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四回
對于婚禮,韓梅梅只覺得好麻煩。
她那對石家沒有半點不舍的模樣,讓舒覺羅氏一邊抹淚一邊暗罵閨女的沒心沒肺,殊不知韓梅梅還打着隔三差五就能回娘家的主意呢,壓根就沒往一旦她嫁入毓慶宮,想見娘家人根本就不容易上想。
這可以參見在婚禮前,她本來是沒機會和太子爺見面的,可實際上他們倆不也是隔三差五就見面嘛。
有武力值,就是這麽任性。
而太子爺那邊,他平時對外時都是一副雅致又矜貴的姿态,這種姿态還是持久性的,讓人分不清楚那是僞裝出來的,還是太子爺的本性就是如此。只是今日成親,太子爺是發自內心的感到舒暢,連平日裏喜歡不起來的兄弟們,還有朝中的一些大臣,太子爺都自動給加了一層濾鏡,覺得他們真是可愛又迷人。
東宮迎來女主人,這麽大的事,康熙自然是要出面的。
太子爺最後去叩謝君恩,赫然發現他和他皇阿瑪之間的隔閡,不知不覺中已經那麽深了——他在面對着他皇阿瑪時,那種植根于骨血中的濡慕,在經歷過那麽多事情後,可謂是蕩然無存,而他皇阿瑪對他……太子爺都不願意去分辨那話語中,究竟有幾分真心。
現如今,儲君還不容有失。
太子爺自欺欺人的,配合着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戲,待回到了毓慶宮,才在心裏一哂,原本暢快的心情多少還是蒙上了層陰霾。
而這陰霾,最終被掀起蓋頭後,韓梅梅迎頭沖他燦爛一笑給驅走了。
可惜美不過三秒:
“……你都在吉服裏藏了什麽?”
在揮退宮人後,該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前,太子爺動作細致的給韓梅梅拆過頭冠,又那麽垂眸,看起來再溫柔不過的給韓梅梅脫吉服。
嗯……燈下看美人越看越美,更不用說太子爺還這般溫柔小意了,韓梅梅的臉難得紅了起來,這都是男色-誘人啊,不臉紅都對不起那極致美色。
再然後,太子爺先是從韓梅梅的袖子裏摸到了一把古樸的匕首,不用打開劍鞘看,就知道那必然是一把能夠削鐵如泥的。太子爺當即就挑眉,只是今天是他們大喜的日子,他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哪想到待他去握韓梅梅的手腕時,覺察到重量不對勁,即便是韓梅梅手腕上戴着兩只手環,那也沒那麽重。
其實真的是手環的問題,其中一只是韓梅梅自己鼓搗出來的重力環。
Advertisement
太子爺回想了下,韓梅梅平日裏都有戴着這樣的手環,可她仍舊身輕如燕。不止身輕如燕,她還一招制服了一群暴戾的黑熊……
太子爺壓下心中的無力感,就幹脆問韓梅梅她身上都還藏着什麽,如果是把當武器用的繡花針也帶來了,那就直接自己拿出來,省的造成非戰鬥性損傷。
“嗯……”韓梅梅撓了撓緋紅的臉頰,坦白從寬,“還有一把軟劍。”
隔着最外面一層繁複而稍顯笨重的吉服,太子爺一時還沒辦法判斷出來,韓梅梅把軟劍放在哪裏了,又因為韓梅梅就這麽說完了,他還挺詫異的:“沒了?”
韓梅梅一臉理所當然的反問:“這些還不夠嗎?”
太子爺無言以對。
高手梅又補刀,她拿起那把匕首獻寶般的跟太子爺說:“其實這把匕首,不是我要用的啦,這是我自己打造出來,送給你防身的哦。”
防身防身防身……
大概是太子爺沉默的太久了,韓梅梅還以為他不看好自己的手藝,所以就拔掉刀鞘,那匕首果然正如太子爺猜測的那般,寒光凜凜,必定能削鐵如泥。
太子爺又不是不識貨,而且這畢竟是韓梅梅的心意,再怎麽說這匕首似乎比繡着牡丹花/鴛鴦/五爪金龍的帕子,聽上去洋氣。
韓梅梅見太子爺收下來了,就笑得眉眼彎彎。
明眸皓齒,就像煦日般溫暖,太子爺傾過身去,吻住了她。
嗯,把軟劍拿出來,就真的該輪到芙蓉帳暖度春宵了。
……
毓慶宮裏迎來了女主人,這意義不小。
只是對于整個後宮來講,其實影響也不是特別大。到底這座皇城裏,應當被所有人圍着轉的人只有康熙一個。
便是皇太後,她是康熙的嫡母,尊榮全都來自于康熙,康熙的後宮妃嫔們就更不用說了,而對妃嫔們來說,份位尊貴不尊貴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實在的還是皇上的寵愛。能得到皇上的寵愛,就是連個份位都沒有,那也是底下奴才上趕着巴結和奉承的對象。
這一點,想來康熙後宮裏四妃(實際上還得算上一個良妃,只不過良妃是後封的,在宮裏地位不比最先被冊封的惠、榮、宜和德妃)這一幹地位比不上溫僖貴妃,更比不上皇後,而比下有餘的過來人感觸最深了。自佟貴妃去後,康熙就漸漸開始偏愛起年輕庶妃了,那如花骨朵般的人兒,不叫人感嘆歲月催人老都不行,更重要的是她們變得在康熙跟前說話,都比有份位的她們好使了。
以上這都是題外話,言歸正傳,還是來說韓梅梅的太子妃日常。
六月初七,冊石氏為皇太子妃,告祭太廟。
韓梅梅就是渡過了試用期,正式走馬上任的皇太子妃了。
等到來年,也是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康熙啓行親征噶爾丹時,韓梅梅她就在皇城裏留下了還算深刻的印記。
明面上,皇太子妃端莊大氣,至純至孝的名聲傳得更廣了。
私下裏,就是掌管着後宮宮權的四妃,都是明面上稱贊着,暗地裏覺得這個皇太子妃不是好相與的,裝傻充愣的功夫,簡直是無人能出其右,總之就是個難纏的人物。
等等,這是不是串臺了?
唔,還真沒有。
想想看,曾經韓梅梅作為未來太子妃時,就有了端莊大氣的名聲,現在也不過是延續這個基調,至于孝順一說,那都是從坤寧宮纏綿病榻的皇後那裏刷來的。
再有不好相與什麽的,這還真是娘娘們想太多了。她們自個心眼多,肚子裏的心思能夠九曲回腸,也就不免以己度人,認為能被皇上選為太子妃的,必然不是個簡單的,因此當韓梅梅和她們在皇太後的寧壽宮相遇時,交談間無論這些娘娘們說什麽,韓梅梅全都按照她們的字面意思來回話,是真的耿直,可卻被娘娘們認為是裝傻充愣無所不用其極。
只能說,這真是個特別美好的誤會。
以及,還是太子爺指導的好,他還不惜餘力的幫韓梅梅在毓慶宮裏刷威望,現如今毓慶宮裏可沒哪個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當然這也少不了韓梅梅自己想不怒自威,就能不怒自威(用韓梅梅的話來說,那就是殺氣啊殺氣)的緣故。
順帶一提,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先帝順治的第二任皇後,很喜歡韓梅梅。
該怎麽說呢,韓梅梅她很容易讨得老人和小孩的喜歡,而且還幾乎是百發百中的,就像是她現在于繡花針上能夠做到例無虛發一樣。
至于原因,一來是有空間加成,二來大概得看氣質吧。
總得來說,韓梅梅這個太子妃在人雲亦雲中,還是做得像模像樣的。
再來說康熙親征噶爾丹一事,噶爾丹和他的部落始終是個威脅,越往後拖噶爾丹那邊就有可能越發強盛,并且越發能搞事情。所以自康熙三十二年的巡幸塞外後,康熙就一直在籌備攻打噶爾丹一事,甚至為了表示對此事的重視,以及勢在必得,康熙決定親征。
當然了,這也是一種刷軍功和威望的手段。
因為是康熙親征,所以這成為了朝堂和後宮的頭等大事。朝堂不必說,而後宮裏,康熙他都不在了,争來争去也沒多大勁。
毓慶宮這邊,太子爺并沒有随行,他被留了下來,在康熙于正月二十八日啓行後沒幾天,就遣派了太子爺祭大社、大稷,并且命太子爺監國。
太子爺領了旨意,對監國那一說不以為然,到底便是康熙本人親征,他的親信大臣們也是留了泰半,而他監國,能從得到的實惠其實寥寥無幾。
名頭倒是蠻好聽的。
然而誰都沒想到,康熙這一去竟然沒能回來。
換句話說,康熙駕崩了。
騙人的吧?
韓梅梅是從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的太子爺那邊,同樣是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的,她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而第二反應,就是瞪大眼睛,拼命擺手,堅決撇清關系:“不是我做的!”她應該沒做過什麽吧,對,絕對沒做過什麽,她也沒時間去做什麽啊。
……自辯的好。
而太子爺,他整個人都沉靜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嗯,這次真的不是梅梅做的,嗯是作者做的【這是個冷笑話】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