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43)

諸英穿着與城門守衛有些相似的武官衣服,腰間還挎着刀,嗓子頓時有些發抖。

諸英今年雖然才十三,但是也跟着打了好幾場零散的戰役,今年夏天的時候還宰了一個分散的小隊伍頭目,論功行賞也升上了從六品下果毅都尉的職,雖然比自己外公,小叔還差得遠,但是這畢竟是自己靠着努力掙回來的職位,諸英想讓祖母和娘高興一下,大早上起來,特意換上了都尉的官服。

其實這身衣服和城門守衛的也就只有顏色像,都是暗朱色的,不過在眼睛昏花的老人家看來,卻十分相像了,他看看諸英,看看前面站着的守衛,頗有點不知所措。

守衛打眼一掃,也看見諸英身上的官服了,然而長安城這地方,掉下一塊瓦,砸到十個人,八個是官兒,另外兩個身上還的有爵位,是以,一個外面回來的,從六品的小官兒,守衛也不怎麽怕,不過他也沒要和諸英要進城的錢,束手行了個禮”進城您往這邊走。“

諸英擰着眉毛,看着守衛道”你推老人家做什麽?再說了,什麽時候長安進城還要錢?“

守衛不耐煩的皺了皺眉毛,心裏罵他傻,面上也是冷淡的樣子,回道”你不在長安,這是上面的新規定···“

”他交不出錢來,我不過是讓他不要擋着路而已。“

”你···“諸英在軍中久了,還真的不會和人鬥嘴,從嘴裏憋出一個字,就不知道說什麽了。

到底是個十三歲的少年,守衛說話不陰不陽的,眼看着諸英捏緊了拳頭,旁邊親衛生怕他一激動還沒進城門呢,先和守衛打一架,那就好看了,連忙道”少爺,額不,都尉,老夫人和夫人還在家裏等着您呢···“

正勸着,一個中年人跑過來”小少爺,您回來了。“

正是諸府的管家,管家帶着馬車在城門口等着呢”您終于回來了,老夫人讓奴才在這兒等着您···“

聽着幾人說話,剛才态度還十分惡劣的守衛,臉上也擠出一個笑容來,他們在城門口守着,諸家馬車過來的時候,自然也看見了,如今一聽,這外地來的小官兒原來正是諸家的小少爺,守衛态度也和軟了。

諸英捏着拳頭頓了頓,想起祖母和娘都在家等着,到底放松了手,只是心裏到底覺得憋氣,道”不做馬車了,我騎馬回去。“

他翻身上馬,正要揚鞭,頓住了動作,又翻下來,領着剛才愣在旁邊的老人進了城門,又解下自己的荷包遞給老人家”您拿着吧。“

”不···不···不。“老人家從來只見過兇神惡煞的軍爺,乍然遇見一個好聲氣的,反而更是慌張,連忙擺手推拒。

”您拿着吧。“諸英硬是把荷包塞進老人家懷裏,趁着老人家動作慢,翻身上馬一揚鞭子直接就走了。

”這···“老人家捏着荷包,把求救的眼神投向一旁和諸英同行的幾人。

”您收着吧。“小厮道。

前面諸英已經跑了,小厮忙着去追他,走之前想了想又和旁邊一人道”趙軍,你把老人家送到藥鋪門口再回諸府吧。“

”恩。“那叫趙軍的漢子答應了一聲。

他在外面從軍,家裏也有老父,見着老人家,想起自己父親,心裏不免有些傷懷,低聲和老人家道”我送您。“

甚至還從馬上跳下來,問老人家”您走路還行嗎?上馬坐着吧?“

老人家連忙搖頭”不···不···不不用了,我都這麽老了,哪裏還坐的住馬啊。“

雖然老人家拒絕了,不過趙軍也沒上門,就牽着馬一路陪着老人走到藥鋪門口,看着老人抓完藥出來,又送老人家從另一個城門出去,才上馬回去了。

老人家拎着藥,看着趙軍打馬走了,他剛才感覺自己跟做夢似的,現在才終于反應過來,擡手抹了把臉,把掉出來的眼淚擦掉,嘴裏喃喃道”好人啊。“

······

”英兒···“諸英回來的時候,鄭氏已經在門口等了半天了,時不時就要站起來望望,見了諸英回來,反而只見了一句,就說不出來話了,只是憋紅了眼眶。

”娘···“諸英跑進來,開口便喚。

他正是變聲期,嗓子啞,說話的聲音算不上難聽,卻也絕對不是什麽好聽的,但是這聲呼喚在鄭氏耳朵裏卻猶如天籁之音一般。

”您···您別哭啊。“諸英有些無措”兒子這不是回來了嗎?“

”你看兒子這身衣服。“諸英拍了拍自己袖子,想要逗鄭氏高興。

鄭氏吸了吸鼻子”衣服怎麽了?“

”從六品呢。“諸英轉了個圈”您看,您兒子是不是特別英俊。“

他動作誇張,顯然是哄鄭氏開心,鄭氏眼淚卻終于是沒忍住的掉了出來”英俊···英兒最英俊了。“

她一邊說話,一邊舉起帕子把眼淚擦掉。

”您怎麽又哭了?“諸英從旁邊丫鬟手裏接過熱茶,遞給鄭氏”您喝口水。“

”沒事。“鄭氏擺擺手”娘這是看見你高興。“

”沒事···沒事。“鄭氏喝了口水,拍拍諸英肩膀”走吧,老夫人還等着你吃飯呢。“

”恩。“諸英點點頭,跟着鄭氏往老夫人院裏走。

”英兒回來了。“老夫人笑着招呼。

”恩,孫兒回來了,給祖母請安。“諸英行了個禮。

”哎呀,快坐下,快坐下。“老夫人擺擺手,親自把諸英扶起來,又招呼母子兩人坐下。

”表姐好。“諸英沖着旁邊的諸念也行了個禮。

諸念連忙起身還禮。

”還沒吃飯吧,先吃飯。“諸老夫人揮手示意丫鬟去擺膳。

廚房都準備好了,沒一會兒工夫就擺好了飯食,桌旁坐着諸老夫人,鄭氏,諸英,諸念三人,諸然諸峻早上去衙門了,原本該把諸環諸珍諸州叫來一起,但是老夫人想着諸英剛回來,還是讓鄭氏好好高興高興,也就沒叫他們,等到諸然諸峻回來,大家一起正式擺宴的時候,再把他們叫上吧。

”接風要吃餃子。“老夫人先動手給諸英夾了一個餃子。

”恩,謝謝祖母。“諸英點頭道謝,低頭開始吃飯。

鄭氏笑着和諸老夫人道”英兒小時候最不喜歡吃餃子,也就是您勸着才能吃兩個。“

諸老夫人也想起諸英小時候,對着餃子直皺眉,自己還教過他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後來這小子才勉強吃了,只不過是仍然不喜歡。

想到這裏,老夫人擡頭道”知道你不喜歡吃,不過多少吃兩個,有個好兆頭···“

老夫人說着說着,把自己後半截的話吞了回去,她和鄭氏說話的功夫,諸英已經要把一盤小餃子吃完了,見老夫人看過來,諸英看了看空了的盤子,筷子頓了頓。

”軍隊裏習慣了,我吃太快了。“他不好意思的解釋。

他雖然是諸老元帥的親孫子,老元帥卻也沒有給他什麽特權,同樣是和普通軍士一起吃飯,最多偶爾能和舅舅老元帥哪裏蹭着吃頓好的,剛去的時候,諸英也是挑三揀四的,嫌這個不好,那個沒味。

還想讓小厮去找廚子單獨給他做,老元帥知道之後,把他叫過來,說”你要是想享受,就回家裏去,我立馬就讓人送你走,要是想在這兒呆着,就得和每一個人一樣。‘

諸英也是倔,愣是忍住了,先開始覺得拉嗓子的玉米面窩頭也能塞進去了,以前家裏飯菜豐盛,諸英讨厭餃子,後來在軍隊裏,最盼着吃的就是餃子了,過年才能吃上一頓呢。

------題外話------

諸英:別人是英雄救美,我為什麽是個老人家

161 聊天 皮子 糖稀

見他這樣,諸老夫人和鄭氏都有點心疼,鄭氏原本就想着小兒子在邊關不定是怎麽吃苦的,今天一回來就看見了,眼圈立馬就紅了,諸老夫人也有些沉默,頓了頓道“英兒是好樣的,你祖父信裏也說,你吃的了苦。”

諸英擦擦自己帶着油星的嘴角,笑着道“這有什麽苦的。”

“隊裏的夥食也不錯呢,頓頓都吃肉,我還去看過夥頭隊做飯,那鏟子揮的,比我揮刀都快···”諸英拍了拍自己胸脯“看看我這身板,吃的不好能長成這樣嘛。”

他越是想哄着諸老夫人和鄭氏高興,兩人就越是心酸,想也知道,邊關苦寒,孩子在哪兒能有什麽好條件,鄭氏張了張嘴,特別想說,英兒,你別走了,就在長安呆着吧,可是看看老夫人,再看看小兒子神采飛揚的表情,鄭氏最終也還是把話吞了進去,只是親自夾起一片藕夾放在諸英懷裏,叮囑他“吃飯,吃飯·····”

吃飯的過程中,老夫人幾人都徹底見識到了諸英的成長,雖然吃飯的禮儀還在,偏偏就是吃出了一股橫掃千軍的架勢,頗有氣勢。

原本一家子親人吃飯,也不講究食不言,老夫人還想着吃飯的時候和諸英聊聊天,但是諸英雖然在邊關幾年了,規矩卻還沒忘,甚至讓諸老元帥管的比在家裏的時候還懂事,老夫人一說話,他就要放下筷子仔細聆聽,老夫人一看,這也太折騰孩子了,索性也不說話了,讓孩子安安生生把飯吃完,一會兒再聊天吧。

······

“說時遲,那時快,我上去就是一箭,這一箭直接射翻了他的馬,那兀赤從馬上摔了下來,我見他爬起來還想跑,趕緊催馬上前,幾下功夫,輕而易舉,就了結這大惡人的性命······”諸英坐在下首,高興的給家裏人将自己這兩年從軍的經歷,尤其是自己的勝利經歷更是要大書特書一番,說到性起,還要站起來比劃兩下,努力塑造出一個武力高強的小将軍形象。

鄭氏含笑看着他耍寶,聽着聽着,卻忍不住抿起了嘴角,諸英說的輕松,好像戰場殺敵和平時比鬥沒什麽區別似的,那什麽大壞蛋,大惡人,到了他手裏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收拾了,然而鄭氏雖然沒上過戰場,卻也不是個傻的,光是順着諸英的話想一想,心裏都跳的不行。

“就這樣的,我一個能打好幾個···”諸英拍拍袖子,道“終于在今年夏天,我終于升官了。”

鄭氏猜的沒錯,諸英确實是一個勁兒的往輕松的方向說,不說別的了,就說今年開春那場和小頭目的戰役,那是諸英第一次獨立帶領小隊參與大戰,諸鳴給他們分配的任務只是負責形成圍殺圈子,應該沒什麽大危險。

但是戰場之上,沒有什麽是能打保票的,諸英雖然少年心性了一點,卻也知道軍令不可違的道理,他是絕對沒有擅自行動的,偏偏裏面的敵人眼看着己方敗勢越來越明顯,隊伍分散開來,其中一支慌不擇路之下,随便選了方向開始突圍,諸英所在的小隊就堵在人家的突破口上。

兵書有言窮寇莫追,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敵人已經殺紅了眼睛,殺出了血氣,這個時候追上去,反而容易失敗,同樣,這夥突破的隊伍就已經是窮寇了,諸英原本還看着遠方的旗語,等着縮小包圍圈呢,就正面迎上了敵人。

他剛在家裏吹噓之時,說的好像那兀術是個傻子一般,自己輕而易舉就解決了,然而事實上可不是如此,這場戰役中,諸英殺了兀術不假,卻遠沒有那麽容易,他自己也受了重傷,肩膀處吊了好久的綁帶,要不是躲得快,那一杵該是敲在腦袋上的。

諸老元帥怕他留下什麽後遺症,讓諸鳴看着他,綁帶一直吊打快要回長安之前才拆掉,幸好諸英年紀輕 ,骨骼恢複的也好,現在看着已經和沒受過傷一樣了。

要是讓在場的幾個女人知道,估計有的心疼,諸英一方面不覺得自己受傷有什麽嚴重的,另一方面也不準備說自己受傷的事情,只撿着有趣的說,還和老夫人告狀“小叔可讨厭了,他和我比摔跤,故意往雪裏扔我···”

諸老夫人笑着道“是嗎,你小叔也太壞了,祖母這就寫信罵她,怎麽能欺負英兒呢?”

“哎···也不算欺負啦,我們沒事幹的時候都要比武的,不過就是小叔比我個子高些,才勝了我,等我再長高一點,小叔就絕對贏不了我了。”

說笑着,說起草原秋獵的事情,塞北冬天寒冷,草原上的動物經過冬天的折磨,必然會将身上的脂肪消耗一空,唯有在秋天之時,經過了拼命儲存能量的夏秋兩季,草原上的各種動物胖的油光水滑,無論是皮毛還是肉,都到了最好的時候。

每到這個時候,軍隊裏也會組織捕獵,士兵們集體行動,能帶回來數以千計的野物,用鹽炮制了挂起來,冬天士兵碗裏的肉星多是從這裏來的,今年諸英也跟着去參加了秋獵,還帶回了幾張上等的皮子。

諸英連忙招呼人帶上來,往羅漢床上一鋪,指指兩張橙紅色的毛皮“這是我打的狐貍,只是···”他撓撓頭,有點不好意思,指了指毛皮上的一處“箭頭擦過去了留了點印兒。”

看見鄭氏和諸老夫人都随着自己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諸英抿了抿嘴,他原本也想帶着完美無缺的回來,但是草原上的狐貍都精的厲害,這兩張已經是他挑出來最好的了“那個···算了吧,別用這個了,下回我給您們打更好的。”

鄭氏拍拍他腦門,從手裏下搶出一條狐皮,順着摸了摸毛,珍惜無比的肩膀處比了比“我就喜歡這個。”

旁邊大丫鬟立馬道“這眼色襯的夫人臉色好看的很呢。”

鄭氏身為一府的掌家夫人,上好的皮草見的多了,卻打心眼裏覺得諸英帶回來這幾張,是自己見過最好的,沒什麽原因,誰讓使自己兒子帶回來的呢。

老夫人也笑着摸了摸諸英的腦袋,誇贊道“英兒好厲害在,和火狐機靈的很,只有厲害的獵人才打的到呢。”

“嘿嘿,也不算什麽。”諸英立馬又高興起來。

他又拿着一張白狐皮遞給諸念“姐,這個給你,這個稍微小了點,等我以後在給你打大的,你先将就着用,做個手筒什麽的還是行的。”

“這些是小叔和祖父打的。”諸英指指榻上其餘的皮子,其中一張明顯比別的大而豐厚,顏色紫的發黑,顯然質量上乘,他看着那皮子,眼神中有些羨慕,倒不是羨慕別的,主要就是羨慕諸老元帥的武功。

“那貂跑的飛快,我爺都沒追,擡手就是一箭,從眼眶進去,一點都沒傷着皮,就是這張質量太好,不大好和別的皮子一起縫大衣,看着就不像是一樣的東西。”諸秋逆着皮毛摸了一下給幾人看這張毛皮有多豐厚。

他一邊說一邊把毛皮推到諸老夫人面前“祖父說了,讓給您做個護膝,這皮子厚,絕對不會腿疼了。”

他這樣說着,諸老夫人想起年輕的時候,丈夫一邊給自己揉捏手腕膝蓋,一邊埋怨自己穿的單薄,教訓自己“好看有什麽重要的,我看你什麽樣子都好看,還不如穿厚實點。”

她笑了笑,輕輕撫摸着手邊的皮草“這皮子這樣好,做護膝多浪費。”

“祖父說了,讓我一定看着給您做成護膝,什麽鑲在領子上,都不行。”諸英斬釘截鐵的道。

“個老頭子,非要管着我。”老夫人嘴上雖然埋怨,眼角眉梢卻全是笑意。

丈夫雖然遠在邊關,卻仍然體貼有佳,小孫子也回來了,兒孫大多孝順,不懂事也只是小打小鬧,比起長安城中亂七八糟的人家,自己家裏的日子已經夠平穩的了,老夫人笑着聽諸英說話,心裏默默想着。

她這一輩子經歷的風浪不少,但是無論到什麽時候,都有一股子韌勁,咬牙看着好的地方,就靠着這種性格,老夫人才撐住了諸家,成為了諸家在長安堅實的後盾。

“嗓子都要說啞了,喝點水。”諸老夫人看着諸英說的熱鬧,提醒道。

諸英端起面前的茶水一飲而盡,又從點心盒子中挑出一塊麻糖扔進嘴裏,他打小愛吃甜的,在軍中糖少,回家了正好趕上小年,剛才說話的時候就看見匣子裏的糖了,這會兒終于說的差不多,騰出嘴來了,順手往嘴裏塞了一塊。

他嚼了兩下,眼睛一亮“家裏換了點心廚子了?這麻糖比我以前吃的好吃,有股茶葉味兒。”

諸老夫人笑着把點心匣子都遞給他,道:“是你表兄讓人送來的,好幾種味兒呢,有茶的,還有花生的,棗子的,各種花的···”

諸英抱着點心匣子,正樂呢,聽見老夫人說這是宗烨讓人送來的,立馬抿了抿嘴,他跟着諸老元帥在軍隊裏,自認也算是厲害的了,卻總是聽祖父和小叔提起宗烨,宗烨這兒也好,那也好,他心裏不服氣,暗暗就把宗烨當成了自己的假想目标。

早就想要和宗烨比試一下,以證明自己比他優秀的多,但是同時他對于祖父和小叔口中這個優秀的表哥,也有着些許的好奇,還有一點點,只有一點點啊的崇拜,畢竟在祖父和小叔嘴裏,宗烨都是個武力值強大,足智多謀的形象。

出于這種複雜而微妙的心思,他捧着一點心匣子的新式樣麻糖,卻不好往嘴裏放了,憋出來一句“君子遠庖廚,他不該在這種小技上浪費時間。”

諸老夫人這麽大歲數了,只看他表情,就大概知道了這孩子的心思,心裏微微失笑,道“這是你表哥關心家裏的長輩,再說也不是他做的,是你小表妹出的注意,廚子去做而已。”

“唔···”諸英點了點頭,随便答應了一句,心裏打定注意,過兩天,不明天,一定要去拜訪一下宗烨,看看他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

·······

諸老夫人剛解釋了一番,證明宗烨還是一個遠庖廚的君子。

那邊世子府裏,吃過了晚飯,宗烨還真就在廚房裏,幸虧老夫人不知道,不然那解釋的話說的多少也會有些尴尬。

“哥哥,哥哥···”小姑娘不錯眼的盯着竈臺上的大鍋看,眼看着從一鍋糖水滿滿變的濃稠, 不時有小泡泡冒出來。

“快好了嗎?”湯圓問。

宗烨袖子高高挽着,手裏握着大勺,一刻不停的攪拌着,旁邊候大廚自從上次大家一起做臘八粥之後,雖然還沒有完全适應,卻比上回心裏坦然多了,宗烨也是第一次熬糖稀,也不知道現在這種狀态算不算好了,他往前舉了舉勺子,示意候大廚看。

候大廚上前看了看,肯定的點了點頭“好了,好了,火候剛剛好,再熬顏色就深了。

幾人在廚房裏呆了這麽長時間,難道就為了熬一罐糖稀?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一罐糖稀怎麽值得宗烨親自下廚,當然得是···湯圓要求的糖稀,才能求動宗烨。

事情是這樣的,原本吃過飯,湯圓是準備看書的,奈何宗烨一眼看見湯圓又掏出了那本礙眼的游記,心裏不高興,卻又不好說出來,就拉着湯圓聊天,說着說着,說起小年的習俗。

宗烨看的書多,他把各地不同的習俗基本都和湯圓說了一遍,要是讓別人看見宗烨磨叨的場景,估計要大吃一驚,見過宗烨的人,哪怕是只見過一面的人,也看的出來整個人骨子裏的冷淡,他并不像是愛說話的人,而相處之後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

偏偏有個例外,那就是湯圓,和湯圓說話,宗烨永遠不嫌煩,不嫌多,要是湯圓不累,宗烨願意一直和湯圓聊天,兩人一起說話的時候,小姑娘的眼神總是專注的看着自己,自己就那麽安然的待在她的眼睛裏。

那麽安全。

那麽舒适。

宗烨看着湯圓的眼睛,心裏舒服的像是剛泡了熱水“普通人家在這一天,會把麻糖融化塗在竈門上,祈禱竈神保佑···”

宗烨摸摸湯圓的頭發,正準備講一講百姓的這種信仰從何而來,有什麽現實意義,然而他還沒說,就聽小姑娘問道:“麻糖融化···是不是像街上畫糖人的糖稀?”

好吧,湯圓第一感興趣的果然還是糖,但是宗烨這些習俗也只是在風物志上看的,他哪裏知道麻糖融化是什麽樣子的呢,一低頭見小姑娘大眼睛期待的看着自己,宗烨頓了頓,吩咐小厮道“把候大廚叫來。”

候大廚過來,一聽他倆的問題,笑道“那可不一樣,糖也不便宜,一般人家哪舍得弄那麽糖化糖稀呢,多半是用一塊糖随便用火融了,往竈門上一塗就算了。”

這樣一說,該解決湯圓的問題了,宗烨低頭看旁邊的小姑娘,卻見小姑娘撲閃着大眼睛,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宗烨道“哥哥,我也想去給竈神送糖吃。”

宗烨···

可能是小姑娘睫毛太長,晃得宗烨腦子發暈,莫名其妙的他就答應了,而且不光是給竈王爺送糖,聽見小姑娘說自己上次沒吃到糖人,宗烨還答應要給她做個大個的糖人。

雖然回過神來,也覺得有點不對,但是話都說出去了,宗烨絕不是言而無信的人,尤其是對着湯圓,他更不可能反悔,說幹就幹,撸起袖子就去了廚房。

這才有了,堂堂一個世子,擠在廚房裏,攪拌一小鍋糖稀的場景。

熬好的糖稀從鍋裏倒出來,候大廚上前看看,道“沒錯,顏色稠度都是正好。”

宗烨神色淡然,低頭看湯圓臉上一副崇拜的表情,他抿了抿嘴,差點沒忍住嘴角的笑容。

“哥哥···”湯圓扒着他胳膊撒嬌,眼神一個勁兒往糖罐上飄,顯然是想嘗一嘗的。

剛出鍋的糖稀,小姑娘還沒吃過呢。

宗烨勺子都拿起來了,想了想還是放下,湯圓今天吃的糖夠多了。

他找了根筷子,用筷子頭快速的沾了一下,然後把筷子遞給了湯圓。

“···哥哥···”湯圓皺了皺眉毛,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連叫哥哥的聲音都拉長了。

宗烨不為所動的搖了搖頭,他還記得小姑娘小時候吃糖不吃飯,掉牙的時候疼的眼淚汪汪的場景“只能吃這麽多。”

湯圓看宗烨一副你要是不嘗的話,就連這個都沒有了的表情,只能接過筷子,把上面那點少的可憐的糖舔了。

宗烨看着小姑娘,心裏還有點緊張,這可是宗烨第一次熬的糖稀,他問道“什麽味道?”

湯圓砸吧砸吧嘴,認真的回答“恩,甜甜的。”

“恩。”宗宇明顯滿意的點了點頭。

旁邊的候大廚心裏忍不住發笑,熬得一罐糖,不是甜的還能是什麽味兒。

“哥哥也嘗。”湯圓爽快的用筷子給宗烨沾了一點,遞給他。

宗烨盯着筷子,頓了頓,才從湯圓手裏接過來,表情有些遲疑,動作卻十分迅速的把筷子頭含進了嘴裏。

湯圓想着原來哥哥也怎麽愛吃糖啊“甜不甜?”

宗烨不知為什麽,大概是廚房裏太熱吧,反正是從耳朵紅到了臉頰,含含糊糊的回答湯圓“甜,特別甜。”

------題外話------

湯圓:哥哥也那麽愛吃糖啊

粽葉紅着臉:恩

162 糖人 吃面 宮中

“年二十三,竈王爺上天,糖瓜甜嘴,好話多說,壞話莫言···”宗烨板着臉,嘴裏念叨着候大廚剛剛教兩人的吉祥話,只是那語氣,過于的平淡,不像是祈禱,倒像是命令了。

糖稀抹在了竈門上,候大廚又在竈火裏塞了兩張紅紙連帶着紙疊的小馬一起燒了,這才算是把竈神送上天去參見宴會了,忙完了這些,候大廚直起身子,擦擦頭上熱出來的汗水,問湯圓“餓不餓啊,要不要吃點雞湯面···”

候大廚喜歡小孩子,一看見湯圓就像是看見了自己從小聽話懂事的小孫女,沒見到的時候還整天琢磨着給孩子做點什麽好吃的,今天小孩一直在旁邊站着,候大廚更是想要投喂以美食了,而且湯圓這兩天開始長個子了,小姑娘個子往起來一拔,眼見着身子就瘦了,下巴也尖了。

宗烨和湯圓整天在一起,反而看不太出來,像是候大廚一段時間之後見湯圓,就覺得小姑娘瘦了不少。

雖然湯圓挺高興的,候大廚卻覺得心疼,這怎麽搞得啊,幾天沒見,小姑娘怎麽瘦成這樣了,他剛在旁邊的時候就一直想着給湯圓做點什麽好吃的,好不容易忙完了,趕緊就問湯圓,想吃什麽。

湯圓有點猶豫,她一方面确實是不太餓,另一方面,卻也有點嘴饞,左思右想,到底還是沒忍得住誘惑,正準備說吃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前兩天和秀秀聊天,秀秀說湯圓這幾天看着瘦了,更好看了,還說她也要瘦身了。

湯圓當時還說要和秀秀一起,現在想起來,這兩天看見秀秀确實沒吃多少飯了,自己在這邊吃完了晚飯,還吃宵夜的,好像是有點對不起和秀秀的承諾,湯圓想了想,咬了咬牙,搖了搖頭,道“候爺爺,您別忙了,我不吃了,我不餓。”

小姑娘話說的垂頭喪氣的,候大廚心疼的不行,要不是知道宗烨不可能做的出不讓小姑娘吃飯的事情,他真是要懷疑了“沒事,咱們少煮一點,就嘗嘗味道,不占肚子的。”

湯圓抿了抿嘴,把視線從竈火上移開,控制着自己搖了搖頭“不,我真的不想吃。”

她說出這話的時候,臉上都要哭出來了,哪裏像是不想吃的表情,宗烨不解的微微擰着眉毛,拉着她往外走“我們去外間畫糖人。”

湯圓點點頭,轉身往外走了,後面的宗烨沖着候大廚遞過去一個眼神,候大廚非常明白的點點頭,走到竈臺前忙碌起來。

······

說好了是宗烨要給湯圓畫個糖人,兩人站在外間桌旁,桌上放着一張白紙,白紙上放着一張可以吃的糯米紙,宗烨挽着袖子,看着桌面的眼神如臨大敵,十分的緊張。

他剛才已經嘗試了一次了,原本想着該是簡單的很,畢竟雖然只是在街上一撇而過,但是宗烨也看見過小販做糖人,看起來不是很難。

然而自己一上手,就發現不對了,糖汁完全不按宗烨想的來,常常一大滴一大滴的摔在糯米紙上,宗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想着練練手,先畫個簡單的,就嘗試畫了饅頭,畫完之後一看,那像是饅頭啊,倒像是跑掉的吱吱吱,那個小耳朵,長胡子。

湯圓十分驚喜的拿起來,誇贊宗烨“哥哥好厲害,和吱吱吱一模一樣呢。”

宗烨手頓了頓,張了張嘴,卻沒好意思說出來,我畫的是饅頭,無他,畫貓像老鼠,也是在是太丢臉了。

湯圓不知真相,還跑出去把糖人放在了門口稍微涼快的地方“等一會兒拿回去給饅頭看看,吱吱吱還是饅頭帶回來的呢。”

宗烨看着小姑娘,深吸一口氣,想着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既然用小湯勺滴糖汁不行,那就用畫的,他張口叫七多“那一只新的毛筆來,”

七多不一會就拿來一只新毛筆遞給宗烨,旁邊糖稀剛才有點凝固了,候大廚聰明找了個小爐子,平時用來吃火鍋的那種,裏面放上燒紅的炭火,再把糖漿倒在小銅盆裏,放在爐子上,正好溫着。

雖然七多十分想知道莊主在廚房裏呆着呆着就要毛筆是為了什麽,但是在宗烨的瞪視下,還是不情願的出去了。

宗烨看看糖稀,看看自己手中的毛筆,眼神中不禁流露出胸有成竹的意思,他畫畫還是可以的。

然而,糖漿可不是墨汁,黏黏糊糊輕重難以掌控,宗烨努力了半天,畫到時沒出來,墊着的糯米紙卻已經被弄破了,眼見的湯圓已經看過來了,宗烨緊張不已,簡直像低頭直接把這糟糕的作品一口吃掉的時候。

候大廚端着熱氣騰騰的雞湯面從裏間轉出來“來來來,吃面喽。”

宗烨送了一口氣,不動聲色的将那張糯米紙拂落在地上,拉着湯圓“吃面。”

湯圓在沒聞到味,沒見到面的時候,尚且能堅持着拒絕,但是現在一碗面就擺在眼前,湯是老湯,用小銀魚和老母雞煮出來的,再用筍子雞枞吸走浮油,湯頭澄澈,香氣撲鼻,面是候大廚親手先做,號稱一窩絲,上面還窩着一個溏心蛋,蛋黃随着湯頭,簡直是在蕩漾,鮮綠的蔥花是最後的點綴。

這樣一碗面,誰拒絕的了呢。湯圓這樣說。

看着小姑娘吃的開心,完全不記得自己第二個糖人的事情,宗烨表面上專心吃面,心裏卻松了一口氣,面無表情的想着。

幸好,還有宵夜能轉移一下湯圓的注意力,自己真是太有先見之明了。

吃完了宵夜的一小碗面,宗烨看看天也晚了“走吧,回去休息了。”

湯圓點點頭,摸摸肚子站起來,宗烨拉着她的手要走,小姑娘蹬蹬跑回去,從桌上拿起樣東西,宗烨一看,居然是自己偷偷扔在一旁的第二個糖人,小姑娘舉着竹簽拿在手裏,宗烨有點不好意思,沉聲道“拿這個幹什麽?”

湯圓笑眯眯“哥哥畫的糖人呢。”

“這個不好看。”

“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