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唐慶國一家正要讨論如何開羊肉餐館的事情, 唐慶國突然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一拍手道:“不行啊!開一間店一天才能消費多少羊肉?一天一只?撐死兩只到天了吧,那一年也才幾百只啊。山裏光今年就得有一千五百只左右的羊要賣給咱們呢,開一間店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啊。”
唐嘉木道:“是啊,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呢。”
其實這個問題他之前也考慮過, 鎮上的市場也就這麽大,消費不了太多羊肉。
李秀英有些焦慮道:“鎮上也就那麽多人,人家也不可能天天吃羊肉, 我看我們這些羊是難賣了。”
唐慶國道:“現在的問題就是得想辦法拓寬銷路,把羊肉賣給更多的人,光在鎮上賣恐怕是不行了。”
拓寬銷路無非就是到更多的地方賣給更多的人, 唐嘉木想到了2000前後形成的一種商業形式——連鎖加盟,他說道:“我覺得我們還是先開好一家店,如果第一家店成功了, 我們可以再接着開加盟店。”
“什麽是加盟店?”唐慶國問。
別說大山深處的人們,就算是城裏人也不見得知道是什麽意思。
唐嘉木給他“科普”:“等我們的店出名了, 打響了牌子,就在店裏貼廣告, 讓別人開跟我們一樣的店,用我們的招牌。我們給他們提供技術、配料和羊肉,這就叫加盟。以後全縣都開了我們的加盟店,我們的羊再也不會賣不完, 只可能不夠賣了。”
唐慶國大吃一驚:“你可真敢想。”
把羊肉館子開到全縣?他做夢都沒想過。
唐嘉木說:“事到如今, 也只能試試了, 當初您也沒敢想過會搞一個茶葉種植合作社吧?現在不也弄成了。”
唐慶國一想也是:“那就先開一家店試試再說吧,要是開一家能成,我想找不同的地方開兩家、三家同樣能成。”
唐嘉木道:“那就先租門店,買設備和廚具餐具吧,這些事情李光燦叔叔比較有經驗,還得請他幫忙才行。最後就剩下人手問題了。”
唐慶國道:“嗯,這一系列問題我去找李光燦學習,明天就去,你也去。”
……
Advertisement
第二天唐慶國和唐嘉木去找李光燦請教開餐館的事情,李光燦再三确認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開餐館後,對他們的事情很上心,幾乎是手把手地教。
這幾天他們父子倆就住在鎮上,從租店面,到裝修,再到買器具等等,都是李光燦帶着他們完成的。
這一折騰,唐慶國手上的錢就所剩無幾了。
開好了店,就要試營業。謝過李光燦,父子倆回到家,要正式籌劃開業的事情了。
趁着暑假人手足,唐慶國做了人事安排:李秀英和唐嘉木去開餐館,爺爺奶奶和唐穎在家看店烤蘑菇,唐慶國自己得來回跑,協調各種事情。
正常收羊幾天之後,因為沒賣掉,蘇永勝家裏已經裝不下更多羊了,收羊的事情不得不暫停一段時間。跟鄉親們說明了情況,并且承諾他們過一段時間還照常收購,基本上大家也都能夠理解,要是有着急用錢的人家就自己先趕去集市上賣。
唐慶國讓蘇永勝負責在家裏宰羊,羊肉切塊後唐慶國帶去鎮上的餐館裏。
有了李光燦的幫忙,羊肉館開得很順利,大家對專門只賣羊肉的餐館感到很新鮮,加上一開始有促銷活動,從第一天開始客人就不少。
李秀英和唐嘉木兩個人每天都從早忙到晚,前幾天還勉強應付得過來,再後來就明顯覺得有些吃不消了,客人一天比一天多,超過了他們的預估,最後不得不喊了鄭萍也來幫忙。
鎮上開了一家有特色的羊肉館的事情口口相傳,只開了十幾天居然有隔壁鎮的人騎着摩托車結隊專程來吃羊肉,尤其晚上的燒烤更是人滿為患。
不過生意再好僅憑一家店還是很難消化掉山村裏那麽多的羊。
唐嘉木覺得是時候着手宣傳加盟的事宜了。他搞了兩塊大廣告牌直接擱在店門口,又印了一沓小海報放在吧臺上,顧客随時可以取了看。
沒過幾天,還真就有電話打進來,不過加盟這種東西大家都沒見過,一番努力,最終也只在兩三個相鄰的鎮分別開了一家。
但不管怎麽說,幾家店加在一起還是分擔了不少的壓力。
雖然壓力有所減緩,但還是遠遠不夠,唐嘉木左思右想又建議唐慶國把羊肉按不同部位切塊細分,買了個冷藏功能的櫃式冰箱,同時售賣新鮮羊肉。
此時唐慶國又算了一筆賬,算下來還是只能解決三分之一左右的羊,最後唐慶國心一橫開着車各個鄉鎮跑,去推銷羊肉店的加盟問題。
他的不懈努力加上之前已經開業的店的口碑效應,終于在辛苦了将近半個月時間後,全縣開了十幾家羊肉館,大家統統從他這裏進羊肉。
問題總算得以解決,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但是事情發展成這樣,回過頭來又要重新調整一番自己家的事業結構了。
有那麽多的加盟店要管理,唐慶國勢必也只能長期呆在鎮上,家裏的商店也不可能長期由兩個老人看守,并且唐慶國也已經沒時間再批發商品往山上運。
創業需要計劃性和強執行力,但很多時候計劃不如變化,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都說創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調整方向、否定自我的過程。
唐嘉木懂得這個道理,但自己也曾想是不是當初他為了攢錢想做的事情太多,導致現在一團亂,剛走上正軌的商店居然也要放棄。
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一開始就錯了,因為自己,把一家人搞得團團轉。
他得靜下來再理一理思路。
他拿出紙筆來在上面畫——商店,羊肉館,茶葉種植合作社,烤蘑菇。事情得有主次,是時候要做出取舍了,即便當初的計劃要被推翻。
在紙上塗塗畫畫後找父母商議:“爹媽,你們覺得現在該怎麽辦?我感覺我們可能得舉家搬到鎮上來才能應付現在的事業。”
李秀英驚訝:“山上又是合作社又是商店的,并且還在買蘑菇烤蘑菇。現在羊的問題解決了,要不我們把這家店轉讓了,還是回去吧。”
唐嘉木道:“媽,賣羊的問題沒那麽簡單。看起來是解決了,實際上還得咱們一直管理着,不然以後再出點什麽狀況,這段時間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我爹就得長期在鎮上,才方便管理。”
李秀英兩難:“那山上那些事情怎麽辦?家裏才是我們的根本,搬下來這裏什麽都沒有,要是以後這店開不成了,家裏的事情也荒廢了,就只能抓瞎了。”
唐嘉木理解李秀英的擔憂,不過他覺得不能總是抱着山裏面的一畝三分地不放,雖然沒有土地,但鎮上機會要多得多。
他認真給李秀英分析:“媽,我知道您的顧慮,家裏畢竟有田有地,再怎麽也餓不着。但我們現在在山上也不種地了,在鎮上機會比山裏要多得多。”
李秀英想不明白哪有多少機會,山上的事業都搞得差不多了,鎮上頂多就一家小羊肉館。
唐嘉木繼續道:“您看,合作社的事情現在不是安排了兩個經理負責嗎,可以維持不變,我爹每隔幾天就上去看一次,我們主要把關茶葉質量和負責收購茶葉就行了。”
“商店的事情雖然您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我們可以在鎮上開一家批發部,有了我們在山上的成功經驗,山上有的是人想要開店,到時候我們就專門把貨批發給他們。”
“蘑菇的事情更好辦,我們也在鎮上收購蘑菇幹,讓山上的人烤幹了直接賣給我們。”
“您看這樣所有事情我們都能顧上,還能做得更好,規模也更大。”
李秀英一聽覺得确實很有道理,無懈可擊,但她一下子還是沒法把這些方案完全消化,心裏總覺得又不踏實起來。
“好!”唐慶國一拍桌子,把李秀英和唐嘉木吓一跳。
“哎呀你吼什麽啊,一驚一乍的!”李秀英拍着胸口道。
唐慶國笑道:“不好意思,一激動聲音大了點。就按阿木說的辦,秀英你放心,以後不會再折騰了,以前折騰也是因為事情都沒着落,摸着石頭過河,以後咱們就在鎮上搞一番事業。”
“讓我再想想吧。”李秀英感覺有點亂。
經過一晚上的反複琢磨,第二天謹慎的李秀英終于同意了唐嘉木的提案。
因為解決了這麽大的問題,一家人緊繃的神經也該放松放松,唐慶國家打算關一天店上山把該辦的事情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