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蘇永勝也到市裏加入了唐慶國的茶葉加工團隊, 并且還幹得不錯。這讓蘇小芹也很高興, 她覺得父親比以前上進了,并且思想也在不斷進步。

唐慶國的小廠子加工茶葉進行得很順利,同時品牌包裝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從春茶上市開始, 連續忙碌了兩個月, 終于加工出了第一批成品茶,還參加了市裏舉辦的展銷會。

他們市本來就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茶鄉,只不過茶企不多, 産業不夠完善,政府才覺得這一塊大有可為,想要大力發展。

得益于那點小名氣和事先的宣傳, 前來參加展銷會的各地經銷商還不少。

這人唐慶國他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展銷會這一天,唐慶國帶了幾個骨幹,前來參展。

為了這一天, 幾個人可謂是從頭到腳打理了一番,個個都理了發刮了臉穿上了新西裝。在這之前沒有人參加過這種活動, 覺得做多充分的準備都不為過。

組織方給每個展臺安排了一位茶藝師,展臺上擺放了他們的茶葉和茶具, 茶藝師穿着旗袍站在中間,随時準備着給客人沏茶。

唐慶國幾個人站在展臺旁邊,挺直了西服,內心有一點澎湃, 卻要裝作無比鎮定自然。

他們對這次展銷充滿了希望, 也很有信心。連怎麽給經銷商推銷自己的茶葉都提前背好了臺詞, 幾個人還提前排練過。

用唐慶國的話說,就是不打沒準備的仗。

可惜事與願違,真正上了展會時,結果卻與他們預期的相差甚遠。

經銷商們經過唐慶國他們的展臺時,幾乎都是掃一眼就走了,少有停下腳步咨詢的,願意品嘗他們茶的人就更少了。

雖然冷清的展臺不止他們這一個,但看着有些展臺熱鬧的情景,就連站在那裏的茶藝師都略顯尴尬。

看到這樣的情形,唐慶國也着急,這麽長時間的辛苦,好不容易才生産出來的茶葉,竟然無人問津。

他可是連家底都壓進來了的,就指着這一刻。

并且現在生産的還是春茶,一年中最最值錢的就是這一季,再往後初夏的二水茶和夏末的谷花茶就不值錢了。

要是這一次不能成功,他不敢想象廠子還能再支撐多久。到時候要是倒閉了,自家的房子就真的要被信用社收走了。

那就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這還不算完,還有跟着他幹的這些兄弟們,大家都是家有老小的人。

他不能輸,得盡快想辦法。

唐慶國讓手下人看着展臺,自己要去看個究竟。

他把參展商的挂牌取了下來放進兜裏,就像經銷商一樣在展廳裏逛。雖然脖子上沒有挂着專門給經銷商發的邀請牌,但至少他的參展商身份沒再那麽明顯。

他看了一圈跟他們的一樣無人問津的展臺,再看看那些很有人氣的,發現了一個規律——無人問津的都是新廠,人氣旺的都是老廠。

這點他能夠理解,老廠有了年頭,在外多少也有了一些名氣,說不定很多經銷商就是沖着某些廠商來的。

光能理解也沒用,得有解決辦法才行。品牌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可是他等不起。

他走到那些人氣旺的展臺,想嘗一嘗人家的茶。

茶藝師不認識他,照常給他沏茶,但那些展臺的負責人卻都認識他。

他當初一到市裏建廠就引起了同行們的注意——一個從山溝溝裏來的農民,居然要辦廠,搖身一變想要當茶葉工廠的老板,簡直是在做夢,在家裏好好種種茶還差不多。

見他來自己展臺喝茶,這些負責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心道這個唐慶國自己的展臺不好好守着,怎麽跑來我們這裏喝起茶來了?

不過在展銷會上他們也不好說什麽,既然來了,原則上就都是客人,喝一口茶也是應該的。只默默在心裏發笑——早就知道你做不成,這回做出來的茶沒人瞧得上了吧。

空氣中這種異樣的味道,唐慶國自然能夠覺察到,不過他不在乎。他還禮貌地跟這些負責人點頭示意,然後端起茶杯慢慢品嘗起來。

品茶他還算不上在行,以前都是喝手工的粗茶,現在雖然自己建廠了,但再怎麽品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成為行家。

不過即使不是行家他也品出來了,對比出真知,自己的茶确實不如人家的好喝。

這下可就難辦了,品牌和技術都是劣勢。雖然他是一個冷靜的人,但這種事擱誰頭上都會着急上火。

幸運的是他的茶葉沒有全拿來加工,這一批次只是為了展銷會而生産的,別的茶葉原料通過半處理後都還儲藏着。

大部分原料都還在,就還有機會,這讓他松了一口氣。

展廳一側有一間臨時辦公室,專門給市裏茶葉産業負責人臨時辦公用。

唐慶國品完別人的茶之後,直接來找負責人,想要尋求幫助。

負責人姓姜,大家都喊他姜幹事。這一會正一個人坐在辦公室,沒什麽事幹,幹脆也在喝茶。見唐慶國進來,他熱情讓座,還給唐慶國倒茶。

唐慶國一進門就開口道:“姜幹事,我們遇到了點麻煩,想請您幫忙想想辦法。”

他心裏着急,但人姜幹事卻很穩得住,慢條斯理地把茶杯遞過來,才慢悠悠開口:“唐老板,怎麽了?遇到什麽問題了?你們的茶挺好的啊,來這裏展出之前我們不是還一起喝過你的茶嘛,不錯的。怎麽會有問題呢?”

唐慶國道:“當時是覺得不錯,不過現在到了這裏根本就沒人問啊。我嘗了一下別人家的茶,才知道人家的茶可比我的好喝啊。我們本來就是第一次做,人家不認識我們的牌子不說,現在技術也跟不上,這是不行的。所以想請您給出出主意。”

姜幹事喝了一口茶,開始安慰唐慶國,“唐老板,這個你可急不得,剛才你也說了,你們是第一次做,第一次做能做出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了不起了。”

他還豎起了大拇指,“你們的牌子別人不認識也正常啊,牌子這種東西,是要慢慢積累才能打響的,現在只要能把茶葉賣出去,時間長了人家自然就知道你的牌子了。”

姜幹事說得還挺有道理的樣子,使得唐慶國看着他,答不上話來。

他又喝了一口茶,接着說:“技術問題嘛,就更需要積累了。你第一年做成這樣,真是不容易了,要是一個新手做出來就跟那些老廠子一樣好,那老廠子豈不是吃幹飯的?你說是不是。”

姜幹事把茶杯端起來,示意唐慶國也喝,“你別太着急,一年不行,兩年三年的無論是品牌還是技術,都會變好的。來,喝茶。”

他一堆大道理扔過來,卻沒一點實際用處,唐慶國哪還有心情品茶,不過他倒是渴了,他端起茶杯,一口就幹了。

他覺得姜幹事這回幫不了他了,當初建廠的時候他沒少幫忙,不知道為什麽這次盡說些空話。

他從頭思考了一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建廠的時候遇到的問題都很簡單,該補貼的補貼,該培訓的安排培訓,按政策辦就行,不會有什麽難題。現在遇到的技術瓶頸和營銷難題才是真正的困難,姜幹事估計也沒什麽辦法。

只能靠自己了。

姜幹事說的靠積累确實也沒錯,只是他沒時間耗,這條路不适合他。但他還有點不死心,最後又問道:“姜幹事,您說的這些都對,但是我們耗不起那麽長時間,我們沒那麽多的資金儲備,要是這麽慢慢積累,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廠就得倒閉。”

“哦…這倒是個問題,”姜幹事若有所思起來,“這樣吧,等展銷結束後我去看看,能不能給你們申請一點資金支持,你們也看看,想辦法籌籌錢。”

申請資金支持,是不可能的事,建廠的時候就看得出來,市裏的支持是很有限的,也不可能給他特殊照顧。

得,自己想辦法吧。唐慶國站起身來,“那行,謝謝您姜幹事!我們再想想辦法。”

唐慶國走出了門,姜幹事還在背後囑咐:“唐老板你別着急上火啊,總會有辦法的。”

往展臺走去,唐慶國就在琢磨,今天的展銷還要不要繼續參加?是不是直接回去開緊急會議讨論應對方案比較重要?

還沒走到展臺,他的BP機卻響了。他從腰間取下來一看,是市一中的電話號碼,肯定是唐嘉木找他了。

是該問問兒子的,他興許有辦法,唐慶國又看到了希望,轉身走出展廳,小跑着去回電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