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章節

但是,第十九路軍的作戰準備很不充分。他們連軍饷都領不到,要備戰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锴是廣東人,年方四十,血氣方剛。他自小景仰清末抗法英雄劉永福,在偶像指引下成為一名骁勇善戰的軍人。“一·二八”戰争爆發前五天,他在軍官會議上說:“日本人這幾天處處都在向我們尋釁,處處都在壓迫我們,商店被其搗毀,人們被其侮辱,并加派兵船和航空母艦來滬,大有占據上海的企圖。我最近同戴司令一再商量,覺得實在忍不下去,所以下了決心,就是決心去死。但死也要有死的方法,所以今天召集大家來研究。”

警備司令戴戟是安徽人,時年三十七歲,早年參加過蔡锷的讨袁護國軍,北伐戰争中是第四軍的三虎将之一。他對蔣介石的所作所為,早已感到失望,對不抵抗主義更為反感。蔡廷锴發言後,他接着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敗何足計,生死何足論。我輩只有盡軍人守土禦侮的天職,與倭奴一決死戰”

總指揮蔣光鼐的家鄉就是林則徐銷煙的虎門,他年輕時曾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團的營長。在蔣介石組織對紅軍的前三次“圍剿”中,他不願攻打紅軍,稱病不出。這位一心抗日的總指揮在散會前說:“從物質方面說,我們當遠不如敵。但我們有萬衆一心的精誠,就可以打開一條必勝之路。何況我們還有兩三萬人,真不能挽救中國嗎?”

第二天,蔣光鼐和蔡廷锴等人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接着,他們在蘇州花園飯店舉行緊急會議,與會的高級将領們一致表示擁護團結抗日,反對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義。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軍不宣而戰。11點20分,日軍幾十名海軍陸戰隊員乘坐摩托車,占領了淞滬鐵路上的天通庵車站,切斷了閘北守軍和友軍的聯絡。11點半,鲛島大佐指揮一千六百多名日軍,由二十多輛裝甲車引導,得到炮火支援,在閘北寶山路、青雲路等多個路口,向第十九路軍陣地進攻。守軍第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依照總部密令,奮起反擊。蔣介石派來為了接防并阻止抗戰的憲兵第六團,面對日軍的突然襲擊,也奮起抵抗。敵我雙方展開激烈巷戰。

蔣光鼐、蔡廷锴和戴戟接到報告,星夜步行,趕到真如車站,設立臨時指揮部,命令後方部隊迅速向上海推進。

戰争打響半小時,槍聲更加密集。第一五六旅官兵初次遭遇日軍,憤怒地高喊:“狠狠地揍他們!絕不讓敵人占便宜”

日軍裝甲車突然停下,接着又猛沖過來。守軍等待着日軍接近,突然,手榴彈雨點一般向裝甲車飛去,爆炸的巨響震耳欲聾,煙塵四處飛騰。日軍裝甲車連忙掉頭逃跑。守軍的機槍怒吼起來,掃射日軍步兵,剎那間,陣地前面倒下一排排日軍屍體。第一五六旅的戰報報道:“斃敵三百餘人,傷數百人。”

年近四十的廣東人翁照垣,率領第一五六旅三千多名官兵堅守陣地,組織敢死隊和大刀隊重創日軍。翁旅長後來寫了《“一·二八”淞滬血戰史》一書,說他手下官兵同日軍初次交戰時,他就發現士兵的勇敢不可思議。班長潘德章在日軍裝甲車沖鋒時,沉着地用機槍掃射,打死幾十名日軍。他左臂中彈,繼續射擊,把日軍打退。上等兵伍培、伍全兄弟倆,左沖右殺,刺死十幾名日軍,寡不敵衆,光榮犧牲。副連長譚紹平和上士張桂林,擊斃十幾名日軍,帶傷向日軍反沖鋒,在日軍炮火下以身殉國。

天亮以後,日軍仗着有裝甲車掩護,不斷沖向守軍,日軍戰機從航空母艦起飛,對閘北和南市一帶狂轟濫炸,戰火迅速蔓延。翁照垣旅組織敢死隊潛伏起來,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日軍裝甲車。他們沒有丢失陣地,還在炮火掩護下找機會發動反擊。日軍遭到頑強抵抗,驚呼“戰鬥極為激烈”,“市街到處起火,火焰漫天,戰場極為凄慘”。

上骸北站及商務印書館兩處發生大火,日軍趁機猛攻北站,守軍頑強抵抗一小時,放棄北站陣地。下午5點,翁照垣旅主力發動反擊,奪回北站及天通庵車站,乘勝追擊,攻占日軍上海陸戰隊司令部,迫使日軍撤退,日軍的首次進攻以失敗而告終。日軍要求停戰,第十九路軍同意了日軍的要求。

日軍叫停是為了增兵。他們用三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和兩艘航空母艦,将五千名陸戰隊運到上海登陸,長江一帶原有的日本海軍和新增調的艦船編成第三艦隊,由海軍中将野村吉三郎統一指揮,開到上海附近水面。

015淞滬抗戰(2)

第十九路軍趕緊調整部署,将駐紮在鎮江以東的第六十師調到南翔和真如一帶,将第六十一師調到上海。原駐上海的第七十八師全部開往前線,增強防禦力量。

2月3日,日軍出爾反爾,再次向閘北進攻,同時動用二十多艘軍艦和十多架飛機,轟擊吳淞炮臺。日軍的轟炸有一些确定的目标,因為在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的當晚,川島芳子只身潛入吳淞炮臺,查清了炮臺的火力配置,給日軍送去了情報。

Advertisement

日軍的第二次進攻,仍然有裝甲車掩護。他們占領了可以扼守要地的屋頂,架起機槍,向守軍陣地射擊,還把手榴彈從高處扔下,炸毀防禦工事。守軍處境艱難,仍然寸步不讓。他們也扔手榴彈,和日軍拼刺刀。一聲聲轟然巨響,雙方官兵都在爆炸中粉身碎骨。

中國軍隊拼死搏殺,仍然擋不住鋼鐵的裝甲車。日軍突破陣地,将守軍切斷為兩截。守軍迎頭反攻,把手榴彈扔向日軍。他們願意舍身成仁,只求炸毀那些該死的裝甲車!日軍膽敢沖上來,守軍便和他們拼刺刀。中國軍人視死如歸,日軍躲在裝甲車後面縮成一團,不敢前進。守軍一次連續炸毀日軍裝甲車五輛,打退日軍的沖鋒。翁照垣旅傷亡嚴重,上級派第一二○旅接防。

日軍連連失利,不甘心失敗,發動第一次總攻擊,幾千人分三路會攻閘北,幾百人攻擊八字橋。第十九路軍頑強抵抗,迫使日軍承認“進展不易”,只好撤回出發陣地。

第二天,日軍企圖在吳淞方面取得突破,出動十三艘軍艦和二十四架飛機,猛烈轟擊吳淞要塞,炸毀炮臺六座,炮臺守備營被迫後撤,日軍乘機在要塞登陸。翁照垣旅迅速增援吳淞,将日軍擊退。這一天,守軍殲滅了江灣日軍一個聯隊。守軍乘勝反擊,各線激戰長達九小時,日軍再次失敗。

第三天,日軍再次進攻閘北,第十九路軍頑強抵抗,陣地失而複得。日本海軍陸戰隊指揮官認為,守軍後方陣地很堅固,如果不付出較大代價,是難以攻破的。于是,日軍停止進攻,撤回原陣地。

日軍的第一次總攻被守軍粉碎了,曾經揚言四個小時就可以占領上海的日軍總指揮鹽澤幸一,由于指揮進攻失敗,被撤消職務,并領命回國。對于這件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評論道:在現代,恐怕沒有其他海軍司令像鹽澤上将(應為少将)這樣,在他被免去在上海的高級指揮權以前的幾天裏,接二連三地犯這麽多錯誤。這都是由于他一開始就低估了敵方的士氣和力量。他把整個戰役建立在一種迷信上,似乎只要一揮動日本國旗,中國軍隊就會落荒而逃。

他在他的最後通牒被全盤接受之後發動戰事,首先就違反了國際法。他以租界作為進攻中國人的基地,破壞了租界的傳統地位。他沒有預先警告非戰鬥人員就轟炸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違背了國際慣例。而且他公開對華開戰,自然是撕毀了一切國際和平條約。

淞滬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産黨在上海通過工會和學生會,動員市民支持第十九路軍抗戰。

開戰後第三天,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前往真如慰問前線将士。宋慶齡手捧一枚炮彈,在戰區的斷壁殘垣前留影,表達她與官兵們一道抗戰的決心。何香凝賦詞一首,題為《贈前線将士》,文辭激越,以中國女性的民族憤慨激勵軍中男兒: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據我東北三省,複占我申江土地,嘆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毀我多少城市,慘殺我多少同胞,強奸我多少婦女,恥!你等是血性軍人,怎樣下得這點氣!

上海的四百名青年工人組成義勇軍,駐守在寶山路一帶。他們只有五十多支毛瑟

同類推薦