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柒拾捌
剛剛立下不世戰功的顧昭被欽封為靖安侯,雖說朝中仍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說他年紀尚輕,但爵位又不是官職,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急需這樣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
旨意是下給顧昭的,但他如今遠在荊湖路,只好讓杜桐娘進宮謝恩。回來的時候,杜桐娘身上就多了一個恭人的诰命。顧昭無父無母,雖說杜桐娘連他的庶母給不算,但稍稍了解過顧家情況的人都知道,此女對顧昭來說,情分非常。太後如此作為,自然也是為了加恩于顧昭。
一時之間,顧家可謂是門庭若市。
各家的夫人紛紛給杜桐娘下帖子,還有請神貓去家中游玩的。杜桐娘為了不給顧昭惹麻煩,只好稱病在家。她前段時間本就病了,身體還沒好全,也不算找借口推脫。
謝小蠻更不會去湊那個熱鬧了,她如今連程家和公主府都不去了,每天就待在家裏貓冬。
偏偏和顧家有關的連環炸.彈還沒完,顧昭被封爵的旨意下了沒幾天,宮中傳出消息來,皇帝欲納曾氏女為後。
滿朝權貴中,姓曾的人家不少,但門第夠格到能做皇後的,只有衮國公的女兒。
消息一傳出去,衮國公府當即炸開了鍋。老夫人先是嚴令家中任何人不得議論此事,然後就急匆匆地把幾個兒子找了過來。
衮國公曾敬有三個弟弟,如今兩個領兵在外,只有他和三弟在中樞。他趕到老太太的正房之前,又派人把曾敏言和曾敏行叫上,到了地頭一看,三弟果然也将長子給叫了過來。
眼下站在正房裏的,便是公府裏能說得上話的所有男性子孫,老夫人拿龍頭拐杖重重一杵:“雖說明旨未下,但宮中既然傳出了這樣的消息,想必事情已成定局。”
曾敬的三弟曾守道:“看樣子,應該是九娘了?”
曾九娘是曾家這一輩的女孩子裏,唯一一個适合進宮的。比她大的都已經成婚了,比她小的話還囫囵不清楚,雖說她比皇帝大了兩歲,但年紀相差也不是太多。況且她是曾敬的嫡女,身份上也相配。想必太後的意思,也是要聘她的。
曾敏行眉心一跳,想到自家妹妹那點說不出口的小心思,頓覺頭痛的緊,他不由道:“宮裏怎麽會有這種想頭?”他是個極機敏的人,猛然意識到此舉的用意,“難道是為了拉攏阿,顧家表弟?”
“老婆子我琢磨一二,覺得六郎說的不錯。如今楚王事頹,老家的大半勢力都被阿昭收攏了,況且與北夷一役,阿昭手裏的兵權只會越來越多。太後此舉,便是要扶顧壓晉,他和楚王不同,不是蕭家人,沒有争位的可能,對當今來說,危險性遠低于晉王。”
曾敬此時也回過了味來,喃喃道:“太後不能讓一王獨大,顧外甥如今正可頂替楚王,在朝中制衡晉王。沒錯,沒錯……母親說的甚是。”
至于聘曾家女為後,那是因為顧昭并沒有姐妹,與他最親近的只有程家和衮國公府。程敦本只有一個兒子,所以,這份天大的榮耀就落在了曾九娘的頭上。
衮國公府雖然也是煊赫高門,但發跡之後的百餘年,家中還從未出過皇後。一時之間,曾敬等人都露出激動的神情來,本朝不比前朝,外戚并不會被打壓,反而能借此機會獲得極大的權勢。在場衆人都是大家子弟,誰不想看到家族蒸蒸日上?唯有曾敏行一人沉默不語。
老夫人見狀,清了清嗓子:“六郎,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曾敏行一驚,見父親叔叔都齊刷刷看向自己,猶豫了片刻,還是道:“祖母、父親、三叔,此等大事,咱們……還是應該問問表弟的意思吧。”
“便是問了又如何,”曾敏言不屑道,“難道表弟還能反對太後的決定不成。”
“不,”曾敬明白過來了小兒子的意思,“你是說……顧外甥并不想,”将手指朝天上指了指,“忠于那位?”
曾守怔了怔:“他不忠于那位,難不成要投靠晉王。”說未說完,衆人都意識到顧昭和晉王一系非同尋常的關系,齊齊沉默。
曾敏行見父親的臉色不好,只得硬着頭皮道:“這也只是我的一個想頭,如今局勢這般混亂,誰知道表弟是怎麽想的。九娘進宮,做皇後的畢竟是曾氏女。”
既是曾氏女,此舉能不能拉攏到顧昭還要兩說呢,更不用說顧昭會不會為了母族投向當今。
片刻的靜默後,老夫人疲憊地揮了揮手:“寫信罷。”
當晚,一封信便從衮國公府寄出,送到了荊湖路。
曾家收到顧昭回信的時候,已經是十日之後了。曾敬當然沒傻到自己寫信給顧昭,曾敏行一直以來都在和顧昭通信,兩人聊些書畫之道,寫的不過是家常瑣事。
如今的這封回信裏,依舊只是些平常之語。曾敏行将信來來回回看了兩遍,目光最終落在其中一句話上——有舍方有得。
他右眼睑跳得厲害,将信收好,拿着一本游記去了父親的書房。走在路上恰遇到曾九娘身邊的大丫鬟,曾敏行不由住了步子:“誰病了?你怎麽端着藥。”
大丫鬟恭聲應道:“九娘身上有些不好,娘子請大夫來看過了,說是略感風寒。”
母親并沒有提過這事,看來只是小病。曾敏行略放下心,微一颔首,示意那丫鬟自行離去。
曾九娘的禁足令已經解了,但曾夫人還是把她拘在屋子裏,生怕她又做出什麽糊塗事。她要進宮的消息也一直瞞着,曾敏行不敢想到妹妹聽說了此事後,心中會如何傷心,而如今……他腦海裏不斷回蕩着信上的那句話,有舍方有得,有舍方有得,曾家,看來是要舍棄九娘了。
阿昭知道要進宮的是九娘嗎?曾敏行不由苦笑,自己也是傻了,以他的聰慧,怎會預料不到?而不管要被放棄的是不是九娘,對顧昭來說都是一樣的。
曾敏行還記得顧昭剛來曾家的時候,因自己醉心書畫,不願科舉入仕,沒少被父親責罵,弄得曾敏行一度覺得自己不孝。有一次顧昭卻對着沮喪不已的他說:“表兄何必自苦,依愚弟之見,對表兄來說,這未嘗不是好事。”
那時候曾敏行還想着,這小子說這種話,難不成是覺得自己沒有入仕的才能。直到今天他才明白了,假若他坐在顧昭的位置上,必然會憤懑痛苦,難以抉擇,所以不入仕,對自己來說确實是好事。
他心中的那一點怨怼之情,也在此時霍然消散。罷了罷了,最後做決定的,不還是他們曾家人。對不起九娘的是父親,是他,是大哥……絕不是顧昭。
所以在聽到家裏想讓他娶新任123言情知府蔡安的女兒時,曾敏行只是微微一愣,便含笑點頭同意。
他寄情于書畫之道,乃是天性疏懶,求一個逍遙之意。只是既入局中,又何來真逍遙?他噎金咽玉地過了十九年的富貴生活,也到了該舍的時候。
“什麽,曾六郎要娶蔡師姐?!”
“瞧把你急的,”寇夫人笑着給謝小蠻斟了杯茶,“快喝點茶,小心噎住了。”
謝小蠻塞了滿嘴的玫瑰糕,聞言趕緊把糕點咽下去:“師娘,您說的可是真的?這也太……”
太什麽?謝小蠻想了想,其實她也說不出什麽來。畢竟曾敏行那家夥雖然有時候跳脫了點,有時候又蠢萌了點,但他是大家公子出身,又有才有貌的,以衮國公府的門第,蔡月瑩嫁過去,人人都覺得是高攀。
可那是蔡月瑩啊,溫柔又機變,還畫的一手好畫。她的禦用撸貓官,可愛的蔡小蘿莉,怎麽就,要嫁給曾六郎了?
但不管謝小蠻有多別扭,這樁婚事她是毫無插手餘地的。曾敏行也沒有什麽惡習,一向潔身自好,屋裏連通房丫鬟都沒有。蔡安夫婦萬萬沒想到自家能有這樣一門親,曾家上門提親的時候,譚氏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呢。
不過這夫妻倆都是極疼女兒的人,特別是蔡安,自從女兒遇到過去那樁糟心的婚事之後,好幾次醉酒後都說,若是女兒不願意嫁人,自己養她一輩子就是。他一腔慈父心腸,特意去問了蔡月瑩願不願意嫁給曾家六郎,得到女兒首肯後,方才又酸澀又高興地答應了曾家。
這些事自然都是寇夫人告訴謝小蠻的:“怎麽樣?我都與你說了,想必你也不用擔心了吧。”
謝小蠻點點頭,既然蔡月瑩都同意了,那她也沒什麽好糾結的。不過她還是鬧不明白,曾家怎麽會求娶蔡小蘿莉?
雖然在親近之人的眼裏,蔡月瑩樣樣都好,但謝小蠻還是知道的,外面那些風言風語裏,都是說蔡知府的女兒是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都二十歲了還待字閨中,如此雲雲。更有那一等誅心之人,竟說蔡月瑩貌若無鹽,身患隐疾,否則她怎麽會嫁不出去?
蔡安夫婦從來不在女兒面前說這些,但譚氏和兩個密友哭訴的場景,謝小蠻都看見過好幾次了。
衮國公府與蔡家也沒什麽來往,唯一的交集也就是顧昭了。想到這裏,謝小蠻一怔,難道……此事是顧昭的手筆?
她這可是誤會顧昭了,顧昭和謝小蠻的觀點一樣,師姐才高八鬥,胸中自有丘壑,嫁不嫁人有什麽打緊,自然不會幹這種拉媒保纖的事。這樁婚事的緣由,乃是曾家在舍棄曾九娘後,選的另一條路。
明面上看是為了鞏固和顧昭的關系,蔡月瑩是誰?寇夫人的入室弟子,顧昭的師姐。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她還有另一個師弟,那便是蕭昀。
各中盤根錯節的籌謀,在顧昭接到消息時便想了個通透。蔡安不是聰明人,但也不蠢,想必他也會明白的。
曾家的動作很快,新年一過,便請官媒去蔡家問名了。此時楚王正率領親衛離開123言情城,為了将功折罪,他自請前去剿滅燕王,若不将此逆人頭獻上,便絕不回城。
謝小蠻不關心楚王的事,這段時間只要一變成貓身,她就會去陪即将出嫁的蔡月瑩。經過幾個月的緊迫盯人後,她覺得,自己需要給蔡小蘿莉做心理疏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