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宣城海鮮與沈家念池
8月半的宣城已是清風徐徐,一片涼爽。早上5點半,天已大亮,老城區的港口已經紛紛攘攘,人頭攢動。大大小小的打魚船塞滿了航道,男人們忙着卸貨,女人們開始準備讨價還價。
宣城靠海,又背山,風水極好,物阜民豐,即使是自然災害的時候,全國各地餓死人的消息不斷,宣城人也吃得飽。據老人們說,當年全城的人就指着海貨活了,肥膏滿滿的螃蟹、鮮甜豐碩的大蝦、肉質鮮美的蝦虎還有大個的蛏子、海蛎子、扇貝、花甲,以及膠東特産的鲅魚,愣是支撐着宣城人活過了三年又三年。現在老人們仍然對那段時光記憶猶新,因為難過,也因為現在再也吃不到那麽原汁原味又個大飽滿的海鮮咯。
宣城的海藍、天藍,是全國有名的風景區,當然也是吃貨的天堂,尤其是老城區裏的館子,只有資深吃貨才能找得到。各家館子自有拿手好菜,但是卻有共通之處——“鮮”。一大早去港口買回的新鮮海貨,活奔亂跳,處理一下,即刻下鍋,煎炸炖煮烹,加少許鹽調味就是一道美食。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婦女沒多少烹饪技巧,也能做出一鍋好魚湯、一盤好水餃,誰讓食材本身就極鮮美呢。
雖然天還早,碼頭上已經圍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宣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要吃好就得起得早,去晚了好的海貨都被挑走了,誰讓宣城人各個都是挑魚撿蝦的行家呢。當然,也有人少的攤子,不是貨不好,而是已經預定了出去,這些都是專做批發或者給各個館子留的,宣城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去那裏談價。當然,也有不死心的,賣相太好,即使知道已經被訂出去了,還是想去試試。什麽“就兩條就兩條,他們館子也不缺這兩條不是”,這是看見那大墨魚饞得流口水的大叔;“咱們可是老街坊了,就給姐們個面子,俺家小孫子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你就當給個見面禮”,這是打感情牌想買兩斤蝦虎的嬸子。
幾個人圍着一個黑胖的嬸子,各出奇招,就是要摳出些海貨。嬸子沒法子,幾十年的鄰居,不給面子不行,只能說:“這是沈老爺子親自訂的,說是今天要做什麽席面,只要是好貨就全包了,我這也沒辦法,要不你們跟老爺子商量商量。”然後,呃,就沒有然後了。
沈老爺子,全名沈崇,江湖人稱沈三爺,宣城本地人,今年73,耳不聾眼不花,不說鶴發童顏,但也是坐如鐘站如松,體格硬朗,聲如洪鐘,端的是一副老神仙的架勢。沈老爺子在宣城是家喻戶曉,上至八十歲的老太太,下至剛剛能吃海貨的娃子,只要說到吃,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榆錢街中央的“沈園”就是他老人家的館子,三進的院子,紅磚碧瓦,酒菜飄香,隔着一條街都能聞到鮮味。
“沈園”在宣城人心中就是标準,頂級膠東菜的标準,誰要是沒嘗過他家的菜就說自己是老饕,那您就趕緊閉嘴,不然連三歲小孩都得鄙視。當然跟“沈園”齊名的就是沈老爺子的脾氣,說一不二,老爺子輩分高,人又刻板嚴厲,性子确實有點不讨喜,但是架不住人家品行端正,日行一善,尤其是榆錢街裏的老住戶,沒有一個沒受過他老人家的幫助。按照“六度分隔”理論,只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你想認識的人,好嗎,全城人的親戚朋友都受過人家的恩惠,自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就沒有然後了,誰也不敢說我去跟老爺子商量商量,這不是找揍嗎。尤其是老爺子親自出馬,又說是做席面,誰都知道老爺子在別的方面是能通融的,但是一涉及到做菜,那您千萬別開口,哪怕是找他借錢也比從他手裏摳食材容易千萬倍。
幾位大爺大媽們看着胖嬸子,各種控訴,不過都沒敢張口,沈老爺子實在是積威深重。
“強嬸,不好意思,來晚了,給您添麻煩了,我們這就卸貨。”少女清脆的聲音響起,衆人齊齊回頭。十五六歲的姑娘,難得的一身雪白,淺黃T恤,淺藍牛仔褲,調高的馬尾束在淺紫的帏帽裏,一打眼很是耀眼。
“唉唉,老強,趕緊的,給妹子搬東西。”胖嬸子一看到小姑娘,舒了好大一口氣,真是快頂不住了,趕緊招呼蹲在船舷上的男人幫忙過秤搬貨。其他人也知道貨主來了,有點怏怏,已經有人轉頭走了,之前說給小孫子買蝦虎的嬸子還是有點不舍得,站在原地繼續圍觀。
小姑娘把推着的自行車放好,後面跟着的一輛電動三輪車上下來三個小夥子,迅速向強嬸子家的貨箱靠攏。小姑娘也注意到了圍觀的嬸子,看了看強嬸子無奈的臉,也是知道了情況,笑眯眯地說:“強嬸您今天可要給強叔加菜,看看今天這些貨,可是下了大力氣的”,又沖正在過秤的強叔拱拱手,“強叔,改天閑了去我家喝酒,爺爺可念叨着您呢”。強叔一聽,一個勁地點頭說好。
“你這丫頭,光想着你強叔”胖嬸子裝出一副生氣相。小姑娘也不怕,笑嘻嘻地挽着胖身子的胳膊,開口道:“哪能呢,強叔去跟老爺子喝酒,您跟我吃菜。我最近剛學了幾個川菜,爽口又解饞,您哪天賞臉嘗嘗去”,說完還搖了搖胖嬸子的胳膊。
“好好好,還是俺們念念懂事,知道強嬸子好這口”胖嬸子一聽川菜頓時兩眼冒光。宣城人多食海鮮,口味既可清淡,也好濃油赤醬,就是這個辣字确是很少沾口,畢竟海貨本身味道極美,沾了辣味反倒有些喧賓奪主。
圍觀的嬸子一聽就立馬知道了這姑娘的身份。念念,沈念池,沈家大小姐,沈老爺子的孫女,沈園的小東家。本還是想要繼續糾纏一下的心思頓時歇了大半。
宣城大多數人都知道,沈老爺子幼承家學,二十出頭娶了師叔家的獨女,生有一子,名沈初,後來不知怎得被逐出家門,再也沒在宣城出現,唯有一女留下,就是沈念池。老爺子對自己的兒子是沒個好臉,但是對孫女,那是要啥給啥,寵愛非常。誰都知道老爺子的底線:1、廚藝,2、沈念池。雖然排位在後,但對在廚藝上要求嚴厲的老爺子來說,沈念池已經算是待遇非凡了,只要看看她的那些個師兄師弟就知道了。
老爺子從藝五十多年,總共也就收了不到十個徒弟,還要扣除沈念池和她爹。頭些年是因為老爺子忙着提高廚藝,無暇他顧,後面完全是挑挑揀揀,覺得這個不行,那個偷懶,拜師者無數,東托西請,愣是沒讓老爺子動心。當然,挑也有挑的好處,收下的幾個徒弟雖然四下飄散,但都名鎮一方,因此老爺子雖然幾十年來都沒動過地方,但是名聲赫赫,起碼在北方的廚藝界那是響當當的老前輩了。
Advertisement
沈念池趁着跟強嬸子說的當口,小聲地問了情況,看着那個準備轉頭的嬸子,開口道:“嬸子,您要買蝦虎?”
“啊,啊,是呀,我再去別處看看。”那位嬸子沒想到沈念池會和她搭話,有點讪讪,雖然自己是長輩,但也不好仗着輩分壓人,再說本就是自己不對,不管怎麽說都是人家先訂的,沒道理非要從人家貨主手裏摳出來,即使撒潑也是沒理。
沈念池也看出了她的意思,彎了彎嘴角,回頭沖着一個黑瘦的小夥子道,“小齊,給李嬸子挑兩斤蝦虎”。叫小齊的小夥子正準備将稱好的蝦虎搬上車,一聽就放下貨,找強叔要了個黑色的硬質塑料袋就往裏面揀。
李嬸子顯然沒有料到沈念池能答應,而且還知道她,有點手足無措地摸了摸衣角,不好意思地說:“這怎麽好意思呀!不行的,不行的,強子,多少錢,我給錢”。強子還沒接口,沈念池就笑道:“李嬸子,別客氣啦,您是小林的長輩,他今天沒來,算是他孝敬您的,回去我讓他多做幾道菜就行了”。小林,沈念池的師侄,今年23,雖然年紀大,但是沈念池是越過她爹直接跟老爺子學藝,所以輩分高,即使年紀小,館子裏的小子們也得恭恭敬敬地叫聲“小師姑”。
“這怎麽行,這怎麽行,他是他,做菜也是他該幹的,哪能這樣算。”李嬸子一聽小林,更是不幹了,直接掏錢,就要往沈念池手裏塞。李嬸子夫家姓林,正是小林的大伯。小林能進入沈園學藝,即使是不能直接拜在老爺子手下,只是拜了二廚為師,那也不能不好好聽話,畢竟廚師這一行規矩極嚴。李嬸子在這麽充長輩,也不敢在沈家人跟前拿大,要是耽誤了小林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一想到那個能說會道的妯娌,更是一陣害怕,頓時有些後悔自己幹嘛不早走。
“嬸子別客氣啦,前兩天還聽小林說他大哥大嫂和小侄子回來了,小侄子長得虎頭虎腦的,可可愛了。他放假回去就跟他師父說,趁着他小侄子在家多學幾個菜,好做給他吃呢。他要是今天來了不知道要給他侄子買多少東西呢,這麽點蝦虎算什麽。您拿着,別嫌少,不然小林回去該說我小氣了。”沈念池輕輕推開李嬸子遞來的錢,轉頭使個眼色給小齊,小齊麻溜地跑過來,将手裏的塑料袋塞到李嬸子的手裏,轉頭就跑。
李嬸子推也不是,不推也不是。強嬸看到也走過來幫腔,“行了,孩子的心意,拿着吧!”李嬸子這才撒手,笑着對沈念池說:“那謝謝了,我這……哎,等小林回來讓他帶醉蟹給你嘗嘗。”“那我就不客氣了,先謝謝您!”
看着李嬸子帶着蝦虎喜滋滋地走了,強嬸沖沈念池努努嘴,“你呀!”強嬸子也知道沈念池能夠這麽爽快不僅僅是因為李嬸子跟小林的關系,畢竟兩家是鄰居,不勻出來給李嬸子是道理,但是畢竟面上不好看,只是提前答應了沈家,現在沈念池直接相送,也算是給強嬸面子。強嬸看着姑娘這麽懂事,沒爹沒媽的,頓時又是一陣心疼。
沈念池招呼着小齊他們三個搬好貨,跟強嬸算錢,兩個人又推了一陣,最後還是強嬸摸了零頭,沈念池招呼強叔兩夫妻改天去吃飯,這才算完。四個人,兩輛車調頭離開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