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節
軍,把張學成當場擊斃。
接着,公安總隊向錦州且戰且退,然後與東北軍一起,沿大淩河一線布防,阻止日軍進攻錦州。
錦州淪陷後,中國正規軍陸續經山海關撤退到關內,日本關東軍便派出第二十師團,把黃顯聲的義勇軍作為主要打擊目标。
日軍這個師團有一名中佐,名叫古賀傳太郎,十分兇悍,被關東軍吹噓為“戰無不勝的名将”,率領着一支本莊繁認為“攻無不克”的騎兵聯隊。古賀的騎兵侵占了錦西縣城,揚言要将這一帶的義勇軍“一舉蕩平”。
一天早晨,古賀派出一支三十人的部隊,到錦州師團部領取彈藥給養,縣城只留一個小隊,他自己率領七十多名騎兵向城西一帶“掃蕩”。黃顯聲的義勇軍獲得情報,在古賀必經的道路上設下埋伏。
上午10點鐘,古賀的騎兵耀武揚威地到達龍王廟附近的狹窄路口,義勇軍開槍射擊。日軍遭到突襲,無法展開,一時人仰馬翻,古賀當即中彈死亡,只有十幾個日本兵逃進縣城。
下午,義勇軍在錢塔子屯嶺下預設埋伏,等候着古賀派往錦州領取給養的那隊騎兵返回。日軍進入伏擊點,義勇軍開火打擊。附近村莊的一百多名老百姓,拿着鍬、鎬和鋤頭跑來參戰,把日軍重重包圍起來,将他們全部殲滅。
義勇軍兩次伏擊古賀的部隊,消滅六十多名日軍,基本上殲滅了古賀騎兵聯隊,日軍大為震驚。古賀中佐的死,引得關東軍發出哀嘆:“實為滿洲事變以來最大的悲慘事件。”
日軍為了報複黃顯聲的義勇軍,出動步兵、炮兵、騎兵、裝甲兵和飛行隊,進行連續不斷的“讨伐”。黃顯聲把遼西相繼出現的各路義勇軍編成二十二路,合編成東北民衆抗日義勇軍,總共六萬多人,部隊愈戰愈勇。這支義勇軍一直堅持戰鬥了一年多,直到日軍侵占熱河與長城各口以後,才陸續潰散。
1932年秋天,張學良将黃顯聲的部隊改編為騎兵第二師。長城抗戰開始不久,黃顯聲便率部出關對日軍作戰。後來,他被張學良派往武漢任第五十三軍副軍長。他和日軍在漳河前線打了一場硬仗,還将武器送給八路軍。他與周恩來多次接觸,堅定了抗日必勝的信心。當他被迫脫離第五十三軍,準備離開武漢時,國民黨特務機關将他密捕,先後關押在貴州的陽朗壩集中營和重慶的渣滓洞、白公館,1949年11月,他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槍殺,終年五十三歲。
013川島芳子煽動戰火
“東方魔女”川島芳子在上海煽動戰火。
日軍占領錦州的第三天,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匆匆從中國東北飛回東京,給日本駐上海公使館的田中隆吉少佐發了一份電報,說關東軍打算在第二年春天實現“滿洲”獨立,要田中在上海實施已經策劃好的事變,将國際關注的焦點從東北引向上海。
田中隆吉馬上約見了川島芳子。這個為日軍炸死張作霖提供過情報的女特務,其實并無日本血統。她本姓愛新覺羅,是清廷肅親王的十四格格,中國化名叫金壁輝。她當年不過二十六歲,就以妖豔不羁、心狠手辣、善于交際而聞名。她的日本義父,把她訓練成了一個效忠于日本軍閥的冷血間諜和殺手,她因此而獲得“東方魔女”、“亂世妖姬”的稱號,還有人把她和一個充當德國間諜的著名荷蘭女人相提并論,稱她為“東方的瑪塔·哈麗”。
川島芳子雖然在學生時代就愛女扮男裝,癡狂地投入騎馬、擊劍、柔道和射擊等“男性運動”,并宣稱自己“永遠清算了女性”,但她從事間諜活動,仍然是依靠女性的魅力。與她同時代的歌星李香蘭在自傳中說,川島芳子“在人群中有一張非常引人注目的笑臉;她個子不高,勻稱的身材包裹在男人的大褂裏,卻顯示出女性的婀娜,氣度雍容華貴”。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娴于辭令,善于察言觀色,自然也是情場高手,那些如狼似虎的日本軍人,無不認為她是一塊值得一咬的“活肉”,卻又對她渾身的毒刺心存畏懼。
田中隆吉就是川島芳子征服過的日本軍人。現在,田中要她為日軍侵略上海制造借口,刺探中國守軍的情報。由于川島芳子能講流暢的漢語和日語,又能講一口不錯的英語,加上清王室公主的金字招牌,她為日本與中國各大城市的外國租界理順關系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天忙得團團轉。
Advertisement
川島芳子得到田中的授意,來到上海江灣路的妙發寺,找到天崎啓升等五名日蓮宗的日本僧人,安排他們前往馬玉山路。這條路上有一家名叫三友實業社的毛巾廠,工人們反日情緒高漲,組成了工人義勇軍。五名日本僧人在工廠門口觀看義勇軍操練,故意向義勇軍投擲石子,主動挑釁,引發了雙方的沖突。
事情發生後,日方宣稱,有一名受傷的日本僧人在日本醫院裏死去了。第二天下午,六七千日本僑民在上海虹口文路的日本人俱樂部召開大會,要求中國政府“懲辦毆打日本僧人的兇手”,賠償損失,向日方道歉。
第三天淩晨,田中隆吉指令日本憲兵軍官,安排設在上海的“日本人青年同志會”襲擊三友實業社。六十多名暴徒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悄悄來到三友總廠外面,用硫磺彈引發火球,焚燒廠房和工房。時值深秋,天氣幹燥,火勢迅速蔓延,等到職工們發現火情去撲滅時,廠房一角和幾棟工房已被燒毀,三十幾臺織機毀損于大火。
與此同時,埋伏在各個崗亭旁的日本人,見有巡捕準備向捕房報警,便開始行兇,砍死一名巡捕,砍傷兩名。當天下午,田中隆吉又煽動一千多名日僑在上海集會,并向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和海軍陸戰隊請願,以僧人事件為借口,要求日本政府派遣陸軍和海軍來上海“保護僑民”。會後,六百多個日本人手持武器向吳淞路、老靶子路和四川路游行示威,大喊挑釁的口號,毆打行人,搗毀幾家商店,還阻止電車通行。當時的情形,中國人似曾相識。不久前,日本關東軍假借黑龍江的日僑請願,向北滿進兵“保護僑民”,手法完全一樣。
三天後,川島芳子派人縱火,焚燒了日本駐中國公使重光葵在上海的公館,反過來誣告中國人,使事态進一步惡化。由于英、法、俄、美等國在上海都有租界,日本人成功地将國際注意力從東北轉移到了這個東海之濱的大都市。
上海局勢吃緊,一觸即發。虹口一帶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舉行武裝示威,日本飛機在三友實業社上空盤旋。虹口公園附近的日軍和北四川路一帶的日本浪人,身藏武器,到處亂竄,随時準備挑起事端。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陸續向上海增派軍艦和海軍陸戰隊。很快,日軍就在上海集結了二十三艘軍艦,四十多架飛機,海軍陸戰隊一千八百多人,武裝日本僑民三四千人,分布在日租界和黃浦江上。
日本人在上骸暴行不斷,日本駐上海的領事反而向上海市政府抗議,要求道歉、懲兇、賠償和取締抗日運動,而對中國方面提出的抗議置之不理。日本人迫使上海市市長吳鐵城下令取消上海各界抗日救國會,進而将凡是有“抗日”字樣的各種團體一律解散。日軍對國民黨政府的退讓還不滿足,向中國政府發出新的通牒。
日軍的通牒只是做做樣子,他們根本無意于等待中國方面答複,在通牒發出一個小時後,就命令海軍陸戰隊向閘北的中國駐軍陣地發起猛攻。
014淞滬抗戰(1)
“寧為玉碎而榮死,不為瓦全而偷生。”
“一·二八”事變爆發時,日軍所面對的中國守軍,是國民黨軍隊中具有愛國思想的第十九路軍,由蔣光鼐、蔡廷锴和戴戟統率。
1930年12月,蔣介石發動“圍剿”紅軍的反共內戰,把第十九路軍調到江西“剿共”前線。“九一八”事變後,共産黨和紅軍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一致對外”,第十九路軍受到正義的感召,在江西贛州集體宣誓反對內戰,團結抗日。
不久,第十九路軍被調到南京和上海一帶擔任防衛。全軍三萬多人,決心“為中華民族圖生存,為中國軍人争人格”。一些部隊的駐地靠近日軍營房,彼此可以望見。官兵們故意讓日軍看見他們舉行野外演習,要讓日軍知道,中國軍隊是不怕日本侵略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