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達成合作
姜秾:“嗨。夏五斤,好巧啊。”
夏五斤:“……”
真是難得,秾妹子竟然會‘熱情’地回應他毫無意義的招呼。
“你到這裏來做甚呢?”
姜秾心裏想到,她既然打算和面前這人合作,就該坦誠地提前說明合作事項相關。
雖然要是在以前,她哪怕只透露出一個初步設想,合作者們就像是已經看到了成品技術一般!對她能實現設想,那是深信不疑,甚至在她開始實驗之前,後續的推廣銷售一系列計劃就已準備妥善了。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兩人的初次合作尚沒确定,那就說得詳細些罷。
“我正計劃栽培蘑菇,蘑菇菌包中的培養料配方,大體上已經确定,只等确定了栽培何種蘑菇,最後再進行微調。我今天就是來林子裏轉一轉,看看應該栽培何種蘑菇。
我有極大把握,能栽培出大量蘑菇來,而村裏面剛好你賣山貨最在行,我邀請你與我合夥,願意嗎?”
夏五斤聽完姜秾的話,雖然注意掩藏了神色,但如今的他到底尚且年輕,聞言眼睛微眯,神光流轉間,就洩露出來幾分危險與戒備……
然而姜秾在實驗室裏時,觀察物理和化學反應時倒是格外靈敏,但在日常的察言觀色方面,卻遲鈍得厲害,以前她從不需要去做這事,向來都是別人看她臉色。
姜秾沒有察覺到夏五斤神色有異,看他一直沒出言表态,還催促道:“和我合夥栽培蘑菇,賣的錢我們對半分,你看怎樣?”
放在以前她以技術入股,都是她六成或七成,合作者四成或三成,考慮到現在交通不便、市場不成熟,她讓了利,五五分成。
在姜秾靜等他表态的神情下,夏五斤終于問道:“蘑菇菌包?培養料?”
栽培蘑菇,夏五斤當然明白,想來就跟種莊稼一樣,與他正在做且做了兩年多的事情,應該差不多。否則他一個半大孩子,又如何能撿到那麽多蘑菇拿去賣?
不過,這鄰居姜家的妹子,竟也知曉栽培蘑菇,恰好還要與他合夥,那還真是巧了啊……
Advertisement
莫非他最近的行徑,在哪裏有着他不知曉的漏洞?否則她又從哪裏知道的消息,難不成是借照顧之便,從他娘嘴裏撬出來的?
夏五斤心念電轉之間的思索,姜秾當然是不知道的。
“蘑菇菌包,就是裝着培養料的柱體物,蘑菇就長在上面。而培養料之于蘑菇,就相當于飯菜之于人,肥壤之于莊稼,培養料就是為了使蘑菇發育生長所調配的養料,由各種原料混合發酵而成。
具體由何混合、發酵多久,到時要根據栽培蘑菇的品種,與原料搜集的難易而定,大體就是些麥稭稈、麥殼、豆科、豆藤等。”
戒備與危險神色逐漸消失,夏五斤明白了。
面前這人并非是從哪兒知曉他在栽種蘑菇,因而扮笑面虎威脅他,想入夥分一杯羹。
蘑菇菌包,大概就相當于他收集來的長着蘑菇的腐朽樹段。只是蘑菇能長在她所說‘蘑菇菌包’上?
想明白後,夏五斤就疑惑了,“蘑菇,不是長在朽木上的嗎?”
姜秾:“你采摘蘑菇時,就沒遇見過長在枯葉腐土間的?”
夏五斤在心底回想,他最初采蘑菇時見到朽木上長出蘑菇,立即就聯想到在田裏種莊稼。于是,他一旦見到長蘑菇的腐朽樹段,就把它們砍一砍,再搬運并集中在一處,這樣每次雨後就能采摘一次,比漫山遍野去采摘更快也更省事。且采摘到的更多,還能空出時間來,去找更多長着蘑菇的腐朽樹段拖回來。
枯葉腐土間長蘑菇,他大約遇見過許多許多次,但都是随手采摘了就完事,他滿心滿眼都是去找更多長着蘑菇的腐朽樹段,也沒去深究原因。
夏五斤眼底神光大亮,“你話裏意思是,蘑菇不僅僅只能長在朽木上,在土裏也能長?”
姜秾:“就理論而言,土壤裏也能長,只要蘑菇生長的各項條件都滿足,別說土裏,就是水裏都能長蘑菇。
朽木上能長出蘑菇,在于朽木為蘑菇的生長提供了養料,而只要有了蘑菇的孢子、、就是種子,各項生長條件也滿足,就能長出蘑菇。”
姜秾:“我能夠調配滿足蘑菇生長的培養料,以及制作蘑菇菌包,剩下就是尋找适合栽培的蘑菇種類。蘑菇一旦接種出菇,只生長個十來天就能收割,雖一批菌包只能收割五至六次,但只要菌包數量足夠,産量便極為可觀,若是能夠盡數賣出,收益自然不少。怎麽樣,要與我合夥嗎?”
姜秾再次提出合作邀約。
夏五斤是一個膽大的人,敢于打破規矩俗套,做在他人眼中驚世駭俗的事情,這也使得他在別人口中毀譽參半。
“好啊,我們合夥!”
夏五斤不僅膽大,他還奸猾心細。
他是這樣想的,先答應下來,閑來無事時出點力便罷了,要他拿銀錢出來是絕無可能的。如此一來,若果真能種出來蘑菇,那他這個村裏賣山貨的行家,負責去縣城售賣也沒什麽,走上一趟或多或少總能賺上幾個銅板。
若到時沒能栽培出來蘑菇?他也不虧什麽,他照樣還用腐朽樹段栽種蘑菇,不影響他什麽。
夏五斤這人,此刻懷着能賺到錢更好、賺不到錢也不虧的心思,可有可無的沒多高熱情,自然不會将他在林子某處栽種蘑菇的事說出來,只是建議:
“久沒下雨,如今林子裏長不了蘑菇,不如等下過一場雨了再來?等到時各種各樣的蘑菇都冒出來了,再來挑選采集适合栽培的蘑菇種子。”
姜秾想到她在這林子裏轉了這麽久,确實只看見稀疏幾朵蘑菇,同意道:
“嗯,好,既然這樣,我們先準備好調配培養料的大致原料,以及裝裹成菌包的材料。等下過一場雨,确定出栽培何種蘑菇之後,再對配方配比微調,然後調配出培養料,裝裹成菌包,再播種孢子又或是接種菌絲。”
既然要等下一場雨後,才能确定出适合栽培的蘑菇,那今天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姜秾說:“你還有事要做?若沒事,我們就一起回去罷,路上邊走邊商量一下,調配培養料的原料等相關事情。”
夏五斤遇見姜秾時,正是查看完栽種的蘑菇後的回途中,現在也沒事要做,就欣然應允:“好啊,一起回去吧。”
一路上,姜秾将早已琢磨好的培養料原料和夏五斤說了,主料有麥稭稈、麥殼、黃豆藤和黃豆殼等,輔料有石灰和人禽糞肥。這些原料都經由姜秾仔細考量過的,既能為蘑菇生長提供碳氮磷等元素,也易于獲取。
唯有石灰需要費點力,但對夏五斤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他在縣裏恰好有一個在縣衙當差的底層皂吏的好友,能接觸到修繕官衙城牆的原材料,搞點石灰出來再容易不過。
夏五斤頂着一張明朗正派的臉,拍着胸脯:“搞來石灰的事情,就放心交給我罷!”
培養料原料搞定,接下來就是确定出把培養料裝裹成菌包的原材料。
像後世常用的可降解塑料紙,現在肯定是沒有的,不過能裝裹嚴實的塑料紙,也并非是必需的。
如果不是為了便于擺放,使培養料肥力更持久,減少感染病變概率,就是把培養料直接攤在什麽席子上,也照樣能種出蘑菇。
裝裹菌包的原材料,割些能編織纏繞的韌草代替就行。
兩人回去的一路上,将培養料的原料以及裝裹成菌包的材料,都确定了出來,并商量好了怎樣獲取,以及如何做準備。
經過一路仔細深入的商量,夏五斤最初熱情不高可有可無的心思,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竟生出一種感覺:
或許真能賺到些銀錢呢?
……
之後的幾天裏,姜秾和夏五斤兩人,時不時就碰頭湊在一塊兒,叽叽咕咕商量着些什麽!然後就扛着薅鋤和挖鋤,擔着籮筐,手拿鐮刀進進出出。
接着,又從去年碼起的麥稈垛裏抱走幾捆麥稈,刨走一兩筐堆在後院屋檐下的麥殼,尋摸小半桶糞肥……行跡奇奇怪怪的!
周翠娘要不是忙着篩選出交納‘夏稅’的麥子,她非得找個時候好好問問女兒,他們究竟在做些什麽!
不過很不湊巧,陰差陽錯下周翠娘總沒找到一個合适的時候,一旦想起來了總只能暫時擱置:等我忙完嘚!
終于趕在一場大雨前,将準備好納夏稅的麥子交給了溫寧村村長葛貢士,并在天氣放晴後,湊了一群人趕緊護送到縣衙交上了!
周翠娘終于閑下來後,姜秾他們又已經沒了動靜。
于是周翠娘只事後問了一句,“姜濃,你先前和隔壁的五斤,你倆在忙竄些什麽呢?”
姜秾雖然覺得這次蘑菇栽培,成功可能性極大,但若到時直接将種出的新鮮蘑菇,交給她煮湯、素炒、涼拌,不是更好、更有驚喜感?
“沒忙竄什麽,就是沒事亂竄玩耍。”
周翠娘也想不出兩個半大孩子湊一起,除了亂竄玩耍外,還能做甚麽正經事,“你也這麽大了,不要總沒個定性到處亂竄,先前那段時間你照看弟弟、洗衣打掃,做得很好,這次就不多說你了,以後可得收收性子。”
周翠娘在對待家人時,用‘刀子嘴豆腐心’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姜秾從她的念叨裏,從來只聽出她的好心好意,也就不在意地任她念叨了。“嗯,曉得了,我之後就會開始做一件正事。”
對女兒口中所說‘一件正事’,周翠娘并未放在心上,半大孩子嘛,時常會說些令大人發笑的話,随便聽聽就是了不用在意。
姜秾不知道周翠娘心中的不在意,也就不能充當教育家,去批判她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
反正在她這裏,她已經和她的監護人打過招呼,并得到默認,之後她就只管放手去做事就是了。
姜秾在周翠娘那兒‘報備’的正事,就是漚制有機肥。她并沒因為栽培蘑菇,而忘了這一件頂重要的正事。
按周翠娘的說法,蘑菇又不是正經糧食,哪有主糧豐收重要?
姜秾覺得這說法有些道理,在封建農耕社會的現在,糧食産量看老天爺臉色,如果關中平原上再遭一次大旱,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物資流通滞塞的情況下,是否能用合适的價格買到足夠糧食?幾乎不能。
那麽,她全部精力都用去栽培蘑菇,就是賺再多錢,天災一來,照樣是一個餓肚子的下場。
銅板、銀子或金子,雖然很有用,但不能吃。麥子豐收家有餘糧,比家有餘錢更加保險,糧食才是硬通貨!
姜秾的打算是,加緊漚制有機肥,在秋耕前施一次底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