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太白縣所屬的鳳翔府并不在長城以北的塞外, 冬日雖冷,卻不會一直積雪不化。
實際上今年冬天下的幾場雪, 都不太大, 大多時候都還是能看見土地泥色, 大雪自然沒能一直封路。
所以雖是在家貓冬, 可菇房裏蘑菇的看護也沒耽擱, 周翠娘在縫制衣服之餘, 隔幾天都會去菇房一趟,有時姜秾也會跟着一起去看看。
蘑菇的生長到底還是受了冬日低溫的影響。之前雖也做了保溫措施,可也僅僅是保溫而非增溫,冬日低溫還是抑制了蘑菇的生長速度。
香菇受到的影響要大些, 到底香菇菇房是建在地上的。而在凹地向下挖建的平菇菇房, 保溫效果就要好很多了, 平菇幾乎可說是沒有受到低溫影響,照常出菇, 照常生長。
因大雪沒有封路,因此先後長成的兩茬平菇, 都順利采摘并賣到了縣城袁屋雜貨。
那幾次去縣城賣新鮮平菇時,考慮到冬天食物少, 猛獸可能會出沒覓食,就周翠娘和夏五斤一婦女一小孩兩人走路的話, 有些讓人不放心,所以每次姜雙五也都是跟着一起去了的。
兩茬平菇,先後共采摘了四次去賣, 每一次都有二十來斤,賣錢之後姜夏兩家平分下來,每家分了得有兩千一二百文。
除去雇工的工錢,每家還有一千七八百文錢。
看着付出去的工錢很多,可菇房裏的事情大多都是雇工做的,如果讓姜夏兩家自己去做,四間菇房的活兒根本就忙不過來!那麽這一筆錢,就是沒有了的。
這相當于,姜夏兩家沒做多少事情,卻有一筆一兩半銀子不止的進賬。這樣的好事,還真就有了!
這在家貓冬閑着呢——在蘑菇上費的那點精力幾可忽略不計,就有一千七八百文錢的進賬,難道不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
買回來六匹布和一些雜貨零嘴,就把那十八兩銀子給用去了一大半,盡管都是用在刀刃上的,可周翠娘還是有些心疼。
如今看見銀子在慢慢地往家裏進,方才算是不那麽心疼了。
可周翠娘又覺得吧,銀子看得緊歸緊,該花用的還是得花!就比如:這過年前置辦年貨,那還是得花用啊。
“這銀錢啊,不能亂花在沒甚用的地方,可是正經該花的去處,也不能吝啬。比如先前給一家人做新衣,給家裏做一套換洗的床單被褥,這都是實實在在過日子都要用的東西!
Advertisement
又比如,過年過節時,該花銀錢置辦的年貨。雖是些吃進肚子裏就沒了的東西,還有擺出來、貼出來看個景兒的,可人活一輩子,在吃穿勉強不愁的時候,過日子不就是要過得像個樣子嗎?
村裏人都知道,我們家裏現在有兩個錢,可若過年時還是一副寒酸樣兒,年貨都不備上一點,可不知要在背後怎麽說我們呢!”
在備不備年貨的事情上,周翠娘這樣說。
于是,臘八節這天,周翠娘把家裏只要有的糧食和豆子,都給找了出來!麥子、高粱米、粟米和黃米,黃豆和豌豆,一樣抓上一小把一起淘洗幹淨了,就用一個陶罐加水後,放到火坑上熬煮。
沒事做的姜秾就坐在火坑旁,邊烤火取暖、邊看着這一罐臘八粥。就是等到水沸騰後,隔上一會兒就去用勺子攪拌幾下,以免糊鍋了。
這樣熬煮了一個白天,傍晚時就熬出了一鍋濃稠的臘八粥。
臘八節的晚飯主食,就是這一鍋臘八粥了,菜是一道清炒平菇和一碗鹹菜。
臘八過後,那六匹布也都已裁剪縫制完。周翠娘就把更多功夫,用在了做年前準備上去,一邊做準備,還一邊教導姜秾。
周翠
娘:“你開年四月份就滿十歲了,這年紀說小也不大,但說大也不小了。再過上三四年,就該開始相看人家,十五及笄之後就要嫁出去了!到時就要你自個兒操持起一個家了,像是過年過節的習俗和準備這些,你要會才行呢!
否則別人家熱熱鬧鬧的過節,你家就清清冷冷的什麽都沒有,那像個什麽樣子?”
姜秾當時嘀咕了一句:“想得真遠。”
嘀咕這話之後,自然是被說教了:“遠什麽遠?還不就是一轉眼的事情!要學的事情多着呢,早早地開始學着,以後自己過日子了,才不會兩眼一抹黑去抓瞎!”
周翠娘:“大年初一得吃餃子,初二得吃面條,初三要吃餅,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得吃元宵吧?這都是要早做準備的!過年要端出來幾道菜,這都是要想好的!這首先啊……”
首先是把後院裏石磨上的灰塵掃幹淨,再用清水洗過一遍,等水幹後就開始磨面粉。
從臘八節過後第二天,就在磨盤發出的‘轟轟轟’聲、磨杆子‘嘎吱嘎吱’聲之中,開始磨面粉了……第一遍的粗面粉磨出來後,還要再磨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把面粉磨得細膩了才行。
周翠娘推磨,姜秾就站在磨旁添磨。
‘添磨’這個活兒,姜秾不會、姜濃會,所以她也就會了。活兒其實不難,只要手夠快、夠準、夠靈活,再有添磨的時候不要走神,也就不會被磨杆子打到手了 。
磨轉一圈、添一次磨,每次添磨就往磨眼裏丢四五粒麥子。等第一遍粗面粉磨出來之後,就一次堆一碗粗面粉在磨盤上,然後磨轉兩圈、伸手撥一次面粉,每次只撥下一小撮面粉到磨眼裏。
如此循環往複,從臘月初九到臘月二十二——小年的前一天,才終于是磨出來了足夠的面粉。其實過年期間吃不完那麽多,這是把過年後一段時間要吃的面粉,也順道一起給磨出來了。
對于姜秾這段時間幫忙添磨的表現,周翠娘還是很滿意的:“這次幫着添磨,都沒怎麽被磨杆子打到手了,也沒把麥子掉進磨槽的面粉裏面,做得不錯!”
過小年那天,桌上也沒有雞鴨魚肉這些。
周翠娘只把上次打到老虎時分到的半只兔子,加入幹香菇,炖了一盆野兔炖蘑菇出來。這過節,也算是吃肉了。
小年過了的第二天,周翠娘喊上隔壁夏嬸、交好的楊嬸,以及沈甜的阿娘齊四娘一起,再叫了姜雙五這個壯漢來回護送,一行人一路說說笑笑的去了縣城,采買年貨。
有錢就多買點,沒錢就少買點,幾個人也不攀比,高高興興的置辦了年貨回來。
“這一只大公雞,到時宰了用香菇炖上,就算是甜娃兒說的那道‘小雞炖蘑菇’了。這只鴨,一半熏了做臘鴨、一半到時直接清蒸,炒臘鴨、白切鴨,一只鴨就做出來兩道肉菜了!
我還買了一斤半肥夾瘦的豬肉,到時切了炒出來。這樣算下來,就有了四道肉菜,夠了、不少了!”
周翠娘對着買回來的一只活雞、一只活鴨,還有一斤豬肉,盤算道。
姜秾在一旁插話:“殺雞之後的雞鴨內髒,還能做出來一道肉菜。問甜甜要一些芥辣和花椒,可以做一道爆炒麻辣雞鴨雜。”
“這可以啊!那就不把那些雞鴨內髒,放到‘小雞炖蘑菇’裏面炖了,就單獨炒出來吃!”周翠娘覺得這主意能行。
周翠娘繼續盤算:“葷菜五道夠了,至于素菜嘛……濃娃兒種的黃豆收了不少,拿二三十斤出來,生一筐豆芽,再打一鍋豆腐!豆芽和豆腐既能做菜,也能做餃子餡兒,真是再好不過了!
在泡菜壇子裏撈點泡姜、泡洋藿、泡萊菔之類的泡菜,拼做
一碗就是一道菜。再切一碗碎碎的腌菜,也能算一道菜。
這樣就是葷菜五道、素菜四道,一共就是九道菜了,長長久久,寓意很好了!”
小年過後,周翠娘依舊帶了姜秾跟在一旁學習,每一道過年飯菜的做法和訣竅,都會細細地講給她聽,希望她以後成家了能知道怎麽做。
過年不止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也是一個傳承的過程,對周翠娘和姜秾這對母女來說,是傳承過年飯菜的準備過程與訣竅。
除夕夜時,姜家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吃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圍坐在火坑邊守歲時,姜雙五還把特意砍回來的竹子,放在火裏面燒,燒得‘砰砰砰’爆響幾聲,就算是放爆竹了。
然後周翠娘就拿出四個用紅紙包好的紅包,裏面裝的是壓歲錢。
“來來,給壓歲錢了!不止濃娃兒和金娃兒你兩個小孩子有壓歲錢,我和你們阿爹兩個大人也有!都壓一壓邪祟,明年繼續像今年這樣順順利利,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拿到壓歲錢後,周翠娘便把買的紅紙拿出來,在火光的映照下剪窗花。一邊剪一邊教姜秾,剪好一個之後,就她來試試手。
已經點亮手工天賦的姜秾,剪窗花也是難不倒她的,照着剪的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姜家一家人在家守歲,北邊鄰居夏家也是一樣,雖然兩家隔得近,但除夕夜守歲還是要一家人在一起守,很少有在別人家裏守的。
……
姜家團團圓圓的喜氣洋洋,然而村裏其他有成丁出去服役的人家,就沒能團團圓圓的了。
因為直到除夕晚上,村裏去服役的人都還沒有歸家,今年這個除夕夜已經是不能團圓了。
不過村民們雖然覺得遺憾,家人沒能及時回來一起過個團圓年,但也不怎麽擔心。
像這樣出去服役,然後或因朝廷趕活兒沒做完,或因回家路上意外耽擱了,不能在年前趕到家的情形,以前也有過幾次,并不稀奇。
于是就這樣把年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