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品相關
《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
內容簡介:
和秦始皇相比,我不折騰;和劉邦相比,我不流氓;和王莽相比,我不拍腦袋;和李世民相比,我愛我的兄弟;和趙匡胤相比,我統一了中國;和朱元璋相比,我不殺功臣。
我是劉秀,東漢的開國皇帝。這是我的故事。
我不相信劣幣驅逐良幣,如果世間壞人當道,那只是因為好人還不夠努力。
在《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中,曹昇複活了千古一相李斯的風采,對這位傳奇人物的刻畫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紙背。
而這一次,曹昇将目光轉向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以汪洋恣肆之筆力,重現新朝末年至東漢初年歷史的風雲際會和血色風流,将劉秀、劉縯、王莽這一個個人物,隔着綿長的時間帶到讀者面前,帶給我們另一種理解歷史的境界,也将其“以心證史,仿佛親歷”的曹氏風格推向另一個巅峰。
自序
這是劉秀的故事,據說一切都是真的。
先從劉秀的起家寫起。此一階段,可以“努力”二字點題。
今人多言加油,古人大致無油可加,所以言努力。尤其在劉秀所處的時代,“努力”一詞更是當時的口頭流行語,譬如:
〖(劉秀等人)進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為長安守,去此八十裏。”——《後漢書·卷一》
光武謂(王)霸曰:“颍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後漢書·卷二十》
更始大悅,謂(趙)憙曰:“卿名家駒,努力勉之。”——《後漢書·卷二十六》〗
和他的先祖劉邦一樣,劉秀也是取代了一個短命王朝,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輝煌帝業。而劉秀所取代的這個短命王朝,便是王莽的新朝。新朝末年,天下大亂,是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黑暗時期。當大黑暗時期結束之時,已有将近五千萬人(約占當時總人口的70%)死于饑荒、戰亂。
在這樣的大黑暗時期,神州淪為叢林,叢林淪為煉獄,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的努力——有人努力讓自己活着,有人努力讓別人活着;有人努力殺人,有人努力避免被殺;有人努力吃人,有人努力避免被吃。而劉秀的努力,卻使他從一個沒落王孫,搖身一變成為光武皇帝,開創出壽命長達一百九十五年的東漢帝國。
在關注劉秀努力的同時,有一事必須注意。劉秀與歷史上其他的開國帝王有一絕大不同,那便是即使劉秀尚未起兵造反,皇位似乎就已經非他莫屬。谶曰:“劉秀當為天子。”指名道姓,舍他其誰?換而言之,劉秀生來就是該當皇帝的命,他必須當皇帝!他要是不當皇帝,連老天爺都得跟他急!而由此也就引發出一個極其有趣的問題:如果某物命中注定是你的,那麽努力是否還有必要?努力的意義又在哪裏?或者說,是人成就了宿命,還是宿命成就了人?
扯遠了,打住。簡單地說,我想寫一個在宿命中努力的故事。宿命,本無所謂有,也本無所謂無的。努力,是否也是同樣如此呢?
書名《劉秀的秀》,源自莎翁名句:世界是一個大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只是演員而已(The whole world is a big stage.All the men and women just are some actors)。
本書為上冊,起自公元第三年,止于公元二十三年——這一年,劉秀二十九歲,其命運正從天堂墜入地獄。
曹昇
2010年7月4日于杭州
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