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栽培蘑菇

今夏麥子歉收,只收了有一千斤左右,交了必定要交的兩稅和戶稅之後,就只剩下七百七八十斤了。又還有不知定數的雜捐雜稅……

姜雙五甕聲甕氣道:“今年冬天我去服役吧,不繳銀子代役了。”

“服役,你去服什麽役!?”周翠娘把手中褂子用力一甩,發出‘啪’的一聲!“一兩的代役銀,也就三四十升麥子而已!能比你一條命重要嗎?你在想些什麽呢,想都不用想!”

賦役,賦役制度,‘賦’、‘役’二字從來都是連在一起說的。

而‘賦’又與‘稅’連在一起,稱賦稅。‘役’則與‘徭’放在一起,稱徭役。

賦稅,同指一類,大體上是交糧納銀,屬于財産付出。而徭役,也同指一類,大體上是聽從官府朝廷的征召,修橋鋪路、修建宮殿、參軍打仗,屬于勞動付出。

所以在賦稅之外,姜雙五每年都需要去服役,每年冬季農閑時官府就會下鄉征役,不過若不想去服役,還能‘以銀代役’,一個成丁的‘正役’銀是一兩銀子。

一兩代役銀,要賣一百斤麥子。

減去這一百斤,麥子就只剩下六百七八十斤了。

沒錯,有‘正稅’、有‘雜稅’,有‘正役’,也就還有‘雜役’。

如今北部西北這一塊,‘正役’役夫的去處,都是去修建西京皇宮。如果府縣想要修繕官邸府衙或做些其他事,沒人怎麽辦?征雜役。

不過雜役的話,姜雙五都是親自去應役的,不必賣麥子去叫代役銀。

正在修建的西京皇宮,就是周翠娘前任丈夫的埋骨之處,所以哪怕姜家貧窮,她也選擇交納代役銀子,否則人沒了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姜雙五也知道,他也不想抛下妻子兒女,也就埋頭默認了,不再提起親自去服役的事情。

姜秾一邊聽着,一邊換算下來。

所以,在明年夏天麥收之前的這一年裏,不知道這一年裏還要不要交雜稅,交多少雜稅的情況下:

Advertisement

交完夏、秋‘兩稅’,以及代役銀後,最後家裏就只剩下六百七八十斤麥子了。

六百七八十斤麥子,也就是姜家未來一年的主糧和‘流動資金’了。

如果全部都用來吃,每月五十斤麥子,看着就還過得去,可是還有油鹽醬醋、衣服布料等其他花銷呢?

而且,根據以往幾年舊例推算,再看一看當今朝廷的行事,未來一年裏必定會有苛捐雜稅,很大可能比去年還多。去年交的雜稅,可是比夏稅都還稍多的啊,今年怕不是得要兩百斤麥子才夠呢!

苛捐雜稅還沒分派下來呢,就掩耳盜鈴,不去計算了。

周翠娘見姜雙五如此,又勸:“何必作這幅樣子?我們家還算好的了,想想我們現在若是沒有田産,是租種地主家的地的佃戶,便是遇到和善的地主,只用交上田裏收成的一半作租子,我們現在還剩下多少麥子?

若是遇上一般的地主,要交六成的租子,更甚至遇到尖刻的,交七成租子,我們又還剩下多少麥子?”

如今佃戶普遍是‘産去稅留’,即佃租田地種的佃戶,雖然田産不是他們的,卻要正常承擔相應的賦稅徭役。

這樣一來,姜秾在心中計算一下,若要交出五成收成做田租,他們家還剩一百七八十斤麥子,兩百斤都不到,卻要活到明年夏天麥收時。

若交六成租,就只剩七八十斤麥子,一百斤不到。

更甚至交七成租,那麽他們就連田租都交不上。

姜秾:“……”原來,歷史上年景不好時,連租都交不上的事,是很真實的,或許還很常見。

這樣社會裏的佃戶,是怎樣活下去的啊?

而且這古代農耕社會裏,大多王朝中後期的土地兼并現象都很嚴重,大部分土地集中到了有錢、有權或身份尊貴的人手中,于是大量有田産的農民,成為家無恒産的佃農,艱難求生着。

當一個王朝,大部分人都活不去時,距離颠覆也就不遠了。

姜雙五對周翠娘的話,顯然深表贊同,“是啊是啊,幸好我們不用交租,總比那些佃戶好過許多的。”

周翠娘也為她當初的堅持感到自豪,“要不是我堅持咬牙開荒,沒有圖一時輕松去縣太爺小舅子家做佃戶,我們現在也是一無所有的人。”

“對對,真是多虧了你,否則我們的濃娃兒和金娃兒,哪裏能養得這樣白白胖胖的!”向來寡言少語的姜雙五,難得情緒鮮明地說了這麽多,可見他對周翠娘的佩服。

剛才還愁眉苦臉的夫妻兩,立即又轉換一張笑臉。

之後周翠娘又唠唠叨叨地,說到村裏別家的收成去了,間或插兩句他人的是非八卦,而姜雙五則默默地聽着,不時‘嗯’、‘哦’一聲附和。

年幼不知愁的姜金,好似一刻都停不下來,一會兒跑到周翠娘面前,一會兒又撞到姜雙五懷裏,然後在沖到姜秾面前時……停住了,往周翠娘面前竄去了!

姜秾:“……”因為弟弟不敢竄到她懷裏,她覺得失落嗎?

那是沒有的,她以前就喜歡踏實穩重的學弟學妹,他們來請教時,她才會樂意指點。如今小豆丁知曉在她面前要聽話,不再像只皮猴樣兒,就很好嘛,她只感到高興。

姜秾也算明白了一個道理,幸與不幸、苦與甜,都是比較襯托出來的。

就像姜秾覺得,姜家的日子實在艱苦得幾乎過不下去了,結果竟然還有數額巨大的佃農,比他們過得還要差,便覺得日子似乎也能過下去了?

又像後世之人,享受過社會和科學的發達與便利,就覺得古代社會實在落後!相對于後世來說,确實如此。但對于當下古代人來說,他們并不覺得落後,過日子不就是這樣的嗎?

姜秾就是後世之人,她見識過豐衣足食身體健康,只是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的社會,之後還擁有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太過遠大暫且不說,她想要讓身邊的人滿足部分生理需求——豐衣足食。

至于身體健康?吃飽穿暖後,自然而然就能治好不少病痛。醫療可是個大工程,同樣太過遠大了。

……

麥收過後,就進入了短暫的農閑期,農人們只需在秋分前深耕完麥田就行,還有兩個多月時間,等到下一場雨把泥土下透了,再去翻耕麥田也不遲。

否則田裏幹梆梆的,一挖鋤甩下去,不但挖不了多深、達不到深耕目的,怕是鋤頭都要崩斷咯!而且也太傷手,太費力了,時間不急的情況下,還是等雨後再耕地吧。

周翠娘不必起早摸黑的下地勞作之後,姜秾終于得了自由,能出門去了。

于是,姜秾扔下小豆丁姜金,拿了一把鐮刀,扛着一把鋤頭,帶了一頂姜雙五編的草帽,忍着酷暑出了門去。

“姜濃!就在山邊兒玩一玩,別往山裏去!你要是敢往山裏跑,等你回來了我要打死你的!”周翠娘扯着嗓子告誡。

姜秾停腳,回身提聲應答:“記住了!”

如何較快弄到銀錢或糧食,以渡過眼前可見的困境,姜秾想到的辦法是:栽培蘑菇。

既然夏五斤和村裏的人已經證明,山珍野貨背到縣城裏去能夠賣錢,那麽一周左右或十來天,就能收割一次的蘑菇,就是來快錢的好選擇了!

姜秾研發的經濟型培養液,使得農作物真正實現了脫離土壤,進入工業化生産車間。由此可見,她研發調配培養液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現在受限于簡陋的研發條件,很多培養液不能大規模調配生産——否則姜家完全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但一些簡單的培養料,她還是能調配的。

栽培蘑菇的菌包裏面,包裹着的培養料就屬于簡單一類,姜秾是能調配的。

做蘑菇菌包所需原料無非就是那些,麥稭稈麥殼麥麸,豆科的豆稈豆殼,榨油剩下殘渣餅肥,以及一些過磷酸鈣和石灰等。各種原料都很好找,且很多原料都有不少種可以互相替代的其他原料,不是非有不可,只要能為蘑菇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就行。

至于之後蘑菇生長發育時,所需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流通等的各項最優數據,姜秾也都知道。

那麽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出栽培何種蘑菇,然後再對培養料配方及配比,進行适當微調。

因為菌包裏接種的菌絲,只能從山裏的野生蘑菇裏取,于是這次姜秾帶足了工具,打算先到山邊看一看情況。

姜秾在玉皇山腳下的外圍林子裏,轉悠了兩刻鐘後,很巧就碰見了夏五斤。

夏五斤:“嗨喲!秾妹子,真是巧了哈!”

之前反複琢磨栽培蘑菇這事時,姜秾就已經想到,在賣山珍野貨這件事上,夏五斤可算是村裏最懂的行家,如果能得他指點,比如:那種蘑菇最好賣、價錢最高,賣去哪家店賺得最多,幹蘑和鮮蘑都是怎麽賣的……等等,能少走許多彎路。

而且她熱衷于種植,對之後銷售等諸多雜事,卻不太喜歡。

如果能像以前那樣,她只需負責研發,合作者負責之後的一切雜事,就太好了!

姜秾腦筋一轉,夏五斤這人,和她以前的合作對象自然不能相比,但今時不同往日,将就将就,或許也能合作吧?

于是,姜秾回應道:“嗨。夏五斤,好巧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