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公主

更新時間2012-7-2 19:02:23 字數:4271

太子妃的突然暴斃,讓原本該歡歡喜喜迎接新年的隋宮,陷入一片悲傷中。

宮中停止一切歡慶活動,所有鮮豔的裝飾都換成白色,文帝下旨天下要哀毀盡禮,期間不得飲酒作樂,食以素為主不得茹葷。

元氏之死讓當初親自挑選她為太子妃的獨孤皇後涕淚橫流,悲痛之下元氣大損竟也病倒了。

即便皇後躺在病榻上,也不忘怒問兒子。

“太子妃怎麽會毫無征兆的去世,你平日太過忽略她,連自己妻子病重都不知。”

楊勇還未從憂傷中走出來,精神萎迷,郁郁不振。

“是兒臣的錯,母後盡管懲治。”

“如今懊悔有何用,人都已經去了,唉,可憐啊,這樣端莊足可母儀天下的好女子就這麽沒了。”

言畢,看一眼兒子,又多了個心眼。厲聲問:“我且問你,元氏到底是得病而終,還是你因為不喜歡她而耍了什麽陰招?”

楊勇聽了可不情願,立刻反駁:“母後這話可不對了,我是對元氏關心不夠,可我絕對不會喪心病狂得想要她去死,母後太冤枉兒臣了。”

“哼”,皇後冷哼一聲,她對楊勇心存不滿,早生嫌隙。

“諒你也沒這膽,不過你宮裏的幾個小騷婦可不好說,我告訴你,她們這些人我一個也不想看見,你讓她們別來探望本宮,見着她們本宮心裏只會堵得慌。”

楊勇默不作聲,面色很難看。

在一旁侍候的黃紫郡細心的聆聽着皇後的話,嘴角浮現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太子退下之後,黃紫郡喂皇後喝下湯藥,她正準備小睡一下。

Advertisement

卻聽這個侍婢輕輕的嘆了口氣。皇後問:“你怎麽了,平白無故唉聲嘆氣?”

黃紫郡猶豫片刻道:“有些事情奴婢不知道該不該向娘娘禀報,娘娘如今鳳體抱恙,奴婢怕說了您又圖添煩惱。”

皇後心中跟明鏡似的,這個丫頭靈牙利齒,詭計多端,心眼太多,要說這點她根本比不上綠珠。且聽她到底有何禀報。

“你只管告訴本宮,你如此忠心,本宮不會怪責于你。”

“那奴婢就說了,自太子妃娘娘突然暴斃之後,宮裏面閑言碎語甚多,叫奴婢聽了不寒而栗。”

“喔”,皇後坐起身,黃紫郡将錦繡靠墊依在她身後。

“你到底聽到些什麽,快快告訴本宮。”

“回娘娘,她們都說太子妃是叫成姬娘娘欺負死的。”

皇後的臉倏的變了色:“真有此事?”

“奴婢不敢胡驺,都是從前在東宮當過差的姐妹們說的,她們說太子妃因為不受寵,人又善良懦弱,在東宮中的地位連個侍婢都不如。成姬見了太子妃從不行禮,太子妃娘娘穿的和用的都是叫她們幾個寵妾挑剩下的。即便這樣,成姬仍不滿足,隔三差五的就向她挑釁,冷嘲熱諷,惡語相向。太子妃不敢向殿下和娘娘禀報,唯有終日愁郁,身體才會每況日下。奴婢還聽說,太子妃病重後,成姬不允許宮人向外洩露,封鎖消息。她們都說成姬娘娘是觊觎太子妃的位置,巴不得她早點歸西,好鸠占鵲巢。”

“好你個成姬,你不要命了。”皇後氣得渾身發抖,牙齒緊咬。一口痰堵在胸中咽不下又吐不出,憋得臉赤紅,劇烈得咳嗽起來。

待稍稍平息一下之後,皇後氣喘籲籲的說:“在本宮統領的宮中竟會出這等事,一個卑賤的妾侍膽敢爬到主子頭上撒野。本宮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本宮要成姬陪塟。”

黃紫郡心中竊笑,成姬那一巴掌依舊火辣辣的生疼,別人叫她痛一時,她要別人痛一輩子。

“紫郡,傳本宮旨意将成姬抓來受審。”

“是”。

而此時,成姬正在房中睡大覺美美的夢到自己當上了太子妃,在夢中都喜不自禁。

她與雲昭訓是衆多妾侍中最得太子寵愛的,平日裏兩人結成同盟,對太子妃不屑一顧,至于請安問候之類的就更免談了。

可如今這性質卻變了,太子妃一死,這正妻的位置就空缺了,而往常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姐妹都眼熱了。她與雲昭訓的關系馬上起了微妙的變化。

忽然間她被人重重的推搡,她才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還未明白發生了什麽事,就讓人亂挽倒拽拖着出去了。不多時便被生辣辣的扯到皇後面前。

皇後已正襟危坐,怒視于她。

成姬心裏撲碌碌的直跳,跪伏在地。

皇後将她罪行一一道來,她方才明白過來,她慌忙為自己辨解。

“母後明察,妾身雖與太子妃不投機,但從未想過要加害于她,妾身實是太冤枉了!”

“呸,你當然不會承認,來人,替本宮掌掴這個賤人。”

黃紫郡上前卷起袖子,狠狠的打了下去。打得成姬眼冒金星,暈頭轉向。瞧見掌掴自己的就是那日挑逗太子的宮女,成姬心中叫苦不疊。

她只得哭着哀求:“妾身冤枉,妾身冤枉啊!”

“都是你們這群妖婦,整日哄騙那沒廉恥的太子,如今更心腸歹毒的置人于死地,行為令人發指,本宮身為**之主,今日便要清理門戶,殺一殺你們這群侍妾的威風。”

言畢,就決定痛下殺手,吩咐左右:“來啊,将這妖婦杖斃!”

眼見皇後動真格,成姬才意識至事态的嚴重性,這下可把她吓傻了。

就見兩位宮人取來木杖,成姬一瞧那木杖比手腕還粗,身子一軟,趴倒在地。

行刑之人對她是一陣亂打,打得她歪嘴咧舌,嗷嗷叫喊:“太子殿下救命啊!”

話音剛落,楊勇真的氣急敗壞的趕了過來,原來成姬的婢女眼瞧着不對,便私下偷偷找來太子。楊勇方才離開仁壽宮沒多久,聽到後又只得重返。

“母後,成姬到底犯了什麽錯,您要将她處死啊?”

皇後瞧見楊勇,非但未消氣,反而更是火上澆油。

“怎麽,你是來袒護這妖婦的?”

“母後,如果成姬真的犯下彌天大錯,不消母後說,兒臣自會處置她。可如今母後總得給兒臣一個心服口服的理由吧。”

“你要緣由,我給你便是,這妖婦不知尊卑,對太子妃多般挑釁,處心積慮的要謀取正妻之位。還隐瞞病情,不許宮人向你禀報,就這些罪行都足以叫她死一千次。”

楊勇不服:“方才兒臣在此還是好好的,怎麽一轉眼工夫就生出這種事端,母後必是聽了別人的讒言。”

皇後勃然大怒,指着他便罵:“放肆,你是在說本宮沒有證劇胡亂用刑。”

“兒臣不敢,兒臣只是不希望母後叫讒言蒙蔽了雙眼,成姬平素是有不少缺點,可是就兒臣對她的了解,害人之心她是不會存的。”

“了解,你對她了解個屁,她們這些侍妾只懂得争風吃醋,落井下石,勇兒你貪戀美色,對她們放任自由,疏遠正妻。元氏之死你責無旁貸。”

提及元氏,楊勇确實理虧:“母後罵得對,兒臣對不起元氏,與旁人無幹,再說元氏臨終前也未向兒臣數落過他人半句不是,是她自己不願擾煩兒臣,所以才未将病情及時相告。請母後明察。”

其實成姬雖貌美,可是性子急燥,內裏是個草包,凡事都擺在臉上,說她不尊敬太子妃卻是不假,可要談到害人那真是冤枉她了。

皇後心中對妾侍本就有偏見,所以她懲罰成姬多多少少也是消除她自己心中的怨念。

“說來說去你都在袒護她,今天本宮要是不杖斃了她,那日後這宮裏還不定會起怎樣的争端!”

趴在地上的成姬立刻殺豬似的叫喚起來。

就在一片混亂之中,由外頭傳來一聲呼喊:“母後何事這麽大火氣?”

話音剛落,徐徐走進來一人。她衣着華麗,儀姿萬千。

楊勇眼睛一亮,驚呼道:“皇姐,怎會是你?”

進來之人正是樂平公主楊麗華,她是隋文帝的長女,約摸二十七八歲,體态豐盈,眉眼中與皇後甚為相像。

皇後也一愣,老半天才反應過來。

“麗華,真的是你嗎?母後沒有眼花吧。”

公主道:“兒臣許久沒有回來,如今新年将至,兒臣特意來探望父皇母後,還有諸位弟弟。”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母後每一日都在思念你,快給公主賜座。”

這時,楊勇朝公主撇撇嘴,低低的說:“皇姐救命!”

楊麗華一瞧這陣勢就明白了,于是便說:“母後,鳳體違和,何必生這麽大的氣,不值得,教訓過後,她日後必會多長心眼,不會再造次,兒臣難得回宮,只盼望着一家人開開心心,別叫這些事壞了心情。”

皇後讓她這樣一說,也不好再講什麽,對這個女兒始終懷有愧疚,所以她的話在皇後那兒十分有用。

“既然樂平公主替你求情,這次本宮暫且饒恕你,你回去之後須禁足三個月,如果再膽敢造次,任誰為你開脫都無用,快滾吧,待在此處只會污了本宮的眼睛。”

楊勇攙起成姬,她臉死灰死灰的,謝恩之後,便一拐一拐的退下了。

獨孤皇後沖着她的背影高聲道:“本宮告訴你們,誰都別想染指太子妃的位置,就你們幾個誰都輪不着,若是安守本份規規矩矩,本宮便容下你們,否則叫你們吃不了兜着走。”這話看似是說給成姬聽的,更是對自己兒子的警告。

他們走後,皇後攜公主坐下,她細細的端詳後說:“我兒依但是美豔動人。”

楊麗華笑笑說:“母後說笑了,兒臣已不是芳齡少女,談不上美豔了。”

“麗華,回來後就別再走了,你的留芳閣一直都空置着,母後日夜盼着你住回來,母後看見你,頭也不昏了,眼也不花了。”

楊麗華啜一口茶,神色憂慮:“母後,兒臣身份尴尬,實在不适合在宮中居

住。”

皇後掃視一下四周,屏退下人:“你們都下去吧,到門口守着,沒有傳喚不得入內。”

衆人退下,黃紫郡冷冷的打量着公主,心裏尋思着,方才這麽好的洩憤機會全叫她給擾和了,這個公主究竟是何來歷,為什麽她的話這麽有份量?楊麗華無意間一擡頭剛好上黃紫郡的目光,初看之下,她那雙茫然沒有內容的眼睛叫公主不寒而栗。待要細瞧,她已走出。

房中只剩母女二人,皇後愛憐道:“女兒是我們楊家的功臣,沒有你就沒有輝煌的今天,你已是大隋的樂平公主,住在宮中天經地義,誰敢胡言亂語,母後定叫他身首異處。”

此言觸動了公主的心事,她不禁淚水漣漣,邊泣邊道:“不怪旁人,只怨女兒性子怪異,自己容不下自己。”

皇後也哭了:“都是我們對不住你,如今父皇母後都已年邁,能與兒女同樂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數,女兒啊,你要明白,如果你不願回宮,就說明你心中仍然埋怨咱們,叫自己女兒怨恨,母後死也不甘心呀!”

楊麗華心腸甚軟,極為孝順,眼見母親身體不好還哭成這樣,一時之間難過至極。

皇後見她動容,趕緊趁熱打鐵以情制人:“母後想着女兒能承歡膝下,你就答應母後吧?”

楊麗華猶豫片刻才低聲說:“好吧,女兒先在宮中小住一段時間,往後之事暫且不說。”

“太好了,快快随我去見你父皇,他若見了你不定多開心呢!”

楊麗華跟在母親身後,神色凝重。對于父親她心中始終還有介蒂。說起這個楊麗華真的是楊家的悲劇。她自小知書達理,博古通今,對父母恭敬,對弟弟愛護,甚得文帝的歡心。

當時還是北周時期,文帝尚未稱帝,那一年她十三歲,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免除宇文邕的介心,将她許配給了太子宇文贊,太子即位後她便成了大周朝的皇後。後來宇文贊死了,她的親身兒子宇文闡也就是周靜帝即位。她又成了皇太後,誰知就是她的生父楊堅逼得兒子退位讓賢于他,建立了大隋朝。

楊麗華怎料到最後結局竟是這樣,一邊是兒子,一邊是父親。她左右為難,尴尬至極。她的一生便就此成了一場悲劇。雖然她又被封為了樂平公主,可她這一生起起落落的封號實在太多,她自己都覺得可笑。最重要的是她心氣極高,不忍別人對她說三道四,所以她一直與兒子久居宮外。只是前兩年兒子得病死去,她生活的重心一下子就沒有了。每每深夜,都忍不住思念故人

這次她聽聞太子妃暴斃,皇後身體抱恙,所以才趕來探望,沒想着一來便又替弟弟解了圍。這個弟弟從來就叫人不省心,因為是嫡長子自小受盡寵愛,所以動作無法度,極為率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