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穿越的第三十四天。

将手中的書籍給合上,郭菀央第一百五十二次嘆氣。

是的,她叫郭菀央,不叫水菀央了。

頭上梳着可愛的雙丫髻,她現在的身份,是一個虛歲十歲的小女孩。三十四天之前,這個身子的正主因為中暑而去世。水菀央占了這個身子,從此成了郭菀央。

手上的書籍資料是家中的下人從遼陽搜羅來的,本朝的詩集、方志、游記之類的雜書。加上郭菀央自己平時旁敲側擊搜羅來的消息,三十四天下來,直到今天,郭菀央終于下定決心,給這個朝代下一個結論。

這是明朝,沒錯。現在是洪武二十七年,也沒錯。

只是……這個明朝,與郭菀央知道的明朝,不完全一樣。就好像是一個畫工拙劣的孩子,想要臨摹一幅名畫,畫出來的,卻有些不少的走樣。郭菀央知道的幾樁大案子,例如什麽藍玉案、胡惟庸案,發生都發生了,牽涉面卻沒有郭菀央知道的那麽廣。其中,據郭菀央所知,李善長不是因為胡惟庸案被殺,而是死兩年之前。死亡原因麽,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壽終正寝。還有有名的青田劉伯溫,似乎也還活着,還優哉游哉的在瓯江邊上釣魚;還有更緊要的,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腳馬皇後……現在居然還活着!郭菀央可是記得,馬皇後可是早就死了的。是洪武十五年?還是洪武十六年?反正,有些閑着沒事幹的史學家,就曾評論說,如果馬皇後不死,朱元璋也許不會變得這麽暴虐……那些當然是狗屁居多。

自己的便宜父親郭銘,是定國侯郭英的兒子。郭菀央不是歷史愛好者,只是看《明朝的那些事兒》時隐約有些印象,知道郭英是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後來曾經參加過靖難之役,不過吃了敗仗。

也就是說,原先歷史上的郭英,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身子應該還健壯得很。可是現在,自己卻聽說,自己的便宜爺爺身子已經很不好了。早在五月份的時候,南京城裏就傳來了郭英身子欠安的消息,于是自己的便宜父親郭銘就得了遼王朱植的恩旨,回南京盡孝去了。當然,郭英如何,郭菀央并不十分關心。因為她根本不認識這個便宜爺爺。

郭菀央猜測,這是因為之前有一個穿越者,小小的變動了一下歷史的緣故。雖然大體上還是照着原來的歷史發展,但是蝴蝶已經張開了翅膀,誰知道接下來會怎麽樣?

面對着這樣似是而非的明朝,郭菀央有些拿不定主意。自己跑來炒房地産那是建立在自己歷史預知的基礎上,但是若是歷史發生偏差,永樂皇帝不遷都了,自己還怎麽搞房地産投機運動?

是的,郭菀央這一回穿越,主要目的是一個:上明朝,玩一場轟轟烈烈的房地産投機運動——就相當于玩網頁游戲了!她打算在永樂大帝決定遷都的前夕,将大半個北京城買下來,好好在古代過一把房地産大鱷的瘾!

在現代水菀央買不起房子,在古代郭菀央要過一把炒房的瘾。

值得慶幸的是,太子朱标已經在三年前死了,現在的太子爺,是朱标的兒子朱允炆。燕王朱棣還是呆在北京養馬練兵。發生靖難之役的必備條件,并沒有走樣。

不過不管如何,房地産投機運動還是要暫緩,至少還是要先将面前的生存問題解決下來。這個家實在太窮了,沒有資本,将來怎麽買地?可惜,自己繡活女紅,不是最強的;自己能畫的幾張圖紙,卻是不敢輕易拿出去。這個時代沒有專利法,自己的構思被人抄襲了,到時候也沒地方說理去。

正在思想着,卻聽見門外響起了腳步聲,有一個着急的聲音響了起來:“小姐,您在屋裏麽?”

Advertisement

郭菀央将手中的書都合上,說道:“茱萸,怎麽了?”

十四歲的丫鬟茱萸,掀開簾子進了來,就輕聲告訴:“小姐,有大事了!南京……來人了!聽口氣,是要将您與少爺,都帶到南京去!那邊來的人一定要見公子和小姐,奶奶吩咐您與公子過去……”

郭菀央略略吃了一驚,稚嫩的小臉上的神色卻也沒有多大的改變。站了起來,說道:“給我換一件能見客的衣服……人在哪裏,瑞氣堂那邊麽……我去瞧瞧。”

……

時間已經到了七月,雖然是遼陽,暑熱也尚未消散。

夕陽已經落山,整個院子都籠罩在一片薄薄的暮色裏。石子小徑邊上草蟲裏,傳來了蟲子的鳴叫,聲音尖脆悠長,有些凄切。

石子路有些燙人。

茱萸打着傘,郭菀央與弟弟一道,在“瑞氣堂”的抱廈邊上站定。

瑞氣堂裏,傳出了一個爽利高亢的女聲:“水姨娘。這邊的事兒,太太已經一五一十的都向老太太禀明了。老太太聽說有這樣的事兒,也是極歡喜。老侯爺的病體也因此減了幾分。太太說了,這次一定要請姨娘去南京。如果姨娘不肯去,那沒辦法,盡管太太自己身子不好,也要掙紮着親自過來相請,即便送了性命也不在乎。姨娘為郭家生了一子一女,那是郭家的大功臣,老爺居然将這樣的功臣冷落了這麽多年……太太可是好生将老爺埋怨了一頓呢!”

郭玥的手又濕又冷,他的額頭上卻有豆大的汗珠。他低聲問道:“姐姐,裏面說話的女子是誰?這嗓門好高。怎麽對娘這麽無禮?”

郭菀央掏出月白色的繡花鑲邊手絹,将弟弟臉上的汗珠抹去,低聲說道:“弟弟,等下進了門,不要稱呼娘做娘了,要稱呼做姨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