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于大海那邊的事情進行的如火如荼,徐天藍這邊自然也不能落後,其實她早就琢磨着下面要做點什麽點心為好。
徐天藍對于做點心雖然以前實踐的不多,但是收集的書籍和資料卻不少,幾乎她空間裏五分之一的書籍資料都是講如何制作食物的,而制作點心的又占了一大半。
徐天藍在空間裏刨了兩天,終于找到兩本糕點制法的不錯的書籍,一本中式、一本西式,中式的都是一些例代傳下來的配方制法,不管是從網上還是別的地方,四處淘渙來,另一本是西式的,都是她前世所在的當下最流行的小糕點。
挑挑撿撿的,确定了兩款糕點,一個是如意紅豆酥,一個現代非常流行的小零食,華夫餅。
徐天藍每次去商店都要找吳绮蘭聊聊,聊的越多她越覺得吳绮蘭是個精明幹煉、人情通達的人,所以就越愛找她聊天。
兩人開始聊的最大的自然還是生意上的事,其實徐天藍不懂什麽生意,但是據吳绮蘭說品種太單一總歸不是好事,尤其是她們現在也算是打開了市場的情況,于是徐天藍琢磨了下,又弄出這兩種東西。
如意紅豆酥,是古代傳下來的配方,她不記得哪裏淘來的資料裏面的,一直放在空間裏,是形狀似如意,面粉為料、紅豆為餡,內含多種調料調制,最後烤成酥皮。
外面酥脆可口,裏面純香綿軟,口味香甜,連徐天藍這個吃慣了空間水做的東西的人,也覺得美味,想必推廣出去應該是錯不了的。
而另一種華夫餅是她前世挺喜歡吃的零食,那時天天宅在家裏,喜歡網購零食來吃,而這東西就是常吃的,後來自己也弄來制法自己做來吃,自己做的自己什麽料都用好的,喜歡吃什麽就多放什麽了。
所以華夫餅被她烤的極香、烤出了多種花樣。
不過要現做一個模具去,這個她畫好了圖,但是不知道哪裏可以訂做。
于大海一聽媳婦有難處,立馬拍胸膊攬了過來,果然沒兩天便弄來一個似模似樣的嶄新的格子模具。
徐天藍心花怒放,摸着模具開心的說,“行,事兒辦的不錯,等着吃餅吧!”
于大海不知道她要做什麽餅,但是媳婦開心就好了。
不過還是勸道,“別累着啊,倆孩子就不省心了。”
徐天藍聽他這麽一說,倒是一愣。
Advertisement
雖然一開始她突然間有了兩個孩子,一時間真的是手足無措,弄的她天昏地暗的,可是弄清了情況,她立馬在空間裏翻了不少育兒書籍來看,來學,慢慢的也帶的似模似樣了。
其實兩個孩子都特別懂事,小的給吃就吃,吃飽就睡,大小便都會‘哼哼’着告訴你,大的也從來不哭不鬧,還會特別的懂事知道要照顧妹妹。
所以現在她真不覺得有多辛苦,但是被于大海這麽一說,好像自己也确實挺辛苦似的。
甩掉頭腦裏的想法,第二天她便開始試做了,材料她一早就準備好了,有幾種不好找的都找的吳绮蘭幫忙,她雖然調來這小鎮不久,但是以前就同與多廠家貨商十分熟悉,找些原材料還是沒問題的。
這次試做自然非常成功,大妞睡着午覺都被飄散四溢的香氣勾起了饞蟲,對着烤爐直流口水。
待熟了之後,徐天藍拿了一塊給她吃,大妞吸着氣就吃了,等晚上于大海回來還說,“咱家屋裏怎麽這麽香?”
徐天藍便把新做的華夫餅給他拿出來吃,同樣被贊了又贊,但是他卻只吃了一塊便不吃了,“留着你跟孩子們吧!”
徐天藍就告訴她,這是要拿出來賣的。
“那好,那一定好賣。”于大海又贊道。
徐天藍得意,因為她最新做出的這兩種點心她都沒有放空間水,她不想都依靠空間水,這樣太有局限性,現在她的牌子已經打出去了,人家已經知道她做的核桃酥都能那麽好吃,而這些新奇的東西一推出,效果應該不會太差。
其實現在大一點的城市內,糕點種類也不少的,聽吳绮蘭說市區裏,現在過年過節走親訪友送的最多的就是白皮兒,老字號出的更是上檔次,口味有多種,一直很受歡迎。
徐天藍聽了大概就知道是什麽,她小時候也吃過,正宗的老字號出來的白皮兒确實好吃,她選的這種如意紅豆酥經白皮兒外皮酥脆,但是裏面卻是異常綿軟。
而華夫餅更實打實的好料,土雞蛋、精砂糖,比她前世吃的還要香,想前世雞蛋都是吃飲料長大的,也就覺得好吃些也是應該的,這自然更是增長信心。
她兩樣一樣做了一些,然後就給吳绮蘭送去了,商量好了價格,她就回來,後面怎麽賣就不歸她管了。
就這麽着做點心送貨,又過了一個多月,每次送貨她都是一手抱着小妞,一手挎着籃子,大妞則緊緊抓着她的衣角,就這麽着一拖二的過了一個多月,還好她們現在租的房子離國家商店非常近,只隔了一條街,幾步路的事情,要不然她真的要想辦法了。
她不止一次的想,大妞這個年紀在前世應該可以進幼兒小班兒了吧,可惜這個小鎮上根本沒有幼兒園,連看孩子的都沒有。
轉眼便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這一個月裏于大海的建築隊終于有了那麽個像樣的活兒,給鎮小學修圍牆。
說是修圍牆,其實只是圍牆中的一小段,大概不到十米的樣子,因為年久失修,突然的就倒堨了,圍牆內就是操場,還好當時沒上體育課,所以也沒有傷着人。
但沒有圍牆總是不好,學校裏都是小孩子,哪能有閑失,于是校長趕緊派人到人力市場上找人來修,于是就找到了于大海他們這支貌似專業隊伍。
沒有,就是這樣一小段圍牆,對于大海他們這一個多月來說也算是大活兒,之前找他們的都是修房子,不是刮牆就是曼地,根本就沒實打實的做過一場‘工程’。
雖然這段圍牆只用了不到一天就完工了,但是于大海還是挺高興,于是端午節的前一天他還帶着笑意說,“你說照這麽下去,咱這隊伍肯定越來越好啊。”
徐天藍當然也替他高興,她那邊的點心這一個月賣的也很不錯,所以也挺高興,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面對,就說,“端午節買點東西回去看看?”
其實她就是問問而已,她根本就不想再去婆家,覺得那裏就是她的惡夢,剛過上幾天輕松惬意的日子,哪肯再回去,哪怕一會兒也不想。
于大海道,“我剛從外面買了些東西,明兒一早我就給送去,你別去了。我回來咱們就去你爸家。”
于大海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既然家裏人都看不上她媳婦,就還是少接觸的好,他該送東西送東西,該盡孝盡孝就是了。
徐天藍聽了他前面一句松了一口氣,可是聽了後一句就又提了心了,不過還是那句話,該面對還是要面對,那個家也不全是壞的,大不了兵來将擋水來土埯。
于大海買的節禮完全是按喜好來,他媽愛吃槽子糕買了二斤,哪怕有好的他媳婦新做的點心也沒想往家提,畢竟問起來也不太好說,幹脆就不費那勁,他爸愛抽煙袋,買了斤煙葉,又買了兩瓶高梁酒就騎着自行車就送回去了。
自行車他已經換了一輛,之前媳婦借的已經還了回去,這輛是他在舊貨市場上淘渙來的,價格十分便宜,他去幹活要騎,自己常用的東西就不要用借的了。
自行車前面車把兩邊挂着各種大小袋的東西,而大梁和後衣架則坐着她們娘仨兒。
說起來這還是個技術活兒,徐天藍抱着小妞坐後面,大梁上綁個小椅子坐着大妞,一路上也相安無事。
徐天藍娘家叫西蘆村,與婆家東蘆村隔了一條大馬路,遙相呼應。
所以他們去西蘆村是會路過東蘆村的,到村口于大海就下車把給家裏買的東西拎過去,沒一會兒就出來了,然後再蹬上車,去西蘆村。
西蘆村挺小的,一個村子不到兩千人,一個主道走路不用十分鐘就到了頭。
而徐天藍家就住在村尾最後一家,門口有棵歪脖子樹。
于大海騎着自行車,到門口剛剛停住腳,就聽院裏有陣略尖刻的聲音傳出。
“我說大丫頭,大過節的,你就拿這幾個雞蛋就回來啦,你這是膈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