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待唐嘉木回到家時已近黃昏,唐慶國和李秀英也已經從地裏收工回來,因為有爺爺奶奶在,家裏喂豬喂雞燒水做飯這些事情都已做好,所以不一會兒功夫他們就可以開飯了,要是在平時,他們還得再忙上一陣子的。

晚飯後,唐嘉木就要給自己那頭不愛吃食的豬準備第二天的料了,他要在晚上提前準備好,免得第二天起來還要跟李秀英搶地方剁豬草。

他把各種豬草切碎,撒上一些米糠和玉米面拌勻,裝進一只籃子裏,十分鐘不到就準備好了。

唐慶國和李秀英看着他弄得這麽簡單,都覺得這孩子是異想天開,養豬哪能這麽敷衍的。唐嘉木也不解釋啥,他就是要自然喂養,解放勞動力——至于效果如何,明天看看就知道了。

……

第二天喂豬時,一家人都來了興致,想看看唐嘉木的這個法子行不行得通。

唐嘉木把準備好的豬草倒進食槽裏,加入一點淘米水後再次攪拌均勻,放出那頭不愛吃食的豬。

這頭豬個頭短小,身型略圓,唐嘉木給它取了名字叫團子。團子走過來聞了聞豬草,大概也是覺得今天的吃食有些奇怪,不知如何下口,唐嘉木拍拍它,心道團子你可是肩負着歷史重任的,我的養豬大業成不成全靠你了。

團子拱了拱豬草,适應了一下,然後就慢慢吃了起來,它越吃越香,最後居然全部吃完了,吃完了還想吃,把豬槽舔了個精光。

開端不錯,唐嘉木很高興,連唐穎在旁邊都拍手叫好:“哇,團子真乖,終于好好吃飯了!哥,再弄點豬草來,我也要喂團子!”

一頓的量已經吃完了,無限制地喂只會适得其反,唐嘉木見唐穎這麽稀奇,要是把團子交給她來喂倒也不錯,他可以騰出手來幹別的事情,便跟唐穎說:“團子吃飽了,下頓開始都給你喂吧,我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你了,你可要按我的要求好好喂它,我們團子的目标是一個月後比別的豬長得好,能不能解放爹媽的雙手就靠你了。”

小孩子好奇心重,唐穎拍着胸膛表示保證完成任務,唐嘉木此時則又開始在心裏默默規劃起他的致富藍圖來。

規劃藍圖很容易,想做的事情也很多,可是每一件事都需要一個突破口不說,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還得取得父母的信任和支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時下莊稼正處于瘋長的狀态,很多事情得等秋天收了莊稼之後才能進行,現階段只能盡量想辦法創造一些經濟收入,以後做事免不了還得請人幹活,雖然村裏互相幫忙幹活不需要給工錢,但煙酒油水夥食開銷還是免不了要花錢的。

第二天就是鎮上的趕集日了,唐嘉木決定去集市看看,找一找賺錢的突破口。

……

Advertisement

第二天早上不到六點唐嘉木就起了床,天才蒙蒙亮,刷牙洗臉後,唐慶國已經煮好了挂面,父子倆快速吃完面條,就要準備出發去鎮上趕集。

從唐家村到鎮上有十六公裏遠的山路要走,走得再快也得花三個多小時,所以山上人趕集都得趕早,尤其要去擺攤賣山貨的話,更得早上加早,去晚了就沒有好攤位了,并且到下午三點以後,趕集的人就逐漸散去,自己也得收攤回家,回晚了路上就要摸黑。

為了這次趕集,唐慶國早先就已經收裝好了兩大木桶松脂,用結實的棕索拴到扁擔兩頭,足足有八十公斤重。

唐嘉木的扁擔兩頭則是塞得滿滿的兩大麻袋幹茶葉,幹茶葉輕,兩大麻袋總共也不過十幾公斤,但是體積大,麻袋很高,加上繩索的長度就快到唐嘉木胸口那麽高了,唐嘉木挑上之後覺得行動有點不便,在坑窪不平的山路上行走,一不小心就會撞到地上,要是把麻袋橫過來倒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可是山路很多地方比較狹窄,即便稍微寬點的路段,去趕集的人多了也錯不開路,真真的橫也不是豎也不是,他這一身行頭整個人看上去嚴重不協調。

但他看着走在前面的唐慶國,知道自己完全沒有理由叫苦。父親挑着重物,厚厚的竹扁擔壓得彎彎的,他發達的小腿在重壓之下青筋暴露,雙腳踏着防滑的草鞋,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随着扁擔顫悠顫悠的節奏高一腳低一腳地往前邁。

八十公斤的重擔,近二十公裏的山路,有多艱難不言而喻。這些松脂雖說是主要經濟來源,但也不過能換回幾十塊錢,鎮上松香站的收購價還不到一塊錢一公斤,這還不算之前上山割松脂下的功夫,這八十公斤的松脂得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唐慶國上山勞作兩三天才能産出。

扁擔每彎曲一下,唐嘉木的心裏就跟着緊一下,他在心裏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讓這一對可惡的木桶成為家裏的古董。

每走一段路就有各村各寨的山上人陸續彙攏到主路上,匆忙往鎮上趕。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來到一段相對平坦的大路上,路要好走許多,但太陽已經出來,唐慶國身上擔子重,不一會兒就汗流浃背,他不得不把上衣脫了系在腰間,光着膀子繼續趕路。

唐嘉木很希望這時候來一輛拖拉機,正好車上還有空位可以把父親的兩只木桶擱下,他邊走邊盼着,巴不得馬上聽到噠噠噠噠咆哮的拖拉機聲響。

他這麽豎着耳朵聽,好像遠處真有拖拉機駛來,可停下腳步再認真聽時這聲音卻又消失了,他拍拍耳朵,不知道是産生了幻聽,還是因為山路在山間穿梭,即便是拖拉機響聲這樣的分貝量級,也時隐時現。

又走了差不多三四公裏,終于還是讓他給盼到了。身後真的趕上來一輛拖拉機,唐嘉木想都沒想就迎上去攔下,得知擱下兩只木桶完全沒有問題後,他立即掏出五塊錢遞給司機,對方還給他找了三塊。

拖拉機開到唐慶國身邊停了下來時,埋頭趕路的唐慶國還以為司機來攬活,他擺擺手繼續走,得知唐嘉木已經把錢給了才有點無奈地把木桶搬上拖拉機。

跟司機約好了在集市入口處等,父子倆繼續步行,別看拖拉機比人走得快,卻要比他們步行晚到鎮上,因為步行走的山路都是近道,而拖拉機走的盤山路則要繞遠路,加上路況差,速度快不起來。

本來司機說讓他們也上車,正好有位置能夠擠上去,但唐嘉木直搖頭,他可不想再受這個罪。

曾經周末放假,唐嘉木從鎮上回家,搭乘了一次拖拉機,站在後面的車兜裏,一路颠簸搖晃,雙手緊抓住車兜的欄杆才沒被甩下山崖,等到了家之後兩手都已麻木,差點張不開,還磨起了好幾個水泡,自那以後再累他也寧願走路。

幫父親卸下了重擔,唐嘉木心裏終于輕松了許多,雖然唐慶國略帶責備他說很快就要到了還花兩塊錢不值當,但唐嘉木知道父親只是心疼錢寧願自己吃苦,他再次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家裏富裕起來。

唐慶國接過唐嘉木肩上的茶葉,走起路來別提有多輕松,沒幹過重活的唐嘉木覺得肩膀有些生疼,他邊走邊揉,唐慶國看着他有點心疼,但他不懂得如何表達感情,反倒開玩笑嘲笑兒子:“阿木你這可不行啊,我跟你一般大的時候都要挑幾十公斤的擔子了。”

唐嘉木也不示弱:“爹,我可不是吃這碗飯的料,我是腦力勞動者。”

唐慶國笑道:“好,以後念大學,做個知識分子!”

……

父子倆到達鎮上時已是上午十點多,他們在集市入口處等了二十來分鐘,等到了那輛拖拉機。

唐慶國要去松香站給松脂稱重算錢,每個趕集天那裏都會排上長長的隊伍,要把幾十塊錢拿到手至少還要在那裏等上一兩個小時。

于是賣茶葉的任務就交給了唐嘉木。

這倒不難,由于長期賣茶葉,每一位山上的農民都有那麽幾個信得過的茶葉販子,只要直接把茶葉給人家過一下秤,根據行情價格算好錢就行,茶葉販子也別想在秤杆子上做文章,因為每個人都是稱好了重才出門的。

唐嘉木十分鐘之內就把茶葉賣完了,他把空麻袋卷起來用繩子捆在扁擔一端,在街邊找了一家小商店寄存起來,這些小商店不會在意大家往裏面堆東西,說不定大家一存一取之間就在他們家買點東西呢,他們管這個叫做會做生意。

終于可以輕輕松松趕集了,唐嘉木曾經對這個又擠又亂的集市倒也算得上喜歡,畢竟這是鎮上最熱鬧“繁華”的地方。

不過他今天是帶着任務來的,顧不得喜不喜歡,朝着集市中間走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