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沈拙算是徹底惹惱了顧三娘,事情都已過去半個月,顧三娘不光沒有跟沈拙說過半句話,就連有時在院裏偶爾碰到他,她的眼皮也不曾擡一下。

沈拙為此很是苦惱,只是他禮也賠了,秦大娘也勸說了,任是如此,顧三娘臉上也總是淡淡的,兩家再不像先前那般融洽了,好在孩子們還是跟往常一時,時常一處玩耍。

實則顧三娘這回跟沈拙置氣,并非她拿腔作勢,那日沈拙誤解她是一方面,別一方面還是顧着她自家的名聲,自打那回張金鎖當着許多人的面前胡說八道,雖說鄰裏們都不信他的話,只是每回看到她和沈拙,衆人常常帶着意味深長的眼神看着他們,顧三娘心想,她本本份份的尚且要被人編派,若是再跟沈拙走近一些,只怕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與其這樣,兩家倒不如遠着些,只不過先前有秦大娘在兩邊說和,為免她老人家為難,顧三娘只得每日早出晚歸,故此這些日子,她已很久沒有跟沈拙打照面了。

不過,就算顧三娘冷着沈拙,但她卻并不妨礙兩個孩子往來,平日禦哥兒閑下來,仍舊會跑到西廂來找小葉子頑兒,他這小人兒,也不知從哪裏聽說顧三娘在生他爹的氣,時常在無人的時候,悄悄問顧三娘何時會消氣,顧三娘暗自好笑,免不了敷衍他幾句。

小葉子比禦哥兒略微大一些,況且那日她大伯上門來鬧時,她都一一看在眼裏,聽到大伯講究她娘和沈拙不幹不淨,她憎恨大伯的同時,也把沈拙氣上了,就連禦哥兒她也沒有好臉色,禦哥兒無故受了牽連,心裏又是不解又是委屈,這條巷子裏,就數小葉子對他最好,要是她不和他好了,他再找誰頑兒呢,所幸禦哥兒有股憨勁兒,就算小葉子不理會他,他也主動巴巴的湊上去,沒過幾日,小葉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再加上有顧三娘勸解,小葉子又跟禦哥兒和好了。

只是小葉子卻仍舊不理會沈拙,她原本正随着沈拙學認字,為了這事,她連東廂也不去了,沈拙見她一連數日沒到,便給小葉子帶話,說是讀書認字斷不能半途而廢,顧三娘也說,大人的事和小孩子不相幹,小葉子自生了幾日悶氣,這才別別扭扭的又重新回到無書學館裏讀書。

至于王金鎖夫婦,那日他二人被打了一頓,沒哄到半文錢,反落了一身傷,這兩口子有心想再找顧三娘晦氣,卻又懼怕秦林這個捕快,之後顧三娘忘了是聽誰說的,王金鎖夫婦倆人手裏的銀錢耗空了,灰頭土臉的帶着大柱離開縣城,至于往後的事,她就不得而知了。

一眨眼,就進入臘月裏,前些日子,顧三娘接了一件松鶴延年的十二扇折屏刺繡,買主是州府的刺史大人,據說這屏風是要送給其頂頭上司的賀禮,是以管永旺接到活計後,十分鄭重的喚來顧三娘,光是繪圖顧三娘就花費了不少心思,那管永旺又再三叮囑顧三娘不得馬虎,萬萬不能砸了金氏繡莊的招牌。

這件繡活難度不小,刺史大人家的管事要的急,且又提了諸多要求,繡房的繡娘們都不敢輕易接手,要是繡屏完工後,賞錢自是可觀,因而時日雖有些緊促,顧三娘仍舊欣喜的接了下來。

只因要趕工,顧三娘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為此她連私活都不再接手,就為了一心一意繡這件活計,她們繡莊的規矩,每日上完工,繡活統一上交繡莊的管事保管,是以這些時日,顧三娘每日都是頭一個到繡莊,又是最後一個下工走人,短短幾日就熬得她身形消瘦,一件棉衣套在身上松垮垮的,好似一陣風就能将她吹走一般。

這日,天還未亮,顧三娘就起床了,她洗梳過後,順手把飯菜上鍋蒸了,小葉子聽到外面的響聲正要起身,顧三娘便端着油燈進到裏間,她見小葉子醒了,嘴裏說道:“時辰還早,你再睡會子,飯菜已上鍋蒸好了,吃完後就乖乖的去跟着沈舉人認字。”

小葉子看到窗外還是黑黢黢的,說道:“天都沒亮,娘去到繡莊也幹不成活,你就多歇歇罷。”

“不礙事,等我到了繡莊,天色就該亮了。”顧三娘将小葉子又按回被窩裏,小葉子睡意全消,她扭頭望着燈下那張單薄的身影,不覺鼻根有些發酸,顧三娘就着燈火整理包袱裏的東西,這些日子她沒接私活,家裏短了不少進項,全靠她打些絡子補貼家用,好在她那幅松鶴延年的繡件将要完工,到時領的賞錢足夠她和小葉子好好過個年了。

“娘,這包絡子你放在家裏,白日裏我讀完書,就替你拿到童掌櫃家去,省得你還要費心繞路送過去。”小葉子說道。

顧三娘替她掖了掖被角,又說道:“不必了,我好生待在家裏,要是下了課,或是留在家裏,或是到你小月嬸娘屋裏去頑,別随意往外頭走動。”

顧三娘性子謹慎,她想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她和王金鎖一家撕破了臉,誰知那王金鎖會不會狗急跳牆來害她和小葉子,再者年下縣城裏多了許多人,這些時日她都将小葉子拘在家裏。

Advertisement

小葉子也是個體貼的,她說:“娘,你放心罷,我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裏呢。”

看到閨女的樣子,顧三娘笑着摸了摸她的頭頂,問道:“近來跟沈舉人學了些甚麽字,可都記不記得?”

提起這個小葉子忍不住帶了笑顏,她說:“早先一日認會四五個字就算頂不錯的了,現如今每日認十多個字,沈叔說我比他那些男學生還聰明呢。”

顧三娘聽了這話,便笑眯眯的說道:“可惜考學的都是哥兒,如若不然我兒也能考個女狀元回來!”

小葉子害羞的将臉捂到被子裏,顧三娘又正色對她說道:“你沈叔教你讀書認字不收咱們半個錢,筆墨紙張的他還要倒貼一些,你好好跟着他學,娘只望着你不當睜眼瞎子罷了,過幾日待我閑下來,就給禦哥兒做一身衣裳鞋襪謝他們。”

鄉下的孩子裏,別說姐兒,就是正經的哥兒也難得有幾個上學的,顧三娘在縣城住了這幾年,也算是長了幾分見識,她聽說有些家境好的人家,就連姐兒也要請個女學生家來教着讀書認字,若是沒機會也就罷了,現下沈拙肯教,她自是滿心歡喜的。

當日将小葉子帶到縣城,她平日要上工,哪裏還顧得上她,小葉子在鄉下無拘無束慣了,來到這裏後除了一個禦哥兒,身邊還沒交到半個玩伴兒,不久沈拙開館授課,禦哥兒被他爹拘着念書,小葉子就越發孤單了,那沈拙是個心軟的,他見她無人相伴,便收下這個女弟子,這也是因她年歲小,等她再大了些,那卻是再不能了。

母女倆說了一會子話,窗外有了一絲光亮,顧三娘看着小葉子睡下,到廚房喝了半碗苞米粥,便提着包袱打開院門,不想她迎面與沈拙碰到,這會子天時還早,四下再無旁人,因此顧三娘看到沈拙時微微有些意外,這沈拙肩上挑着一擔水,顧三娘随意掃了一眼,他一路上搖搖晃晃,兩桶水早就灑了一半。

沈拙将肩上的擔子放下,他擦着額上的汗珠,嘴裏跟顧三娘打着招呼:“顧娘子,這麽早就出門了麽。”

顧三娘暗自腹诽,她每日都早,又不是頭一回了,反倒是他這舉人老爺,從來不曾起過早床,也不知今日是抽的哪門子瘋。

沈拙見她不說話,接着開口說道:“早起路滑,你當心腳下。”

說罷,他側身讓開,顧三娘低垂着眼,自他身邊經過,沈拙站在原地,一直目送着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巷口,這才重新挑起水擔回到院內。

且說顧三娘到了繡莊時,天色剛剛發亮,今日她又是頭一個到的,進到繡房後,顧三娘先去領了自己的東西,保管繡品的夥計打着呵欠說道:“顧娘子,不是都快完工了麽,幹啥還這麽趕?”

顧三娘笑着回道:“早日繡完,我也能了了一樁心事。”

那人把她的東西遞給她,顧三娘便拿着東西進到繡房,屋裏的光線還不甚發亮,顧三娘将繡布繃到繡機上,便靜下心來忙着活計。

不知不覺,顧三娘已繡了大半日,好難得将那繡布上的白鶴全部繡完後,她微微松了一口氣,擡頭揉了揉頸子,這時,繡房的簾子被打起來,從外頭走進兩個繡娘,她倆看到顧三娘早早的坐在繡機前,便走到顧三娘的身旁展開繡布細細的打量,其中有個繡娘笑着贊道:“當時永旺叔給你接下這活時,我還在心裏想着,只怕這銀錢不容易拿到,不成想到底還是叫你繡成了。”

另一個滿臉羨慕的說道:“這般精細的針法,咱們這些繡娘裏,也只有三娘算得上是頭一份了。”

顧三娘笑了笑,她說:“年初新來的幾個姊妹裏面,就數小紅最肯上進,她的配色也很大膽,不出兩年聲名肯定就會傳出去。”

三人說了幾句話,顧三娘又将繡布卷起來,那兩個繡娘要去領東西,恰巧顧三娘的繡線用完了,三人便一道出去。

繡莊不管一針一線,領完時都需登記注明,顧三娘拿了幾色缺少的繡線,便跟着那兩個繡娘一道回了繡房,她走在後面,還不曾進到屋裏,就聽見前面的繡娘驚叫一聲,顧三娘心口一跳,她進來一看,只見她的繡機上,那副将要完工的繡活被剪得七零八落丢了滿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