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告一段落
衛祯豈容程氏這樣亂來,自他出生起,就是春香照顧的,春香就是他的大姐姐,怎麽能說發賣就發賣,于是立馬将春香護在身後,對他祖母并沒客氣:“誰敢動她!”
事到如今,那點祖孫之情,也快消磨幹淨了。但凡程氏不惹他,他願乖乖聽話,可若是程氏一次一次傷害他們母子,衛祯雖小卻也帶着與生俱來的血性的。
程氏見狀,一口老血險些噴出,将桌子拍得砰砰作響:“好啊!好啊!你們一個個翅膀硬了,就不把我放在眼裏了是不是!”
宋氏忙跪了下去,念及亡夫的囑咐,不敢再惹程氏生氣,生怕婆母又像前日那般傷了身子,豈不有違夫君孝道。她眼中泛着淚光,立時就低了頭:“媳婦不敢,我只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啊……我只是希望祯兒跟着他姑母能學到真本事,曉得何為擔當,何為責任,将來重振衛家,也不辜負……”
“滿嘴混帳話!場面話!”程氏不依不饒将宋氏的話打斷,可待到她要再開口,卻被勘驗風水罷了,驟然回來的長生道長打斷了話。
道長是個急性子,認為道聲先到。
“讓恒王殿下、恒王妃,還有各位貴人久等了,在下适才勘驗風水,着實被府中瑞氣所折服!不愧是陛下賜給恒王殿下的府邸,真真兒的風水寶地!在下敢打包票,衛家小少爺住在府中,只有吉沒有兇。”
大師不愧是大師,連說話都句句說在點子上。道長臉上喜滋滋的,仿佛因為得以窺見這等寶地而開懷。
此時不及衛子楠開口,卻是秦傕先站出來,皺緊眉頭指着那大師再三确認,臉上十分疑惑:“你說什麽?只有吉沒有兇?”
那花白胡子的老道連連點頭,捋着胡子笑得十分親和:“是是是,于小少爺百利而無一害。鄙人入府前便聽到風聲,猜也知道定是因為衛家小少爺才驗的風水,這才口無遮攔盡數道來,還望貴人原諒我的心直口快。”
衛子楠勾勾笑,眼角的眸光掃看秦傕,冰冷哼了聲:“王爺昨天不是還說嗓子疼麽,眼下還不知道少說話,如此不知疼愛自個兒,仔細接連幾日怕是連話都說不了了。”
這話怎麽聽怎麽像是威脅。秦傕被丢來這麽一句,趕緊把頭埋下去不敢看自己的夫人,只悄悄瞥了瞥程氏。
程氏愈加心冷,心道是恒王幫着謀劃,沒想到被那小賤蹄子從中破壞,倒頭來事情沒成,反倒害了恒王。這麽一想,又更加痛恨衛子楠,好生後悔當初對她手下留情。
她閉閉眼,狠狠壓住心底的狂躁,反複告誡自己這裏是恒王府,強搶不得,只得澀澀道:“既然如此,祯兒就留下吧,勞煩恒王與恒王妃費心了——時候不早了,我們走!”
說罷,狠狠挖了宋氏一眼,不情不願地起身。
衛子楠示意采薇将捕快與大師送出去,自己則攔在程氏面前,露出一抹笑,表情瞧着十分真誠:“母親既然來了,不如用了飯再走,我已吩咐廚房做幾道您愛吃的菜,還有嫂子……”
“不必了!”未等說完,程氏便不客氣地将她的話打斷,催促着宋氏快些離去。
“那,我送母親。”
“用不着。”
程氏像躲瘟神似的躲衛子楠遠遠的,也不管宋氏走得慢,自顧自出門去了。衛子楠瞧着她的背影,嘴角虛假的笑立時淡了下去。
宋氏想要追趕,卻又舍不得兒子,稍有踟蹰便落了程氏老遠,連門檻都還未跨出去。她摸摸衛祯的小臉,頗為不舍,低聲道:“多謝王妃替祯兒謀劃……多謝王爺。”
因着還有個不相幹的丫鬟留下來扶宋氏,有些話實不當說,宋氏懂得其中曲折,深知定是那恒王耍的手段,故而稍作猶豫便又謝了恒王。只是外人聽來,卻只當她是順口,或不願與恒王生隙而已。
秦傕未有答話,只有衛子楠上前扶她:“我送嫂子。”
宋氏卻擡手阻了,臉上再不見凝重:“不了,婆母見了必不高興,我還是快些趕上去的好。二位請留步——祯兒,要聽你姑父姑母的話,知道嗎。”
“孩兒省的,請母親放心。”衛祯卻想送送母親,被宋氏撥開了手。
宋氏不要誰送,只要丫鬟扶着慢慢出了門,漸行漸遠的背影透着寂寥,但更多的是堅韌。仿佛回了鎮國公府,就是回了沒有硝煙的戰場,而她,雖弱,卻絕不言敗。
衛祯心疼母親,但亦知道勿要傷春悲秋,當擡頭向前的道理。是故宋氏的身影剛剛消失,他就抱上了秦傕的大腿,歡呼雀躍:“太好了,太好了!姑父大才,我終于留下來了!”
“你這小子,也是不賴。”秦傕霎時大笑,一改方才的懦弱樣,眼中神采飛揚,拍拍他的肩便轉對衛子楠說話,”夫人也不得了,連近來剛剛嶄露頭角的長生道長都叫你給請來看風水了,由不得衛夫人不信。”
外人一走,屋裏的氣氛頓時翻天覆地,哪裏還有半分凝重,就連春香都笑得合不攏嘴。
衛子楠并不覺得有多好笑,只習慣性地轉轉手腕,見這一大一小樂樂呵呵,也就跟着露了笑意:“哪裏,碰巧請到他罷了——祯兒,耽擱了大半日,還不快去練功。”
她沒有停下來感慨的習慣,既然一事畢,那就開始下一事。
衛祯得令,歡歡喜喜地一路小跑朝和鳴院而去。
衛子楠自然是要去指導的,擡腿出了門,不想被秦傕突然從後頭攬住腰,沉下聲音說:“夫人以為,此事就這麽結了?”
結了?衛子楠不這麽認為。
“自然沒有。”衛祯是程氏的心肝肉,程氏一次敗了再來第二次,兩次不行就再來第三次。要想保住衛祯,哪有這麽容易。
“那夫人以為,接下來該怎麽辦?”秦傕攬着她的腰,讓她難以前行,霸道又流氓。
“自然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她皺皺眉,扣上秦傕停留在她腰上的手,忽然沉下聲音,“姓秦的,不要得寸進尺。”一壁說着,一壁反向用力,痛得秦傕趕緊松開手。
“抱也抱過了,親也親過了,怎的現在就成得寸進尺了?!”秦傕揉着手腕子,痛得咬牙眯眼。
衛子楠不理他,自顧自往和鳴院去,再不想理這滿嘴混帳話的家夥。她倒要看看,自己這般拒絕,這家夥還能熱情多久,指不定過幾日便覺沒趣,嚷嚷着缺了美人作陪。
秦傕跟在後頭,突然“哦——”了一聲,似是想明白了什麽,瞅瞅看熱鬧的春香,扯着嗓子地吼:“我說怎麽的了,原來夫人是害羞,得關起門來才準親近的。”
那一刻,衛子楠徹底悟了。秦傕這家夥,根本就是在她身上找樂子!
她背對着笑笑,提步前行,丢出一句,琥珀色的眸子散發着玩味的光亮:“麻煩王爺閉上你那張臭嘴,小心我一個不順信就撕爛了它!”
眨眼間,離程氏來府裏搶衛祯已有三日過去。
待到第四日的早上,衛子楠才從秦傕那裏得知,程氏遞了牌子進宮,求見皇後。然衛子楠卻看得清,她明着要見的是皇後,實則想見的是陛下。程氏要下的這步棋,在還沒有落子前,她早已看透,半點不急。
到了午後,蕭貴妃的人來王府說了這事,整件事的發展果與她猜想的并無二致。
那程氏一大早進了宮,皇帝當然沒見着,與皇後說了許久的話,明裏暗裏地希望皇後吹吹枕邊風,早日讓衛祯襲爵,省的總是她一個婦道人家替鎮國公府出面,着實不方便。
這背後的原因嘛……一旦衛祯襲爵,作為堂堂鎮國公,再留在恒王府內如何說得過去。
皇後當然有心相幫,剛送走程氏便去了養心殿求見陛下。彼時蕭貴妃伴駕,便将皇後的話和皇帝的回答都聽了去。
皇帝以衛祯還小,待到成年再說為由,否了皇後的說情。但之後為表安撫,又賞賜了一些金銀珠寶送去鎮國公府,便将此事按下。
在皇後陳情的這期間,素來不問政事的蕭貴妃,可是半句話都不曾插嘴的。由此可見,這件事全按皇帝的想法辦了。
衛子楠頗覺好笑,程氏在她眼中越來越像只秋後的螞蚱,毫無威脅,若非還有太子橫在前頭,她便是立刻報了母仇也未嘗不可。這麽多年過去了,程氏養尊處優竟越活越回去,眼界窄得令人咋舌,哪裏摸得清皇帝究竟是如何掂量的。
說起來,她和程氏關系不好皇帝豈能不曉得,衛祯被弄進鎮國公府的事皇帝當然也知道,若皇帝在明知這些的情況下,允了程氏,那皇帝豈不是昏了頭。
程氏畢竟只是個外命婦,她衛子楠卻是朝廷功臣,一個後宅婦人重要還是朝臣重要,三歲小兒都知道,試問皇帝怎會掄起膀子打她衛子楠的臉。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後宅這些龃龉,就是皇帝都不好插手。
當然,皇帝不插手的原因,還有另一個。
大昭連年征戰,目下雖除了大敵高北,可蠻族小國林立,然國中将才卻缺之又缺,死傷無數。但凡皇帝能将眼光放遠一點,就會看清形勢,勢必讓衛家兒郎繼續扛起刀槍,騎上戰馬,豎起“武”的招牌。
衛祯其實就是一個最好的活例子,皇帝要全天下的人都看到,當居安思危,重振大軍,切勿死于安樂之中。
所以,當程氏滿世界求人的時候,衛子楠只在府裏鋪開宣紙,心靜氣平地習字,半點不關心程氏會得手。
即便是閑下來的日子,時間也過得很快。太子妃十日前邀請衛子楠赴賞花詩會,盡管這稱得上一場鴻門宴,衛子楠卻沒有理由不去。三日前太子府補來的請帖已經送到,今日,沒有秦傕的幫襯,終于要輪到她獨自應戰了。
可以想象,這場仗會打得艱難。
衛子楠可于千軍萬馬中取敵将首級,可是面對一把把的軟刀子,終究是沒有經驗的。然她并不怯于此,你有軟刀子,我有鐵布衫。
她走的是獨木橋,從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