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

都沒有來回搶三遍的。”關山北氣的不行,從牙縫裏擠出這句話。

宗和也不知道說什麽好,只能道了句“行了行了,誰讓這是長安呢···”

鑽進車裏,宗烨端坐在內,看着窗外,眸色沉沉。

“怪不得老夫人讓多準備些錢袋,路上用的上。”宗和又拿出兩個錢袋裝進自己袖子裏。

“真是···”其實他心裏也有點不得勁,都說長安好,沒想到長安原來是這樣的···

宗烨莫名想起知道要來長安的時候,湯圓背誦的詞句“書中說長安···長安特別好,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有五坊七市,有雲片糕,有驢打滾,有···夜裏燈火連城,有詩人寫到,街市如晝人不絕,熙攘龍城聲明夜···”

現在的長安,只有夜色如墨,挂在天邊的月亮,所發出的那點點月光,只夠在城牆上灑下些許清芒。

·····

不管怎麽說,宗烨他們總算是按時到了皇城門下,周圍已經停了三四兩馬車,大概是因為天冷,來的幾個人也都縮在馬車上,沒有人互相說話,只偶爾有拉車的馬匹,跺跺腳打個響鼻。

等了一會,人到的差不多了,城門才打開,從裏面出來幾個太監,為首的太監行了個禮,道“各位公子都到了吧,請都下車,老奴會帶您前往普仁宮,陛下下朝之後,會在哪裏召見各位。”

宗烨從馬車上下來,正好聽見後面有個人道“下朝還的好幾個時辰呢,讓來這麽早···”

馬上又有另一個聲音,大概是小厮的,着急的都要哭了“公子···您少說兩句吧,這可是長安啊···”

他們倆人說話的聲音不算低,尤其是前面說話的那人,抱怨的聲音宗烨都聽見了,不過幸好大家此時都在從馬車裏出來,各種動作發出的聲音将他的聲音蓋住了,只是宗烨這邊,兩人距離近一些,這才聽見了。

人們下車站好,為首的太監數了數人數,皺了皺眉道“怎麽少了一位?”

旁邊小太監遞過名單,他看着馬車上的名牌,點數了一遍,問道“英王二子到了嗎?”

沒人回答。

又喚了一遍,還是沒人吭聲。

老太監把名單塞到旁邊人手裏,束手道“好了,衆位公子跟咱家來吧。”

“不是還差個人呢嗎,不等一下?”還是剛才說話的那個聲音,不過此時已經沒有人出聲了,他一說話,便十分的明顯。

老太監回頭看了他一眼,臉上扯出個笑“您不用擔心,會有人等那位公子的。”

------題外話------

啊啊啊來不及了說話了。

134 入宮城衆人初話

宮城深深,老太監挑着燈在前面帶路,後面跟了一串人,都是默不作聲的走着,隊伍中還有幾個小太監也執着燈,只是那燈光太昏暗,只能照到行走中的衆位公子,連周圍的環境都照不清,這場面直可以做恐怖片的開場了。

走了一會兒,面前便是普仁宮,老太監帶着一行人進去,回身行了個禮“這便是普仁宮了,還請各位公子在此稍作等候,等到陛下下朝之後,自會有人來帶領衆位前往禦書房。”

老太監說完話點點頭便退下了,宮殿裏只剩下幾個小太監和這些各地的諸侯公子,他們身邊的小厮随從在宮門處就被攔住了,只能在哪裏等他們進去,是以這趟進宮,他們都是孤身一人。

對于這些諸侯公子而言,這一點就讓人頗不适應了,一般來說就算是庶子,在家裏的時候也是小厮不離身的,對于他們中的有些人來說,自己從小到大陪着的小厮,在某種程度下,要比自己的那些所謂有血緣的兄弟親近多了,乍然失去了身邊陪伴的人,又是在皇宮這樣一個陌生又危險的地方,這些少年顯然都有些緊張。

雖然他們面上表情都是一本正經,但總能從挺直的後背緊繃的肩膀線條上看出幾分來,估計心裏都警惕着呢。

奔赴長安的二十二人年紀都不大,最大的是忠王三子,今年二十有七,最小便是之前的博陽候小世子,不對是現在的博陽候,今年剛五歲,不過大概是經歷的事情越多,小孩就越懂事的原因,這孩子現在比滿屋十幾歲的少年坐的還淡定,只是臉有些發白,不知道是不是天冷凍得。

這屋子裏的人再怎麽說都是諸侯子弟,小太監很快就都給倒好了熱茶,每人手旁的小桌上還放了兩份點心,只不過始終每人去拿,大多數人最多也只是端起茶盞潤潤喉嚨,連一杯茶都不肯喝完,看來進宮之前,也都打聽過注意事項了。

他們坐在屋裏,看着窗外黑洞洞一片,仿佛有什麽怪獸蹲守在黑暗之中似的,無端的讓人心生恐懼,先開始還好,坐了一會兒,便有人漸漸緊張起來,輕聲問了句“現在什麽時辰?”

屋裏一直沒人說話,他說的這句話聲音雖然不高,一時之間卻也顯得有些突兀,像是突然打破了空氣中的安靜。

說話的這人看着十三四歲左右,說是長大了臉上卻還帶着一些稚氣,話出口之後,沒人理會他,他便有些後悔,臉上表情十分尴尬。

“卯時初了吧。”有一個聲音回道。

這回話的聲音十分耳熟,說話的正是剛才在門口的時候出聲詢問的人,之前說話的人沖他投過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後來回話的這人點了點頭,沒再多說。

他倆雖然不說話了,這兩句對話卻打開了其他人的話匣子,仿佛是有人開了頭,他們才好出聲了,有人低聲詢問着旁邊人的身份來歷,有人互相打聽着愛好住址,更多的竊竊私語卻是聽不清了。

要不說溝通有助于關系的建立,很快就有一些人三五成堆的湊到一起說話去了,剛才第一個開口的那個人也加入了聊天的陣營,在場孤零零坐着的只剩下了三個人,五歲的博陽候。

這位年紀太小,根本不主動搭話,就是別人和他說話,他也只是笑笑不吭氣,本身其他人歲數就和他差得有些多,他态度又不主動,別人想着他可能太小,根本弄不清大家在做什麽,也就不理會他了。

什麽,你們說大家不就是聊天嗎,還能是做什麽,這種聊天可不是單純的聊天,他們能在短暫的聊天中展示自己的優點,聯絡人脈,确認自己在小團體中的領導地位,學問多着呢。

宗烨身邊也沒人,他的問題很明顯,他本身容貌出衆,剛開始不是沒人試圖和他說話的,但是還沒走到他面前,就被那張冷臉凍走了,用關山北的話說,老大要是不想說話的時候,臉上簡直像是寫着字,左臉是沒興趣,右臉是離遠點。

大家身份地位都差不多,誰也不知道誰的底細,沒什麽人願意頂着冷臉往上沖,還有人知道宗烨諸家外孫的身份,想着若是在外面,不妨打個招呼,現在卻是在宮裏,還是不要做出這種敏感的事情來。

出乎人意料的是,剛才那個回應第一個人說話的青年,旁邊居然也沒什麽人,值一個人獨自坐着,宗烨看他一眼,發現他正挑着小桌上的點心吃,毫不理會周圍的環境,他吃點心的方式很有意思,稍微硬點的點心,他都在茶水裏粘一下,才往嘴裏放。

雖然低着頭好像吃的專心致志,他對于視線的感知卻十分敏銳,很快擡頭看向宗烨,然後點了點頭,十分淡定的道“早上起的着急,沒顧得上吃早飯。”

這人看起來大概十五六歲了,濃眉大眼,說不上英俊,卻也絕不是惹人讨厭的樣子,宗烨回了個點頭。

他卻好像對宗烨挺感興趣的樣子,拍了拍手中的點心渣子,湊到宗烨旁邊問“你功夫挺好啊?”

宗烨看了一眼他的手,躲開了對方試圖拍自己肩膀的動作“恩。”

“我在門口就注意到了,你走路的架勢和他們都不一樣···”他壓低聲音,有點興奮的道“回頭我們切磋一下啊。”

“還有那個馬夫,功夫應該也不錯,他從馬車上跳下來的時候,雖然塊頭大,落地卻沒什麽聲音···”

宗烨掃他一眼,沒想到這人也是在宮門的時候,就開始打量各方了。

“沒什麽。”宗烨淡淡的說。

“怎麽能沒什麽啊,我看了,除了你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個花架子。”他示意了說的最歡的那一堆中的忠心人物“就他那樣的,還說自己武藝高強,我一個能打十個。”

宗烨···

旁邊不知道什麽時候湊過來的小博陽候:贊同的點頭。

其實人家只是吹個牛而已,這兩位小同學你不要太耿直啊。

------題外話------

啊啊啊,我要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睡太晚了,昨天四點睡覺,早上學習有檢查,六點半就爬起來了,然後這一天我都心慌的不行,特別難受。

抱抱每個寶貝,大家都早點睡覺吧。

135 面聖

屋裏的衆位公子,先開始是沉默,然後開始興致勃勃的互相說話,但是說着說着,能說的話都說完了,再看看外邊,天都亮了,他們說話的興致也漸漸小了,互相看看,眉眼中都有些不安。

有機靈的人去詢問旁邊守着的小太監,小太監接過荷包,卻只是道“這還早着呢,還請您耐心等着些,若是沒有意外,至少要到辰時末,早朝才會結束,等到聖上召見了,自然會有人來帶衆位公子前往。”

沒辦法,這些人只能安靜的坐着,越坐心裏越沒底,都是年輕人,就算有幾分心機,也沒接受過家中系統的培養,多多少少都有些沉不住氣,浮躁不安的氣息像是能傳染一樣,在屋子裏蔓延···

“換一壺茶水。”打破寂靜的是宗烨的聲音,他點了點桌上的茶壺,态度自然沉穩的喚太監。

有沒有搞錯,我們怎麽緊張,你還有心情喝茶,旁邊的人看向他,有人有些緊張,宮中的太監不好差遣,覺得宗烨恐怕會碰壁,有人幸災樂禍,覺得宗烨事太多,想着看他被太監拒絕之後的狼狽樣子。

“奴才這就去,您稍等。”門口的小太監進來,端起茶壺出去了。

怎麽是這樣的,說好的宮裏的太監特別難纏,不能随便指使呢,剛才那個給太監塞了銀子問消息的人尤其不解。

“他剛才還拿了銀子才說話,現在怎麽就直接去了?”這人低聲詢問一旁的人。

“沒準是因為人家比較英俊···哎,你推我幹嘛,好吧,沒準是因為他們認識···你問我,我怎麽知道嗎?你去問他啊。”旁邊的人攤了攤手。

這人實在是想不通,等看見小太監很快端着一壺熱茶放在宗烨桌上,他心裏的疑惑更大了,倒也不是可惜那一個荷包的銀子,他是弄不清為什麽,都是一樣的身份,怎麽他就能指使那小太監呢,總不能真是因為他比自己帥吧。

他就上去問宗烨了“你認識那小太監?”

宗烨搖搖頭。

“那你之前給他銀子啦?”

宗烨把熱茶倒在茶盞裏,還是搖了搖頭。

“那他為什麽就去倒茶了。”

宗烨皺了皺眉“這是他的職責範圍之內,他為什麽不能做···”

一句話問到了面前的人“你說的也對,但不是說宮裏···嘛?”

他頓了頓道“那我問他問題,他為什麽還收我荷包。”

“笨啊你,告訴你消息又不是他的職責。”剛才吃點心的少年實在看不下去了,拍了拍他肩膀道。

······

這些都是等待面聖時候的小插曲,不是重點,不過也不能說這段時間完全沒有用,至少宗烨在那濃眉大眼少年的主動介紹中,知道了他的姓名來歷,平津候次子,趙平濤。

按理說,身為嫡次子的他,不應該被送到長安了,面對小博陽候宋子玉疑惑的目光,他笑了笑道“我家就我和我哥兄弟兩個,我哥不能來,我就過來了。”

宋子玉目光有些同情,抿着嘴把自己案幾上的點心也拿到趙平濤面前,趙平濤伸手揉了揉他腦袋“哎呀,我是主動來的啊,長安诶,多繁華的地方,比窩在家裏有意思多了。”

“恩恩···”宋子玉點頭,從他手掌中掙脫出來。

閑話先不說,如今坐在這屋子裏的,基本都各有各的故事,沒有幾個是一廂情願來的,就算是原本不知道來長安意味着什麽,看到父親無論如何不願意把嫡長子送來的場景,心中也知道這不是什麽好事了。

但是,沒辦法,上有皇命,下有父令,總得來,讓趙平濤和宋子玉一說,大概是想起了自己出發前的經歷,剛才比較活躍的幾個人也不說話了。

是以 ,太監過來的時候,見到了便是一屋子分外安靜的諸侯公子。

“陛下召見,請諸位公子和老奴來吧。”太監在心裏感嘆,到底是諸侯子弟,雖然年輕禮節方面卻不輸給以往等待晉見的普通官員。

······

“博陽候宋子玉,平津候次子趙平濤···晉平候世子宗烨到···”殿門外的小太監嗓子清亮,把二十多個人連背景帶名字迅速的報了出來。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家裏都教過禮節,進了殿裏,沒人擡頭,具是整齊的行禮。

“起來吧,都是一家人,不是親戚,便是功臣之後,日後不必如此多禮···”說話的人正是新帝,衛齊。

這兩句話倒是說的和氣,不過也沒人會當真,說是這麽說,你要是真的信了,下次見了皇帝不行禮,那你就傻了。

雖然心裏這樣想着,但是面上大家都是十分的感動恭敬,口中紛紛稱不敢。

“恩,沒事,都是好孩子。”衛齊的眼睛掃過下面跪着的衆人。

他仿佛是十分困倦的樣子,捂着嘴打了個哈欠,揮揮手“都起來吧,賜座。”

其實吧,叫來這些人,宗齊也沒什麽好說的,對于這次的成果,衛齊心裏是不太滿意的,來的人大多都是些庶子,這明顯就是各地諸侯的消極反抗嘛。

但是現在他也沒有精力,找諸侯的茬了,原本以為登基之後,就是一人獨尊的日子,可是朝中還有閣老,還有外戚,先皇後在他登基的過程中出了力,這他是承認的,但是之後他很快發現先皇後出身的陳氏家族,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了。

------題外話------

困,測評要求寝室沒有人,我簡直要流浪街頭了。

136 登基非易事

衛齊不是很有野心的人,或者說他從小的生存環境讓他對于權力的追逐**不是那麽強,因為他從小就是受到的這種培養,先帝對于下面這幾個兒子都抱有很高的警惕心,越到年老的時候,警惕越是濃重,甚至漸漸往懷疑方向轉變了。

這幾位皇子基本都沒有入朝辦過差,別人吧,好歹家族還有點背景,暗暗的還學過些什麽,衛齊他娘是宮女出身,而且還早早死了,這種權術心機誰教他啊。

當年衛齊對于自己人生的規劃,基本就是等着老爹那天心情好,能給自己封給王爺,然後去封地上做土皇帝,當然這不是說明他不想當皇帝,只能說明他對于自己能得到皇位并沒有抱期待。

母家那邊就不說了,後來衛齊到了結親的年紀,別的皇子的正妃都出自什麽世家大族,衛齊呢,他的正妃娘家最大的官是正四品的通議大夫,而且這還是個文散官的職位,就是說這個職位上的人基本沒有什麽單獨負責的事情,基本就是個可以上朝的時候說臣附議的角色。

而且,最那什麽的是,這個通議大夫都不是他正妃的父親,而是正妃的大伯,可憐的衛齊,簡直是把不受寵三個大字頂在了腦袋上。

都被這樣對待了,衛齊也沒辦法,他從小不受先帝疼,二皇子當年還敢為人求情,要放在衛齊身上,他絕對不敢吭氣。

這輩子,衛齊做過的最大膽的決定,大概就是在先皇後家的人找到自己之後,他想了一晚上,還是沒想好,出來聽見小女兒和她娘說,自己已經有半年沒打新的首飾了,他站門口聽了半響,回去書房給那邊寫了回信。

雖然答應了那邊的人,但是整個登基之前的事情,他沒出的上一點力氣,所有的任務就是在家裏坐立不安的等着,等到外面有消息說老四要登基了,他魂不守舍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當時倒不是因為自己沒能得到皇位而難受,他被邊緣化了那麽多年,雖然心裏答應了先皇後那邊,但是心裏對于自己能得到皇位仍然保持着一種不大相信的态度。

他這一摔是吓得,當時滿腦子都是,怎麽辦啊,老四要是當皇帝了,還能放過和先皇後家密謀過的自己,又想起自己傻,怎麽就能寫信回複呢,這不是實打實的證據嘛,一個人在書房地上呆坐了半響,他突然反應過來了,爬起來去找自己妻子。

“我們帶着柔兒,揚兒走吧,現在不行,今天晚上,今天晚上我們就走。”

他正妃甘氏一時沒反應過來,等到他驚慌失措的把事情說了,甘氏也吓得不輕,但是她不願意走,甘氏自己娘家身份低,心裏也知道自己嫁給衛齊是委屈了衛齊,所以在衛齊面前總有一種虧欠的心理,知道這件事之後,她心裏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我終于能還你什麽了,能和他站在同一個高度上了。

甘氏就說了,自己不走,讓他帶着兩個孩子走。

“我留在府裏,還能耽擱些時間,你帶着孩子走吧。”甘氏這話說的心甘情願,她心裏充滿了自我奉獻感,是真的一點都不害怕。

到了晚上,衛齊換上讓人準備的普通百姓衣服,把一雙兒女迷暈放在馬車上,這就準備出發了,甘氏守在門口,幾乎是笑着送他們走,衛齊也沒回頭看,他手心裏全是汗,緊張的不得了。

馬車剛轉出街口,就聽見外面一陣的馬蹄聲,衛齊當時就腿軟的站不起來了,他心想,完了,這是老四來清算了。

抖了半天,回頭看了一眼後面還在頭頂頭睡覺的一雙兒女,衛齊咬了咬舌尖,拿出自己那随身不多的皇家氣概,掀開簾子道“我雖有罪,兒女卻···”

話沒說完,堵在車前的一隊人,忽然翻身下馬,口中呼“宮中諸事已定,薛氏通奸被抓,還請您回宮主持大局。”

衛齊眼睛都瞪大了,用最後的理智揮手道“起來吧。”

然後放下簾子,縮回車裏,手抖個不停,看着兒女道“···爹···爹要當皇帝了。”

然後他就進了宮,薛氏那邊第一時間就自盡了,薛家當晚就被陳家帶人抓了個七七八八,老三據說是被吓着了,暈過去之後就瘋了,後來也病死了,衛齊收拾收拾就登了基。

登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衛齊都處在天上掉餡餅,還正好砸到自己頭上的興奮之中,看着下葬的先帝,他心裏想着我要像先祖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皇帝。

這就跟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想着我要認真學習,這學期要當第一名一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股勁都維持不了兩天,就會松懈下去了,意料之中的是,衛齊正是普通人中的一員。

召諸侯子弟入長安的事情是在他剛登基,雄心壯志的時候下達的命令,等到這些諸侯子弟來了,他那股勁兒也過去了,覺得自己登基之後就一人獨尊的想法也沒了。

他索性整個人進入了享受期,美酒佳人,醉生夢死,多好,對于他這種工作态度,陳家微笑着點了個贊。

衛齊也沒辦法了,他鬥不過陳家,卻又不想承認自己鬥不過陳家,甚至于看到之前三皇子的下場之後,他對于陳家還隐隐有些懼怕。

不過幸好的是,陳家也不想和衛齊撕破臉面,不管怎麽說,自己家已經捧衛齊上位了,三皇子已經被弄死了,老二太清高,老大脾氣暴,只有衛齊最好控制,所以雖然把持着朝政,面上陳家對衛齊還是十分尊敬的。

要是有心機的人,可能要籌謀着奪回權力啊什麽的,但是衛齊他心氣散了,對于自己能登上皇位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別的也懶得想了,還不如好好享受,不費那個心了。

所以這批諸侯子弟進長安這麽多天都沒能得到他的召見,因為他自己都不想見了,看見這些人,就想起自己剛登基時候的想法,現在想想心裏隐隐有點難受。

像是妥協于環境之後,想到自己當年的理想,雖然面上好像沒什麽,心裏還是不由自主的有點膈應。

那為什麽今天又見了呢,因為先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後說了,新城公主,安平公主都到了結親的時候了,正好,不是諸侯子弟來長安了嘛,為了表示朝廷對于諸侯的重視,這兩位公主的驸馬就從這批孩子中挑吧。

妹妹是自己的親妹妹,女兒更是自己的心頭肉,衛齊再是興致不高,也得親自來看看了,本來就不積極,再一看,來的大多都是庶子,衛齊心裏更不高興了。

------題外話------

想吃芝士蛋糕了,已經好幾天沒有去健身房了,太冷,整個人都不願意動,哎。

其實就是懶。

137 見衆人挑驸馬

他可能不是個好皇帝,卻是個好父親。

為了能給安平挑個好人,不只是自己覺得好,也不只是陳家覺得好,最好安平自己也覺得好,衛齊在召見他們之前,就把女兒安置在了椅背後的幕帳裏,能悄悄看一看這些人,那個是比較中意的。

“來長安還習慣嗎?要是有什麽不習慣的就提出來,朕可以幫你們解決。”

底下衆人紛紛搖頭,口中全道“沒有什麽不習慣的。”

這些人不是都來自不同的封地嘛,衛齊又問了問,各地的風土人情,大家也都回答了,只是态度都十分的拘謹,每人臉上都帶着恰如其分的恭敬微笑。

宗烨坐在下面,完全是按照諸老夫人囑咐來做的,就是随大流,不出頭不搶話,和大家保持步調一致。

“書院那邊已經安排好了,只是朕想着馬上就過年了,不如讓你們好好的過完年,才去書院讀書,剛來長安,還是放松兩天的好。”之前的聖旨裏不是說是讓這幫諸侯子弟來長安學習的嗎,結果來了又沒動靜了,衛齊就說了一下這個事。

你們讀書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只是朕體恤你們,所以讓你們輕松兩天,過完年再上學,朕好吧。

衆人連忙再次行禮,口中稱贊聖上的體貼,其實心中怎麽想的,都不一定呢,不說別的,就說年齡,這幫人裏最大的都二十七歲了,最小的才五歲,你把他們放在一起念書,這念得到一起去嗎?

不過既然皇上說了,甭管你是差幾歲,說你們能一塊念書,你們就能···

到這個時候,宗烨還安生的坐着呢,他是打定主意要按照諸老夫人的建議做了,但是架不住皇帝不配合啊。

衛齊看了看底下的二十多個年輕人,主動問道“晉平候世子在嗎?是哪一個啊?”

為什麽他記的宗烨呢,這就不得不提宗烨的世子身份了,他是除了小博陽候之外,唯一一個來長安的世子,其他人中有嫡子也只是嫡次子,沒有那家舍得把自己花了大力氣培養出的嫡長子送到長安來。

再就是哦傳旨官了,他在述職折中把晉平候和晉平候世子這一頓誇啊,誇晉平候的時候,是說晉平候對陛下一片忠心,誇晉平候世子的時候,他就用了不少褒獎的詞語,說少年英才,文武雙全,姿容不凡。

要是放在平時,這種述職的折子,衛齊都懶得看,但是這不是要給自己女兒妹妹挑驸馬嗎,衛齊仔細看了折子之後,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才有了今天的問詢。

“回陛下,臣在。”宗烨站起來,行了個禮。

“哦,果然是好人才。”

前面說過了,長安是個顏控非常嚴重的地方,宗烨的臉在那裏擺着呢,一看他的臉,第一印象就不錯。

衛齊端坐在椅子上,感覺自己椅背上的流蘇被從後面拽了拽,心知這是興平也挺滿意,對于女兒,衛齊還是慎重的,雖然容貌重要,但是也不能光看容貌,具體情況還要再問問,內涵也是十分重要的,

開口先贊揚一下晉平候“晉平候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你能來到長安,朕心裏非常高興。”

“卿是叫宗···烨吧”在旁邊太監的提醒下,他念出宗烨的名字。

“不錯,烨通火光,意為光芒看來晉平候也期待你前途光明啊···”

“臣的名字乃是外祖父所起。”宗烨淡淡的說。

衛齊放下茶杯,他從小不受先帝寵愛,聽宗烨這麽一說,反而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先帝拖了好長時間才給自己賜名,還是因為老四出生了,捎帶腳賞賜的,這麽一想,他點了點頭道“一樣,都是家人的期盼。”

又問宗烨“今年多大啦?在家裏看過什麽書,師從何人?有什麽愛好?”

這一問不要緊,聽完宗烨的回答,他心裏就不滿意了。

宗烨是這麽說的“十八,沒在家裏看過書,沒有老師,愛好是梳妝。”

聽到十八的時候,衛齊心裏還暗暗的想,女兒今年十五,過完年正好十六,年紀上合适,等到聽到後面,他臉上的喜色就漸漸沒了,也不像之前那麽滿意了。

沒看過書,沒有老師,這明顯就只有臉能看嗎?在聽到最後,愛好居然是梳妝。

宗烨這話說完,全場都冷了一下,有人悄悄打量着他,沒想到外表看上去這麽英武的一個人,愛好居然是這個,也有人想,怪不得看上去這麽英俊,沒準一回家就在打扮自己···

其實宗烨說的是打扮湯圓,但是被誤會了,他也懶得解釋,說完就坦然的站在那裏。

衛齊心中對于他的看好已經快降沒了,心裏也開始考慮下面其他的諸侯子弟,想着就算是庶子,只要孩子争氣,尚公主之後,完全可以到公主這邊封賞···

雖然這麽想着,但是看了一眼下面站着的宗烨,他還是不無遺憾,長的這麽好個孩子,怎麽內在這麽差勁呢,真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啊。

他手放在椅子旁邊,沖着後面擺了擺手,示意這個不行,然後就感覺興平在後面一個勁兒拽椅子上的裝飾,都快把布拽過去了,衛齊嘆了口氣。

低聲道“好了,再看看,再看看···”

後面這才安生下來,雖然和興平說再看看,不過他心裏到底是不滿意,冷淡的看了宗烨一眼,搖了搖頭道“身為男子,還是應該多多進學。”

宗烨點頭坐下了,衛齊卻又嘆了口氣。

自己不過是叮囑了這一句,後面興平就又氣了,這回不拽流蘇,從後面拽了拽他寬大的袖子,這是一句不好的話,也不願意聽了。

“好了。”衛齊清清嗓子,問道:“平津候次子是那個?”

“回陛下,為臣在此。”趙平濤起身行禮。

衛齊看看他,小夥子雖然長得不如剛才那麽帥,但是看上去英姿勃勃,也不差嘛,最重要的是,看上去就是個踏實孩子。

雖然是個次子,但是也是嫡子,縱然将來不能繼承侯爵也不打緊兒,以後和興平成婚了,可以賞賜一個侯爵下去,衛齊輕輕敲着椅子,心裏打算着。

他是真心疼這個女兒,衛齊今年三十有七,子嗣不豐,膝下只有一雙兒女,女兒衛柔是甘氏所出,兒子衛揚是小妾生的,也養在甘氏膝下,兒子嗎?膽子小,不愛說話,衛齊心中不是特別喜歡,也就是因為是自己唯一男丁的份上,才多看兩眼。

女兒就不一樣了,衛柔從小長得就可愛,長大之後又聰明活潑,嘴甜會哄人,衛齊特別疼愛這個女兒,當時下定決心要答應與陳家合作,也是因為聽見女兒說自己連好看的首飾都沒有了,這句話不算主要願意,也是重要的導火索,要不然他不能這麽快就下定決心。

因為喜愛女兒,他對于女兒的親事也比較看重,心裏确實想找一個女兒喜歡的驸馬,剛才敲椅子就是在詢問興平的意見了,然而,躲在後面的興平一反剛才的激動,什麽反應也沒有,擺明就是沒看上趙平濤。

但是衛齊越看越覺得滿意,面相就是個忠厚人,他問趙平濤“今年多大了?平時在家喜歡幹什麽?”

趙平濤也是第一回面聖,剛才心裏多少有點緊張,只不過看看旁邊的宗烨,人家都說自己不愛讀書愛好是梳妝,然後被皇上教育多讀書了,還是那麽淡定,自己又有什麽好緊張的。

他張口,聲音洪亮的道“回陛下,臣過完年就十五了,平時在家喜歡出門玩···”

衛齊忍不住揉了揉眉心,還沒說話呢,旁邊出去了一下的太監總管回來了,俯身在衛齊耳邊說了些什麽。

衛齊皺了皺眉,神情莫名“恩,讓他進來吧。”

門口小太監高聲唱到“英王次子衛誠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