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燕王複位
殿內已設餐食酒飲,慕容檀入上座,宋之拂則欲退出正殿,往偏殿專供女眷宴飲處去。
馮顯卻出聲喚住她:“夫人且慢行,奴婢手中尚有陛下谕旨,還請燕侯與夫人聽旨。”
慕容檀方才于承運門外已跪聽過聖旨,無非是就遇襲一事,皇帝已重罰過擅自行事的鳳陽知府,以此安撫燕地衆人。
然所謂重罰,也不過是撤職查辦,擅自調兵,伏擊皇室宗親,何等大罪,如此懲罰,實令衆人不滿。
只不知此時還有何聖旨。
馮顯身側的太監跟班們十分有眼色,當即替他焚香淨手。待燕侯夫婦下跪,馮顯方捧出的卻是兩方冊寶。
第一方乃是複燕侯為親王之冊文:“昔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國於一方,并簡在帝心。朕五叔檀,今複命爾為燕王,永鎮北平,豈易事哉!朕起受先帝遺訓,志在奉天地,享神祇。爾當恪敬守禮,祀其宗社山川,謹兵衛,恤下民,必盡其道。”
第二道則是冊燕侯夫人鄭氏為燕王妃之冊文。
殿內登時嘩然,叫了數月的侯爺與夫人,此時又改作王爺與王妃了。
慕容檀不動聲色磕頭謝恩,心內卻掀起無數波濤。
此刻之局勢,他與皇帝比的,便是誰先沉不住氣。一旦皇帝流露出殺機,他便可順勢起兵,此為師出有名。然慕容允緒卻比他想象的更能忍耐,明知鳳陽知府一事是他暗中設計,仍能忍下這口氣,甚至複他的位,将他捧得更高,高得他無任何借口起兵!
待二人領旨起身,馮顯又客氣沖二人道:“如此,奴婢該喚一聲‘王爺’與‘王妃’了!陛下自知此事,便日夜不安,此番更令奴婢好生慰問。”說罷,他又命人取來陛下賞賜之禮單,朗聲宣讀。
賞賜果然豐厚,卻盡是錦緞布匹、釵環首飾等,明眼人一看便知,皆是賞王妃之物。
衆人不由竊竊議論,王妃不過一剛入京不久的禦史之女,何以得陛下如此青眼?再觀這鄭氏王妃姝麗亭亭之顏色,不由浮想聯翩。
宋之拂于衆人目光與議論中,雖面上仍是得體大方的微笑着随慕容檀謝恩,心底卻尴尬難堪不已,這慕容允緒當真陰魂不散!
慕容檀的臉色早已冷了下來,面無表情瞪着馮顯狀似殷勤實則嘲諷的指揮衆人将備好的器物送入內廷。
偏殿女眷處,除徐夫人與杜海月外,尚有不少燕地臣屬之妻女,趁今日入王府面見燕侯夫人,卻不料目睹如此令人難堪之事。
一時衆人不敢多話,只待她上座,行見親王妃禮後,方落座。
徐夫人正算計着除去這位新夫人,此刻便有上好的機會。她面上只作平靜,仍是和善親切,甚至作勢也要行禮。
杜海月卻不懂掩飾,目中譏諷與不滿顯而易見:“母親是長輩,作甚要給她行禮?”
徐夫人拍她手,佯裝不悅道:“癡兒,方才你未聽見嗎?皇帝冊了燕王與王妃。”
杜海月卻昂首冷哼:“表兄為燕王多年,還從未讓母親行過禮,她難道還真以為自己在衆人之上了?”
此母女二人一唱一和,宋之拂哪裏還能托大受徐夫人的禮?也端起笑臉坐在座上,令人将徐夫人攙起坐下,滴水不漏道:“表妹說的不錯,姨母是長輩,媳婦受長輩之禮,可是要折壽的。姨母快別為難媳婦了。”
說罷,她親自替徐夫人斟酒,态度不卑不亢,恰如其分。
明眼人立時便敲出來了,徐夫人這哪裏是真心祝賀欲行禮?方才那一頂高帽子扣上去,分明是要令燕王妃難堪。
然杜海月如此無禮激将,鄭氏也能忍下,徐夫人眼底閃過陰霾,顯然不好對付。
待歌舞聲起,衆人皆忙宴飲作樂時,徐夫人沖身側的陳嬷嬷低聲囑咐:“好生盯着她,不論與何人會面,皆要報知我。”
陳嬷嬷領命下去,幾個眼神示意,便有數人自人群中悄然離去。
北方尚豪飲與肉食,宋之拂與人數番對飲,又兼食葷腥,不多時便覺不适。正欲令柳兒去取些清涼之物來,背後便忽有一輕細聲音傳來:“王爺知王妃定疲乏不适,特請王妃入後偏殿淨面,稍事休息。”
宋之拂循聲側目,只見來者乃一十六七的面生內監,眉目清秀,面白無需,正一臉讨好的笑望着自己。
她心中嘀咕慕容檀何時會這般體貼,卻因确然不适,便點頭,由柳兒攙着離席往後偏殿去。
前殿中熱鬧喧嘩,轉過一道門去,便将嘈雜聲隔去不少,一下顯得僻靜起來。
眼看後偏殿近在咫尺,涼風徐來,宋之拂腦中略清醒些,緩行的腳步忽而停下,轉身蹙眉問那小太監:“你是跟在王爺身邊的嗎?為何我從未見過?”
府中宦者數量不少,可慕容檀身側之人,她大抵還是記得些的。
那小太監卻是微微一笑,并不回答,只躬着身便告退。
此刻微敞開,露出些許微光的偏殿內,步出一身着圓領宦服之人,竟是本該身在正殿的天子使者馮顯。
只見他微躬身,面上堆滿谄媚而意味深長的笑,低聲道:“見過王妃殿下。奴婢此來,還替陛下給王妃帶話。” 說着,便從袖中取出一只小小錦囊遞來。
宋之拂頓時心生警覺,本能後退兩步,并不伸手接,只側身道:“大監休得胡言!”說罷,便要轉身離去。
馮顯卻微微笑了笑,輕擊掌兩聲,便有三五個太監自殿中步出,将她與柳兒圍在中間。
他自顧自替她将錦囊打開,取出其中一尺素書,上曰:“佳人自金陵一別,吾日夜思念,盼早日相見。”末尾一方紅印,上刻一“緒”字,俨然出自皇帝之手。
宋之拂一瞧,險些昏倒。
這這這,又一個千裏傳情的,可叫原本就如履薄冰的她,如何是好?
當此之時,廊邊又現兩個身影,更令她恨不能背過氣去!
只見拐角處,慕容檀冷着一張臉,與身側滿臉高深莫測的趙廣源一道,正大步行來。
這下可好,怕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再瞧馮顯,不急不徐緩緩收起手中尺素書,也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
宋之拂忐忑不安上前,低低喚了聲“夫君”,便擡眸弱弱望去。
慕容檀方才雖未瞧見那尺素書上寫着什麽,想起不久前的相思玉扣,心裏也能猜到七七八八。
他此刻面上已是冷到極致,眼神看也不看那小女子,生怕自己一沖動,便要當衆給她難堪。
趙廣源替他沖馮顯笑道:“原來大監在此,令我等好找。”
馮顯絲毫不提燕王妃:“燕地多好飲,奴婢自金陵來,實在招架不住,便在此偷閑,倒被王爺逮住了。”說罷,沖趙廣源作個“請”的手勢,便相攜寒暄着回前殿去了。
寂靜空曠的後殿外,只餘慕容檀與宋之拂二人,連柳兒都覺氣氛緊繃,默默退到遠處去了。
此二人相隔不過半臂,一人雙拳握緊,薄唇緊抿,怒不可遏,一人雙眸含怯,瑟瑟發抖,楚楚可憐,正是僵持之态。
宋之拂咬了咬雙唇,決心打破沉默,又低聲道:“夫君,我……我沒有……”話至此,她卻覺再也說不出。
她沒有作甚?沒有同遠在金陵的皇帝有私情?沒有在宴飲間歇私會馮顯?還是沒有生異心?
她拿不準該如何辯解,只覺無論如何說,都十分無力。
慕容檀忽而一把捏住她纖細的手腕,暗沉的眼眸轉過,緊緊盯着她,似憤怒似掂量似警告。
宋之拂只覺他高大的身影壓得她仿佛待宰的羔羊,瑟瑟發抖又不敢動彈。
“你,”他不知花了多大的努力,方克制下怒氣,沉聲道,“最好能解釋清楚。”
他猛的松開手,招來遠處靜候的婢女們:“王妃乏了,送她回長春宮吧。”說罷,便頭也不回的往前殿去了。
宋之拂吓得有些腿軟,前世關于慕容檀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種種傳聞,和表姐慘死的記憶一下又湧入腦中,令她心慌意亂。
柳兒眼疾手快的沖來扶住她,驚慌失措問道:“姑娘,這該如何是好?王爺如此氣惱……”
周遭站着的婢子們各個身強力壯,皆面無表情的望着二人。
宋之拂扶額,無力搖頭道:“罷了,先回長春宮吧。”
……
酒宴又持續近兩個時辰,直至月上中天方散。
寝殿中,孫嬷嬷正試探的勸着宋之拂:“姑娘,橫豎咱們在燕地舉步維艱,既然陛下于姑娘有意……豈非好事?”
她只當燕王遲早被廢,若得皇帝青睐,那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見宋之拂無動于衷,她又道:“這節骨眼兒上,陛下尚肯屈尊傳書,可見對姑娘是上了心的,想必也不嫌棄姑娘已為人婦……想想那楊玉環,想想那武媚娘,姑娘……此事大有可為!”
宋之拂卻早心煩意亂,搖頭道:“嬷嬷萬莫如此勸我,我已是燕王妻……斷不可能如此!”
她知孫嬷嬷乃一心為她着想,若非知曉日後結局,換做任何人,權衡利弊,怕都會向至高無上的皇權低頭。然她雖無法言明原由,卻拒絕斬釘截鐵,毫不猶豫。
不光孫嬷嬷詫異不解,連立在屏風外聽了許久的慕容檀亦是驚訝不已,轉頭步出道:“皇帝向你示好,你當真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