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歸來
“許三娘,你個毒婦,居然指使我兒分家,分家也就算了,還從餘家灣搬到這幾裏外的玉蘭村。我是你婆母,就算你們搬來了這兒,也別想甩開我,不然我就讓玉蘭村的村長來講句公道話,到時名聲壞了,你們也甭想住在村裏頭。”
六十歲的于老太齊氏指着許三娘的鼻子破口大罵,于老太身後跟着的正是大房兒媳婦蔡氏,蔡氏手裏此時拿着一簸箕的粟米,小心的護在懷裏。
許三娘倒是被于老太給氣笑了,看着眼前搶走吃食的兩人說道:“婆母,你講不講理,我們為何來了這玉蘭村,不是婆母當年不準我們住在餘家灣麽?所謂分家,一分地都不曾落到我二房的名下,當初婆母說不用我二房養老,所以這些田地我們也別想有份。”
“如今江全靠打獵為生,家裏每一口吃的都是用現銀去買的,這麽多年過來,若不是他還有力氣,咱們一家四口就餓死在這玉蘭村了,可是婆母可曾過來看過我們,既然如此,如今又隔三差五的過來拿吃的又是何意?”
許三娘的話很誠懇,周圍被驚擾的鄰居都圍了過來,這會兒聽到這話,紛紛點頭,于江全帶着妻兒一家四口搬來玉蘭村,當初手頭二兩銀子就買了這一塊地基弄了個茅屋。
這麽多年養大了孩子,終于建了磚瓦院子,轉眼于家的人就來打秋風了,這一個月偷三次,次次都要偷走一點,沒臉沒皮的,玉蘭村裏不少人看笑話。
可是于老太卻并沒有自知之明,反而一把推開許三娘,帶着大兒媳婦大搖大擺的走了。
于書燕歇晌的時候被人吵醒,從西屋裏沖出來的時候,就看到母親許三娘臉色暗淡的關了院門。
“娘,阿奶又來搶吃的?”
許三娘看到女兒那帶着怒氣的臉,她連忙為于老太解釋,“這幾年收成都不好,你大伯家裏孩子多,常常吃不飽,這些大人之間的事,你別理。”
“娘。”
于書燕郁悶的看着她,“娘,咱們憑什麽?當初我們家青黃不接的時候,大伯一家可曾出手相救?我記得小時候我病了,爹想給我弄一點粟米粥喝,背着我去阿奶家裏讨吃的,阿奶都不讓我爹進門,娘,你們把這些事都忘記了麽?我那時五歲了,記得清清楚楚。”
于書燕越說越氣,她本就長得柳眉杏眼,墨色深瞳,白皙的皮膚上因為生氣而泛起一抹紅潤,可是因為年紀不大,鵝蛋臉上帶着一絲嬰兒肥,此時一生氣顯得憨态可掬。
于三娘看着小女兒這般模樣,忍不住心軟,摸了摸孩子的頭,說道:“我會同你爹說的,娘怎麽告誡你的,有些事做媳婦的不方便出頭,再說你阿奶家裏實在過不下去才過來打秋風,我平素站在他們面前不軟弱,就是怕他們覺得我好說話。”
“娘,你就是太好說話了。”
于書燕無奈的看着母親,看着這張熟悉的面容,她有那麽一瞬還是恍了神,兩世了,她再一次看到一臉開心的母親,還是以前的模樣,一點也沒有變,依舊那麽的美,那麽的善良溫柔。
Advertisement
想起上一世的事,于書燕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她做了三年的狀元夫人,本以為自己一生會因為秦楚的努力而改變,沒想到到頭來,他卻納妾休妻,将她趕出了秦府。
“燕兒,燕兒?”
許三娘在女兒的眼前晃了晃手,見女兒拿着雞蛋餅發呆。
于書燕回過神來,就見手裏拿着餅,香噴噴的餅聞着味道誘人極了,她猛的吸了一口氣。重生歸來已有一月,這一個月裏,她神思恍惚,一直以為自己在夢裏。
當年她跟着負心漢離開巴東郡的時候,母親就病死了,當時她跟着秦楚為了趕船,都來不及在母親身邊臨終送別,事後多年都後悔那時的義不容辭以及秦家的故意掩瞞。
于書燕一邊吃着雞蛋餅一邊強忍着內心的愧疚,待雞蛋餅吃下,也不顧手上的油污,一把将母親抱住,“娘,我真的好想你。”
這一個月裏來,于書燕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一句了,她一擡頭,看到母親的頭發遮住額頭的一角,她知道那是娘當年故意劃破了自己的臉留下的疤痕,這麽多年來,母親用頭發遮掩得很成功,大多人都忽略了她當年為了逃避宮中選秀才留下的疤痕,之後不顧家人反對,與她爹私奔的事。
這就是她善良又溫柔的母親,可是卻是紅顏薄命。
“娘,以後做飯由我來,你別累着了。”
于書燕推着許三娘出廚房。
許三娘忽然感覺到欣慰,似乎女兒在這一個月裏來長大了不少,會疼人了,想着女兒已經十五歲,也該學學做家務,免得在婆家吃苦,于是便也由着她。
粟米被于老太搶走了,家裏還剩下了粗面粉,于書燕手法熟練的從糧缸裏拿出粗面粉開始和面,要是許三娘在這兒,必定會驚訝女兒居然會做飯。
是啊,她為了讨秦楚歡喜,一雙素手嫁入秦家,不到一年就起了粗皮,好在她年紀小,後來養回來了,可是還是不能留住丈夫。
于書燕不讓自己再去想前一世的事,她很快切成細面,接着從梁上取下臘肉,又拿出幹辣椒,下了生姜蒜,一盤辣椒炒臘肉出盤。
面條先下了滾水撈出過涼水,接着油鍋裏下蔥花加上醬料澆在面條上一拌,蔥油面兩碗,加上一碗臘肉,端着盤子去了正屋。
于三娘正在沉思,看到女兒端着香噴噴的飯菜進來,有些驚訝。
“燕兒居然會做飯?”
于書燕看向自己嬌嫩的玉指,沒有嫁人前,她的雙手原來這麽漂亮,于書燕笑了,“娘,以後我做飯,我洗衣,娘好生歇着,等爹和大哥回來了,咱們家就有錢了。”
于江全帶着大兒子于英改在三日前進山打獵,算着日子,最多再過兩日,兩人也該回來了。
說起父子二人,許三娘又有些擔憂,這麽多年若不是她男人會打獵,有力氣,家裏斷沒有這粟米粥和粗面條的日子。
母女兩人坐下吃飯,許三娘只覺得面條有勁,味道很香,比她平時做的還要好吃,再嘗了嘗臘肉,香辣可口,很是好吃,想不到女兒居然會無師自通,果然女兒做飯有天賦。
母女兩人開心的吃完飯,到傍晚的時候,許三娘便出院收衣,将雞趕入籠中,正是傍晚光線朦胧的時候,她一擡頭就看到村口的三個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