拾幹淨,廚房裏母親也在忙着準備幾樣菜式。

唐慶國回頭道:“阿木起來了啊?你們兄妹倆放假回家了,早上殺只雞,再多整幾樣菜,等下你去把爺爺奶奶喊來,熱熱鬧鬧吃頓飯。”

李秀英見唐嘉木起這麽早還有些詫異:“阿木你不睡了?這麽早起來做什麽?”

平時在學校每天六點多就起來跑步做操,好不容易放假回家都要睡足懶覺,父母不喊個三四遍是一定不會起來的,今天這麽早自己就起來了,母親自然會覺得奇怪。

“不睡了……”

本來唐嘉木要說的是跟唐雲約好了一早上山去采蘑菇,但見父母都為給他們兄妹倆準備好吃的,一大早就忙活了起來,只得改口道:“睡飽了,剛回家高興,就想早點起來。”

唐嘉木剛洗漱完畢,唐雲就小跑着進了院子。

他背着背籮,雙手捧着一張芭蕉葉,上頭是兩個熱氣騰騰的大飯團,燙得直跺腳:“木頭木頭,飯團拿着!燙死我了。”

唐嘉木接過飯團:“你多早就起來煮飯了?”

“我爹媽今天趕早工,早上吃了飯出門晚上才回來,我讓我媽給我們一人捏一個飯團,木頭,你準備好了沒?可以出發了麽?”唐雲啃着飯團問。

唐嘉木把唐雲的背籮取下,放到院子角落,認真道:“阿雲不好意思,今天去不成了,我爹媽有點忙不過來,要幫忙,你中午就在我家吃飯,反正你爹媽也要晚上才回來。”

唐雲看了看唐嘉木父母忙裏忙外的架勢,也沒堅持非要去采蘑菇:“好吧。”

李秀英聽見動靜也從廚房出來:“阿雲也這麽早啊,背了背籮要去哪裏?來了就別走了,跟阿木玩一會兒,中午在我家吃飯。”

Advertisement

唐雲也沒拒絕,只說本來打算要去采蘑菇的。兩家人關系好,孩子也玩得來,相互串門吃飯是常事。

唐慶國帶了鋤頭和刀要去後山挖竹筍,唐嘉木到廚房看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

李秀英已經把中午要吃的蔬菜洗好,特意給倆孩子留着的唯一一塊臘肉也已經煮上。

她正在剁豬草,竈臺一口大鐵鍋裏已經燒上了水,準備給家裏的十來頭豬煮一天的豬食。

唐嘉木站在旁邊,頓了頓開口道:“媽,這豬草剁好了撒點糠撒點玉米面直接就可以給豬吃了,不需要煮,煮了更沒營養,還廢柴火。”

李秀英頭也沒擡,只微微一笑:“那可不成。阿木,時間差不多了,去把你爺爺奶奶喊來。”

唐嘉木知道母親根本沒把他的話當回事,只當他一個讀書娃哪懂得養豬這些事。

他心想這事兒今天也急不過來,另找機會再說吧。便走出廚房喊上唐雲要去接爺爺奶奶。

出了大門唐雲卻說要把背籮拿回家,父母不在家要順便查看一下家裏的竈臺火,一會兒再過來。

于是唐嘉木就一個人走向了村子的中央。爺爺家和奶奶家都在村子中間位置,那裏也是唐慶國兄弟三人沒分家之前的老宅子所在地。

當年大伯結婚生子後,一家人在老宅子旁邊又蓋了一棟房子,分給大伯,奶奶跟大伯住。後來唐慶國結婚生了唐嘉木,又面臨着分家過日子。

分家之前占地雖然不算小,但要再蓋一棟樓卻又蓋不下,周圍都是鄰居,也沒辦法拓展,只得在村頭劃出一塊玉米地,在那裏蓋一棟小樓,唐慶國一家三口才搬了過去。

唐嘉木從小就記得他家那棟小樓只有大伯和叔叔家的三分之二大,屋頂也沒用瓦片,而是用木片和稻草紮起來鋪蓋在上面的,一開始還沒事,但過個一兩年就不頂用了,雨季的時候還會漏雨,日子差點過不下去。

還是有一年唐慶國把家裏的年豬賣了,到大隊的瓦廠買了瓦,才把屋頂修好。那一年只能看別人家殺年豬看別人家吃肉,李秀英看着兩個孩子直掉眼淚。

當初分家也是趕巧,老大唐慶明最先結婚生子,分出去時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當時還沒包産到戶,考慮到分出去後會很困難,所以就讓老太太跟他們過,一來可以幫忙照看孩子,二來多一個勞動力也能多掙點工分。

輪到唐慶國和李秀英生了唐嘉木後,情況就有所不同,老三唐慶春還沒成家,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出去過,老頭子也得跟着老三,還要給他娶媳婦呢。這樣一來就只能唐慶國一家搬出去,而他們家人口少所以房子也蓋得小。

最不走運的是當時已經包産到戶好幾年,大隊裏的瓦廠也不常燒磚燒瓦,只在村裏幾家人同時有需要的時候湊夠一定數量才燒,于是沒湊到數的唐慶國家就用木片蓋了屋頂。

經過了三四年的艱苦努力,他們家才把條件慢慢趕上來,雖說日子過得不算好,倒也不比別人家差。唐雲家的情況也類似,兩家又離得近,所以兩家關系格外的好,經常互相幫忙互相照應。

……

胡思亂想地回憶着,眼看就要到爺爺奶奶家了。

就要跟爺爺奶奶見面了!唐嘉木有點激動,只覺得心怦怦直跳,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是他下決心要解決的頭一件大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