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神農之力

周翠娘收割完黃豆,攏在一起捆成四捆,分了兩次挑回家去。

周翠娘第二次挑着兩大捆黃豆回家時,看見先前不在家的女兒,此時正蹲在她先前挑回來的兩捆黃豆旁,滿臉嚴肅,眉頭緊蹙。

周翠娘自豪洋溢,笑眉笑眼道:

“濃娃兒回來了啊,在看你種的黃豆呢?是真長得好,我剛在田裏收割的時候,你陳嬸子竟然就早早地和我說定,要換黃豆種子,一斤三兩換我們一斤呢!以前一慣是一斤二兩換一斤的,是看我們家黃豆實在粒大飽滿,她才自覺多給一兩!”

姜秾此時此刻正處于世界觀被重擊後,緩慢重建的狀态,心不在焉地應答:“哦。那很好啊。”

周翠娘已經習慣女兒變得話少,懶得去計較她敷衍的搭話,“這黃豆剛種下發芽時就受了旱,後來又只你阿爹去澆了兩桶水,就再沒管過了,竟然還能有這樣好的收成……

你果然是天生就會種田的!就跟你阿爹一樣,別看他木木愣愣的,卻天生就是一把種田好手呢!不然我們家今年的收成哪還有這麽多?同樣是受了旱的村裏其他人家,今夏的麥子收的可比我們家要少許多呢,十成得少了兩三成去!”

姜秾有句話想要說,但那話太過神異離奇,她自己一時都還不能完全接受,也就咽下去了。

‘我和阿爹,都是農皇神農血脈相承的後人,體內血脈中有神農之力,天生就會種田、天生一把種田好手,都是再正常不過的。’這句話,姜秾終究是沒有說出來。

早在當初平菇出菇時,以及發現黃豆長得極好必然會有好收成時,對玄幻的神農之力,姜秾就已經有所預感,只是負隅頑抗不想接受。

姜秾是受了系統教育的正統農學博士,且獲得專利無數,在農學農業領域她理論與實踐都不缺,她的造詣之深無可置疑。而也正是因為懂得極多,她才深知平菇與黃豆那樣的長勢和豐收,究竟有多不科學。

除了有看不見摸不着的玄幻神異,在哪裏起着作用外,她再也找不出哪怕一個科學的原因,能解釋這種不科學了。或許,這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如今,黃豆果然有超乎常理的收成,姜秾在感覺自己世界觀被重擊後重塑之餘,竟是生出一種塵埃落定之感。

畢竟,她身在此時此地,就已經是最為玄幻的事情了,再來一點玄幻的‘神農之力’,想來竟也見慣不怪,沒甚大不了的!

姜秾終于說服自己,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在她的體內或周身,确實存在着一種玄幻神異的力量。而這一切,都源于她那十八輩祖宗、農皇神農,姑且将這種玄幻力量,命名為‘神農之力’罷。

因為周翠娘所說,姜雙五也‘天生就是一把種田好手’,結合最初與神農祖宗見面時的情況,可以推測,這種神農之力通過血脈進行承繼,且有濃厚與稀薄之分。

Advertisement

顯而易見的是,姜雙五的神農之力,沒有姜秾的濃厚。畢竟,姜秾是得到過他們的十八輩祖宗神農,這樣的一句稱贊:難得神農血脈之力也還算濃厚。

黃豆收割回來,放在院子裏曝曬兩天,豆莢就已經裂開嘴,露出裏面挨挨擠擠的飽滿豆粒。

周翠娘拿來一個渾圓淺口大簸箕,薅起一把黃豆藤在簸箕裏輕輕一摔打,豆粒就脫離豆莢落進簸箕裏。有那少許蹦到簸箕外面泥地上的,也不妨事,到時拿掃帚掃到簸箕裏,篩一篩泥灰就是了。

因為不管是用于漚綠肥,還是調配培養料,黃豆豆藤都很好用,周翠娘自然不會像以往一樣随便扔在後院,她把豆藤捆成一捆一捆,好好地摞在了後院的遮雨草棚子裏。

黃豆脫粒後,攤在大太陽底下曬上兩日,去了水分,黃豆就能收起來了。

事實上,姜家收上來的這一茬黃豆,有差不多一半,都被聞訊而來的村民們換去,留到明年春天作種子。

因為前頭有陳嬸‘一斤三兩換一斤’在那裏,後面來換黃豆種的人家,循例也就這麽換了。

在後世的二十一世紀初,黃豆畝産能有四百至五百斤,姜秾播種了兩分地,竟也收了差不多一百斤。加上村民們以一斤三兩換一斤的換法,這一茬兩分地的黃豆,姜家最後竟得了近一百二十斤的黃豆。

要是在去年,能有一半兒即六十斤,就是好的了!

這可把周翠娘高興壞了,逢人就要拐彎抹角地誇耀一番:

“今年春天是哪種情形,大家都是曉得的哈,我和我們家裏那口子都顧不上去種黃豆,可我家濃娃兒小娃子一個,卻操着顆莊稼把式的心!

默不作聲地播下了一斤黃豆種,有個兩分地,原是沒做指望的,沒成想今秋竟然能收上來這許多的黃豆!”

聽了周翠娘的話,有人單純羨慕不已,也有眼熱嫉妒的:

“我家怎就沒遇到這等好事呢?”

“你家女兒像她阿爹一樣,天生就會種田,他們那種人啊比我們這些人,真像是天生多生了一竅,明明都是一樣的人,一樣的勞作,收成硬是要多出幾成來!真是好命啊!好運啊!”

……

不管怎樣,姜家繼夏收時麥子收成,要比村裏大多數人家高出一籌外,秋收時的黃豆,也是讓村裏人羨慕的絕好收成。

村裏一天到晚也沒甚新鮮事,于是這事就很是新鮮了一些日子,到最後阖村皆知了,也是理所當然。

因此姜秾每每在路上或田間遇着了人,都會被喊住,與人說上兩句話,無非就是些誇贊感嘆的,或者取經問道的話。

這讓在農業領域還算能言善辯的姜秾,也不知如何應對答話了。

純粹誇獎的話,聽一聽随便應付過去也就行了,可取經問道學習經驗的,就讓她為難了!這茬黃豆能有好收成,大約全歸功于那虛之又虛、玄之又玄的神農之力,她除了親手刨坑點種,其餘什麽都沒做,怎麽分享經驗?

剛學會語言‘變通’的姜秾,靈機一變,把後世總結出的正确種植黃豆的要點,在人問話時條理清楚邏輯嚴明地,一項不漏地背了出來!

雖然吧,那些要點在姜家的這茬黃豆上面,是一點都沒有體現的。

姜秾背誦黃豆種植要點時,被周翠娘撞見過幾次現場,後者的眼神每次都在變,最後終于是沒再變了……

只因周翠娘給下了斷言:“看你說得一本正經,聽着也像是那麽回事,與各人說的還都大差不離!但這家裏也就你那三歲弟弟糊裏糊塗,我與你阿爹可是都知道,那些條條道道可沒人教你,都是你自個兒編的!!果然,你與你阿爹一般,面上看着正經老實,其實內裏蔫壞蔫壞的,小主意是一道一道的!胡謅都不帶眨眼。”

說完,斜了姜秾一個大白眼。

姜秾:“……”

結合原身姜濃(不知是她的幾輩姑祖奶奶)的記憶,姜秾非常疑惑,究竟是從哪裏看出來,她阿爹蔫壞蔫壞的?明明好憨厚老實一莊稼漢子。

……

秋分近前的一場雨,結束了姜秾背誦黃豆種植要點的日子。

雨天晴過後,又等了兩天,等到田裏能夠下腳而不陷進去時,村民們扛着薅鋤和扛着麥種,從村中聚居地的‘同心圓’裏,‘轟’地盡數湧出!向周邊自家田地裏去了。

村民們不約而同播種小麥的行動,如火如荼展開!

姜家計劃播種小麥的田地,早已翻耕平整完畢,并且其中五畝地還施了厚厚的底肥,只待播撒麥種。

不過,姜家又有一點不同。在姜秾的多次建議下,終于讓姜家夫妻兩同意,把麥種在她自制的‘天然植物浸液小麥拌種劑’裏,泡過了一遍。

近百斤麥種,被泡成了綠中帶紫的顏色……

盡管被女兒一再游說,說這拌種劑效用強勁,能防治土傳及侵染病害以及地上地下害蟲,可周翠娘還是心中惴惴。

尤其是,周翠娘看着麥種綠中帶紫的顏色時,在院子裏團團轉了一會兒,就喊着立即換了麥種!

“唉喲,這樣色兒的麥種,一看就不好,帶着些不詳!不行不行,得換了麥種!這些染了色、浸了毒的麥種……唉!人也不敢吃的,就、就扔了罷!嗯,還是放着吧,多淘洗幾次的話,或許也能吃。”

說完這話,周翠娘心痛得厲害!揪着疼!

“你不喜歡綠紫色?綠紫色看着不詳?那我去找點紫蘇葉,給你染成喜慶的紅色就是了,紅紅火火的,象征明年夏天會有好收成。”姜秾覺得這不是難事。

“……”周翠娘心口一哽,一時無語。

“這是顏色的問題嗎?!”

姜秾疑惑道:“不是顏色的問題,那是什麽問題?你不喜歡紅色?那再費點力,去找些靛草之類的,染成藍色罷。”

家裏的衣服和被面等等布料,大多都是靛藍色,那麽大概她确實是最喜歡藍色吧。

“都說了,不關顏色的事兒!”周翠娘又一次覺得,這女兒實在是氣人得很!“我是擔心,萬一麥種在這水裏浸過一遍後,發不出芽或者收成不好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