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宛城可期也

第0037章宛城可期也

“何故如此驚慌!”

陳宇墨眉頭一皺,他知道這家夥,每次這麽毛毛躁躁,肯定就沒有好事發生。

“宣傳使!宛城派人發來急報,說是正受到官兵攻打!”

聞言,陳宇墨暗暗松了口氣,他還以為出什麽大事了。

這小子一驚一乍的,吓得他連忙喝口酒,壓壓驚。

“我來時,囑咐曼成,只守不攻,避而不戰。依據城牆的優勢,要擋住官兵的進攻不難!”

在只守不出的情況下,他對張曼成,還是很有信心的。

“宣傳使,你有所不知!

秦颉先向荊州刺史,徐璆求助,又多方求援。

最終領着李嚴、鄧芝、來敏、王連等将領,共四萬餘兵馬,前來攻打宛城!”

什麽!

陳宇墨驚得,直接一口酒水噴出。

這莫非是,蝴蝶效應不成?

但是這改變,也太大了吧!

歷史上秦颉攻打張曼成時,帶兵遠遠不到兩萬。

Advertisement

如今自己前腳剛走,他就帶着四萬餘兵馬,攻打自己的根據地了!

秦颉這小子,是要搞事情的節奏啊!

“李麻子,召集兄弟,即刻趕回宛城!”

“是!”

李麻子領命,二話不說,飛奔而去。

“才弟!宛城危急,不便逗留,告辭!”

和波才打了聲招呼,陳宇墨起身欲走。

波才急忙勸道:

“大師兄,如今官兵人多勢衆,你領軍回去,杯水車薪。”

稍稍思索片刻,他一咬牙。

“不若,我派三萬兵馬,陪大師兄一同前去救援。”

他一心要進攻虎牢關,眼下本是不應該再分兵的。

但畢竟陳宇墨,幫了他的大忙。

要不是陳宇墨,別說取得現在,如此好的局面,恐怕自己都要被打得,潰不成軍了。

是以,雖然心裏有點不情願,他還是決定,分一些兵力給陳宇墨。

以表厚道!

至少,表面功夫,還是要做好的嘛!

不得不說。

他的提議,讓陳宇墨很動心。

縱然陳宇墨一直本着,兵在精不在多的原則。

可眼下,情勢逼人,由不得他不動心。

他手裏的總兵力,總數不過兩萬。

秦颉帶着四萬餘人馬,攻打宛城;他帶着萬餘人,前去支援。

人數上确實要吃虧很多。

即使最終能夠取勝,那損失也會非常大。

一時間,陳宇墨有些猶豫了。

到底要不要,向波才借兵呢?

思索片刻,他心裏終于有了計較。

借還是要借的!

不過波才手下的兵,紀律差,多要無意義。

“才弟!可否借一萬精兵,随我前去救援?”

這……

波才一時間,也陷入了猶豫。

尼.瑪!

虧你說的出口,當一萬精兵是大白菜嗎?

獅子大開口,也不帶這樣的。

三萬兵馬和一萬精兵,簡直就是兩個概念。

在十幾萬黃巾中,他所得精兵還不到兩萬。

可以說,一個精兵,抵得上十個精兵,絲毫不為過。

因此,他寧願再加一萬兵馬,前去救援,也不願拿出一萬精兵。

陳宇墨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

“才弟勿憂!待宛城之危一解,便将兵馬如數奉還。”

“好!兄且先往,一萬精兵随後就到!”

波才一咬牙,終于還是同意了,陳宇墨的要求。

暗罵自己嘴賤的同時,也暗罵陳宇墨心太狠。

不過,總的來說。

他還是巴不得,陳宇墨早點走的。

那樣就沒有人,和他争權了……

且說,宛城外,漢軍大營。

主位上坐着秦颉,李嚴、鄧芝、來敏、王連等将領,依次坐在下首位置。

秦颉望了眼衆人,面帶愁容,道:

“諸位将軍,宛城兵力雖少,我們若久攻不下,待馬元義率軍前來救援。想要再攻占宛城,那就困難了。”

他之所以這麽着急進攻宛城。

就是想趁着陳宇墨,帶兵前往長社支援,宛城兵力空虛的情況下,一舉攻下宛城。

只是宛城,在張曼成的拼死防禦下,遲遲難以拿下。

這讓他心中十分郁悶。

秦颉的話,衆人如何不知?

只是苦于沒有好的辦法,只能不斷加強進攻。

這時,李嚴起身,對他拱了拱手道:

“太守,張曼成一心防守,宛城外圍深壕、鹿角重重。

障礙設施,極為嚴密,我們多次強攻都被擋住,想要正面攻入,極為困難。”

“那依正方所見,我們當如何?”

“依嚴看來,黃巾人少我多,不若分兵攻打。

嚴與三位各領一軍,分別進攻一門,黃巾兵少,定然有失。

只要能夠攻下一門,太守派兵前來支援,宛城可占也!”

“正方此計甚好!”

聽了李嚴的計謀,秦颉臉上陰霾全失,一臉歡喜。

“太守!李将軍的計策好是好,不過芝倒是想,再補充一二……”

“哦?不知伯苗有何計策,且說與我等聽聽!”

衆人本以為,李嚴這個計策就很不錯了,沒想到鄧芝,還有高見!

鄧芝起身,朝衆人拱了拱手,謙和道:

“李将軍說的不錯,我軍兵力,乃是宛城黃巾的四倍。

我們輪番攻打,宛城軍就算有城牆之利,但是面對無休止的進攻,必然精疲力盡。

若能攻下一門,可不必再四面攻打,只要圍三打一,黃巾肯定會棄城逃跑。

太守只要在他們逃跑的路上,安排人埋伏。

到時候不僅能拿下宛城,甚至能夠将黃巾打得,再難成氣候。一戰,則南陽可定也……”

衆人聽聞鄧芝的計策,無不覺得眼前一亮。

紛紛拍手稱贊。

這計謀确實不錯。

連李嚴都心悅誠服,直呼鄧芝深謀遠慮,我不如也。

被衆人如此誇贊,鄧芝絲不矜不伐,依舊保持着自己謙虛的作風。

待衆人稱贊完畢,他又繼續補充道:

“此外,我們再派一軍,在馬元義回來的路上,埋伏一波。

依芝看來,他們心急必定會走青雲峽,此處崖壁峭立,道路狹窄,易于藏兵。

就算不能大敗他們,也能拖延一點時間,為我們攻城,争取更多時間。

到時候馬元義,就算回到宛城,也已經是大勢已去了……”

“妙啊!伯苗果然深謀遠慮,我輩不如!”

“鄧将軍運籌帷幄,可謂張良在世也……”

“鄧将軍算無遺策,宛城可期也……”

在座的,本以為鄧芝之前的計策,已經很驚豔了。

沒想到,還能為即将,趕回宛城的陳宇墨,安排一手。

簡直是溜的沒朋友!

牆都不服就服你了……

見衆人一致同意,自己的看法,鄧芝臉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總算沒辱沒先人、對得起自己漢司馬,鄧禹之後的身份。

也沒有辜負,早年別人對他的預言,認為他日後定能位至大将……

漢軍大營,衆人正沉浸在,商讨出計策的喜悅中。

而這些,無論是在死守宛城的張曼成,亦或是全力趕路的陳宇墨,兩人皆是,毫不知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