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農門天驕3

張聶兩家退親之事,火速傳遍了東山村。

聶家人這兩天走在路上都被人指指點點,大夥兒都指責他家不厚道,怎麽能往清白女子身上潑那麽惡毒的髒水呢?更何況,對方還是聶向文的未婚妻,是他恩師的女兒。

張秀才雖是十多年前遷來村裏的,但這些年對村裏人貢獻不少,不少村人為了免賦稅都挂了田地在他名下,每年只用交很少的租子,遇上天災張秀才還會免租,更別提他還辦了村學,給村中幼童們啓蒙,若非前兩年身體不好,這村學也不會停。

許多村民受過他恩惠,雖養出些鬥米恩升米仇的白眼狼,但大多數人對他十分尊敬,前些年聽聞聶二郎與張元彤定親,他們都替張秀才高興,雖說是聶家高攀,可女兒嫁給秀才公的學生不正是段好姻緣麽?誰知等到聶家富貴了,聶二郎也越發混賬,不是沒有人私底下嘀咕,可他們又能如何?那畢竟是別人家的事。

但那晚的事情傳開後,他們對聶家的不滿終于擺到了明面上,連幾個不明是非替聶向文說話的人都被村民排擠了,聶家人更是享受到了人憎狗嫌的待遇,盡可能地窩在家中不敢出門。

此時的張家,張秀才對着老仆唉聲嘆氣道:“都怪我識人不清,竟險些将彤兒送進了狼窩,唉……她的親事只怕更難辦了,這讓我哪裏有臉去見阿月?”

“老爺,您快別自責了,我看小姐沒怎麽放在心上,這幾日瞧着比往日還開朗許多。”老仆勸道。

張秀才想到這兩天彤兒一直在折騰醫書,說要幫他養好身子,心中一暖,臉上浮出笑來:“還真是,喝了彤兒的藥,身體确實松快了許多。”

“為了小姐,老爺也當好好療養身子。”

“是啊,我還活着就有人敢這麽欺負他,若是我……”張秀才忽然面色一肅:“我道那山匪怎的不求財偏劫人呢,原來竟有人通風報信。之前彤兒說起,我還不信是聶向文幹的,如今看來,他家早就得了消息。哼,我倒要看看,他一介童生怎麽和我這個秀才鬥?”

老仆一驚,“老爺,您是說……?”

“我雖沒證據治他與山匪勾結之罪,但聶向文母子這般辱我,我何不告他個污禮廢節的不義之罪?”張秀才拂了拂衣擺:“這狀子我已寫好,明日就去上縣衙去!”

《鴻律》有曰,不義乃鴻國十惡刑之一,凡白身辱及功名之人,笞二十;凡辱及上官及授業恩師者,笞五十。

老仆一聽,精神一振,他随老爺多年,豈能目不識丁,自然知道不義之罪,想老爺身有功名,又占了大義,想必這狀書呈上,一告一個準!

**

內院廂房中,俆妙君放下毛筆,擱在筆格之上,宣紙上墨跡未幹,筆勢清新端秀,寫得盡是些調理身體的藥方。

Advertisement

原身很喜歡鑽研醫術,俆妙君這番舉動不會惹人懷疑,她前日替張秀才把過脈,結合在宮中及後世學到的醫術,診斷出對方的病很難痊愈,但若好好調養,再活七年八年不成問題。

一陣夜風透過窗棂縫隙卷入室內,吹得油燈火苗搖曳,“噗噗”作響,俆妙君起身走到床邊,推開窗望着黑漆漆的夜,一輪圓月高懸,不知道楊昭此時在何方?

這個世界楊昭附身之人正是聶向文的同胞大哥聶償恩,兩人雖是兄弟,但聶償恩并不像聶向文一般受爹娘寵愛,平日裏不但得幫家裏下地做活,還得在外頭接些活計來補貼家用,畢竟聶向文讀書的束脩可不能少了。

聶償恩為人老實,他知道家中銀錢緊張,只能供養一人讀書,對于聶向文能夠進學雖然羨慕但不嫉妒。早幾年聶家還未發跡,他常被馬氏打發到張秀才家送東西,來往之間張秀才看出了他的向學之心,偶爾也會指點一番,聶償恩受益良多,心中已将張秀才視作恩師。

又因為兩家頻繁的接觸,他隐隐對張元彤生出了好感,後來張元彤被許給聶向文,聶償恩一度自我厭惡,認為自己心悅弟妹十分羞恥,沒臉面對恩師,更沒臉面對家人。

愧疚之情折磨着他,啃噬着他,讓他更是自虐一般待聶向文好,等聶家漸漸富裕,父母依舊沒有讓他進學的意思,他也從未抱怨,依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照顧着家裏的營生,整日早出晚歸,只有臨睡前才能擠出點時間讀書。

在張家父女出事時,他正被馬氏打發去府城打探行情,一回來就聽說恩師與張元彤被聶家逼死,悲憤之下失手打了聶向文一拳,這一拳卻讓聶向文記恨上了。

數月之後,縣裏疏通河道需要征召徭役,要求每家每戶出勞力,如不願去可交銀錢減免,一個人頭五兩銀子。

聶家也被分派了一個名額,五兩銀子對于如今的聶家而言并不多,但聶老漢和馬氏在聶向文的慫恿下,決意讓聶償恩去服役,聶向文私下孝敬了差役,囑咐他們好生“照顧”他大哥,就在這種特殊“照顧”之下,聶償恩再沒回得來,他被長埋于滾滾松江水中。

回憶着玉簡中的信息,俆妙君心中不免疑慮,同是親生子,為何聶家人對聶償恩如此冷漠?他的死訊傳來,這家人甚至連喪事都懶得辦,挂了幾日白幡草草了事。

只盼她與楊昭的到來,能代替原主們過好這一生。

次日一早,老仆駕車送張秀才去了縣城。

杏陽縣頗為繁華,大街上商鋪民居鱗次栉比,小販一聲高過一聲地叫賣,攤上貨物玲琅滿目,來往行人川流不息。

杏陽縣縣令姓文,是鴻武三年的進士,如今已經任滿五年,官聲素來不錯。張秀才作為一縣之中少有的生員,與文縣令有過數面之緣,因而有書辦認出了他,驚道:“張相公所為何來?”

張秀才以拳抵唇猛地咳了幾下,啞聲道:“自是有告狀呈上。”

那書辦一愣,忙接過狀子,道:“相公稍等片刻。”說完便匆匆進了縣衙大門。

很快有書吏唱名,張秀才被帶往堂上,秀才見官自不必跪,他恭敬地見禮,文縣令沒有為難他的心思,只慣例地詢問一番,待執筆書辦将告狀念完,文縣令氣得狠拍長案:“這等不誠不信不義不禮之人,也配稱讀書人?!來人,将馬氏、聶向文給我帶來,本縣要詳審此案!”

衙役領命前往東山村。

他們來到聶家時,馬氏與聶向文正好在家中,一聽說縣令派人來捉拿他們,心中又驚又慌,忙往差役懷裏塞銀子,對方這才稍稍透露,原是張秀才今晨上縣衙狀告二人不義。

兩人先是勃然大怒,再是心驚膽戰,不義之罪是什麽他們不清楚,但昨日之事一旦被細查,如果牽連到聶向文勾結地痞之事……不,他們沒有任何證據!那王狗子也不認識自己!聶向文自我安慰,可依舊驚恐萬狀,馬氏百般哀求無果,兩人被差役拘押着去了縣裏。

待他們進了公堂,前去東山村調查的捕快也回來了,捕快将打聽到的事一一向文縣令彙報,人證衆多,辯無可辯,哪裏還容得馬氏與聶向文喊冤?

文縣令本就是讀書人,自然在乎讀書人的尊嚴,他萬萬想不到,在他治下,身有功名之人竟被白丁欺辱,授業恩師竟被學生設計脅迫,他怒火中燒,大發雷霆,當即判馬氏笞二十,聶向文笞五十!

馬氏一聽傻了眼,瘋狂磕頭告饒:“饒命!求大人饒命啊!嗚嗚……”她心知荊條一旦抽下去,傷得不僅僅是身體,更是臉面。“大人實在要罰,就罰民婦一人吧,二郎他不知情,都是民婦的錯……”

聶向文強撐着面子,又有碧池做底氣,倒是比馬氏稍好一些,他接口道:“大人,那日不過是草民的娘聽信了謠言,心疼草民才如此糊塗,草民當時也勸過娘,還想着不管元、張家小姐發生什麽都會娶她,可娘她……”聶向文一臉沉痛地吼出來:“但她是我娘啊!草民如何能不孝?”

馬氏:“……”

張秀才:“……”他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哦?誰傳的謠?馬氏又是從何人口中聽來的?”文縣令問道。

“這、這……”聶向文頓時滿頭大汗,再說下去,他遲早會暴露自己!

文縣令冷冷一笑,聲音比冰渣更寒:“行刑!”

**

等差役将馬氏和聶向文擡回村裏,兩人被鮮血染濕的衣衫早已爛成絮狀,隐隐可見裏頭皮開肉綻的傷痕,他們臉上糊成一團,不知是涕是淚亦或汗水,眼皮緊緊閉着,喉間只能發出低低的呻吟,意識已是半昏半醒。

一路上引得不少村民圍觀,一直跟着他們來到了聶家。

聶老漢正蹲在院門口焦急地等着,他得到消息趕回來時人已經被捉走了,聶償恩又不在家中,聶家最近也不怎麽受待見,他找不到幫忙的人,只得坐立不安地等了好幾個時辰。

如今他終于見到了婆娘兒子,卻吓得一動不動,連話都不敢說。

差役扔下兩人便走,聶老漢這才誠惶誠恐地将他們擡回家中。

晚些時候,裏正帶着大夫過來瞧病,他心中也惱,這丢的可是東山村的面子,但看見了二人慘狀實在說不出什麽嚴厲的話,只是搖了搖頭,好在大夫診斷兩人僅是皮肉傷,不曾傷筋動骨,大家才安下了心。

到了夜半,聶向文終于被疼醒了,他甚至來不及觀察周圍是否有人,就一下子鑽進空間跳入碧池中,碧綠泉水漸漸修複了他的傷勢,他忍不住發出一聲暢快的呻吟,随即又突然沉默,他臉色陰沉,他萬萬沒想到張秀才還是個狠角色,最近發生的事對他名聲損害太大,看來自己不能仗着有空間就肆無忌憚,就像今天,衆目睽睽之下他根本沒機會躲入空間,不得不吃下這個虧!

他還需積蓄力量,等他有了連縣令都需要奉承的實力,一個秀才又算什麽呢?

泡了半個時辰碧池,聶向文身上的傷已經痊愈,傷口在腰背和屁股上,其餘人看不見,他也懶得僞裝,至始至終,他都沒想過取上點兒泉水讓和他同樣遭罪的馬氏好過一些。

可憐的馬氏被她疼愛的兒子遺忘在腦後,痛苦地哀嚎了一整夜。

與此同時,東山村濃霧彌漫的夜色中,一個少年踏着月光歸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