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嬷嬷不知道這三個賈家女孩裏唯有探春與賈母有血緣關系,是賈母的親孫女, 不過她還是看得出來, 賈母對探春的喜愛, 比別人都要真誠三分。

至于那位寶二爺, 別的不敢說,她還是看得出來老太太的糾結的。

想要親近又不敢親近,想要疏遠又不想疏遠的糾結情緒實在是過于明顯了些。

不過老嬷嬷對于賈母的這些心思, 倒是也能理解。若是換了她,還真的說不準也是這樣的心态。

“可是, 可是雲兒就是不喜歡三姐姐。”那老嬷嬷苦口婆心的勸了一番後, 湘雲極不情願的嘟囔了兩句。

老嬷嬷輕輕地摟着湘雲, “姑娘乖,咱們再忍忍,等将來姑娘大了就好了。”只要将來嫁了出去,有了自己的家, 這些人和事就都不算什麽了。

至于讓自家姑娘非常不喜歡的三姑娘,在老嬷嬷看來, 也不過是自家姑娘又犯了嫉妒之心罷了。

她自小奶大的姑娘, 她又如何不知道。不過是三姑娘受寵,紮了她們家姑娘的心罷了。

唉,可惜了命裏只有七升, 如何強求一鬥。

“...嗯。”嬷嬷之前就說過,這一次來賈家做客,一定要好好的讨好老太太, 這樣她在叔父家裏才能過得更好。

想到今天二夫人非要讓她們姑娘穿着大紅衣裳過府,老嬷嬷這心裏就覺得這人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壞掉了,虧得他們夫人當初那麽照顧二房,還想着過繼二房的孩子繼承爵位。

老嬷嬷是大房的老人,對于自己掙軍功的三房,以及繼承了他們大房爵位的二房态度上是不一樣的。

而二房的當家夫人做的那些小動作,也沒辦法讓老嬷嬷改變态度。

她一個奴才什麽都不能做,只能祈禱天上的老爺太太能夠保佑她們姑娘罷了。

第二日一早,史湘雲果然非常聽話的全天跟着探春說話玩耍,探春看着史湘雲這個樣子,倒也有些心疼她小小年紀,便如此算計。

便是錦衣玉食,也終是個沒娘的孩子。

Advertisement

不過探春雖然同情她小小年紀沒了娘,可也沒耐心哄孩子,所以白日無事的時候,便将她領到梨香院或是将寶玉叫到自己廂房裏,讓寶玉和她玩,而她則是繼續練習她的工筆畫。

寶玉那孩子也是喜歡姐姐妹妹的,湘雲一來,倒是人來瘋似的熱情極了。常常吵的探春只能将房間讓給他們,而她躲到二太太新起的那間小佛堂。

自從賈珠去了,王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後悔自己做孽太多,竟然再不沾染那此個利錢官司之事,每日竟有大半的時間呆在新起的佛堂裏。

或是念經,或是撿佛豆。

探春算得上是元春啓蒙的,元春進宮前差不多也認識了幾百字。雖然字寫的不好,倒也經常顯孝心的呆在王夫人那裏抄抄佛經啥的。

因為沒有趙姨娘在中間杵着,王夫人對探春的觀感還不錯。而且此時正是她最為寂寞需要人陪伴的時候,一日日的,倒也對探春有了點看重。

因是賈母唯一的孫女,又得了王夫人看重,整個榮國府裏探春的日子越發的好過起來倒是真的。

......

史湘雲一直在賈家住到了過年前才被史家的人接走。

可就是這樣,最近和史湘去玩瘋的寶玉還舍不得呢。

寶玉住在梨香院,每日早早地就過來賈母這裏請安用早膳,之後或是在梨香院,或是在探春的房裏一直和史湘雲玩到掌燈時分才會被婆子抱着回到梨香院就寝。

每日皆是如此,王夫人每次看到兒子從賈母的榮慶堂往返梨香院,心裏就有些不是滋味。

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北角。

可是無論她說什麽,老太太都不允許寶玉搬回她的院子或是住到榮禧堂後面的院子。

只要一想到她就只剩下這麽一個兒子,又不得老太太重視,心裏就越發的難過。

她兒子過年才五歲呀,竟然就被人算計,王夫人想到這裏心裏就憤恨的不行。

之後就會變着法的找李纨的麻煩,畢竟好多的事情都是這個‘好’兒媳婦弄出來的。

李纨自從賈珠去後,在這榮國府的地位便一落三丈。賈母自是不在提讓她管家之事。而王夫人也不會再擡舉一個寡婦兒媳婦。

若不是還有賈蘭這個遺腹子,李纨的生活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轉過年,剛剛過了春分,王夫人便打發了走了探春姐仨,然後跟賈母說起了近日的安排。

“老太太,趕明兒琏兒就要成親了,媳婦想着珠兒媳婦寡婦失業地帶着個蘭哥兒住在東跨院那邊也實在冷清,不如搬到榮禧堂後面的三間抱夏裏去住,離着媳婦近了,媳婦也能照顧一些。而那東跨院就收拾出來了給琏兒當新房,您看可還使得?”

賈母一聽王夫人這話,心中略一尋思,便明白了王夫人的用意。

那東跨院雖然和賈赦後邊的院子一樣都叫東跨院,可是正經離賈赦的那個東邊遠了許多。

這個院子的位置正好就在榮禧堂和榮慶堂中間的位置,将賈琏夫婦放在這裏,倒是讓他們遠離賈赦一房的好辦法。

本來她還想着讓賈琏成親後便住在榮禧堂後面的那個小院裏,現在看來還是這個位置更好一些。

她和政兒媳婦一左一右地将這小倆口圍在二房,大房的一切還不都是她們的囊中物。

贊許地點了點頭,賈母對這個兒媳婦的想法給于了一定的肯定以及無聲的表揚,“老大和老大家的都是個不着調的,老婆子一直擔心琏和鳳丫頭小倆口的日子過得不如意,你是琏兒的嬸子,又是鳳丫頭的親姑媽,如此安排很是妥當。

不過,蘭哥兒是珠兒唯一的骨血,也是咱們家這一代的長子嫡孫,切不可讓人怠慢了他才是。”

寶玉?她是指望不上了,但願蘭哥兒能和他父親一般是個會讀書的。

蘭哥兒現在不足一歲,且先讓老二媳婦養着吧。等到兩三歲記事了,再接到她的院子裏養活,倒時也能跟自己親近。

“老太太放心,媳婦知道。”雖然不喜歡李纨,可是對于自己唯一的孫子,王夫人還是看重的。

整個榮國府除了已經進宮的大丫頭,可就只有他和寶玉兩個血脈親人了。至于即将入府的王熙鳳,不過一個侄女罷了。

這一場談話,對于李纨這個人,賈母和王夫人誰都沒有提起。畢竟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人,又何需談起呢。

當初看重她,一是她爹當着仿若教務主任的國子監祭酒,賈珠那裏需要一些文人勢力。二是她是賈珠的原配嫡妻,管家應酬都能有她的用處。時至今日,賈珠沒了,寡婦失業的李纨最大的作用除了照顧好賈蘭以外,就真的不剩下什麽了。

賈琏和王熙鳳的婚事定在這一年的九月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安排着。

王熙鳳是王家女,就算是為了王家的臉面,婚禮也是一定要金玉其外的。至于內裏如何,王夫才不會關心呢。

賈琏倒是想要關心一下,畢竟他也知道娶了媳婦,他就有人疼了。總不會像現在這樣爹不疼,娘又不管的。可惜了,賈琏的地位在這府裏實在是沒有比他老子高出多少去,府中下人就沒有哪個管事的把他放在眼裏。

說真格的,要不是怕讓人看出端疑,這位估計得和他那位親大哥一個命運。

沒媽的孩子從來都是根草,賈琏也不例外。

賈琏長這麽大,估計認識的字都沒有寶玉多呢。小的時候他倒是想要用讀書來吸引家裏長輩的注意力,可是王夫人怕他累着舍不得他辛苦,老太太又說讀書苦累,心疼他。久而久之的,就算是看個話本子,也都是有字認識,有字不認識。

終于快要成親了,賈琏這種半透明的生活也正式結束了。

雖然還沒有成親,可是賈琏因為府上對他的頭一朝重視,便已經對這位未過門的妻子有了好感。

不過很可惜,他以為的舉案齊眉,紅.袖添香...怕是不可能實現了。

因為夢醒的很快。

王熙鳳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告訴他以及賈家諸人。王家嫡長女,當真是一朵烈焰一般的罂.粟.花。

府上的喜事,對寶玉并沒有什麽影響。一來他住的遠,二來他關心的事情也着實多。

今天襲人病了,明天麝月又不舒服了,到了後天,他那個閻羅王似的老爹又要粉墨登臺對着他來一出大義滅親認畜記......

不過時間長了,別看寶玉年紀小,倒也應付的綽綽有餘。

...畢竟賈政會說的話,翻來覆去也就那麽幾句。

抛開賈政時不時的刷存在感,寶玉那小日子過得,就連探春都是羨慕的。

寶玉自從賈珠去後,因為住在梨香院,越發沒人管束了,今天摘朵花做胭脂,明天又給誰染個指甲的。

梨香院裏正經種滿了梨樹,寶玉在這方面有些慧根,待株株梨花開遍,他竟用滿樹的梨花做了幾盒胭脂,探春有幸分得一盒,用了之後确實比外面買來的強。

她是知道寶玉啥個性的,再加上她又知道寶玉那性子就是一頭拉到北京的牛,勸沒用,打也沒用。兩人雖是親兄妹,可是上不上進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做胭脂這種事情,探春是有的用便用,沒的用也不會亂說什麽讓人反感的話。

至于沒有賈母護心肝一般護着的寶玉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被賈政收拾。

探春只能說,那是他自己找打,她還會攔着不成?

不過人都是驅吉避利的生物,寶玉竟然也懂得如何跟賈政相處。

沒有看到賈玉挨打,探春也說不出來那種失落的心情是不是遺憾。

其實最開始寶玉也不是這樣的,可是賈母在賈政發難的時候,不過是意思意思地護着他兩句,而王夫人對上賈政又天然是弱勢,在這種情況下,賈寶玉除了靠自己外,也是真的沒有其他人可以讓他依靠了。

每每想到這裏,探春就不得不感嘆寶玉有多廢,賈母就有多大的責任。脫離了賈母沒有下限的寵溺,寶玉不是也有辦法在賈政的虎口下逃生嗎?

在京城,在這錦繡膏粱之中,探春過着候府千金的奢侈生活。在邊疆,江行遠與趙秀寧兩人的小日子過得也是富足美滿,有滋有味。

再不是任人打罵的家生子,他們過上了自己想要過的新生活。

江行遠有官封,在邊疆也有宅子,一家人在那裏生活,再買上幾房下人,看起來也是老爺太太一般的人物。

趙秀寧因為性子爽利,到了邊疆很快便融入了這裏的生活,帶着劉琉參加一些低級官老爺家的宴席。因為在路上江行遠就和趙秀寧統一了說詞,所以到了這裏時,兩人在對人介紹時都沒有說是新成親的夫妻。

畢竟總要給探春一個出身不是嗎?

他們四人從小一起長大,考慮了一番後,到了邊疆趙國基并沒有再買宅子,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又因為入了軍營,時不時地要出征或是住在軍中,趙國基也不放心讓趙秀寧和劉琉一人守着一個空宅子,也就更沒有提出來要搬出去了。

本來他是想要做點小本買賣的,若不是有一次看到劉琉滿眼羨慕地看着姐姐的敕命服,估計他也不會想着要拼個前程吧。

有戰事時跟着自家姐夫哥一起出征,無戰事時,在營裏操練一天,晚上便跟着姐夫哥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千金不換。

如此這般地過了一二年,竟然也得了個七品武官的官身,抱着過繼來的大兒子別提多高興了。

趙國基以前在榮國府,跟府裏的人一樣,并沒有将六七品小官放在眼裏的。可是到了邊疆,當他自己浴血奮戰,然後用鮮血論軍功才得來一個七品官封後,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麽狹隘。

想到當知道自己進了軍營時,劉琉極力反對的樣子,他是既暖心又心疼。不過還好,還好,有了這份官身,将來他只要跟在姐夫哥身後保住命就行了。

京城,榮國府。

主子身邊侍候的丫頭,每年都有到了年紀的被放出去,今年也是如此。探春看着這個趁人不注意,悄悄跑到自己面前的,雖有些面生,卻也是她屋裏的丫頭,心中疑惑萬分。

“你叫香奈兒?”這名起的,當真夠時尚有追求。

小丫頭點頭,“是,奴婢叫香奈,名字是太太給取的。”

探春:“......”,原來有時尚先機的是她那位便宜老娘呀。

小姑娘叫香奈兒,家裏人不識字,看着山裏的□□便起名叫她□□,不過趙秀寧覺得不夠好聽,便改成了香奈兒。長相一般,不過是清秀有餘,這般長相丢在榮國府裏,都沒辦法聽個響。

這香奈兒是趙秀寧花了一年才調.教出來的小丫頭,這一回趁着江行遠回京城送戰報,才将人通過手段送到了榮國府,又送到了探春的身邊。

一年多前,江行遠在往返邊疆的路上買了一戶逃難的五口之家,父母以及兩個弟弟都在江行遠手中握着,這小丫頭被趙秀寧狠狠地教了一回規矩後,這才随着江行遠來了京城。

江行遠在京城有一座小院,又在小院裏安排了一對老夫婦看宅子,之前他就想着安排個人在探春身邊,以免她有什麽事情,他們這邊一點消息都不知道。

那對看宅子的老夫婦,有一個兒子,兩個孫子,為了安全起見,也都被江行遠帶到了邊疆。

江行遠與趙秀寧對外都說探春體弱,邊疆苦寒,所以嫡長女一直養在京城親戚家裏。

而對香奈兒的家人以及京城看宅子的人,說的也是這樣的說詞。

等到了京城,香奈兒才知道她們江家的大姑娘壓根就不在什麽親戚家裏,而是住在榮國府裏。

更讓香奈兒覺得恐怖的是,大姑娘不但住在榮國府裏,她還是這府裏名正言順的三姑娘。

我滴個老天爺呀!

老爺和太太的膽子也太大了,為了家裏的大姑娘能過得好,竟然來了個貍貓換太子。

也不知道真正的賈家三姑娘被老爺和太太弄到了哪裏去了。

不會是,被滅口了吧?

想到這個可能,香奈兒整個人都不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乃們知道灌湯包是怎麽做的嗎?我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那就是買些肉皮凍,然後切成小丁丁,包包子的時候,放裏面一些,然後就成了。

嘻嘻,簡單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